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Section 3 How to riding
7天之內掌握公路車的基本騎乘技巧
公路車的騎乘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透過一個禮拜的學習計畫來練習騎乘方法吧!讓身體確實吸收每一天的訓練內容,就能夠從長途騎乘到爬坡賽,在任何狀況下隨心所欲的操控公路車。這些訓練不光只是有效率,在安全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術。

1st day
騎車前要先知道的事
① 騎車前檢查
由於公路車是精密機械,為了安全,每天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若發現有任何雜音或不對勁,就牽到車店請專業人員幫忙檢修吧!

騎乘前檢查,防範於未然
公路車與一般自行車相比設計上更加的精密,隨著每天使用,細部會出現晃動或鬆弛。若沒有特別注意,把手或煞車周邊的異常將有可能會導致重大事故,所以騎車前確實檢查是很重要的。
即使沒有騎公路車,煞車線會隨著時間慢慢鬆弛,胎壓也會下降。尤其是胎壓,有些輪胎沒幾天就會降低到胎壓下限,所以要養成騎車前確認胎壓、頻繁打氣的習慣。
如果分解收納在室內或攜車袋,組裝後千萬別忘了要檢查快拆。快拆把如果鬆脫,在騎乘途中可能會造成輪胎脫落,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處理的晃動或鬆弛情況,應盡快將車子帶到附近的車店幫忙檢修。

1.檢查把手周圍是否晃動
把手是操控自行車的重要部位,所以若有問題將會是致命性的。試著從上方深深按壓、舉起前輪後放下,檢查是否有晃動或鬆弛。如果會橫向移動,就要鎖緊轉向柱,如果會縱向移動就要加強把手管束部位的緊度。
(1)橫向:試著用膝蓋夾住前輪,橫向移動把手看看。如果會晃動,就鎖緊龍頭的轉向柱管束吧!
(2)縱向:體重下壓,檢查把手是否會晃動。舉起前輪放下時,如果出現雜音就很有可能是頭碗鬆弛了。

2. 煞車的檢查
是否能以適切行程來作動、煞車皮是否有抵住正確的位置。另外,也應確認左右煞車把對應的是前輪或後輪的煞車。以臺灣為例,一般右側會是前煞車,左側會是後煞車。
(1)檢查煞車皮和輪框的間隙。從左右兩邊來看,如果有一邊抵住輪框,煞車皮的位置歪斜,就立即校正吧!
(2)檢查是否能以適切的行程使煞車作動。把手行程太長,就有可能是煞車線鬆弛,就會需要調整。

3. 座墊是否鬆脫
座墊是承受大量荷重的部位,所以容易有鬆動的情況,尤其是單螺栓固定的座桿,座弓格外容易鬆動,要請特別注意。
試著將座墊前後左右的搖動,檢查是否會移動。如果座墊會旋轉就表示座桿鬆了,會前後晃動就表示座弓鬆動,請趕快鎖緊吧!

4. 輪組快拆的檢查
不能妥善使用輪組快拆的入門級騎士出乎意外的多。建議最好能確實掌握鎖緊的力道與最佳的快拆把手位置。也要檢查是否有筆直的插入輪組內。
用手掌將快拆把推入扣緊。完全推入時手掌會輕微的留下痕跡,才是適當的力道。

X:快拆把方向完全朝著車架或前叉,手指不容易深入細縫,不易立起快拆把。
O:要鬆開快拆把時,以手掌部位動作,就能夠穩固的施力,將能更輕易的操作。

5. 胎壓是否適切
適當的胎壓是舒適享受公路車騎乘樂趣的重點。裝備高壓、纖細輪胎的公路車,對於胎壓是非常要求的。胎壓不足,騎起來就會變得沉重,而且容易傷到輪胎。
(1)用手指按壓輪胎會稍微凹陷的程度,就是接近適當的胎壓。
(2)每天騎車的話最好需每天檢查。確實的鎖緊氣嘴芯也是很重要的。另外,氣嘴如果一直歪斜著,很有可能會折斷,要請特別注意。

1st day
騎車前要先知道的事 ②
公路車的上下車方法
由於公路車的構造,無法像一般自行車跨上去。要點在於將腳高高抬起,從座墊後方來跨騎。這在騎公路車時會是日常性的必要動作,建議要先學起來。
(1)公路車座墊位置高,加上車架上管的阻礙,無法從座墊前方跨騎。因此需將腳高高抬起來跨上自行車。身體僵硬或身材嬌小的人將車身朝自己的方向傾斜,就能夠更容易跨騎。
(2)下車時也是一樣繞過座墊後方下車,但長途騎乘後可能會因為疲勞,而變得無法隨心所欲的將腳抬起,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1. 朝身體方向傾斜跨騎
將自行車朝自己的方向傾斜後再跨騎,由於座墊的位置會變低,所以能夠流暢的上車。對身材嬌小的人來說,需要大幅度的傾斜自行車。

2. 上車方法
注意附近是否有人或車後,將腳朝後高舉。在道路上有時會有汽車或人衝出,所以要注意後方。跨騎後將踏板朝後方回轉到容易踩踏的位置,就能流暢的開始踩動。
(1)站在自行車左側
站在自行車右側容易被大盤割傷,建議站在左側。不過上車前要特別注意後方的人或車。一開始先在空曠處練習吧!
(2)腳高高抬起從後方跨騎
腳大幅度的抬高從後方跨騎到自行車上。座墊太高的話,可以將自行車朝自己的方向傾倒。
(3)踏板移向1點鐘方向
跨騎後將踏板向後回轉到容易踩踏的位置,大約是1點鐘到2點鐘的位置。這樣就能夠流暢的踩動前進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