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遙遠的冰果室(2023年版)

79特價35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冰魔法阿嬤,高級的誠意。旗山─常美冰店

想像一下以下這個畫面:兩球雪白的臺灣香蕉冰鋪底,再疊上一顆五顏六色、綜合口味的義式冰淇淋,周圍佐上仙草凍、百香果凍、紅豆泥和芋頭塊,東西合璧,全盛在古典的透明冰碗裡……老店自家製的美味完全不在話下,還優雅地將臺灣庶民美學全表現在一碗冰上。我一問老闆才知道,這麼好看的冰,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八歲阿嬤的創意。
常美冰店隔壁是間米店,另一側的老牆仍可見到斜頂的屋廓,電線桿和遠方的綠山,夏日夕陽下幾分舊時代的臺灣鄉里閒情。這位老店的創辦人郭李常美女士,今年八十八歲,不僅耳聰目明,還在美濃開了分店。一九四五年她和先生在旗山鎮文中路九十九號的老平房,開了這間「旗山芋仔冰:常美冰店」。小店最初販賣零嘴雜貨、糖果涼水,還有枝仔冰與冰淇淋,常美女士就靠著這間小店撫養膝下四個子女,爾後專心賣冰,買了義大利冰淇淋機研發新產品。常美女士待人親切,長年體恤學子而薄利多銷,便成了當地學生下課後的愛店。有時遇到冰品供不應求,當下現做現賣,手腳迅速有如變魔法。因而被學生們取名「魔法阿嬤」。
這裡的枝仔冰口味多達十六種,是店裡的常銷商品。濃郁香氣的芝麻、濃密花生、古早味芋頭最受歡迎。說起常美冰店賣枝仔冰,還有一段小故事。常美女士的另一半、已故的郭老先生,是旗山當地知名的枝仔冰城創辦人、鄭城先生的同父異母兄弟。年輕時他和人合夥在旗山車站附近開油行,販售麻油、花生油,後來在鄭城先生的協助下賣起了枝仔冰。聽老客人說,十多年前來店裡,還能見到屋裡輕鋼架天花板的模樣。十年前在好鄰居基金會的運籌下老店大翻新,做了第一次重整。外牆開了窗、拆了天花板,老房子內原本漂亮的木屋頂重見光明,還把常美女士的故事做了文宣。後來常美女士的長子郭國格先生,心裡老掛心著老母親獨自工作的背影,索性辭去了華航駐安格拉治總經理的職務,回鄉幫忙母親。
這一天店裡的客人不多,我和第三代的郭人豪邊吃著冰邊聊。他穿著工作服和膠靴,剛放下廚房工作的專業模樣,看不出他另一個身分是紀錄片導演。大學主修影像傳播,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畢業。二○○九年從南藝大畢業,次月,南臺灣遭遇八八水災,旗山淹大水。當時常美冰店在市區的另一分店也被淹掉,他被母親叫回來幫忙,便留下至今。這段時間他利用學校所學和讀工業設計的姊姊進一步規劃,老店在二○一二年二月做了第二次更細緻的調整,成為現在的模樣。說到老店翻新,這是個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學問深的課題。走訪臺灣各地這幾年,最常遇見的就是老冰果室在新一代接手後,汰舊換新過了頭,讓失了味道的老店,宛如另一間沒關聯的新店。好在常美冰店的新生代明白這等道理,店裡使用的玻璃冰碗和冰杯,和不汙染環境的鐵湯匙,就是許多臺灣小吃嫌清洗麻煩而消失的優雅。原來,高級其實就是這一點點的誠意。
「自小我的印象中,店裡冰水的生意都是阿嬤一個人在打理,她現在都待在美濃分店,兩位姑姑也在那頭幫忙。考量她老人家年紀大,不再適合粗重活,冰品幾乎都從本店這頭送過去。除了香蕉冰。我們家經典的香蕉冰,是使用英國天然成分的香蕉油製作,把糖水和香蕉油放入雪糕機中不斷攪拌製作而成。美味在於時間的拿捏,時間不夠就會過於鬆軟,太久又會過乾,少了綿密。和冰淇淋做法不一樣,無法預先做,必須現打。」郭人豪說光是香蕉冰他也是花了兩三年才學起來的,剛回來接班時也曾猶豫過,畢竟冰果室的工作多,人得綁在店內,不像拍紀錄片可以在臺灣各地跑,有機會認識新朋友。如今本店這頭仍由父親郭國格先生擔任製作主力,他和姐姐在一旁協助,同時學以致用,聯手負責前場的包裝創意。
一邊談話,我一邊看著他腳上的膠靴。接著他起身要我跟著走到屋子後方,介紹起他在牆上創作的裝置藝術,和後方乾淨的現代化廚房。他甚至在屋子的後方,還做了一個迷你的火車月臺。我看郭家這三代齊心經營,舊時代的臺灣味要再走過下一個五十年也沒問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