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群雄逐鹿的世界
如果有人告訴你,蘋果公司身經百戰的掌門人企圖改變整個電腦行業,打造出一款改變遊戲規則的產品來,你會怎麼想?在做出決定之前,讓我們來先看看這款產品的一些特徵:它的名字叫「Pad」,它沒有照相機,處理器亦沒有那麼出色,但有一個大平面螢幕和內建記憶體,並且具有觸控螢幕、手寫輸入、無線通信等多種尖端科技和功能。
除了這些硬體之外,這款Pad有獨特的作業系統,並且預置了多種軟體,包括備忘錄、計算器、換算程式、時區地圖等。如果需要的話,用戶也可以直接用Pad進行文書處理、個人理財等高端功能。這款Ipad也允許用戶上網和查詢電子郵件。這些檔的格式和蘋果電腦的常用辦公室套裝軟體都是相容的,這使得這款Pad可以和蘋果的其他產品完美的一體化。除了蘋果自製的軟體之外,Pad也有其他公司為其開發的軟體,並且有很多共用軟體可用。
僅從這些介紹,你覺得這款產品是會成功還是會失敗?正確的答案是,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結果。在1993年,這樣一款產品失敗了。將賈伯斯掃地出門的蘋果總裁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精心打造的Newton(牛頓)雖然貴為世界上第一款掌上電腦,但蘋果龐大的投入並沒有得到回報。Newton在市場上久久找不到定位,最後因為需求量太低在1997年停止了生產。不要說成為平臺,Newton甚至很難說是一款合格的產品。
在2010年,蘋果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大獲成功。這款定位介於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之間的產品重新定義了整個行業,成功的壟斷了「閱覽支援」這一平臺,並且把之前的寵兒上網本直接送入了墳墓。在推出的第一年,Ipad的銷量即高達1500萬,占據了全球75%的市場。直至今日,連續三代的Ipad在市場份額方面遙遙領先。
***
當然,在2011年就宣布「微軟已死」如同尼采在19世紀宣布「上帝已死」一樣,顯得為時過早。從財務報表上來看,35歲的微軟如日中天,它仍然牢牢地掌控著全球軟體發展業的領導地位。在這一年,微軟獲得的銷售收入達620億美元,淨收益較上年上漲29%至188億美元,現金流達220億美元。更為可怕的是,微軟手中還有Xbox、Azure、Surface等深具潛力的產品。
而且,平臺的戰爭還在不斷繼續。在2011年,微軟在科技研發部門的投資達87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用於雲端運算技術的開發。雲端運算技術將人們手中的計算設備與資料中心強大的處理系統和存儲設備連為一體,被視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微軟的投入意味著其不滿足電腦平臺壟斷者的地位,還渴望和時代同步,成為下一個平臺的龍頭。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眾人對於微軟的憂慮是沒有道理的。雲端運算技術是全新的平臺,它的興起正好說明了網際網路這一平臺在未來的重要性,而這正是微軟的軟肋。Google是目前網際網路範圍內的霸主,在網際網路目前最重要的搜索業務方面,微軟另起爐灶的必應服務依然難望Google項背。在微軟有著傳統優勢的瀏覽器業務方面,Google資助的火狐狸和自創的Chrome則分走了半壁江山。
和網際網路Google一騎絕塵相比,微軟投資重金的雲端運算技術則依然呈現逐鹿中原的態勢,微軟不過是諸多競爭者中的一個,其對手Google、亞馬遜、IBM等也各個並非等閒之輩,將來鹿死誰手還不好說。實際上,在歷史上龐然大物盛極而衰的例子並不少見。因為其作品《沉思錄》而被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統治的是一個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而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戎馬一生、勝多敗少。僅從表面來看,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統治的是處於顛峰時期的羅馬,誰也無法想像,百年後帝國不得不分為東西兩部分才能勉強應對來自異族的挑戰,而西羅馬更是在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死去不到200年即被異族所摧毀。在這種情況下,為微軟的前途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的。
在這短短的10年間,一切卻已經物是人非。Google的興起讓微軟無法繼續壟斷網際網路這一平臺,而蘋果在手機、平板電腦等業務的強勢崛起更使得微軟壟斷的個人電腦軟體業務受到了威脅。如果蘋果的產品象徵著未來的趨勢,那麼個人電腦將不復存在,那麼微軟的壟斷將從價值連城跌至一文不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