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貼身皂」,皮膚會愈來愈差!
很多女生都知道要勤於保養,小心翼翼照顧自己的肌膚,卻忘了重視最基本的沐浴用皂。你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種肥皂嗎?對肌膚有沒有不良影響?一般市售皂因為需大量生產,大多採用「熱製法」或是「融化再製法」,皂化速度快,完成後可立即使用,缺點是高溫製造過程下,油脂本身的養分會被破壞掉,所添加的成分效用也會降低;而且為了延長使用期限,可能會加入防腐劑、硬化劑等化學藥劑,越洗皮膚狀況越差。
肥皂是每天跟我們肌膚最貼近的保養品,用對的肥皂可以讓你感受到真正的滋潤與舒爽,然而,即使是市面上所標榜的手工皂,也並非全都是好物,唯有自己親手做,清楚了解當中所有的配方與製作過程,才是真正令人100%安心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娜娜媽多年來製皂一直樂此不疲的原因。(圖:52D)圖說:採用熱製法做成的手工皂,外觀會比較不平整。
市售香皂的迷思,你了解多少?
˙保存期限長達3~5年
雖然保存期限會因為配方、保存方式以及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但如果一塊肥皂標示可放置3~5年,通常都有添加抗菌劑或防腐劑。一般來說,手工乳皂因為不含防腐劑,保存期限約為10~12個月,如果配方中加入精油,可以再多保存3~6個月。
˙「堅若磐石」的硬度
採用機器大量製造的肥皂,觸感都非常硬,而且大多不含甘油成分,洗後不會在肌膚留下保護層,所以容易感覺乾澀。反觀手工乳皂,雖然軟硬度會因配油而有所不同,但都比市售肥皂還要軟,因此硬度也是判斷肥皂是否為手工製造的方法之一。
˙強調PH值中性的配方
PH值中性其實並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幫助,想要擁有好膚質,應該是從「洗乾淨」做起,所以重點在於你所使用的沐浴用品,是否能夠深層清潔,讓肌膚保持在健康狀態。而且因為肥皂本來是弱鹼性,若要將酸鹼值調整成中性,必須經過特殊處理或是添加物,才能有那樣的效果,相對地就不如手工乳皂來得天然、無毒。
˙含有酒精成分的透明皂基
有些手工皂為了做出透明的質地,讓皂體看起來更漂亮,會加入「透明皂基」,但是因為製作過程中,必須添加酒精成分,這樣的手工皂洗後會讓皮膚變得乾燥,而沒有鎖水、保溼的功效。如何分辨肥皂是否含有皂基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做點小實驗就可以分辨囉!因為皂基含有大量的酒精,所以只需將肥皂削一小塊下來,放在湯匙上,用火燒燒看,如果肥皂很快就融化掉,即表示含有透明皂基。
˙標榜亮麗色澤與濃重香氣
本書的配方大多是利用天然的粉類添加物,讓皂液變化出不同的顏色,或是加入食用色素,提高顏色的飽和度,所以做出來的手工乳皂,顏色都是溫和且自然的。娜娜媽建議大家盡量不要購買顏色太過鮮豔、或是味道非常香的肥皂,因為代表它可能加入了過多的化學添加物,對皮膚無益。
45℃以下冷製皂,兼具「洗淨力」、「滋潤度」、「自然香氣」
在本書中,娜娜媽要教大家全程使用「冷製法」製造的手工乳皂,因為操作溫度保持在45℃以下,可保留植物油脂中大部分的天然養分,而且主要成分除了油脂、氫氧化鈉及水(或乳脂)之外,皆為天然的添加物或可食用色素,不但保有洗淨力,對皮膚溫和、不刺激,使用起來比一般市售香皂更加滋潤,也不用擔心化學物質殘留,感受到的僅是溫柔的觸感,以及淡雅自然的芳香喔!
我們生活在充滿化學與科技的環境當中,很多人都有粉刺、痘痘的問題,甚至每到季節變換就開始皮膚搔癢、脫皮,娜娜媽希望大家可以試著善待自己,學習製作手工乳皂並不難,但是得到的效益卻可能超乎你的想像。用最天然的方式呵護你的肌膚,不但能夠讓肌膚狀況獲得改善,長期下來擁有柔嫩滑細的膚質更是指日可待!
★如何選擇適合的入皂材料?
1. 乳脂
乳皂的好處在於乳中的脂肪成份,會讓手工皂的洗感更為豐富。尤其是娜娜媽這幾年非常大力推崇的母乳皂,親膚性與滋潤度極高,比牛乳或羊乳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號稱「最奢侈的手工皂」。所以如果妳是正在哺乳的媽媽,喝不完的母乳千萬別浪費了,可以用來入皂,滋潤效果出奇的優喔!不過,畢竟母乳取得不易,可改用牛乳或羊乳代替,滋潤度還是會比用水來得高。
有人會問我,用母乳入皂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基本上,會作手工皂的人,就會作母乳皂。但是因為母乳本身含有油脂,而且每個人的母乳油脂含量都不同,這部份並沒有計算在配方中的總和油脂裡,所以可能導致乳皂的軟硬度無法正確預估,做出偏軟或偏硬的皂。
2. 油脂
手工皂的成分中,油脂就占了約7成的份量,所以油品的選擇非常重要喔!當油脂遇到鹼液,經過皂化反應會形成皂與甘油,而「甘油」就是手工皂可以拿來洗臉的秘密武器,保護皮膚且不會乾癢,是相當天然的保濕劑,但市售肥皂大多不含甘油成分,所以如果用來洗臉會覺得緊繃。
每一種油都有各自的特性,你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適合的配方。舉例來說:「沐浴皂」要選擇對肌膚有益的油品,像是甜杏仁油或葡萄籽油,不但清爽、無負擔,滲透力也很好,即使是給小朋友使用也很適合;如果要做「洗髮皂」,就一定要加入蓖麻油,除了可製造大量的泡泡,對頭髮更具修護作用;至於「家事皂」因為需要良好的起泡度與清潔力,通常會使用大量椰子油,搭配芥花油或橄欖油,洗起來滋潤、不乾澀,洗淨力佳又不傷手。
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列出書中所有油品的介紹(大多在賣場或化工行可買到),你可以直接參照書中的比例去製皂,也可以自行調配適合的油品,初學者建議先從簡單入門皂、易取得的油品開始製作。不過,娜娜媽要特別提醒大家,選購油品時必須挑選單一成分的(如:100%純橄欖油),不要買所謂的「調和油」(如:橄欖葡萄籽油),因為每種油脂的皂化價不同,如果使用調和油,容易造成皂化時的誤差。此外,油品的新鮮度會影響乳皂的保存時間及品質,選購時也須特別注意喔!
3. 食材
你知道嗎?許多隨手可得的天然食材,不但可以吃,同時也是入皂的好材料喔!比方說:蜂蜜可保濕殺菌、綠茶粉能抗氧化、咖啡粉甚至具有去角質的功效!即使是沖泡完的咖啡渣也別浪費,拿來當作家事皂的材料,除臭力與去污力都相當不錯,不妨試著做做看(請參見P.),既省錢又環保。不過,須特別提醒的是,將蜂蜜、綠茶粉與咖啡水加入皂液中,會使得皂體顏色變深(偏向深褐色);但燕麥、綠豆粉與薏仁粉則不會有太大影響。
4. 花草
一般來說,為了豐富手工皂的質感,讓外觀看起來更漂亮,我會去化工行或花市選購一些花草,藉由花瓣顆粒來增加皂體的美感。除了紫草、玫瑰跟左手香之外,桂花、洋甘菊、金盞花與薰衣草都可以直接放入皂液之中,但是裝飾作用大於功效(事先浸泡油,功效才會出來),而且像薰衣草、桂花都容易受到鹼液影響,使皂體顏色變深(金盞花則不受影響)。
大部分的花草我會建議先浸泡在油品中(素材占1/3,油占2/3,以橄欖油為佳),密封後擺放約1個月再過濾使用,可以讓花草本身的功效釋放到油裡。不過,如果你的時間沒有那麼充足,也可以直接去購買現成的花粉,如:薰衣草粉,雖然做出來的皂體顏色會深一些(偏卡其色),但比較省時,又具有輕微去角質的作用。
5. 精油
一般的手工皂因為沒有加入防腐劑,使用期限約為10~12個月,但如果在成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精油(油重的2%以上),可延遲手工皂氧化的時間,讓期限拉長3~6個月。所以,雖然精油的取得成本較乾燥花草來得高,卻能同時提供香味、療效以及防腐作用,而且容易保存又方便使用,但須注意不可過度添加,以免傷害肌膚。除了精油之外,有時候我們會選用香精,不過香精是以提供香味為主,大部分是沒有療效的。
6. 粉類
為了方便使用與保存,許多花草或是中藥材會研磨成粉,如:有機蕁麻葉粉,入皂之後大多具有輕微去角質的作用,而且也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大部分的粉類可以在化工行或中藥行買到,但部份比較特殊的材料,可能只有手工皂材料專賣店才會有。製皂時,加入粉類主要是為了它的功效,下列表格將列出每一種粉的功效說明,供大家參考。
★製皂3要素的黃金比例
手工皂製作主要是由「油脂」、「氫氧化鈉」、「水分」三大要素所組成,除了按照本書的比例去製皂之外,暸解基本的計算原理之後,你就可以自行做一些份量或是成份的調整。(可自行上網輸入查詢「手工皂配方計算表」http://www.ufax.com.tw/PPSoap)
油脂的用量
每種油脂都有各自的INS值(即碘價,泛指香皂的硬度),如果配方中INS值低的軟性油脂比例越高,做出來的肥皂就越軟。所以當我們要混合不同油脂的時候,必須先了解每種油脂各自的INS值,並予以計算,評估手工皂的硬度是否足夠。
【INS值=(A油重/總油重)×A油脂的INS值+(B油重/總油重)×B油脂的INS值+…】
舉例來說:如果配方為橄欖油150克,椰子油100克,棕櫚油100克,總油重為350克。查下表可知,橄欖油INS值109,椰子油INS值258,棕櫚油INS值145。所以做出來的成品INS值計算如下:
INS值=(150/350)×109+(100/350)×258+(100/350)×145=161.84
※基本上,INS值在120~170之間,算是理想的硬度。如果經計算後INS值超過理想範圍,可能就要重新調配一下各油品的用量。
氫氧化鈉的用量
每種油脂有不同的「皂化價」,而皂化價所代表的是「皂化每1公克油脂所需的鹼質克數」。
【氫氧化鈉用量=(A油重×A的皂化價)+(B油重×B的皂化價)+…】
如前例所述,配方為橄欖油150克,椰子油100克,棕櫚油100克。查下表可知,橄欖油皂化價0.134,椰子油皂化價0.19,棕櫚油皂化價0.141。所以製皂時,所需的氫氧化鈉用量如下:
氫氧化鈉用量=150×0.134+100×0.19+100×0.141=53.2 →可四捨五入為53(克)
水分的用量
計算完油脂跟氫氧化鈉的份量之後,水分應該要加多少呢?坊間可聽聞的算法有很多種,娜娜媽是以氫氧化鈉用量×2.5倍,或是×3倍,來計算水量。以前述例子來看,氫氧化鈉用量為53克,乘以2.5倍約為133,也就是說要加入133公克的水。
很多女生都知道要勤於保養,小心翼翼照顧自己的肌膚,卻忘了重視最基本的沐浴用皂。你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種肥皂嗎?對肌膚有沒有不良影響?一般市售皂因為需大量生產,大多採用「熱製法」或是「融化再製法」,皂化速度快,完成後可立即使用,缺點是高溫製造過程下,油脂本身的養分會被破壞掉,所添加的成分效用也會降低;而且為了延長使用期限,可能會加入防腐劑、硬化劑等化學藥劑,越洗皮膚狀況越差。
肥皂是每天跟我們肌膚最貼近的保養品,用對的肥皂可以讓你感受到真正的滋潤與舒爽,然而,即使是市面上所標榜的手工皂,也並非全都是好物,唯有自己親手做,清楚了解當中所有的配方與製作過程,才是真正令人100%安心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娜娜媽多年來製皂一直樂此不疲的原因。(圖:52D)圖說:採用熱製法做成的手工皂,外觀會比較不平整。
市售香皂的迷思,你了解多少?
˙保存期限長達3~5年
雖然保存期限會因為配方、保存方式以及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但如果一塊肥皂標示可放置3~5年,通常都有添加抗菌劑或防腐劑。一般來說,手工乳皂因為不含防腐劑,保存期限約為10~12個月,如果配方中加入精油,可以再多保存3~6個月。
˙「堅若磐石」的硬度
採用機器大量製造的肥皂,觸感都非常硬,而且大多不含甘油成分,洗後不會在肌膚留下保護層,所以容易感覺乾澀。反觀手工乳皂,雖然軟硬度會因配油而有所不同,但都比市售肥皂還要軟,因此硬度也是判斷肥皂是否為手工製造的方法之一。
˙強調PH值中性的配方
PH值中性其實並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幫助,想要擁有好膚質,應該是從「洗乾淨」做起,所以重點在於你所使用的沐浴用品,是否能夠深層清潔,讓肌膚保持在健康狀態。而且因為肥皂本來是弱鹼性,若要將酸鹼值調整成中性,必須經過特殊處理或是添加物,才能有那樣的效果,相對地就不如手工乳皂來得天然、無毒。
˙含有酒精成分的透明皂基
有些手工皂為了做出透明的質地,讓皂體看起來更漂亮,會加入「透明皂基」,但是因為製作過程中,必須添加酒精成分,這樣的手工皂洗後會讓皮膚變得乾燥,而沒有鎖水、保溼的功效。如何分辨肥皂是否含有皂基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做點小實驗就可以分辨囉!因為皂基含有大量的酒精,所以只需將肥皂削一小塊下來,放在湯匙上,用火燒燒看,如果肥皂很快就融化掉,即表示含有透明皂基。
˙標榜亮麗色澤與濃重香氣
本書的配方大多是利用天然的粉類添加物,讓皂液變化出不同的顏色,或是加入食用色素,提高顏色的飽和度,所以做出來的手工乳皂,顏色都是溫和且自然的。娜娜媽建議大家盡量不要購買顏色太過鮮豔、或是味道非常香的肥皂,因為代表它可能加入了過多的化學添加物,對皮膚無益。
45℃以下冷製皂,兼具「洗淨力」、「滋潤度」、「自然香氣」
在本書中,娜娜媽要教大家全程使用「冷製法」製造的手工乳皂,因為操作溫度保持在45℃以下,可保留植物油脂中大部分的天然養分,而且主要成分除了油脂、氫氧化鈉及水(或乳脂)之外,皆為天然的添加物或可食用色素,不但保有洗淨力,對皮膚溫和、不刺激,使用起來比一般市售香皂更加滋潤,也不用擔心化學物質殘留,感受到的僅是溫柔的觸感,以及淡雅自然的芳香喔!
我們生活在充滿化學與科技的環境當中,很多人都有粉刺、痘痘的問題,甚至每到季節變換就開始皮膚搔癢、脫皮,娜娜媽希望大家可以試著善待自己,學習製作手工乳皂並不難,但是得到的效益卻可能超乎你的想像。用最天然的方式呵護你的肌膚,不但能夠讓肌膚狀況獲得改善,長期下來擁有柔嫩滑細的膚質更是指日可待!
★如何選擇適合的入皂材料?
1. 乳脂
乳皂的好處在於乳中的脂肪成份,會讓手工皂的洗感更為豐富。尤其是娜娜媽這幾年非常大力推崇的母乳皂,親膚性與滋潤度極高,比牛乳或羊乳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號稱「最奢侈的手工皂」。所以如果妳是正在哺乳的媽媽,喝不完的母乳千萬別浪費了,可以用來入皂,滋潤效果出奇的優喔!不過,畢竟母乳取得不易,可改用牛乳或羊乳代替,滋潤度還是會比用水來得高。
有人會問我,用母乳入皂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基本上,會作手工皂的人,就會作母乳皂。但是因為母乳本身含有油脂,而且每個人的母乳油脂含量都不同,這部份並沒有計算在配方中的總和油脂裡,所以可能導致乳皂的軟硬度無法正確預估,做出偏軟或偏硬的皂。
2. 油脂
手工皂的成分中,油脂就占了約7成的份量,所以油品的選擇非常重要喔!當油脂遇到鹼液,經過皂化反應會形成皂與甘油,而「甘油」就是手工皂可以拿來洗臉的秘密武器,保護皮膚且不會乾癢,是相當天然的保濕劑,但市售肥皂大多不含甘油成分,所以如果用來洗臉會覺得緊繃。
每一種油都有各自的特性,你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適合的配方。舉例來說:「沐浴皂」要選擇對肌膚有益的油品,像是甜杏仁油或葡萄籽油,不但清爽、無負擔,滲透力也很好,即使是給小朋友使用也很適合;如果要做「洗髮皂」,就一定要加入蓖麻油,除了可製造大量的泡泡,對頭髮更具修護作用;至於「家事皂」因為需要良好的起泡度與清潔力,通常會使用大量椰子油,搭配芥花油或橄欖油,洗起來滋潤、不乾澀,洗淨力佳又不傷手。
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列出書中所有油品的介紹(大多在賣場或化工行可買到),你可以直接參照書中的比例去製皂,也可以自行調配適合的油品,初學者建議先從簡單入門皂、易取得的油品開始製作。不過,娜娜媽要特別提醒大家,選購油品時必須挑選單一成分的(如:100%純橄欖油),不要買所謂的「調和油」(如:橄欖葡萄籽油),因為每種油脂的皂化價不同,如果使用調和油,容易造成皂化時的誤差。此外,油品的新鮮度會影響乳皂的保存時間及品質,選購時也須特別注意喔!
3. 食材
你知道嗎?許多隨手可得的天然食材,不但可以吃,同時也是入皂的好材料喔!比方說:蜂蜜可保濕殺菌、綠茶粉能抗氧化、咖啡粉甚至具有去角質的功效!即使是沖泡完的咖啡渣也別浪費,拿來當作家事皂的材料,除臭力與去污力都相當不錯,不妨試著做做看(請參見P.),既省錢又環保。不過,須特別提醒的是,將蜂蜜、綠茶粉與咖啡水加入皂液中,會使得皂體顏色變深(偏向深褐色);但燕麥、綠豆粉與薏仁粉則不會有太大影響。
4. 花草
一般來說,為了豐富手工皂的質感,讓外觀看起來更漂亮,我會去化工行或花市選購一些花草,藉由花瓣顆粒來增加皂體的美感。除了紫草、玫瑰跟左手香之外,桂花、洋甘菊、金盞花與薰衣草都可以直接放入皂液之中,但是裝飾作用大於功效(事先浸泡油,功效才會出來),而且像薰衣草、桂花都容易受到鹼液影響,使皂體顏色變深(金盞花則不受影響)。
大部分的花草我會建議先浸泡在油品中(素材占1/3,油占2/3,以橄欖油為佳),密封後擺放約1個月再過濾使用,可以讓花草本身的功效釋放到油裡。不過,如果你的時間沒有那麼充足,也可以直接去購買現成的花粉,如:薰衣草粉,雖然做出來的皂體顏色會深一些(偏卡其色),但比較省時,又具有輕微去角質的作用。
5. 精油
一般的手工皂因為沒有加入防腐劑,使用期限約為10~12個月,但如果在成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精油(油重的2%以上),可延遲手工皂氧化的時間,讓期限拉長3~6個月。所以,雖然精油的取得成本較乾燥花草來得高,卻能同時提供香味、療效以及防腐作用,而且容易保存又方便使用,但須注意不可過度添加,以免傷害肌膚。除了精油之外,有時候我們會選用香精,不過香精是以提供香味為主,大部分是沒有療效的。
6. 粉類
為了方便使用與保存,許多花草或是中藥材會研磨成粉,如:有機蕁麻葉粉,入皂之後大多具有輕微去角質的作用,而且也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大部分的粉類可以在化工行或中藥行買到,但部份比較特殊的材料,可能只有手工皂材料專賣店才會有。製皂時,加入粉類主要是為了它的功效,下列表格將列出每一種粉的功效說明,供大家參考。
★製皂3要素的黃金比例
手工皂製作主要是由「油脂」、「氫氧化鈉」、「水分」三大要素所組成,除了按照本書的比例去製皂之外,暸解基本的計算原理之後,你就可以自行做一些份量或是成份的調整。(可自行上網輸入查詢「手工皂配方計算表」http://www.ufax.com.tw/PPSoap)
油脂的用量
每種油脂都有各自的INS值(即碘價,泛指香皂的硬度),如果配方中INS值低的軟性油脂比例越高,做出來的肥皂就越軟。所以當我們要混合不同油脂的時候,必須先了解每種油脂各自的INS值,並予以計算,評估手工皂的硬度是否足夠。
【INS值=(A油重/總油重)×A油脂的INS值+(B油重/總油重)×B油脂的INS值+…】
舉例來說:如果配方為橄欖油150克,椰子油100克,棕櫚油100克,總油重為350克。查下表可知,橄欖油INS值109,椰子油INS值258,棕櫚油INS值145。所以做出來的成品INS值計算如下:
INS值=(150/350)×109+(100/350)×258+(100/350)×145=161.84
※基本上,INS值在120~170之間,算是理想的硬度。如果經計算後INS值超過理想範圍,可能就要重新調配一下各油品的用量。
氫氧化鈉的用量
每種油脂有不同的「皂化價」,而皂化價所代表的是「皂化每1公克油脂所需的鹼質克數」。
【氫氧化鈉用量=(A油重×A的皂化價)+(B油重×B的皂化價)+…】
如前例所述,配方為橄欖油150克,椰子油100克,棕櫚油100克。查下表可知,橄欖油皂化價0.134,椰子油皂化價0.19,棕櫚油皂化價0.141。所以製皂時,所需的氫氧化鈉用量如下:
氫氧化鈉用量=150×0.134+100×0.19+100×0.141=53.2 →可四捨五入為53(克)
水分的用量
計算完油脂跟氫氧化鈉的份量之後,水分應該要加多少呢?坊間可聽聞的算法有很多種,娜娜媽是以氫氧化鈉用量×2.5倍,或是×3倍,來計算水量。以前述例子來看,氫氧化鈉用量為53克,乘以2.5倍約為133,也就是說要加入133公克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