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 基地「外」的價值
Treasure beyond border

誠如大家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真恨不得現在就回家放鬆」、「週末我只想待在家裡放空」,「家」這個字眼其實包藏著另一種定義——私人空間。或許也正因如此,人們對於「家」的想法,往往存在著那麼一點的「自私」。好比說我們遇過的建案案主,絕大多數提出的需求都集中在住屋內部,卻毫不在意住屋和街坊的關聯,甚至彼此可能的影響。倘若建築設計師就這麼根據案主的需求照章處理,其結果,就是現在所見缺乏美感又稍嫌雜亂的街道模樣。

當然建築設計師也該負起一部分責任,不過在此的重點並不在討論責任歸屬,而是想強調:儘管「家」是個人所有,可以隨自己高興,愛怎麼建就怎麼建,但是切勿忘記,住屋畢竟是街坊的一部分,唯有顧全整體,才可能擁有最佳的居住環境,也才稱得上是真正優質的設計。

接到案主的委託時,通常我們會先觀察基地外的狀況,試著掌握基地週邊住家的形式、大小、距離、密度,看看是否鄰近綠地、看得見山景、有行道樹或田地。因為四周的環境和景觀肯定會直接影響規劃,而這一影響,甚至遠大於基地本身的形狀與面積。此外,會試著去了解基地的地段,是位處市中心的密集區,抑或位在郊外的住宅區或別墅區,不同地段自有不同的設計考量和規劃方式。在幾經察訪之後,才會決定哪些部分應該融入週邊的環境,而哪些部分又該特別凸顯自家的性格。

但是不論如何,外觀上一定是個別具特色的造型。在觀察和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善用足以為住屋「加分」的週邊環境,倘若發現了可能「減分」的問題點,也會力圖化解。只要掌握基地本身不同面向的特性,並且透過這些特性的帶領,我們相信,即便結果未必完全採納案主個人需求,但所設計出來的住屋,他日就算換了主人或改變用途,它仍舊會是最符合居住者需求的狀態,永遠無需額外出力大幅裝修。

1.1 導入周邊風景
Framing your own exclusive view
只要仔細觀察,肯定都能從基地周邊找出諸如青山、綠樹、藍海、田野、小溪,公園、行道樹之類足以為住屋加分的風景。而這些或大或小、或天然或人工的景致,其實都是建築設計師理當積極納入的設計重點。一旦將這些可加分的風景導入室內,所設計出來的住屋,勢必是獨一無二且絕無僅有的建築作品。

我們在「多摩廣場家」所導入的,是周邊的銀杏行道樹和日本栗樹。


1.2 擋土牆的借景
One man’s “retaining wall”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要想賦予小型住屋更為寬敞的空間視野,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方法,就是善用和鄰宅之間的空隙,製造一條具有空間穿透力的「通道」。

只要仔細觀察基地特性,一定都能找出這條「通道」的位置和方向。某些狀況甚至可以藉由一般多被視為減分的階梯狀擋土牆,營造出一條既可拉長正門入口的進深,又能保護居住者隱私的「通道」,將減分的問題點逆轉成加分的優勢。

1.3 當無法南面採光時
When southern light isn’t at your disposal
當遇到一塊東西狹長,且南面擁有大片視野的基地時,人們往往以為只要在四面廣設窗戶,即可享有充分的日照和採光,殊不知倘若基地位處南北側緊鄰鄰宅的密集住宅區,恐怕多半只是太陽的陰影……。遇到這種情形,不如封鎖南面窗口,僅在東西兩面設置開口,如此一來,東西向的每一扇門窗,上午和下午都能接受日照,即便整天待在室內,也能隨處得享足夠光線,在柔和的採光中安閒度日。


1.4導入北側的暖陽
Tranquil light from the north
面北的房間往往給人陰暗、潮濕的負面印象,實際上只要採光得當,照樣可以打造出特殊用途的房間。比起南向窗口所接收到的直射陽光,面北的窗口光線相對偏弱,一般來說更適合用作畫室和書房。換言之,南北兩側的房間其實各具優點:北側的房間夏日濕潤涼爽,南側的房間則在入冬以後相對溫暖且濕度適中。然而,若想把直射的陽光導入北側房間,也並非無計可施,只需透過高低斷面的採光手法,一樣可以加強北側室內的日照,改善人們對於面北房間的刻板印象。

1.5 利用白牆間接採光
Claiming a slice of nature
密集地區的住屋緊鄰鄰宅,採光尤其不易。打開窗戶,看到的盡是鄰居的窗戶和空調機組,不得已只好終日窗簾緊閉。這時候,不妨參考京都的傳統民宅,利用庭院倉庫白色粉刷牆的陽光折射,將光線導入室內。一旦將此手法應用在現代的住屋設計中,即便身處密集的住宅區,一樣可能讓居住者獲享充足的光線和舒適的通風環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