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難:錢要如何花在刀口上?(裝潢.進書.租金.保全、保險)

開店之後有一年,一對非常年輕的女孩來詢問我開店的一些細節時,談了一些她們的想法之後,我問她們,存了多少錢要開書店,其中一位說:「沒有錢可以存。」她們才剛從學校要畢業,準備申請文化部「一桶金」計畫,如果可以申請到五十萬,就可以去申請她們夢想中的一個地點開店。

傳統思維裡,聽到沒有存錢便想開店肯定會大驚失色,不過,在當時的我聽來,她們其實已經統整好各種她們能夠利用的資源,尤其在文化部成立之後,為了鼓勵新創事業,也特別將獨立書店納入計畫裡,提出合適、別具創意的計畫,便可以拿到一筆開店金。此外,台北市也有釋出一些空間、地點,可以讓文創事業以比較低的金額申請進駐。因此,對我來說,問題並不在她們沒有存款,而是她們選的地點,以及實際開店之後的執行細節,會是比較需要去克服的問題。

開一間書店多少錢才夠?我遇過的例子裡,有準備了四百萬左右的存款要開書店的,也有二十萬就開了一間書店的。用二十萬跟用兩百萬要開一間書店,看起來金額差了十倍,這兩間店規模必定不同,但是它的資金分配比例,其實是有規則可循的。一間店在營運前必須要花的固定成本是裝潢、設備、以及進貨成本,開店立刻需要支出的有租金、水電費(至少兩個月後就會收到),以及,假如有請人的話,也會需要人事費用。

由於我不是一個每分錢都計算到非常精準的人,因此「能省則省」,在籌備初期,便被我奉為圭臬,不過,要謹守界線,等到開工時,便知道,「要把錢花在刀口上」,那真的是一間非常困難、逼近「藝術」的事情。

一萬五千元的門
首先是裝潢、施工。請設計師規劃,帶他的工班,跟自己規劃找工班,或者找親朋好友一起動手,到底有什麼差別,這一點在裝潢那一章我會再詳談。每一個人對於一間店的要求不同,因此,哪些錢花得「實在」、「必要」,有時在第一時間不是那麼容易判斷。

在竹林路上的小小1.0,還沒踏進店裡時,會先看見一個小陽台,左邊擺了一張圓桌、木躺椅跟小DM台。有些客人會先在DM架瀏覽一番,觀察一下店裡狀態,再決定要不要進書店。書店正門是落地玻璃門,一進門是新書平台,沿著兩側白色的牆擺放一整排的書架,書店中間則是到胸口高的中島書櫃,櫃台是一張書桌,再往後則是童書區,以及很小、很小的咖啡區,也是活動區。地板是仿木紋耐磨貼皮,看起來很像木頭地板,但它不是,是塑膠貼皮;燈光、地板、書櫃,一致都用木質色、黃光,來讓書店有一種溫暖的感受。

現在回想起那個小陽台,我的心情會有一點複雜——因為那個陽台空間,是將整扇落地玻璃門往內推了將近一公尺換來的。內推這一公尺的代價是一萬五千元,為此,我還被鋁門窗師傅足足念了好久。

他覺得我浪費錢。

「人家都是往外推讓營業空間多一點,哪有人在往內推的啦!」師傅不滿地雙手插在胸前打量著那一大片玻璃門。還沒往內推之前,如果你從巷口遠遠地看到小小的招牌,然後,歡喜地迫不及待地三步做兩步歡快地往小小移動,「咻」地立定在門口時,你的鼻子,就可以直接貼在玻璃大門上。

它離馬路,就是這麼近!

對於跟萬事萬物都需要一點點距離的我,這種直接貼著馬路的大門,我是絕對絕對絕對無法忍受。為了要創造那個「呼吸」的空間(我是這樣跟鋁門師傅形容的,他的表情好像看到外星生物一樣,一臉無法理解),我跟鋁門師傅就這樣僵持了一下,然後他一副「好吧反正你是付錢的大爺」的表情,接受了委託。

幾年後,我還會不時糾結在這件事情上,偶爾會在腦海裡把那扇門抓來琢磨一番:「除了往內推,難道沒有別的省錢的辦法了嗎?」然後,只要腦海裡浮現從馬路口走到小小門口便會一鼻子撞上那扇門的景象,我就會失去理智的再一次決定:啊啊啊啊啊啊啊不管啦我要把它往內推!

總之,根本完全說不上有其它方案的一種任性的決定。

預估之外的花費
萬幸的是,類似此種無法衡量究竟錢有沒有花對的情況,在裝潢這件事情上,只有這扇門讓我無法理智。還有一些可以說是因為「自作聰明」造成的浪費,這就到裝潢那章再來細數好了(感覺好像「罄竹難書」)。設備以及傢俱的採買,在合適度以及費用上,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評估(差不多是可以去應徵南京東路跟新莊的Ikea的動線專員及導覽員的程度),因此,讓我事後後悔到想切腹的情況是沒有的。但是,人生是這樣,有些事情,你是沒辦法先預防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它會發生。

譬如,為了舒適以及價格考量,當初捨棄沙發選購了藤椅。我當然不會想到,幾年之後,店裡進駐了兩隻黃大胖貓,喜孜孜的把藤椅當豪華貓抓板來用。

這種後來才發生的事,就只能認命。

進貨成本與庫存成本
在開店不能少的籌備成本裡面,首先要去估算進貨成本要預留多少錢。不然等你爽爽的把裝潢、設備都搞定之後,發現錢不夠買書那就糗了(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可愛吧?)

當初小小初期估算開幕時的書量為三千本,每本當初的成本估算為兩百元(二OO六年),也就是六十萬。這筆錢,通常廠商最晚在進貨一個月之後,會需要先拿到款項。因此如果你沒有支票可開,沒有票期可以作為緩衝,你將在第一個月進貨就需要支付大筆現金。通常,經銷商的條件都差不多,但現金付款可以再打個折。因此,財力允許的話,用現金付款可以爭取比較好的進貨折扣。

透過經銷商進貨的折扣通常都是七折,分成稅內跟稅外。為了讓大家很快的瞭解一間書店賣一本書到底賺多少錢,我簡化為以下算式:

假定,一本書定價300元,依據不同的進貨價,不同的售價,讓大家看一下賣一本書究竟可以賺多少錢。
項次 進貨折數 進貨成本 原價販售利潤/本 打九折利潤/本 打七九折利潤/本
1. 進貨價7折(稅外加5%營業稅) 221 79 49 16
2. 進貨價7折(稅內) 210 90 60 27
3. 進貨價65折 195 105 75 42
4. 進貨價6折 180 120 90 57
5. 進貨價55折 165 135 105 72

這個表格意味著什麼呢。項次1.跟2.是小型書店最常見的進貨折扣,七折;項次4.跟5. 是連鎖書店、網路書店最常見的進貨折扣,聰明的讀者不難發現,網路書店常見的七九折售價,比小型書店打了九折之後賺得還多。小型書店有沒有機會拿到六折、甚至低於六折的進貨價格呢?

有的,有兩個方式,但是都是跟出版社直接拿貨,一個是買斷,另一個是直往(跟出版社直接往來),這兩項都有利於降低進貨成本。不過,整體來說,一般小型書店應該將近七成以上的書,進貨價格都不會低於七折。這小小的趴數,可是跟你的營收、利潤、生存息息相關的事。

我們以項次1的常見進貨折扣七折來計算,如果一間書店基本九折賣書,一個月想賺六萬元(用來支付房租、人事、水電雜支),每月營收必須要有二十一萬,每日營收最少要七千元;每月總共要賣一千本書噢,平均每一天要賣出三十三本!

可是,如果進貨折扣可以降到65折,低個5%,同樣九折賣書,那麼你同樣每個月賣一千本書,卻可以提高到七萬五千元噢。那如果可以像連鎖書店、網路書店進貨折扣到55折,一樣九折賣書,一千本的話可以賺十三萬五千元!

為什麼小書店談不到五五折這麼低的進貨折扣呢?書商的說法是連鎖體系進貨量比較大,又是送同一個倉儲,可以降低他們的成本。但我一直對這樣的說法遲疑,因為台灣的貨運、物流是以箱數計算,就算同一個地點送兩百箱,它一樣收你兩百箱的錢啊,到底哪裡省了?

但確實有不少人對這樣的說法是買單的。也有連鎖書店說,因為進貨量多,加上理貨成本、倉儲成本,所以給的進貨折扣低一點是應該的。我也對這樣的說法感到無法理解:為什麼你要把公司開那麼大,成本卻是由書商,甚至是出版社來承擔?不過,也沒有見到出版社跳出來反對,想來願意幫連鎖書店坐大的出版社是不少的。

總之,費盡苦心想要降低進貨成本的我,在第一年進了不少買斷書。開店一年之後,就吃到苦頭了。因為當我盤點店內因為買斷書而無法流動的庫存量時,我便開始計算,十年之後,這整間店應該就會堆滿這些流動很慢的庫存書。這個景象太驚悚了,因此,從第二年開始,我便嚴格控管書籍買斷這件事情,除非非常有把握跑預購、抓準讀者的荷包,不然我死都不進需要買斷的書籍。

雖然是這樣說,但十年內,依舊有零星的誤判。每一次的誤判,都會讓我更嚴格督促自己,絕對不能高估自己選書與行銷能力!此外,對於進貨成本太高這件事情,我依舊是非常在乎的。因此,特別在此呼籲書商、出版社,為了一起生存下去,請釋出你們的善意,給我們跟連鎖體系不相上下的進貨折扣吧!

保全.保險
作為一個「過去的」上班族,我對於風險均攤(保險)這件事情沒什麼興趣。因為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人兩腿一伸就走了,那時沒有想過,也有人兩腿一伸但是其實走不了的狀況。萬一發生這種遺憾的事,有合適的保險就很幸運。至少,萬一這樣那樣,不會造成親朋好友的負擔。

開書店要保險這件事情,我是在開店第三年,小小被偷了之後才保的。小偷利用週日晚間(通常那天晚上,店家累積了三天營收還未能存到銀行),同事關店之後,從屋後很小的窗口爬入偷竊,然後從門口大搖大擺的離開。同事隔天一早開店時,發現大門洞開,嚇傻在門口。警察一到現場就知道是行家所為,只偷重點,重要物品與現金。

報案之後,我便找了保險公司來評估。商業保險如果保現金險,保費昂貴,此外,當時的同事提到,那天收店前,好像聽到屋後有聲音,但她沒有去看,這件事也把我嚇壞了,因為我們收完店都大半夜了。評估之下,為了同事收店安全,我決定裝保全,且保全公司有小額度的現金竊盜險(十萬元),對於小型店家來說是足夠的。而保險當時也保了,因為被偷而產生的危機意識,讓我聯想到,萬一發生火災,整屋子一燒,哇,不僅貨都沒了,還得賠房東、賠鄰居。

超級悲慘,萬一發生這種事,我可是連去賣腎賣肝都賠不起,還是平攤一下風險好了。

搬遷到2.0之後,原先在1.0為了同事身家安全保的「室內保全設定」(意思是人在屋內也可以設定保全,保費非常貴!),因為2.0前後門關下還有窗戶可以通風,就取消,換回一般的商業簡易保全。不過,後來發生營業時間內,客人一隻新的iphone在店內被順手摸走,隔幾日之後,工讀生的整個背包被偷走的誇張偷竊事件,我堅持了許久不裝監視器的決心就此被擊碎。於是,跟保全公司討價還價之後,以我能接受的合理價格,加裝了監視器,並有回溯、存取一星期的檔案功能。這套保全裝備,也就一直沿用到3.0。

商業保險也隨著需求增加而有了漲幅。莫拉克颱風那一年(二OO九),小小的台階淹到第二層,被嚇傻了的我,決定加保颱風、地震險,貴到讓我淌血!但,好吧,我對地震颱風造成的損害有嚴重陰影,因此保險公司順利地因為我無法克服的創傷,每年進帳不少。

但總之,有了商業保險跟保全之後,每天晚上睡覺睡得比較安穩了。雖然以小店的能力來說,這兩筆花費並不算少,但以換來的安心感跟對未來的保障來說,這筆花費是我認為最可以稱之為「花在刀口上」的支出。

噢,對了。我們唯一使用一次回溯監視器的功能,是剛搬到3.0不久。有一天,我發現我每天拼命上架的新書,好像消失得很快,問題是,印象中,每日營收也沒有到驚人的地步。剛好有一本書,前一日我確定它應該在某處,隔天遍尋不著,在那附近找了一下,怎樣也找不到,要是客人亂放,那我們就算找遍整間店也不見得找得到。於是,我決定用監視錄影器回溯功能,看一下到底被客人隨手放到哪裡去。

沒想到,就此目睹了一樁驚人的偷竊案,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這位客人依我們目測計算,大概帶走了將近二十本書,咻咻咻地掃進他攜帶的大購物袋,然後從大門從容離開。

後來雖然找到偷書的人(因為他隔天穿同一件外套,帶同一個提袋出現了,算是抓到現行犯),但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傷心事。人真是有夠鄉愿的,明明監視錄影器的功能就是如此,我卻為了它發揮了它應該有的功能而感到遺憾。

到底,開一間店,錢該怎麼花才能算是花得正確呢?這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