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拉近孩子與自然的距離──台北市葫蘆國小老師 陳璟儷


  「來,一人一支夾子一個袋子,我們一起來撿垃圾!接下來這五個禮拜,我們來看看,學校裡有多少藏在角落的垃圾!撿到拿回來,可以換集點卡。」我向四年級的學生宣布「追查角落怪塑」正式開始。
  「如果在校外有撿垃圾,也可以請爸爸媽媽拍照傳給老師喔!你們想撿就撿,多撿老師會很開心,但不撿也沒關係,老師不會處罰。」我向學生強調,這是自主學習 活動,在課堂時間外,依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台下學生半是興奮,半是猶疑地接下「消滅角落怪塑」的「武器」。我從學生眼中,看出他們心中的問號。其實對我來說,這次的活動,我也懷著問號,因為這是我從沒嘗試過的形式--「先行動,再教理念」。


先行動、再理念的豐碩成果

  以往帶學生做環境教育,我都會先幫他們上完整的理念課,從觀念到實例,一一講解,再帶他們體驗設計的活動。這一套教學流程,我實行了超過五年。但這一年,由於時間不夠,只能「先做再說」。我只上了一堂核心課程,就把夾子發了下去。這次只上了一堂課,還沒完整跟他們介紹塑膠垃圾對海洋的危害,他們會不會沒有動力?
  我的種種擔憂,在活動推行的第二天,就煙消雲散了。
  「老師老師,你看我撿了這麼多!」第二天午休時間剛過,就有學生得意地拿著滿滿一袋垃圾來找我。「才一天你就撿了這麼多,很厲害耶!」學生回答:「不是我一個人撿的啦,我們覺得很好玩,就三四個人下課一起去探險,老師你知道嗎,圍牆旁邊的樹叢,垃圾超多的!」
  又過了幾天,我開始收到家長傳的LINE訊息,孩子們回到家或是假日出遊,依然熱衷於撿垃圾的照片記錄,如雪片般飛來,讓我非常振奮。我才發現「先行動、再理念」,對孩子們來說更加容易。回想我收到畢業生寫的卡片,超過十張談到我帶他們做的減塑行動。我只教他們兩年,減塑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很驚訝他們是如此印象深刻。


環保是從小深植內心的記憶

  再仔細回顧這幾年推廣環境教育的種種,我突然發現,原來我也是「先行動、再理念」的人呀!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住在基隆,40幾年前的基隆,還是個鄉下地方。我每天就在基隆河畔玩耍,抓魚、抓蝦、爬樹??可以說是在大自然包圍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我對大自然的感情,不用刻意學習,而是從小就深植在我的身體與心靈記憶中。
  也是因著這份對自然環境的親近感,我大學就讀景觀設計科系,學習與環境相關的課程,例如國家公園規劃、都市規劃等等。攜帶環保餐具這件事,早在30年前大學時期就開始做了。畢業後我選擇投入教職,認定這是我一生的志業。我將熱愛的環境議題、減塑,融入我教的各門小學課程中,國語、數學、社會、綜合科??都可以相互融合。我到台北市葫蘆國小任教後,遇見一群生命教育工作坊的夥伴。我從以往一個人埋頭設計教案,變成工作坊的一份子。
  「點亮台灣.點亮海洋」計畫第一屆開辦時,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但那幾年間,我因為家庭因素留職停薪,沒辦法全力投入。暫別職場的時光,我也沒有停止關注推廣減塑教育的發展,我感受到參與計畫最棒的是:「真的是有一群人的力量,有師長的教導,這是最大的差別!」所以當我整頓好重回職場時,我已經準備好,要積極投入點亮計畫。


感動他人,形成善的迴圈

  在環境教育領域可以說是「科班出身」的我,觀察學生後得出一個相當重要的結論:減塑議題要從家裡開始。
  校園生活中,學生其實不太有機會製造垃圾。中午就是營養午餐,下課也就一間福利社,那塑膠垃圾又都是從哪裡產生呢?這是因為「有塑」行為,多半是在校外、在家庭生活中,這就是推廣減塑的困難之處。
  於是我教導學生,希望他們把減塑的概念帶回家。我曾經在上完理念課後,推廣吃「不塑早餐」,我請家長幫孩子們準備不會用到塑膠包材及塑膠餐具的早餐。校外教學時,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帶「不塑午餐」。坦白說,家長們並不是全都樂於接受,曾有家長對我說:「我們平常工作、照顧小孩就已經很忙,可以不要再給我們出這麼麻煩的作業嗎?」家長的反彈,像是一桶冷水,潑在我一片熱忱的心上。但同時,也讓我靜下來反思。
  在校園外的落實,確實很重要,但如果因為家長不願全力配合,就停止推廣,對環境能有什麼改變嗎?孩子回到家又打回原樣,這樣真的能將減塑理念深植在孩子心中嗎?而時機就是這麼剛好,因緣際會之下,沒時間上理念課的這一屆,我直接啟動「追查角落怪塑」夾垃圾活動,這次我特別強調自主學習:「不是一定要參加,有參加就鼓勵。」在比較輕鬆的情況下,孩子們更樂於分享,更願意積極主動,家長也比較沒有壓力。
  這項幾乎沒有門檻的活動還有一個好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公平參與的機會。不管成績好壞、家長支不支持,只要在學校,都可以參加夾垃圾活動,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成就感。
  「能夠在學科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是優異的孩子,但對減塑教育的課程有體驗跟感受,卻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的。」我想起一些成績好又認真的學生,透過努力練習,獲得國語文朗讀比賽第一名,這當然可喜可賀,但這是他個人的成就,班上其他同學無法一同感受。減塑就不一樣了,全班一起做活動,即使是學業表現沒那麼亮眼的孩子,也可以在積極投入減塑中被鼓舞:「原來我是一個好棒的孩子,我也有很厲害的地方!」我發現孩子不同的亮點,而善良就是他的優勢,這個正向的增強會帶動身邊的同學,讓孩子更有自信,形成善的迴圈。
  其中有一個特殊生小宇,讓我特別感動。小宇是有亞斯的孩子,對事物特別執著。有一次我們到動物園校外教學,中間穿插20分鐘撿垃圾的活動。小宇的阿嬤帶著他,特別準備了桶子來裝垃圾。但那天下著滂沱大雨,我看場地太濕了,正猶豫要不要取消撿垃圾的活動之際,活動組的志工媽媽傳照片給我,原來當大雨暫歇,小宇就穿著雨衣跑去夾垃圾了!
  執著的小宇,認定夾垃圾是自己的任務,做起來不喊苦不喊累,也把減塑的理念帶回家,爸媽和阿嬤都很配合。


減塑,啟動愛與同理的心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