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歡的事情來賺錢
我不是專業廚師,也沒有烹調檢定證書,但是我喜歡吃東西,喜歡找美食來吃,尤其是可以讓大多數人都滿足的價格區間、不管是誰都可以享受的食物。比起豪華昂貴的高級料理,提供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無負擔地享受的一頓飯,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事情了。
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先寫出重點,然後建立詳細的計畫,接下來就根據每個階段的計畫,像拼拼圖一樣,一塊一塊地慢慢補上。但是,餐飲業其實原本並不在我的人生拼圖裡,它是偶然開始的。即使如此,我並不是隨意地就做出選擇,我原本就喜歡做料理,也喜歡吃,因此就算沒有制定店鋪的營運計畫,還是可以開始經營一間店。
當然,我的所有決定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會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沒辦法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不管是誰、多麼辛苦,都必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奮起力氣去做。
而且,做餐飲是與自己的戰鬥,即使是很微小的細節,每天都還是要反覆地去做,只要有一次輕忽或者跳過,很快就會露出馬腳。所以,自己不喜歡的話就沒辦法做。
做吃的基本就是味道,不好吃當然就沒客人,而味道如果還不錯,卻沒有客人的話,就需要好好思考有沒有可以讓客人專程前來的特色。客人想去的都是能讓自己心甘情願掏出錢用餐的地方。餐飲業的核心就是提供性價比高的食物,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以義大利麵來說,不是隨處都吃得到的義大利麵,而是要做出只有在這間店才吃得到的味道,這並不簡單。客人享受食物的同時,老闆和員工的服務,以及店裡的氛圍也都要完美整合才行。無論是什麼立場,只要自問「如果我是客人的話會怎麼想?」,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如果生意不好,一定要抽絲剝繭地找出原因。
只要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探討,答案很快就會出現。過去四年間,我因為做節目而認識的餐廳老闆們就是如此。在《白種元的巷弄食堂》這個節目裡,我和許多餐廳老闆們分享了我長久以來經營餐廳的各種經驗。反覆聽著這些人的苦惱,我真心地提供了「如果是我會怎麼做」的建議。
「如果是我會怎麼做?」
一邊這樣想,一邊實際行動的過程就是我的人生。如果我感到不自在,別人也會不自在;如果我感到自在,別人也會自在。食物也一樣,我必須先滿足自己,才能滿足客人,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始發想,不要只停留在想像裡,把它現實化的行動力造就了現在的我,我對此十分自豪。
雪濃湯與冷麵等是韓國餐廳裡的常見菜色,但在幾年前,人們還覺得這些是只有廚藝高超的人才做得出來的料理。最近常有經典食譜流傳,或是出現各種高效率的新式料理器具,即使不是很厲害的廚師也可以做出好味道。所以,如果你正在準備創業,只要找出這種菜色,細心構想,把它做得獨樹一格,再從裡面挑出主打,就是很好的開始了。
我是餐飲業的經營者、料理研究家,也是做節目的人,我的天職就是要把美味的料理用合理的價格賣出去,我想要長長久久、一直享受地做這件事。
經驗比點子重要
相同的食物,吃起來的味道卻可能時時刻刻在改變。天氣晴朗或多雲、客人從家裡出門時心情好或壞,都有可能影響味覺。就算是我,也曾經發生過某天覺得不好吃的餐點,過幾天再去吃,變得好吃的不得了,還問店家是不是換了主廚。所以,口味是很主觀的,可能會改變,更不用說做菜的人的口味了,更容易落於主觀。
早上比較晚才吃了泡麵當早餐,看了天氣好像會下雨,所以決定午餐吃刀削麵(註:韓國人在下雨天會聯想到特定的食物,刀削麵是其中一種,其他還有麵疙瘩及煎餅等。一說為早期大眾多是務農,到附近農家或涼亭躲雨時,最容易取得的食材就是麵粉、蔥及韭菜等,上述食物可以讓人吃了快速充飢)。這種情況下,不管那間刀削麵店多好吃,吃了也一定不會覺得好吃。但是,幾天後,早餐吃了比較油膩的三明治,天氣又很涼快,就有點想喝湯,這時如果再去刀削麵店,肯定會覺得湯頭無比美味。因此,做餐飲就是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累積一定的經驗後,再來創業才最理想。
我認為開餐廳跟上班是一樣的,上班族每個月從公司領到薪水,開店的人也是打開始就要想著自己是在店裡工作,必須具備這樣的想法。有了經營的經驗,以後才能擴大店面或是開分店,創造自己的品牌。
然而,對於毫無經驗的青年創業家,突然開始開餐廳是十分危險的,不是只有開出一間美美的店才叫創業,即便是具有在路邊賣烤地瓜或是鯛魚燒等小資本生意的經驗,未來做餐飲的時候,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從資金及需要的設備和物品等開始,食材、市場趨勢及顧客回流的原理等都會在腦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比起直接開一間店,經驗值更重要,甚至只是打工都可以,只要想法與創業連結,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做,或者將正在做的事與想法結合,這就是創業。無論是打工或是在公司上班,只要時時刻刻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在工作上,就開始與創業發生關係了。
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沒有想到這個層面,僅是算著時薪、沒有靈魂地工作著,若是這樣在工作,不管什麼經驗都不會有幫助。不要找輕鬆就能賺錢的打工,要從哪些工作能夠讓自己獲得經驗來判斷,進而選出合適的工作。
因此,要我選出創業前必備的條件的話,不用說,一定是「累積經驗」。特別是要去跟自己未來想賣的餐點一樣的店裡工作,就算只做一個月,也能體會到創業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加上若是在生意不好的店裡待過的話,對於創業的困難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簡單來看,洗碗和外場服務都有訣竅,「只要把餐點好好地端出來、環境有打掃乾淨就行了吧?」,這是不懂的人才會說出來的話。如果不懂食物的話,連端菜都不可能端好。根據不同的食物,從送餐順序到餐點上桌的時機都會不同,鍋類料理要什麼時候上桌最合適,做過的人才會知道。這樣自然而然地對很多事情產生好奇,在找出答案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學得訣竅。
在廚房洗碗也一樣,如果客人剩下很多小菜不吃,一定要確認是什麼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小菜搭配主要餐點一起吃。如果客人點的餐點偏甜,那麼帶有海鮮腥味的炒小魚乾就一定不會被喜歡;如果點的是肉類料理,搭配新鮮蔬菜做成的小菜就能讓人一口接著一口,這些小地方都要一一留心,如果不改善的話,絕對看不到未來。
聽了我這些話,或許有人會被嚇到,以為我是在叫大家不要創業,但我想說的其實是創業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更何況是在現在這樣困難的時期,如果沒有好好準備就開始,是非常愚蠢的,請大家銘記在心。
我不是專業廚師,也沒有烹調檢定證書,但是我喜歡吃東西,喜歡找美食來吃,尤其是可以讓大多數人都滿足的價格區間、不管是誰都可以享受的食物。比起豪華昂貴的高級料理,提供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無負擔地享受的一頓飯,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事情了。
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先寫出重點,然後建立詳細的計畫,接下來就根據每個階段的計畫,像拼拼圖一樣,一塊一塊地慢慢補上。但是,餐飲業其實原本並不在我的人生拼圖裡,它是偶然開始的。即使如此,我並不是隨意地就做出選擇,我原本就喜歡做料理,也喜歡吃,因此就算沒有制定店鋪的營運計畫,還是可以開始經營一間店。
當然,我的所有決定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會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沒辦法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不管是誰、多麼辛苦,都必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奮起力氣去做。
而且,做餐飲是與自己的戰鬥,即使是很微小的細節,每天都還是要反覆地去做,只要有一次輕忽或者跳過,很快就會露出馬腳。所以,自己不喜歡的話就沒辦法做。
做吃的基本就是味道,不好吃當然就沒客人,而味道如果還不錯,卻沒有客人的話,就需要好好思考有沒有可以讓客人專程前來的特色。客人想去的都是能讓自己心甘情願掏出錢用餐的地方。餐飲業的核心就是提供性價比高的食物,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以義大利麵來說,不是隨處都吃得到的義大利麵,而是要做出只有在這間店才吃得到的味道,這並不簡單。客人享受食物的同時,老闆和員工的服務,以及店裡的氛圍也都要完美整合才行。無論是什麼立場,只要自問「如果我是客人的話會怎麼想?」,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如果生意不好,一定要抽絲剝繭地找出原因。
只要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探討,答案很快就會出現。過去四年間,我因為做節目而認識的餐廳老闆們就是如此。在《白種元的巷弄食堂》這個節目裡,我和許多餐廳老闆們分享了我長久以來經營餐廳的各種經驗。反覆聽著這些人的苦惱,我真心地提供了「如果是我會怎麼做」的建議。
「如果是我會怎麼做?」
一邊這樣想,一邊實際行動的過程就是我的人生。如果我感到不自在,別人也會不自在;如果我感到自在,別人也會自在。食物也一樣,我必須先滿足自己,才能滿足客人,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始發想,不要只停留在想像裡,把它現實化的行動力造就了現在的我,我對此十分自豪。
雪濃湯與冷麵等是韓國餐廳裡的常見菜色,但在幾年前,人們還覺得這些是只有廚藝高超的人才做得出來的料理。最近常有經典食譜流傳,或是出現各種高效率的新式料理器具,即使不是很厲害的廚師也可以做出好味道。所以,如果你正在準備創業,只要找出這種菜色,細心構想,把它做得獨樹一格,再從裡面挑出主打,就是很好的開始了。
我是餐飲業的經營者、料理研究家,也是做節目的人,我的天職就是要把美味的料理用合理的價格賣出去,我想要長長久久、一直享受地做這件事。
經驗比點子重要
相同的食物,吃起來的味道卻可能時時刻刻在改變。天氣晴朗或多雲、客人從家裡出門時心情好或壞,都有可能影響味覺。就算是我,也曾經發生過某天覺得不好吃的餐點,過幾天再去吃,變得好吃的不得了,還問店家是不是換了主廚。所以,口味是很主觀的,可能會改變,更不用說做菜的人的口味了,更容易落於主觀。
早上比較晚才吃了泡麵當早餐,看了天氣好像會下雨,所以決定午餐吃刀削麵(註:韓國人在下雨天會聯想到特定的食物,刀削麵是其中一種,其他還有麵疙瘩及煎餅等。一說為早期大眾多是務農,到附近農家或涼亭躲雨時,最容易取得的食材就是麵粉、蔥及韭菜等,上述食物可以讓人吃了快速充飢)。這種情況下,不管那間刀削麵店多好吃,吃了也一定不會覺得好吃。但是,幾天後,早餐吃了比較油膩的三明治,天氣又很涼快,就有點想喝湯,這時如果再去刀削麵店,肯定會覺得湯頭無比美味。因此,做餐飲就是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累積一定的經驗後,再來創業才最理想。
我認為開餐廳跟上班是一樣的,上班族每個月從公司領到薪水,開店的人也是打開始就要想著自己是在店裡工作,必須具備這樣的想法。有了經營的經驗,以後才能擴大店面或是開分店,創造自己的品牌。
然而,對於毫無經驗的青年創業家,突然開始開餐廳是十分危險的,不是只有開出一間美美的店才叫創業,即便是具有在路邊賣烤地瓜或是鯛魚燒等小資本生意的經驗,未來做餐飲的時候,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從資金及需要的設備和物品等開始,食材、市場趨勢及顧客回流的原理等都會在腦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比起直接開一間店,經驗值更重要,甚至只是打工都可以,只要想法與創業連結,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做,或者將正在做的事與想法結合,這就是創業。無論是打工或是在公司上班,只要時時刻刻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在工作上,就開始與創業發生關係了。
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沒有想到這個層面,僅是算著時薪、沒有靈魂地工作著,若是這樣在工作,不管什麼經驗都不會有幫助。不要找輕鬆就能賺錢的打工,要從哪些工作能夠讓自己獲得經驗來判斷,進而選出合適的工作。
因此,要我選出創業前必備的條件的話,不用說,一定是「累積經驗」。特別是要去跟自己未來想賣的餐點一樣的店裡工作,就算只做一個月,也能體會到創業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加上若是在生意不好的店裡待過的話,對於創業的困難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簡單來看,洗碗和外場服務都有訣竅,「只要把餐點好好地端出來、環境有打掃乾淨就行了吧?」,這是不懂的人才會說出來的話。如果不懂食物的話,連端菜都不可能端好。根據不同的食物,從送餐順序到餐點上桌的時機都會不同,鍋類料理要什麼時候上桌最合適,做過的人才會知道。這樣自然而然地對很多事情產生好奇,在找出答案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學得訣竅。
在廚房洗碗也一樣,如果客人剩下很多小菜不吃,一定要確認是什麼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小菜搭配主要餐點一起吃。如果客人點的餐點偏甜,那麼帶有海鮮腥味的炒小魚乾就一定不會被喜歡;如果點的是肉類料理,搭配新鮮蔬菜做成的小菜就能讓人一口接著一口,這些小地方都要一一留心,如果不改善的話,絕對看不到未來。
聽了我這些話,或許有人會被嚇到,以為我是在叫大家不要創業,但我想說的其實是創業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更何況是在現在這樣困難的時期,如果沒有好好準備就開始,是非常愚蠢的,請大家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