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寵物生命紀念業經營與管理(第1版)

95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導讀  讓愛有出口,讓專業有依歸—讀《寵物生命紀念業經營與管理》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事】
  每一個毛孩的離開,對飼主而言,都是一次深刻的失落經驗。那份情感真實、深厚,卻往往無法在社會制度中獲得對等的重視與支持。本書《寵物生命紀念業經營與管理》,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縫隙中誕生的—一本嘗試為「告別」提供制度支撐、情感理解與專業實踐的完整指南。
  這不是一本僅限業界的操作手冊,也不只是一本理論性的教材,而是串連了法規、實務、倫理與創新的跨領域作品。

適合誰讀?
• 如果你是寵物相關從業者,它將提供你對於合法經營、服務設計、儀式規劃與倫理原則的全面指南;
• 如果你是教師或研究者,本書將為你建構一套從教學到制度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架構;
• 如果你是一位曾經失去摯愛寵物的飼主,本書也許不會減輕你的痛苦,但它能讓你知道,你的哀傷是值得被理解與承認的。

本書架構一覽:
• 產業概況與未來趨勢:你會看到這個行業如何從邊緣走向正軌,並面臨哪些變革挑戰。
• 法規制度與政策分析:完整比較臺灣與各國的相關法規,讓你掌握制度現況與改革方向。
• 服務設計與儀式倫理:探討如何設計一場有情感深度、文化適切的寵物追思服務。
• 環保與創新科技應用:從永續灑葬到AI 互動療癒,帶你思考未來的可能樣貌。
• 教育推動與人才培育:揭示目前教育缺口與實務訓練架構,並提供具體培育模型。

為什麼這本書重要?
  因為它不只是寫給業者的指南,更是一場社會對「怎麼好好告別」的公共對話。本書背後所關懷的,是動物的權益、人類的悲傷、制度的倫理、產業的未來—每一章都建構在對「尊重」的執著上。

它提醒我們:
  當我們用心為一隻寵物安排告別式的同時,我們其實也在學會怎麼尊重生命、理解死亡,並學會好好活著。
  如果你正好在思索這些問題,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前言】
  隨著臺灣生命教育與生死關懷的推廣,「人與動物」的關係逐漸受到民眾的重視。許多致力於動物福利的團體和愛護動物人士,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推動動物保護相關法令的制定,因此臺灣的「動物保護法」應運而生。不僅如此,動物對於人類身心靈健康的益處也受到更多關注,國內外的研究論文、醫學報導等專題越來越多,讓人們不再僅僅視動物為寵物,而是作為互相依靠、撫慰的伴侶。
  近年來,媒體上常常報導「狗醫生」、「導盲犬」等動物對人類健康或生活改善有幫助的案例,成為強化人與動物關係的最佳代言。「動物輔助治療」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葉明理教授20餘年的不懈推動下,也在臺灣逐漸受到重視並取得了一些成果。類似「狗醫生協會」、「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導盲犬協會」等組織,與各類愛護動物團體在各自的專長領域上,協助人與動物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並意味著人與動物間的依附關係越來越強。
  從社會發展的現象來看,除了動物功能有助於拉近人與動物的關係外,不婚族、少子化、老齡化、社會關係冷漠等現象,也使得寵物成為最佳的伴侶選擇和空虛慰藉來源之一。尤其在後疫情時代的背景下,臺灣的寵物需求越來越高。
  隨著寵物需求的增加,圍繞寵物的各種問題如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等,成為飼主無法迴避的課題。若這些問題被忽視,將形成棄養潮、流浪貓狗等社會問題。鄰近的日本東京,難得看到流浪貓犬,因為日本從國小二年級便透過教育手段,建立了「愛牠一生一世」的正確動物飼養觀念。
  然而,動物的平均壽命比人類短,許多家庭都經歷過寵物死亡的經歷。家中寵物的死亡,往往是小朋友人生中第一次正視死亡過程的經驗。在照顧生命的同時,我們無法迴避生命死亡的事實,因此寵物殯葬的議題在現代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隨著國家人口老化、少子化等生活型態的改變和寵物飼養觀念的提升,寵物已成為人們最親近的動物伴侶,如同家人一般。在面對寵物死亡時,基於飼主對於寵物的情感,消費者可以選擇比照人類禮儀的紀念方式。目前已有政府機構與民間業者提供寵物生命禮儀、火化、土葬、骨灰儲存及遺灰植存、灑葬等相關服務,臺灣地方政府也逐漸重視寵物殯葬的問題。
  筆者有幸參與了2009 年臺北市政府動物防疫處的「輔導民間興辦與經營寵物殯葬設施策略評估計畫」。2012 年,筆者再次接受臺中市動保處的委託,進行「寵物殯葬業輔導興辦與經營業務推廣暨產業市場調查案」。這些經歷使我認識到臺灣整體寵物產業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產業型態。
  學校教育也開始關注動物福利及相關職業訓練。筆者與葉明理教授共同推出了「寵物照護學程」,這是北護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的創舉。同時北中南也設置多所與寵物美容照護相關的科系,甚至招生爆滿的情形,顯見寵物相關行業成為了熱門的顯學。
  2009 年臺北市政府雖然率先倡議寵物殯葬管理法規,但礙於臺北市區域內無民間寵物殯葬業者,該法規未能成功推行。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相繼發展寵物殯葬業,臺中市政府為防止動物屍體隨意棄置,於2012 年12 月25日公布了「臺中市寵物屍體處理及寵物生命紀念業管理自治條例」。筆者參與了一系列專業計畫,透過研究調查,探討臺中市寵物殯葬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潛在市場規模,了解飼主對寵物殯葬業的需求,並進而修訂該自治條例,輔導寵物殯葬業的合法設置及永續經營。
  臺中市政府的積極作為,使其成為寵物殯葬產業發展最完整的縣市,並引導其他縣市一致性行動,推動臺灣整體寵物產業的正面發展。透過臺中市政府的努力,臺灣整體寵物產業將進一步發展,人與動物的關係也將更加和諧。
  而隨著全球寵物市場的快速增長,寵物殯葬業也顯現出蓬勃發展的潛力。寵物不再僅僅是家庭中的陪伴動物,對於許多飼主而言,寵物已成為家庭的一部分,甚至被視為家庭成員。因此,當寵物去世時,飼主們對於寵物殯葬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首先,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的加劇,使得許多家庭選擇養寵物來填補空巢期的情感空白。隨著飼養寵物的家庭數量增多,寵物的生老病死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不僅促進了寵物醫療和保健市場的發展,也推動了寵物殯葬市場的需求。
  其次,寵物飼養觀念的提升,使得飼主更加重視寵物的生活品質與善終服務。許多飼主希望在寵物去世後,能夠以一種莊重而有意義的方式來紀念和告別寵物。這種情感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寵物殯葬市場的發展。
  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寵物殯葬服務日益多元化和專業化。例如傳統的火化和土葬服務之外,還有骨灰儲存、遺灰植存、紀念品製作等多種選擇。這些服務不僅滿足了飼主對於寵物善終的基本需求,還提供了更多的紀念和追思方式。此外,隨著數位化技術的發展,線上寵物紀念館、虛擬追思等新型服務也開始出現,為飼主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國內外的法規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為寵物殯葬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例如臺灣在2023 年7 月發布了寵物生命紀念業申請的審查辦法,使得寵物殯葬業正式邁入合法化階段。這不僅促進了行業的規範化發展,也提高了消費者對於寵物殯葬服務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法律體系的演進也在這個轉變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起初,由於缺乏相應法律規範,寵物殯葬業可能處於灰色地帶,面臨著合法性的質疑和不確定性。隨著需求的增加和社會對寵物權益的認識提高,法律相應地進行了修訂和完善,給予了寵物殯葬業者明確的法律地位和操作指引。
  合法化的改變還涉及到業界內部的自律和規範制定。業者可能需要調整經營模式、提升服務品質,以符合新的合法標準。這可能包括建立合法的殯葬程序、提供透明的價格體系、確保尊重動物屍體的處理方式等。這些改變有助於提高業界的專業水準,贏得公眾的信任。
  從不合法到合法的轉變是一個全面的改變過程,牽涉到社會價值的轉變、法律體系的調整以及行業自身的規範提升。這種轉變使得寵物殯葬業者得以在合法框架下發展,同時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未來,隨著寵物市場的不斷擴大,寵物殯葬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行業內部將逐漸形成更加專業化和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滿足飼主多樣化的需求。此外,跨界合作和創新也將成為推動寵物殯葬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與動物醫療機構、寵物保險公司、生命教育機構等的合作,將有助於建構更加完善的寵物殯葬服務生態系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