好書試閱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9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Chapter1

築綠緣起鄭崇華的初心

台灣產業界有三位傳教士,一是長年倡導企業自創品牌的「品牌傳教士」——宏碁集團(Acer)創辦人施振榮,一位是近年帶動自行車風潮、完成高齡環島壯舉的「單車傳教士」——巨大集團(Giant)創辦人劉金標。

可是,比起前兩位的高知名度與鮮明形象,被譽為「環保傳教士」的台達集團(Delta)創辦人鄭崇華,不但作風最為低調,曝光度也可說是最低的一位。

事實上,鄭崇華長年推動的能源教育和綠建築觀念,不僅對此刻的台灣減碳工程至為重要,更攸關台灣未來在國際綠能市場的前途,以及整體經濟結構能否向綠轉型的可能性。

然而,外界不免好奇,1971年從電視零件起家,爾後登上全球最大電源供應器龍頭寶座的台達,為何涉入看來和本業八竿子打不著的建築領域?更妙的是,多數經營者無不企盼,包括油、電、水、氣等能資源價格,最好愈低愈好,怎會有企業主帶頭呼籲政府漲價?

在電子製造業占有一席之地的台達,為什麼要蓋這麼多棟綠建築?為什麼如此關心環境議題與能源危機?

一切得從創辦人鄭崇華年少時的好奇心談起。

兒時啟蒙老祖宗早有綠智慧

鄭崇華是福建北部的建甌人,建甌市位於閩江上游、武夷山東南面,在文獻中有記載的歷史就有3000多年,福建省的名字就是從南方的福州與北方的建州(建甌古地名)各取一個字而來。

鄭崇華的外祖父家,位於離建甌30多公里的水吉縣,小時候因為戰亂,他和母親、弟弟待在水吉外祖父家的時間比較多。鄭崇華回憶,在水吉的幼年時光十分愜意,常在學校放學後、太陽下山前,和同學朋友相約釣青蛙、抓魚,浸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從小,他就是個對很多事感到好奇的孩子,喜歡看人們怎麼駕牛耕田,常跟著朋友到田裡插秧種稻。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水吉這個小鎮的天氣變化很大,夏天很熱,冬天卻會冷到下雪,但每每回到家門大廳,屋內溫溼度並沒有受到外面天候太大的影響。儘管夏天在外面熱到汗流浹背,一回到屋內又很涼爽;冬天即使下雪,屋子裡也不像外面那麼冷。

鄭崇華記得,外祖父家的大廳天花板很高,牆壁不僅很厚,中間還保留了一層空隙,多年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層空隙具有隔熱(冷)效果。另外,大廳兩旁各有一個天井,這兩個天井讓冬天大門緊閉時,室內空氣還是可以跟外界流通。天井下還有石板打造的雕花花台,高度剛好到他的脖子,所以他常靠在花台上,忘情地觀察螞蟻。

當時年紀還小的他,當然不知道甚麼是「綠建築」,但每天都在享受這種建築帶來的舒適感與節能效果。「我想這也是環保跟節能意識,在我心中萌芽的開始。」他事後發現,中國古代的建築方式,既健康又環保,通風、採光、隔熱等樣樣考慮周到,深覺先人的智慧十分可貴。

缺電刺激開始綠建築取經

第二次的啟發,是鄭崇華剛創業的1970~80年代,當時碰上台灣製造業與電子業蓬勃發展的經濟起飛期。不僅工廠用電量大增,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準也不斷提高,開始大肆採買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用品,導致每年用電量平均成長約7%,常有供電吃緊或停電之虞。

不僅如此,當時國際上更爆發兩次震驚全球的「石油危機」,各國對能源議題的焦慮與討論聲浪,比起現在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大家講缺電危機,其實跟當年比起來不是那麼緊張,因為很多工廠都跑去大陸了,」鄭崇華日後受訪時談到。

這段經歷,不但讓身為企業經營者的鄭崇華開始關注能源議題,後來更促成台達電從電視零件,轉向研發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983年成功打入電源管理產品市場,促成公司下一波的飛速成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