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居酒屋的最理想樣態
大甚總店
—愛知縣 名古屋市

創業於一九○七年
靜佇路口街角的「大甚總店」
打開門後最先看到氣場強大的酒燗場
坐鎮中央的是白木四斗樽
在完美無缺的居酒屋氛圍中
與陌生的客人並肩坐在大桌前
吃著自取的小缽料理
細細品嚐以溫水慢熱的酒
體會到的是毫不造作的隨興感
這就是最理想的居酒屋


從明治時代一脈相連, 居酒屋的良心
大甚總店坐落在名古屋的廣小路伏見大路口一角,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才開店,營業前已有好幾個人在排隊。
這棟混凝土結構的縱長方形三層樓建築,面向馬路這一側的裝飾均用形狀自然的粗樹幹縱向排列而成,僅一樓右半側是由井然有序的黑色角柱組成,與粗樹幹交織出的對比感,極具風情。
角柱上有氣派的箱狀招牌,刻著巨大的「大甚」字樣,上方則有三角屋簷遮蔽。以前曾在此處懸掛燈籠,因為阻礙行人通行才改成這樣。
左半邊的門面是稍微內縮的玄關,我造訪時尚未掛出暖簾,區隔兩側的是粗壯的自然樹幹,掛有寫著「創業明治四十年 大甚總店」的木牌。二、三樓的橫向玻璃窗巧妙地分割了整個立面,呈現高雅的木質風格。
打開玄關門後,店內相當寬敞,有六張厚達十五公分的堅固單板大桌,一路連綿至深處,四周擺著紅色椅墊的圓椅。
板牆上掛著早期車站會掛的大型圓鐘、有鐘擺的柱鐘,貼有啤酒或酒品的海報,看得出經歷了漫長歲月。牆邊設置鋪有藺草椅墊的長椅,長椅後的牆面都已被客人的背部磨白了。
店內左半部有酒燗場,後方有擺滿小缽料理的大檯子,緊接在後的是獨立隔間,店家會在這裡調理生魚。地面鋪滿形狀各異的黑石,寬敞的店面散發完美的居酒屋氛圍,無論從何方來的客人都能滿意。
最引人注目的酒燗場,由紅磚與混凝土牢牢固定在地面,與兩座大灶臺相連,灶臺上嵌有直徑一公尺的大鍋與容量為五升的大釜。
左邊的大鍋裝熱水,隨時保溫幾十個杯子;右邊的大釜則搭配木蒸籠,中間有十字隔板,並排列著幾瓶已經裝好酒的德利。旁邊的平臺隨時擺著二十瓶空的德利,上方蓋著布巾。一旁還有小型收銀機、玻璃杯門櫃、五珠大算盤與收據。
左側區塊的主角是白木四斗樽,白木在充滿歲月痕跡的老舊酒燗場中散發清新氣息,線條銳利的青竹箍收斂了整體氛圍。
店裡供應的清酒是賀茂鶴,每天從廣島酒廠取兩樽到大甚專用釀酒桶中更換。送來的酒樽會用透明保鮮膜包覆,並附有印著紅色記號的用具「飲口」。
到貨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酒樽放倒,並將飲口嵌入酒樽下方的「肚臍」。接著再扭開木栓,用帶柄的片口盅取酒後,再用漏斗分裝進德利。漏斗裡的殘酒,會統一流入放置漏斗的錫壺中。片口盅則有專用木蓋避免沾染灰塵,此外帶柄的一合枡則是小德利專用。
光是加熱酒樽裡的酒,就要動用各式工具,旁邊也擺著抹布隨時保持清潔。有灶神棲息的灶臺旁放著伏見稻荷神札、「小心用火」紙張與租借用德利。居酒屋要有酒才能營業,自然要慎重對待酒品,這裡的酒燗場可說是日本第一。


自取喜歡的小缽料理與微溫的酒
店內沒有吧檯座位,皆是六、七人座的大桌子。客人依序入店,誰都不曉得隔壁會坐誰,不願意與他人併桌的人是沒資格進來的。
取得座位的客人會立刻走向酒燗場旁的大檯子,自取想吃的小缽料理,接著回到座位上點酒,十秒後熱酒就會送達。站在酒燗場的店主隨時注意店內狀況,只要有客人舉手就會立刻上前,無論店裡是否客滿都從未讓客人久等過。
不過其實有些心急的客人,在開店前就會走進店內靜靜等待著,等時間一到、燈一開就立刻去取料理,所以店內隨時都是客滿狀態。
第一次來的客人對這種用餐模式都很興奮,會借托盤一次取四、五盤。相較之下,常客就悠哉多了,每次只取一、兩盤,一邊將小缽料理擺在桌上,再看著店主豎起一根手指,店主就會立刻送上燗酒、酒杯與筷子,因為我就是這樣。
剛開店時小缽料理處都擠滿人,這時可以去後方的鮮魚區,從玻璃櫃裡挑選當日鮮魚、鮪魚、鯛魚、鰺魚、烏賊和毛蛤等,然後再選擇烤、煮或炸等烹調方式即可。
這一區也有鰺魚、鰤魚與蝦蛄等已經調理好並裝盤的料理,像這種熟食就可以直接端回自己的座位。我只要看到香魚,一定會點鹽燒的。
小缽料理有佃煮雞肉和細鯽魚、雞膽、薑煮沙丁魚、鱈魚子、醋味蔥拌烏賊、百合根、小芋頭、煮全隻烏賊、馬鈴薯沙拉、鳥貝、蕗煮、涼拌鮮蔬、煮章魚、煮鰻魚、豆腐、魚板和壽喜燒等,幾乎你想得到的季節小菜都有,擺得密密麻麻相當壯觀,最受歡迎的是鰻魚和鯛魚卵。
剛煮好的燉煮物熱騰騰上桌,店家會馬上補齊被拿光的小缽料理。調味偏重的菜色,很有名古屋風格,但是隨著外地客增加,現在的調味已經淡了不少。冬天時有些小缽內會擺著寫有湯豆腐、鱈魚湯的紙條,只要將紙條交給店家,就會送上用小鍋裝的熱騰騰料理。
蔬菜類價格為二七○圓,魚類為三五○至五○○圓都很便宜,進店後不用考慮價格也不用向店家點菜,真的很輕鬆。
順道一提,那天我點了新筍豌豆煮、豆腐泥、鰺魚生魚片,以及事前點好的煮無備平鮋,每一道都無可挑剔。豎起一根指頭就送到的德利上桌的瞬間,就是讓人迫不及待想開吃的信號。
每天用酒樽送來的酒,散發出酒樽的木頭香氣,與適口的溫度相當契合。如果等客人們點酒後再燗酒,不僅太慢還會搞不清楚順序,所以店家把數十瓶的德利放在大釜裡待命,客人一點酒就可以立刻送上。
這些德利都是從創業開始就使用至今的德利,容量約三百二十四毫升,粗直筒的瓶身搭配窄口的關東德利,表面由紺染技法的松竹梅花紋與卷裾花紋所組成,並印有屋號大甚,這是我眼裡日本第一的德利。只要有喝酒的人都懂,尺寸較小的京德利不到一合,轉眼間就喝完了,但超過三百毫升才能夠花時間品味。
品酒與泡澡一樣,比起快速加熱,泡在適溫的熱水慢慢讓熱度滲透全身,口感更溫潤。同樣的,無論是身體還是德利都必須泡到肩膀處才行。不過這裡的德利比較長,卻還是泡到頸部,看起來很舒服呢。用這種方式加熱的酒不易冷卻,就跟泡澡時不要泡太燙的水,才不會覺得愈泡愈冷。
這間店不是坐在吧檯與店主交流,更像各自帶酒參加祭典一樣,圍著大桌子熱鬧喝酒。沿著狹窄通道再往店內行進,就會看到寬敞的榻榻米座位,擺有五張四人桌與坐墊,在這裡盤腿飲酒也不錯。
我還看到剛下班的客人們,按照喜好調整這裡的桌子排列,明明都是年輕人,點餐卻老氣橫秋:「麻煩隨便上點菜,啤酒三瓶。」
踏上一樓玄關右手邊的寬敞樓梯,來到二樓的大空間,就會看到好幾張寬桌和有椅背的椅子。窗邊設有適合兩人並肩而坐俯視外面街景的座位,應該是專為情侶準備的吧。另一側同樣配置了鋪設榻榻米的座位,這裡同樣設有幾張小桌,適合兩人對坐。地板邊緣的木板、竹製舟底天花板、壁龕的圓形裝飾柱,獨自坐在這裡飲酒最適合我。
二樓正中央同樣設有燗酒用的紅磚灶臺,並擺有小缽料理。覺得料理不夠時,只要下樓取用即可。結帳是按照小缽、德利與啤酒瓶的數量計價,看到店家快手撥算盤的模樣著實暢快。
這棟建築物是店家在一九五四年,努力說服「不接小店工程」的竹中工務店建造的。樓梯使用櫸木,半腰牆板則為檜木,整棟建築物堅固到地震來了也屹立不搖。內裝雖為和風,整體設計卻有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的摩登感,顯示出當時竹中工務店的先進程度。
帶有黝黑光澤,厚達十五公分的單板檜木製大桌子,以及檜木製的椅子全部穩固無比,堅固的大灶臺也是如此,這些都是作工紮實,禁得起時光淬鍊的最佳內裝範本。


廣受各世代喜愛, 居酒屋的最理想模樣
大甚的創業者山田德五郎在愛知縣海部郡大治町,以地酒「大甚」為這間店命名,卻在二十六歲時英年早逝。妹妹實繼承了這間店,並於一九○七年遷到名古屋,一九四五年遭逢戰禍,整間店慘遭燒毀,直到一九四八年才以簡陋棚屋的形式重新開張。
大甚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使用賀茂鶴的樽酒,店裡可以看見酒廠致贈的感謝狀:「貴店無論戰前戰後,都陪伴賀茂鶴一起成長……」可實際感受到大甚走過的悠長歲月。
實的智慧與人品深受喜愛,打下了這間店的基礎,卻因過勞於五十五歲過世,並由德五郎的兒子甚一接下第二代店主的工作。
之前店裡有人點餐,就必須趕快分裝料理,忙得不得了,所以甚一的兒子阿弘便仿效大學的學生餐廳,事前分裝成小缽,供客人拿托盤自行取用。
阿弘後來成為第三代店主,粗框香奈兒眼鏡與胸前的開瓶器是他的招牌裝扮,有精神的聲音和俐落的動作讓他成為店內的司令。固定站在酒燗場負責燗酒的是他的夫人良子,二樓則由長子泰弘負責。
阿弘每天早上和泰弘一起騎機車去進貨,天天製作相同的料理,全都在當天賣完。採訪當天我為了拍照,過午就上門,一樓的所有桌子都擺著大盤子,剛煮好的料理還冒著熱氣,阿弘則在最裡面忙著開店。其他六名女性員工安靜地各自完成工作,讓我覺得拿著相機到處閒晃會打擾他們。
一盤僅賣二七○圓的料理,竟然如此精心準備,讓我覺得他們是抱持某種使命感在推動社會事業,不只是在經營居酒屋而已。
有些地區會有愛心店家讓兒童免費或以低價吃到營養餐點,而這裡或許就稱得上是大人食堂吧,客人們絕對不能忘記這種感恩的心情。
看到這麼多大盤子,我一度懷疑能否趕上開店時間,沒想到快到四點時,開店準備已經完成,店員們都就定位準備待客,阿弘也站定位置,我只好中斷採訪。
採訪結束後,我找了角落的座位坐下,點了煮鰻魚、雞膽和蝦蛄,還有每次都會點的燗酒。店內很快就客滿,常客們也有各自習慣的座位。放眼望去有中高齡者與年輕人,甚至還有穿著西裝的上班族,應該是出差結束後來簡單喝一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