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

2016年4月2日,是台灣和日本產業史上值得記錄的一天。

在大阪府堺市匠町的堺工廠裡,台灣電子帝王鴻海與日本百年企業夏普結為連理,決定命運與共。這場世紀婚禮,不僅是當天台日經濟新聞的頭條,也是重要的國際新聞,吸引了中外媒體記者300多人爭相目睹,會場進口處,夏普的社旗,隨 Foxconn(鴻海的英文社名)的社旗迎風飄揚。

這一天,大阪風和日麗,和台灣人辦喜慶所期盼的天候一致。至於選擇在堺市的堺工廠簽署結盟合約,並非偶然。

堺市鄰近港口,十四世紀就有「東方威尼斯」之譽。1960年代,新日本製鐵進駐後,臨海工業經濟更為活絡。後來,新日本製鐵撤離,2009年,由號稱世界第一大10代液晶廠的夏普堺工廠(簡稱SDP,Sakai Display Products),承繼原佔地127萬平方公尺的廣大面積,展開營運。迄今,此處仍是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大阪府的工業重地,是日本從重工業轉型至電子工業的地標,同時見證了日本大型電機企業首度被新興國企業收購的歷史滄桑。

2012年,鴻海對堺工廠出資37.61%(2016年增至53.5%),以與夏普共同經營的方式,專門生產4K液晶面板及太陽能電池等。在鴻海出資前,堺工廠因建廠費用高昂和營運成績不佳導致營業赤字。鴻海介入後,以一個月生產8萬枚尖端的10代面板,開工率達85%的成績,於一年後,獲得盈收400多億台幣的佳績。鴻海的經營手腕不脛而走。

▼站在經營的交界點

因此,稱堺工廠是鴻海在日本事業上的「起家厝」,也是台灣和日本企業結盟的試金石應不為過。2016年7月1日起,夏普的新總部也遷移至此,原大阪阿倍野區長池町的舊總部脫售後又買回(據聞將做開發尖端技術等新基地)。8月22日,夏普百年的首任外籍社長戴正吳,向媒體發表談話並公布三大經營改革方針(重新認識業務流程、大幅提高成本意識、賞罰分明的人事制度)和組織異動(Box1),宣誓將帶領失去主導權的夏普,重拾競爭力。堺工廠是一座環保工廠,具備省能源及再創能源的能力,工序全自動化、無塵、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有「世界最先進的綠化工廠」之譽(Box2),曾獲大阪府首長設計獎。從地理位置看,在古代,「堺」曾位於攝津國、河內國、和泉國三個國家的交界。堺的日文發音是 sakai,「左海」和「境」是其借字,字義本身就有國境、邊界之意。郭董曾明言,收購夏普是他的二度創業。從地名讓人聯想,世界第一代工王鴻海,果真能從這裡越界,掙脫承包商的形象,蛻變成有品牌及研發能力的高端企業嗎?頗耐人尋味。

地名予人的想像無限。堺工廠位在的「匠町」(原為築港八幡町),如其字義所呈,自古這裡的居民即以長於經商及熟練高超的技術取勝。匠町的傳統產業是鍛冶和不鏽鋼菜刀。聽說日本有9成的料理家都使用匠町鍛造的菜刀,世界各地也有不少大廚是粉絲。在十五世紀戰國時代,這裡盛產火繩槍,練就鍛冶鐵筒的功夫,後來運用在汽車車體,成為發展汽車工業的原動力。堺市活絡的商貿、商人情態和人文薈萃常見文藝作品。日本茶聖千利休(1522-1591年),就是堺市人,其茶道美學人盡皆知,帶動茶具商機更不在話下。1970年代,作家城山三郎(1927-2007年)的小說被改編成 NHK 大河劇「黃金日日」,主角也是活躍在戰國時代堺市的貿易商人,節目播出後,還帶動觀光熱潮。商業小說鼻祖井原西鶴(1642-1693年),在談經商之道的名作《日本永代藏》裡,刻畫了許多型態的商人。提及堺市商人時,以「勤勞節儉致富」表現,強調他們珍視金錢的務實作風。或許是巧合,鴻海總帥郭台銘原籍山西,山西以晉商著稱。晉商文化崇尚簡約樸實,從十七世紀後半執中國貿易及金融牛耳及200年。

物換星移。同樣在大阪堺市,2016年4月2日發生的事件非比尋常。鴻海與夏普的一紙婚約,決定兩個企業從此是一生的伴侶。而且,在僅次美國、中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國,一家歷史悠久、號稱八大電機之一的企業,將經營的主導權交給後進國的企業,可說是日本近200年產業史上未曾有的事;對台灣而言,和脫離日本殖民的1945年一樣,足以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這件事所代表的意義,大概只有1990年代,日產和雷諾史無前例的聯盟堪可比擬。和電機產業一樣,汽車也是支撐日本戰後經濟的核心產業。1999年,法國雷諾取得瀕臨破產的日產36.8%股份後,派遣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黎巴嫩裔法國人,1954年出生)擔任日產COO(首席經營官),出手拯救連虧7年的日產,同樣成了全球矚目的新聞。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以後)就迫不急待想「脫亞入歐」,但即使是法國雷諾,究竟並非一流,要排行日本汽車三大的日產接受被納入麾下的事實,在心理上難以平衡,也沒人樂觀其成。但是,3年後,戈恩祭出日產復興計劃(Box3),把日產從加護病房救出,重獲新生。

外國人戈恩施展魔法,救援日本企業成功,被財富雜誌評為「亞洲商業歷史上最成功,也最具戲劇性的事件」。「戈恩魔法」流傳至今,他本人則被譽為近百年對日本社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的三個西洋人之一。其他兩名是1853年的美國海軍將領培里和1946年的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前者因率領黑船強迫日本開國而聞名;後者以開明進步的思想,短暫接管戰敗後日本獲得好評。

從結果論來看,現在的日產重登日本第二大汽車寶座,重振國際聲威,足見戈恩的改革是成功的。此外,留日多年的中國學者喬晉建也以「謙虛、講理」形容戈恩。戈恩因形象正面,事蹟還被編成漫畫《卡洛斯‧戈恩物語》,成為習慣排斥外人的日本全民偶像。日本社會觀察家指出,對當時的日本社會而言,更關鍵的影響是,因泡沫經濟(1980-1990年代)而長期士氣低落的日本產業受到鼓舞,恢復信心。例如,永旺集團(AEON)活用M&A,積極購併50家企業,急速擴大事業版圖;佳能(Canon)則活用相機事業的光學技術,開拓醫療器材的新領域;日本的宇宙航空事業積極開展也在這個時期。

與當年的日產一樣,被鴻海收納旗下的夏普,結盟後的舉手投足勢必持續地受到矚目。另一方面,肩負改革重任的台灣企業家郭台銘能否像戈恩那樣,讓日本百年企業掙脫詛咒,而自己也留名青史?「就看他施展什麼樣的『Terry 魔法』了,」日本經濟新聞如此預言。

換句話說,日本社會已將郭台銘與救援英雄戈恩相提並論了。

▼「那個男人」得償夙願

鴻海於2016年8月12日將參股金3888億日圓匯給夏普後,正式取得66%的經營權。曾被夏普人謔稱「那個男人」的郭台銘,夙願得償。

日文裡,「那個男人」的語氣揶揄且帶點不屑。2012年3月,鴻海要出資夏普本體,有意參與經營。但是,夏普股價一度下跌(幅度65%),鴻海希望參股金能重新議價卻遭阻。但是,郭台銘仍於同年7月,先對堺工廠出資660億日圓。隨後因經常出入堺工廠,得以對夏普能深入地了解。根據《夏普崩壞》(シャープ崩壊--名門企業を壊したのは誰か)一書所敘,從那時開始,郭董動不動就說「會把你們整個買下來喔」。這種聽似威脅的口氣,讓夏普的幹部和員工們開始對他退避三舍。前述一書的作者是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書中還透露,夏普的主管們都很怕郭董,擔心這個出力又出嘴的台灣企業家干預得逞,夏普會被牽著鼻子走,因為從頭到尾,他們只希望鴻海出錢但不介入經營。後來,每當郭董現身,夏普某些幹部就忍不住低語:「那個男人,又來了。」語氣裡,充滿了無奈和不耐。

談判拖了4年(從簽定合資協議開始算)。當時,沒人看好「那個男人」會如願以償,卻想不到他真的做到了。鴻海致勝的關鍵留待後章分解(詳見「搶親成功致勝關鍵」一節)。

創業家郭台銘在65歲(1950年出生)花甲之年,不惜投下巨資再度創業;戈恩則在45歲壯年,以專業經理人的身分銜命治理日產。兩人的年齡出自或有不同,但是,所展現使命必達的決心無異,而且,對日本人而言,兩人都是外星人,大家冷眼旁觀都等著看好戲。

只要一開始,企業領導人似乎都找不到回頭的理由。郭台銘的事業麻吉日本通訊王軟銀總裁孫正義儘管個人富可敵國(2015年的個人資產141億美元),而軟銀的淨資產高達197億美元,日前還花了32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但是,他在《孫正義的焦躁》一書裡,不斷地強調60歲(1957年出生)的自己只做了想做的事百分之一。一樣的,郭董也顯得有些焦躁。

「我比你們都急呀!」4月2日的結盟會上,針對何時讓夏普轉虧為盈的提問,郭台銘的回答引來哄笑,場面輕鬆。當天,他身穿深藍西裝、白色襯衫、淡紫斜紋領帶,右手那串成吉思汗子孫送的佛珠閃著耀眼的光芒。

答話裡,充滿機鋒。表面上是希望企業重建愈快步向正軌,投入資金就能愈早回收,但是,骨子裏有著和時間賽跑經營者的真心情。

記者會歷時2小時40分鐘。有台灣成吉思汗之稱的郭董,在封號德川家康(1543-1616年,日本戰國名將,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統治日本達200多年。以性格堅忍不拔著稱)的戴正吳、大阪商人高橋興三的高度配合下,時而舉杯互祝,時而搭肩勾背,完美演出。日本媒體和台灣媒體的報導內容有明顯不同。

「簡直像廟會,」日本媒體形容當天會場的氣氛。在歷史的一天,不少記者以會場做背景忙著佔位自拍;會場裡,中文、英文、日文交疊四迸……。鴻海的財務顧問美國摩根大通的高官當天也現身,「這是日本記者會未曾見過的光景,」日本媒體婉曲地表現出隔閡感。摩根大通要員共襄盛舉,事後和投資家開會用得上,而且也展現鴻海的理財本事,要日本人「安啦」!

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有一個共識,日本民風閉鎖謹慎,比較排斥外來的文化,民族性溫火慢燉,要獲取信任需付出時間。

省籍中國大陸(父親山西,母親山東)、台灣出生的郭台銘跑遍全世界,閱歷豐富,打交道者多為西洋國家,習慣直來直往。而他的表現能否引起日本人共鳴?從記者會上的表現即可窺知一二。

記者會中,郭董講了一則聽來的故事。一群被網住的沙丁魚群中,來了一隻鯰魚,「沙丁魚如果不拼命地游,是會被鯰魚吃掉的。」隔天,有日本媒體寫道:「這是台灣的寓言吧。……」含蓄地做了反駁暗喻,夏普未必就是沙丁魚。

《野心--郭台銘傳》(野心--郭台銘伝)的作者安田峰俊當天也出席了。安田在自己的書中記敘,當他當場訊問是否會裁員後,針對這個犀利的提問,「他(指郭董)銳利地瞪了我一眼,帶著試圖在瞬間要評量對方器量的眼神……」事實上,安田提問的動機,來自對日本勞動者的未來感到不安。

和安田一樣,日本消費者也感到不安。同書中,安田引用了2016年6月18日一則不具名的問卷調查,結果是「有3成日本消費者不會買夏普產品」。如同問卷的結果,日本人對夏普的前景感到悲觀者不少,日本《鑽石週刊》在「你認為夏普有救嗎?」的問卷中,結果有56%的日本人認為「沒救了」。儘管鴻海入資後,夏普的股票立即上漲,但日本社會的反應呈現兩極。直到現在,街頭上聽得到聲音:「真不相信夏普會被外資買走!」「鴻海?沒聽過!」疏離感瀰漫,冷眼旁觀者居多。「伙伴關係的維繫,建立在追尋更高競爭力的基礎上。」戈恩在著作《一個成本殺手的管理自白》(合著,另一名作者是法國記者飛利浦‧耶斯)中的自白,暗示結盟雙方建立共識的重要。戈恩先從經營方法著手,到任後3個月遍訪無數日產人,走訪各工廠,拜會各供應商,遠走世界各地日產的分公司,從中了解「各行其是」是這家公司的病源後對症下藥。首先,組織了著名的跨部門團隊(Cross-funcitional Team,簡稱CFT),另一方面,實施節流開源政策。例如,先審查公司損益計算表,決定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像削減人員、關閉裝配工廠、降低採購成本、賣掉非核心事業。接著積極地推出新產品、投資新技術等。戈恩釐清公司曖昧和被忽視的地方,找到病徵的源頭,這本事折服了日產員工,於是向心力逐漸凝聚,救援花了6年時間。之後他於2005年升任雷諾第9屆 CEO 迄今(2016年10月開始兼任三菱汽車董事長)。在提及戈恩對日產所做最大的貢獻時,「提高了日產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士氣,」是原常務理事富井史朗的評價。當年的副總裁松村矩雄也證實:「他最大的成就是,重塑了人的心態。」

以商業的考量出發,用尊重收服人心。理性與感性兼具是戈恩的性格特質。戈恩的自傳《日產的文藝復興》(日産の文芸復興)有則小故事。有一天,日產顧問辻義文敲門進辦公室,送了一雙筷子給他。正為重建責任艱巨而苦惱不已的戈恩,望著桌上那張教他如何正確使用筷子的圖解,茅塞頓開。「面臨再大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日常生活的細節……如果要讓日本人知道自己也想過和他們一樣的生活,筷子的使用方法,對我來說,的確是重要的事。」同理心,感動了淪為敗軍的日產人,讓他們願意正視現實。例如日產和供應商的合作雖緊密,但對在嚴控品質下如何削減成本毫無概念,導致採購零件的成本高於雷諾和其他日本廠商卻毫不自知。戈恩出示雷諾製作的成本採購基準,說明其帶來獲利的結果不貲,就事論事毫不妥協。耳濡目染之下,日產人慢慢地改變了想法和做事方法,最終奪回尊嚴。日產目前的汽車年產量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是全世界第6大汽車公司。

經營策略是技術,經營哲學則攸關領導人的性格特質。這一點,也許才是郭台銘和戴正吳最艱巨的挑戰。學者喬晉建觀察鴻海多年,目前任教於日本熊本學園大學商學系。從管理的技術層面看,他相信「鴻海強勢的公司文化,足以制服夏普弱勢的公司文化」。意謂鴻海向來得意的競爭力,像流通力、成本控制、生產效率、賞罰分明的管理方式等,是經營技術,可以學習的技巧。簡言之,用數據和速度這類技巧管理,遊刃有餘。

相對的,「鴻海買了夏普的身體,可是,買得了它的心嗎?」則是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的關心。換句話說,攸關領導者性格特質及經歷背景可能帶來的治理綜效,將如何?

位於橫濱的日產總部外面,懸掛著法國的國旗,在日本是首例。而這是否象徵了磨合近20年的日產與雷諾已身心靈契合?

也許飛利浦在《一個成本殺手的管理自白》最後一段生動的描述,可以代為解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