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整理倉庫時,以前的老舊照片被翻了出來,我一頁一頁地翻著,年幼的我頂著西瓜皮,穿著深藍色西裝外套與短褲,手裡抱著千歲飴(譯註1),因為七五三節(譯註2)的關係,所以才盛裝打扮的照了相。
直挺挺站在我旁邊的是我的爺爺。給人沈默寡言,凡事認真以待印象的祖父,從年輕離開老家後就開始經營五金行,因為手巧而備受街坊好評,記憶中還曾被託付製作小田原城的模型呢。
爺爺十分喜歡冰糖,每當工作結束時就從玻璃瓶中拿出一個,津津有味地舔著。當時55歲的祖父,對我來說是滿是皺紋且偉大的存在,我那時候常想著,當自己50歲的時候,大概也會變成這個樣子吧!但是,現在明明已經將近60歲,卻沒有上了年紀的感覺,就像是無論多少次變身都不會改變的英雄一般。除了偶爾會腰痛,但跑半馬的程度還是可以辦到;每年秋天,當楓葉盛開之時,還能騎自行車到信州的乘鞍岳賞楓呢!
周遭的同輩們身體也不差,能像三十歲一般的活蹦亂跳。每週登百岳的、去夏威夷進修瑜伽的、穿著Uniqlo和女兒走在一起就像夫婦般的,果然現在大家都是這樣的啊,何時才會變成像是當年那個滿是皺紋愛吃冰糖的爺爺呢?我想在現今這個時代,大概是80歲左右吧!
現在50歲到60歲前半的人(包含我)是在美國文化全盛的七○年代(1970)度過青春期,是強烈追求自我生活的世代,因此不會如此容易成為老爺爺,而像這樣的我們當迎接退休時,也應該對於家的樣貌有新的看法。
「適合自己的家是怎樣的呢?」
「60歲時真的想要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
「想要更正面積極地享受人生?」
思考這些之後,就會萌生不是為了打造老後的家,而是打造合乎自己、為自己而生的家的欲望。說到這個,就會想到美國的電影常出現的簡約平房,所謂「60 幸福宅」的家,並不只是為了老後生活方便而已,而是能積極享受人生,即使是自己的房子也能有度假感的家。
對於被稱呼老人還早的「阿伯們」,肯定也有同樣的想法吧!而在蓋房子的設計當中也包含了豐富人生的提示。
在適合自己的家中,更有趣、舒適地邁向第二人生吧!
譯註1:是日本在七五三節的時候,父母為了祝自己家的小孩兒長壽而給他們吃的一種糖。
譯註2:這是日本獨特的節日。幼童到了3歲(男女童)、5歲(男孩)、7歲(女孩)於每年的11月15日(明治維新前是農曆11月15日)去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
在整理倉庫時,以前的老舊照片被翻了出來,我一頁一頁地翻著,年幼的我頂著西瓜皮,穿著深藍色西裝外套與短褲,手裡抱著千歲飴(譯註1),因為七五三節(譯註2)的關係,所以才盛裝打扮的照了相。
直挺挺站在我旁邊的是我的爺爺。給人沈默寡言,凡事認真以待印象的祖父,從年輕離開老家後就開始經營五金行,因為手巧而備受街坊好評,記憶中還曾被託付製作小田原城的模型呢。
爺爺十分喜歡冰糖,每當工作結束時就從玻璃瓶中拿出一個,津津有味地舔著。當時55歲的祖父,對我來說是滿是皺紋且偉大的存在,我那時候常想著,當自己50歲的時候,大概也會變成這個樣子吧!但是,現在明明已經將近60歲,卻沒有上了年紀的感覺,就像是無論多少次變身都不會改變的英雄一般。除了偶爾會腰痛,但跑半馬的程度還是可以辦到;每年秋天,當楓葉盛開之時,還能騎自行車到信州的乘鞍岳賞楓呢!
周遭的同輩們身體也不差,能像三十歲一般的活蹦亂跳。每週登百岳的、去夏威夷進修瑜伽的、穿著Uniqlo和女兒走在一起就像夫婦般的,果然現在大家都是這樣的啊,何時才會變成像是當年那個滿是皺紋愛吃冰糖的爺爺呢?我想在現今這個時代,大概是80歲左右吧!
現在50歲到60歲前半的人(包含我)是在美國文化全盛的七○年代(1970)度過青春期,是強烈追求自我生活的世代,因此不會如此容易成為老爺爺,而像這樣的我們當迎接退休時,也應該對於家的樣貌有新的看法。
「適合自己的家是怎樣的呢?」
「60歲時真的想要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
「想要更正面積極地享受人生?」
思考這些之後,就會萌生不是為了打造老後的家,而是打造合乎自己、為自己而生的家的欲望。說到這個,就會想到美國的電影常出現的簡約平房,所謂「60 幸福宅」的家,並不只是為了老後生活方便而已,而是能積極享受人生,即使是自己的房子也能有度假感的家。
對於被稱呼老人還早的「阿伯們」,肯定也有同樣的想法吧!而在蓋房子的設計當中也包含了豐富人生的提示。
在適合自己的家中,更有趣、舒適地邁向第二人生吧!
譯註1:是日本在七五三節的時候,父母為了祝自己家的小孩兒長壽而給他們吃的一種糖。
譯註2:這是日本獨特的節日。幼童到了3歲(男女童)、5歲(男孩)、7歲(女孩)於每年的11月15日(明治維新前是農曆11月15日)去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