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條碼
編號的作用
大家去逛超市的時候,會看到超市裡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男女老少都在各個貨架旁邊精挑細選,然後推著購物車去收銀臺結帳。
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收銀員是如何知道每種商品價格的呢?一方面,商品的種類成千上萬,有的在打折促銷,有的對會員優惠,還有一些捆綁銷售;另一方面,同類商品的包裝、體積和顏色非常相近,僅憑肉眼分辨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把價格弄混。
在超市有過購物經驗的人,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收銀員是透過掃描商品上面的條碼得知商品的編號,從而進一步獲取它的名稱、價格、生產廠商等相關資訊的。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身分證號碼,超市裡面的每種商品也有自己的編號。為了讓編號更容易被機器辨識,人們就用一組寬度不同的「條」(黑條)和「空」(白條)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表示相應的字母或數字。
其實,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人類的祖先也是在洞穴的岩壁上一條一條地畫線,來記錄每天狩獵或採集的成果的。可見,這種編碼的特點就是辨識起來很容易,就算不認字也能猜得差不多。
為什麼只用黑色和白色的條紋來構成條碼呢?這是由它們的物理特性決定的: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可見光。當條碼掃描器光源發出的光照射到黑白相間的條碼時,就會接收到強弱不同的反射光訊號,再透過專門的設備把這些訊號翻譯為字元。
IT趣聞
在1920年代的威斯汀豪斯實驗室,發明家約翰.科莫德(John Kermode)「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揀。
那個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讓人感到非常新奇。他想在信封上做一種標記,方便電子設備辨識收信人的位址資訊。
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他的設計方案非常簡單,用一個「條」表示數字「1」,兩個「條」表示數字「2」,依此類推。他還發明了讀碼設備,包括一個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的掃描器、一個測定反射訊號的邊緣定位線圈,和一個分析測定結果的譯碼器。目前的條碼技術雖然是多次改進之後的結果,編碼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使用起來更加精準可靠,但其基本思想和原理依然沒有與最初的設計差太多。
辨識條碼的設備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超市收銀員和快遞員使用的掌上型條碼掃描器。當然,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也有這種識別功能。
編號的作用
大家去逛超市的時候,會看到超市裡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男女老少都在各個貨架旁邊精挑細選,然後推著購物車去收銀臺結帳。
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收銀員是如何知道每種商品價格的呢?一方面,商品的種類成千上萬,有的在打折促銷,有的對會員優惠,還有一些捆綁銷售;另一方面,同類商品的包裝、體積和顏色非常相近,僅憑肉眼分辨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把價格弄混。
在超市有過購物經驗的人,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收銀員是透過掃描商品上面的條碼得知商品的編號,從而進一步獲取它的名稱、價格、生產廠商等相關資訊的。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身分證號碼,超市裡面的每種商品也有自己的編號。為了讓編號更容易被機器辨識,人們就用一組寬度不同的「條」(黑條)和「空」(白條)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表示相應的字母或數字。
其實,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人類的祖先也是在洞穴的岩壁上一條一條地畫線,來記錄每天狩獵或採集的成果的。可見,這種編碼的特點就是辨識起來很容易,就算不認字也能猜得差不多。
為什麼只用黑色和白色的條紋來構成條碼呢?這是由它們的物理特性決定的: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可見光。當條碼掃描器光源發出的光照射到黑白相間的條碼時,就會接收到強弱不同的反射光訊號,再透過專門的設備把這些訊號翻譯為字元。
IT趣聞
在1920年代的威斯汀豪斯實驗室,發明家約翰.科莫德(John Kermode)「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揀。
那個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讓人感到非常新奇。他想在信封上做一種標記,方便電子設備辨識收信人的位址資訊。
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他的設計方案非常簡單,用一個「條」表示數字「1」,兩個「條」表示數字「2」,依此類推。他還發明了讀碼設備,包括一個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的掃描器、一個測定反射訊號的邊緣定位線圈,和一個分析測定結果的譯碼器。目前的條碼技術雖然是多次改進之後的結果,編碼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使用起來更加精準可靠,但其基本思想和原理依然沒有與最初的設計差太多。
辨識條碼的設備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超市收銀員和快遞員使用的掌上型條碼掃描器。當然,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也有這種識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