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日本壽司──鮮度是王道,關東重口味、關西吃原味
近年來,日本料理在台灣有個很明顯的轉變,那就是──「鮨」(壽司)從泛日本料理中獨立出來,成為壽司專門店。這樣的店不但越來越多,價格也翻倍,吸引金字塔頂端客群前往。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於,食材大多強調當天從日本空運來台,成本由此高昂許多;也由於是來自日本各地地產最佳食材,更能品嚐道地的日本味。壽司大多以海鮮生食為主,「鮮」字便成了整套料理中最重要的環節,無論是高檔或普通食材,只要鮮度不夠,一切免談。

壽司在日本,主要分為關東派和關西派。關東派亦稱「江戶流」,偏重口味,味道的調理變化多端;關西派口味較淡,強調吃出食物的原始風味,較顯樸素。關東派又以「握壽司」為主,在料理中算是非常獨特的一門,食材不同,刀功、厚薄、調味、作法也多所不同;在飲食順序上更是講究,通常先吃白肉、後吃紅肉,先吃刺身、再用熟食,口味由淡到較重,一道道漸次品食。關西派較具代表性的是「箱壽司」,尤以大阪最知名,京都類似的品項則是「押壽司」,兩者皆以炙燒或醃漬過的半生熟魚鮮,搭配壽司飯。醋飯經擠壓,口感較紮實,魚鮮已調過味,只須沾少許醬料佐味。以上便是日本壽司的重要類別。但近來,除了東京銀座仍維持著純江戶流壽司外,其他大多以混合方式呈現。

本書嚴選推薦的「都鮨蘭奢待」,對食材特別挑剔,不僅從日本進口,貨色更是非最上等不用,正因如此,調理手法無須太複雜,就能讓人享有極上飲食體驗。由於食材件件珍稀難得,師傅總以不可隨意浪費的珍惜心情、嚴謹心態面對,這一點尤其值得讚許;因此,價位雖高,仍吸引不少饕客前往,更被視作壽司聖地,可謂台灣之光。「允星」則是隱藏版的神祕店,地段雖非高檔餐廳林立的一級戰區,聲名也陌生,但身世其實不凡,是為允集團的一員,同集團當中還有「謙安和」這家台北米其林一星店。允星不在意是關東或關西流派,它主張新式創意壽司,擁有自己獨到看法與認知,食材與調味的組合尤其新穎,與品嚐一般壽司的經驗大不相同,但也不致太過花稍而不倫不類,而能讓人吃到新的創想之味。「鮨隆」則是本次台北米其林一星之店,由台籍師傅坐鎮,師傅出身名店SASA,自行創店後則更上一層樓。一星的水準,卻讓人如置身東京銀座的高級壽司鋪,而餐廳門面的木格柵外牆、內部的細緻裝潢設計等散發出的氛圍,在美感的思考與實現上皆屬上等。

近來,壽司界有個新名詞叫做「養師傅」,即師傅與忠實顧客隔著壽司檯面對面上菜、吃食,從互動中培養對彼此的熟悉。師傅會特別禮遇這樣的客人,不吝提供最佳私藏貨色,這一來一往之間,培養出情感、也吃出了情感──品食,已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而已。

頤宮中餐廳──獨獲米其林三星榮耀的台北最高美饌
ADD: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3號17樓
TIME:11:30-14:30、17:30-21:30
TEL:02 2181 9985

推薦理由:「2018台北米其林指南」中唯一獲三星最高榮譽的餐廳,異軍突起獲獎必有過人之處
品嚐重點:除了空間設計一流,主廚強調用「感情」做菜,對待客人如同對待父母,要做出一桌好菜孝敬父母,感情自然不能少
必品料理:雞粥燉花膠、中東四頭鮑佐花菇、火焰片皮鴨

◎高端港式料理的新指標
「2018台北米其林指南」中,唯一榮獲三星最高榮譽的君品酒店「頤宮中餐廳」,先前亦獲選為兩岸美食論壇十大名店殊榮。頤宮異軍突起獲獎令人驚訝,因為它並非大多數人吃港式料理的首選,五星酒店裡的粵菜餐廳、吉品和喆園等港式料理都是較耳熟能詳的,頤宮能領先群雄必有過人之處。基於迎戰米其林評鑑,首先為了環境,暫停營業整修內部並撤掉一成的座位數,而有更寬闊又隱私的用餐空間,其次為了提供極上的服務,特別重新訓練服務人員,讓外場服務生親自試吃,讓他們自己感受如何以更佳的態度去服務客人。第三為了菜色更上一層樓,尋找更好的食材開發新菜單。

頤宮用餐空間的設計應是台北所有米其林星級餐廳中,最有文化品味的一間。頤宮的法文名稱「Le Palais」即是宮殿之意,空間設計運用了中國宮廷的遊園概念,流水、燈籠、造景和牆上的掛飾都有濃烈的中國風,不能僅用「華麗」二字形容,這應是種「品味」的表達。用餐環境極佳的氛圍之外,食物的水準也是很重要的,來自香港的行政主廚陳偉強特別強調用「感情」做菜,對待客人如同對待父母,要做出一桌好菜孝敬父母,感情自然不能少。

◎珍貴又養身的花膠、官燕、龍虎斑輪番上桌
「清蒸開邊龍蝦」選用台灣本港龍蝦,「開邊」意即龍蝦對半切開,清蒸後鋪上蒜末和蔥絲以滾燙熱油淋上。本港龍蝦個頭小但肉質緊實味較甜,薄口醬油辛香、蒜蔥味淡是為了凸顯出龍蝦的鮮甜。「上湯芝士焗龍蝦」運用了雞高湯、奶油和起司烹煮成上湯,淋上起司焗龍蝦,湯鮮味美而龍蝦仍然Q彈甘甜,並帶著淡淡的奶味。

「雞粥燉花膠」的珍貴食材花膠來自於東南亞,是多利魚的魚肚,粥以高湯煮過後將米粒瀝出,只留下湯的精華來燉煮花膠。雞湯味濃但不黏膩,雞肉軟嫩而花膠口感彈牙,有點沾黏牙縫,唇齒留香。「菜膽清湯燉花膠」以清爽的菜膽(娃娃菜的菜心)、雞肉及雞湯燉煮花膠,由於高湯裡有菜膽釋放的淡淡甜菜汁,湯質較為清淡,重點仍是花膠的口感。

「中東四頭鮑佐花菇」,一般鮑料理較少出現中東的品種,頤宮卻出人意料之外地選用中東產鮑魚,原因除了品質穩定外,外表形體較佳口感也好。重要的醬汁是運用豬後腿肉、火腿、鵝掌、豬蹄筋等食材熬煮而成,和老母雞湯不同,醬汁較濃稠,味道層次豐富,加上花菇增添了些許香氣,而整隻鮑魚煨以醬汁入味,內部仍保有明顯味道,即俗稱「糖沁鮑魚」。

「雞蓉燉官燕」,燕窩是女性朋友最愛的養顏美容聖品,又有清肺功能,價格不斐的原因是天然燕窩野外採集不易,燕盞依大小完整度的不同又分為1A、2A及3A,其中3A的品質最好,產地來自東南亞。高品質的燕窩以雞高湯燉煮並加入雞蓉,最後在燕窩上撒些火腿的肉末。雞汁味道濃郁,燕窩口感綿密,二者合體完美呈現,而雞蓉在一旁成為襯職的小配角,使雞湯味更上一層。

「醬皇爆明蝦帶子」中的澎湖明蝦與北海道干貝是主角,配菜是綠蘆筍,佐味的蔥段與XO醬爆炒之後的香氣撲鼻而來,香辣有勁。明蝦與干貝的新鮮口感彈牙又軟嫩,香氣迷人。「金沙蟹肉蕃茄盅」,在新鮮蕃茄挖空後填入蟹肉和鹹蛋黃,而鹹蛋黃又有一極美的別稱「金沙」,顏色和口感形容得貼切,蕃茄盅外是蛋白醬。金沙味較重、蛋白醬味淡兩相平衡,而在我看來鮮甜的蟹肉和金沙的鹹香味是一絕配。

「海鹽薑茸龍虎斑」,新品種魚「龍虎斑」是由龍膽石斑魚和老虎斑交配而成。龍膽石斑最令人稱道的是魚皮極厚又含膠質,具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男人喜歡其Q彈口感,女人則最愛養顏美容的功能。而老虎斑又是香港人的最愛,因為肉質細緻無比,這兩種魚混合之後產生的兩種優點,正是現代食材中的新寵。魚塊下方墊著一片店中招牌菜「港式蘿蔔糕」,蘿蔔糕裡含有吃得出口感的蘿蔔絲和薑末、火腿、蝦米,味道豐富。魚塊放上蔥絲薑淋上高溫油並加入薄口醬油,港式料理就是這個味。

◎必嚐招牌「火焰片皮鴨」,桌邊服務招式更是一齣好戲
最後,若來到頤宮用餐,而沒有品嚐招牌菜「火焰片皮鴨」,就算白來了。我第一次去時同桌人數太少而做量太大便作罷,但隨後就後悔了。第二次找了更多人同行,決心要看看招牌菜的究竟。鴨子挑選宜蘭三‧五公斤的北京鴨,桌邊服務是精彩的戲碼,烤鴨直挺挺地叉在鐵架上,廚師將君度橙酒淋在鴨身並點燃火焰,藍色焰火光芒照亮一室,還沒吃就先給了高期待度。片皮鴨包入荷葉餅皮裡有二種吃法,一是加入瑪茲瑞拉起司、蘿蔓葉和桂花醬,二是加入傳統黃瓜條、白蔥段和甜麵醬。前者有起司的濃郁感,而蘿蔓葉有解油膩的作用,桂花醬有畫龍點睛之效,算是創意吃法;後者黃瓜加蔥段及甜麵醬則是經典搭配。鴨肉的油脂豐富帶著鴨油香氣,肉質口感軟嫩不具一般鴨肉的乾柴感,不知不覺中竟似聞到淡淡的酒香。

頤宮所推薦的港式點心和其他餐廳不太相同,看似鄉土但又極富創意。「沙翁蛋球」和英國大文豪沙士比亞毫無關聯,以蛋和麵糊做成類似台灣甜點「雙胞胎」口感的球狀體,油炸過後表面乾乾的並撒上糖霜,內部並無餡料,因有砂糖又形似不倒翁便稱「沙翁」。「炸豆腐奶」裡沒有豆腐真是怪哉,麵皮油炸後外表質感像是油豆腐,內餡包入起司,再以紙包覆像法式可麗餅,外皮Q彈口味甜鹹各半正是香港人的傳統味,散發著一股奶香。「米其林酥皮焗叉燒包」的外皮甜酥似菠蘿麵包,內餡是洋蔥和豬肉末,簡而言之,外表的甜是創新,內部的鹹是正統,鹹甜之間/創新與正統之間激發出令人驚奇的火花。

飯後甜食糖水「杏仁茶湯圓」,杏仁茶應是北杏和南杏依比例混合打碎煮成,茶味比一般的杏仁茶更濃更香,致於濃香的作法和南北杏的比例,頤宮堅持不肯透露祕方。而茶中的芝麻內餡湯圓和杏仁味相當契合。「椰子馬蹄沙」,馬蹄即為茡薺,切碎後做成糖水加入銀杏果,並淋上白色椰奶。因茡薺的口感爽脆,剁碎之後和糖水混成沙狀故稱馬蹄沙,脆脆的沙泥口感和著椰奶有明顯的椰香和奶味,這等滋味在台灣是少見的。

◎高檔之餘不忘生態友善
頤宮中餐廳雖然名為中餐廳,但較多為港式料理,而港式美食中以鮑魚、龍蝦、花膠、魚翅等高級食材最受歡迎,但在本次米其林評選獲三星之後,將菜單中的各種魚翅料理全部取消。頤宮表示為了支持生態維護的未來趨勢,和現今的道德觀,決定放棄高單價的菜色,這在港式料理中是不曾見過的。三顆星的殊榮全世界並不少,但有如此良善心態的美食精神更是難得,頤宮美食態度的表達令人敬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