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材積精算師:大剖師傅陳春發

「你那支手機的寬度,我看大約兩吋多。桌上那冊筆記本,差不多久九吋左右。」只要說到尺寸,入行製材業將近五十年的大剖師傅陳春發,總是能毫不猶豫給出解答,如果金頭腦大賽、百萬大富翁一類的益智節目,只測驗現場來賓的目測能力,陳春發一定能夠毫無懸念,輕輕鬆鬆拿下冠軍。敏銳的眼力,正是老師傅在這行無可取代的超能力。

在製材廠裡,大剖師傅是公認最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株花了數十年育成,還大費周章從山上運送下來的樹木,得要靠著大剖師傅根據訂單開出的規格,目測再心算後,才能精準下刀「剖開」,讓表面不規則的原木,搖身變成有稜有角、可資利用的木料。

由於原木切割後,可資利用的板材與剩下的畸零廢料,價格差異實在太大,倘若大剖師傅下刀馬虎,不但菁華的木料會因此浪費,甚至還可能害製材廠蝕了老本——幾乎可以說,大剖師傅的良莠,從根本決定了一家製材廠的競爭力高低,不只老闆要為之煩惱,連接手裁切的小剖師傅,也都得仰仗大剖師傅將尺寸盤算好,預留未來切割損耗、乾燥收縮的空間,才能遊刃有餘地將木料切割成更精準的尺寸,如訂單所需送交客戶。

過去一名投入製材業的學徒,平均得要花上十多年,才有機會當上大剖師傅的助手,想要再晉身成為親自操刀的大剖師傅,二十年的等待往往跑不掉。一再謙稱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的陳春發,卻只花了十年功夫,就站穩大剖師傅這個人人欣羨的位置,如今雇用他的正昌製材廠經營者梁國興,更是天天都在擔心,哪天陳春發退休之後,沒人扛得起這份重責大任該怎麼辦。

對在竹東鎮土生土長的陳春發來說,十三歲入行那年,剛好碰上這一行最好的時光。那時候,天然資源豐富的竹東鎮,發達景象不輸當代的科學園區。員崠子油田噴出的天然氣,就近成為玻璃工業的燃料來源,使台灣外銷的聖誕燈泡、玻璃飾品躍升全球第一;橫山鄉、關西鎮開挖的石灰石,送來竹東鎮研磨、攪拌後,塑造了水泥工業的發展契機;鹿場大山周遭的林場,則讓製材工業有了和前兩者鼎足而立的機會,加工後的木箱可以運送玻璃,板模則能供應水泥灌漿所需。與陳春發年齡相仿的親友,幾乎都恭逢了曾經號稱「台灣三大鎮」之一的竹東盛世,練就了一身技術厚底。

山林資源是竹東鎮發達的原因,卻也是讓它沒落的理由。對許多後進國家來說,開發老天爺賦予的自然資源,是追趕上先進國家最低成本的方式,然而一旦國民生活品質提升了,生態、環保意識也會跟著抬頭,1985年政府頒布全面禁伐原始林的禁令後,包括竹東在內,許多曾經受惠於林業發展的鄉鎮,都陸續走上蕭條之路。當製材工廠一一關門、外移後,徒有一身手藝和好眼力的陳春發,一度也曾黯然離開這一行,轉進鐵工廠裡討生活。

或許是天生註定要討這碗飯,轉業沒幾年,因為人才斷層,陳春發又被重新找回製材廠幫忙,相較於早年吃重的體力活以及臨場百出的挑戰,如今這位年歲更長的大剖師傅,工作內容反而從複雜變得單純許多。

「我們現在幾乎只剖造林而來的杉木,一天可以剖好幾百支,不像以前什麼樹種都要剖,剖到直徑超大的巨木時,好幾天才能剖完一支,光是幫原木翻個身,都要大費周章。」陳春發回憶道:「剖到不同樹種混在一起的雜木時,還要根據木材種類更換鋸刀。你要知道,木頭軟硬程度有別,我們推送原木的力道不跟著調整不行,硬木頭如果剖得太快,鋸齒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除了製材樹種變得更單純外,科技進步也幫了陳春發不少忙,早年送材車得要靠著人力拖運,才能將原木送到鋸刀面前剖斷,如今送材車不但改以電動取代人力,車上還多了紅外線輔助投影,讓陳春發可以預覽接下來鋸刀的剖切軌跡,提升下刀的精準程度,徹底做到「所見即所得」。

儘管有那麼多省力新方式,強健的體魄還是大剖師傅的必備條件,這是言談低調、謙虛的陳春發,極少數外洩出自豪、自傲的一刻。「弱不禁風在這裡是不行的,雖然有堆高機、吊車讓人不用出力,可總有少數步驟需要動用人手搬運,如果體力不足、身材不夠粗壯,那怎麼成?」陳春發如是說。

工作之於陳春發這一輩的師傅,並沒有太多「夢想」或是「實現自我」之色彩,毋寧像是一種鞠躬盡瘁。他們入行之初,往往別無選擇,純粹為了養家糊口,把它當成順便為之的謀生行當。有趣的是,拉出一段距離後,許多人反而發現,正因為一輩子都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生命竟然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工作給改變了。

有些老師傅退休後閒不下來,最後還是重作馮婦,再次操起當年的謀生工具;至於陳春發,則是在離開一度轉業的鐵工廠後,慢慢發覺自己對木頭的喜愛,重回製材廠之餘,他也投入了玩賞行列,甚至找了間廢棄空屋,搞出一處小小的工作室,當起一名業餘木匠來。

下班後,陳春發就會來到工作室,用砂紙打磨收集來的木料,再製作成杯墊、板凳一類的實用器物。他收藏的木料範圍,從碩大無朋的樹頭,到破敗老屋留下的門板,種類五花八門,它們星散在工作室不同角落,就像一塊塊貌不起眼的璞玉,等著陳春發哪天靈感一來,生命就能重新再被定義。

除了陪伴家人、帶小孫女出外玩耍的星期天,陳春發幾乎每天都會開著盈滿木頭香氣的車子,一頭窩進工作室這一隅小天地中。而今,小孫女和木頭,是這名獻身製材業近半世紀的資深師傅,人生下半場最珍貴的兩項慰藉。問起白天工作都與杉木為伍的陳春發,私下最喜歡的木頭是什麼,他竟然會像被問及初戀女友般,支支吾吾了起來。「肖楠。」他不好意思地說:「尤其長在深山中的肖楠,香味更是無與倫比。」

深山中的肖楠不可多得,但其實隨便一塊尋常的龍眼木和相思木,都能讓陳春發遠離他口中的「不良嗜好」,平靜下自己的心靈。他寧可花費大把功夫,重複單調、枯燥的打磨動作,只為了讓木料摸起來平滑順手。當一張砂紙於陳春發手中往復來回時,人們不但可以讀到專注,還可以感受到一股對木料的責任與憐愛——忠誠,篤實,溫柔,而且堅定,就像他疼惜自己的孫女一般,散發出一股老派芬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