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最快募資紀錄!3小時633萬元買廣告達陣─台灣,這次妳一定要撐下去】
“在此之前,flyingV網站像個支點,讓來自各方的想望,能有迅速落實的出口;在此之後,透過flyingV網站的存在,案件雖已中止,曝光效應卻持續,各方的善意與專業支援,仍然源源不斷湧來,像滾雪球一樣變大,超乎原本預期。”

從不知名的網路群眾手上,要募到超過600萬元,這件事可以多快做到?2014年3月24日,大量湧入群眾募資網站「flyingV」的人們給了答案:不到3小時!

24日這天,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一早就忙著接朋友的電話、訊息,一刻不得閒。「網站大塞車,根本打不開頁面!」「網站會不會撐不住?」「現在達成多少進度了?」
這樣堪比熱門影展、演唱會的「搶購盛況」,來自前一天才緊急提出、當天早上在flyingV平台上開放募資的新專案「台灣,這次妳一定要撐下去」,一個由一群網友提出「合購報紙頭版廣告」,以聲援太陽花學運。

flyingV網站大塞車 每3秒1人捐款
這項計畫,有兩階段募資目標:募資滿150萬元,就要在隔天國內日報頭版刊登半版廣告,要「讓真相拆掉台灣人民間的荒謬高牆」;募資滿633萬元,就將「行動升級」,把意見跨過太平洋彼端,要買《紐約時報》的全版廣告。

由於專案設定時間緊迫,等於是一天內至少要募到150萬元才算成案,與過去flyingV平台通常要耗費數十天,才有機會在一個專案上募到百萬元相比,堪稱「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這樣透過網路的連結達成了。也創下flyingV平台上募資速度最快的紀錄,25分鐘內募資突破百萬元。

3月23日專案說明上線後,flyingV網站就開始「大塞車」,24日早上9點正式開放募資後,25分鐘即募資破100萬元;35分鐘內,第一階段「150萬元」達標;3小時後的中午12點,募款金額已超過第二階段「633」門檻,宣布中止計畫。

flyingV說,根據統計,當天單日網站湧入數十萬訪客,同時上線人數達6,000人,造成網路大塞車,但即使如此,短短3小時內仍有3,621人成功捐款,算起來,平均每3秒就有1人成功捐款。

這些都與一個禮拜內,社會運動帶動網路議題討論的熱度有關。

行動網路時代 募資訊息快速擴散
募款計畫開始的一個禮拜前,國民黨立委張慶忠片面宣布服貿協議送交院會存查,引爆「服貿協議黑箱過關」的爭議,讓反對的學生與公民團體連夜佔據立法院議場,表達抗議。而隨著「佔領立法院」抗爭持續、逐步擴大為學潮,網路上對服貿對台灣可能產生的影響,也激起前所未有的討論。

「合購報紙頭版廣告」的種子,就從這些討論中萌芽。許多人漸漸認為,在網路上看到的各方說法、重要意見,並沒有在一些主流的報紙、電視媒體中呈現,甚至有媒體扭曲了抗議者的形象,「上網族」和「只看傳統媒體」的族群間,似乎出現了深深的鴻溝。

3月22日,台灣最大網路論壇之一的「PTT」上,一篇從「企業主」角度出發反服貿的文章,引發熱烈討論,讓一名網友在深夜拋出構想:「買報紙廣告,刊登這篇文章,讓不上網的民眾,也能從傳統媒體上看到這樣的觀點」。

當下,許多人開始回應這樣的構想,丟出各式各樣的意見,「網路上你一言我一語,有人加入團隊,有人建議廣告的內容,也有人推薦合資買廣告,可以從flyingV這個平台來做,我們就和發起的網友有了聯繫。」林大涵回憶。

一群人合資買廣告,並不是稀奇的事,除了常見工商業界聯名買廣告,網路部落格、論壇興起後,一群「網友」也能基於共同信念,集結起來買廣告、說明公共理念,2007年就曾有支持「樂生保留運動」的數百位網路使用者,在幾天內集資數十萬,買下日報半版廣告的例子。

然而,走入行動網路時代,臉書、網路論壇使議題擴散更快,加上群眾募資平台運作機制成熟,讓此次「公民集資買廣告」,趕在議題仍火熱時成案,並創下了更快、金額更驚人的紀錄。

緊急!募資案趕在36小時內出爐
在PTT上,從22日深夜網友提出買廣告的初步構想,到包含完整規劃、金額、廣告文案架構的專案出爐,24日早上正式開始募資,中間間隔不到36小時。

flyingV說,為了在外界仍注意議題時,即時刊出廣告,發起團隊設定「周二(25日)登出廣告的目標」,由於廣告文案與付款至少要在前一天完成,這項計畫確實是與時間賽跑。
這段時間,網路論壇上建議、討論不斷,出身媒體、廣告業的網友紛紛提供專業意見,也有更多人加入發起的工作團隊,分頭討論文案內容、接洽報紙、請求相關照片授權等,工作馬不停蹄。
(全文未完)
【3千觀眾共創台灣電影紀錄─齊柏林的《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
“在flyingV募資成功,已經讓早期關心這部片的人眼睛為之一亮,之後首映會的盛大舉行,引起媒體廣泛的報導,成為更強的造勢動能。這為文創提案者施打了一劑強心針,群眾募資除了提供一個極佳的募資管道,也可形成探測市場水溫的機制。 ”

2013年10月30日一早台北下著小雨,記錄片《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心裡也跟著灰濛了起來,因為那天晚上台灣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戶外首映會,要在台北自由廣場露天演出。

說也奇怪,到了下午一直淅瀝不停的雨竟然停了,工作人員喜出望外,立刻抓緊時間在廣場上排起可以容納三千多人的座位,當可以喘口氣的時候,這場首映會的捐助者正好陸續進場,時間巧妙地安排得剛剛好,不由得讓人相信,齊柏林的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真心,感動了天。

齊柏林說,拍攝《看見台灣》的初衷只有一個,那就是以飛鳥的眼光,讓台灣人看到自己生活的大地原貌。這部耗時三年斥資9,000多萬,最初的第一筆資金,是齊柏林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好不容易才完成的作品,最後想要辦個讓大家都可以看的首映會,卻再也籌不出錢。

爆棚!1個月內募得250萬元
在行銷公司牽猴子的建議下,《看見台灣》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做了大膽的嘗試,那就是將電影的宣傳放上平台,毫不遮掩直接接受群眾的檢視。

群眾募資是個不成功便成仁的嘗試,但《看見台灣》打了漂亮的第一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成功募到將近250萬元的資金,創下flyingV最成功的募資案例之一。

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行銷總監王師說,台灣的電影在上院線之前,都會舉辦很多場的試片,有媒體試片、明星試片,為的就是在上映前做出口碑行銷。尤其是記錄片,因為片子裡面有群眾關心的議題,以及許多令人感動的元素,所以會在上映前做更多的試片。而從多次的試片中,他們發現觀眾的反應都非常熱烈,全民的期待度慢慢浮現,於是辦一場讓更多人能夠看到的首映會,就成為團隊的願望。

所有跟智慧財產權有關的作品,在正式推出之前,通常都是保密到家,尤其是電影,因為一旦被人偷拍拷貝成盜版,就形同在票房口袋上捅了一刀。

但齊柏林不這麼想,因為他拍這部片的目的,就是要讓愈多人看見愈好,票房當然是壓力,但想被最多人看見的心願是那麼地強烈。尤其這部片取材於天地之間,因此在戶外辦首映會特別有其意義。
當齊柏林、牽猴子整合行銷和flyingV討論的時候,他們認為達到200萬的籌資目標,成功的機率很大,雖然結果難以預料,還是大膽放上flyingV接受捐助者的檢驗。

從9月25日放上flyingV開始,贊助者就紛紛熱情響應,從最低的贊助金100元慢慢累積,到了10月21日贊助金額就已經累積到248萬8,000多元。

flyingV說,到了贊助的最後幾天,他們不得不把贊助之門關上,因為贊助人數已經高達1,200多人,座位數也已經達到3,000多位,自由廣場就快要擺不下這麼多椅子。為了保障贊助人的觀賞權益,他們只好這麼做,不然贊助金額一定還會繼續往上飆。
(全文未完)【flyingV平台上最大募資案─林慶台的福山部落:方舟計畫】

“很多人問他,蓋一個這麼大計畫的空間要做甚麼?有多少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林慶台說,重點是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平台、一個機會的空間,為部落居民建立「他們可以做到」的感知,也讓外界「看見」泰雅族文化的主體性和價值,打開屬於部落族人的經濟空間。”

若想拜訪烏來的福山部落,從市區出發,將在短短一個半小時車程中,體驗到兩種不同世界的轉換。眼前所見的景觀,將從喧囂街頭變成山林與瀑布,經過入山檢查哨,踏入水源保護區後,人煙更加罕至,通往教會的路,也是僅容車輛單行的小徑,隔鄰烏來觀光區的熱鬧,彷彿與它毫不相干。

福山,是烏來五個泰雅族部落中,最深入山林心臟,也因此最與外界隔絕的一個部落。去年開始它有了新身分,成為電影《賽德克‧巴萊》裡,扮演靈魂人物「莫那魯道」的林慶台,選擇以牧師角色奉獻餘生的地方。林慶台為修建福山的教堂,在flyingV網站上發動的群眾募資案,是目前平台上規模最大的計畫。

「大明星」返鄉服務 深入福山
卸下全台票房紀錄大片的明星光環,林慶台為何選擇落腳福山?又為什麼要和flyingV一起發動這樣的募資計畫?

林慶台說,與福山結緣,剛開始只是一個偶然的相遇和承諾。許多人都知道,林慶台的本業是原民部落的牧師,參加《賽德克‧巴萊》演出,是生涯路徑的意外一章,即使因為電影成為泰雅族的「大明星」,他仍選擇回歸教會系統。

在還未選擇教會服務的落腳地時,林慶台應新北市觀光局之邀,到烏來代言觀光步道,第一次接觸福山。他在當地看到一群衣衫襤褸的孩子,在路上跑來跑去,忍不住上前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一問之下,這些孩子有的沒有爸媽照顧,有的是爸媽酗酒或忙於生計,無力顧及他們。

在部落教會服務數十年的林慶台心中清楚,這是許多原民部落共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在漢人文化成為主流價值觀的年代,多年來部落原鄉既有的文化、經濟模式被侵蝕,衍生成深層的社會問題,最明顯可見的,就是山上工作機會少、失業率高,許多住民只能打零工維生。

這些情勢反映在當地孩子身上,就是隔代教養、教育資源不足、身心都缺乏歸屬,泰雅族文化傳承也出現斷層。

同時,福山的長老教會,當時已有兩年沒有牧師進駐,教友持續流失。理解情況的林慶台當下就承諾,要到福山,要成為當地的長老教會牧師。

2013年,眾人眼中的「大明星」林慶台不負承諾地來了。第一年的前幾項重要大事,除了教友回流,就是要推動長老教會教堂的修建,而且一推動,就將是募資700萬元的擴建計畫。

flyingV平台上 最大規模募資計畫
林慶台說,原本他也沒想到馬上推動一個那麼大的計劃,只是因為福山教會的教堂,當年增建時缺乏經費,是一棟「未完工」的一層樓小建築,樓板缺乏防水基礎,屋頂漏水嚴重。

自己也是一位優秀木匠的林慶台,本想根據過去經驗,自己籌個一兩百萬,親自動手做基礎的修補和擴建。

林慶台過去經營過南澳教會、司馬庫斯教會,籌資、修補擴建教會,對他其實都不是新鮮事,他本來打算援引前例,頂多耐心募個五年、十年資金,一步一步把教堂的硬體基礎做到位。

沒想到,這個修教會的心願偶然傳了出去,連結上flyingV後,源源不絕的各方善意就此湧入,讓他重新思考把修整計畫「做大」,由專業團隊增建2樓,讓福山獲得更完整進步的機會。

flyingV募資平台產品總監林大涵說,flyingV和新店家扶基金會向來有聯繫,而林慶台是家扶基金會的第一代案童,經由家扶的居中介紹,知曉林慶台的整建教會計畫後,就提議由flyingV來協助串起社會各界的資源。

林大涵回憶,林慶台是他接觸過的案主中,心胸非常開放,對未知事務接受度極高的一位。

當flyingV初步向林慶台提出引進更多專業資源,採用線上群眾募資方式幫福山整建教會時,林慶台對過去較少接觸的「網路群眾募資」方式,並沒有直覺排斥,而是非常務實地先確認過所有細節,包括執行方式、帳戶處理方式等。

確認這樣的募資方式符合他的原則、不致辜負募資人心意後,就接納了這個更有「野心」,但原則不變的新計畫。2013年,擴建教堂計畫確定要在flyingV平台成案,林大涵在網路上尋求各方專業協助,獲得廣大迴響。

各界善意串連 做大庇護「方舟」
包括被雜誌選為年度十大新生代代表的「無有設計」劉冠宏設計師團隊、參與台北101等經驗的「熊建會」團隊、在電影界頗有名聲的牽猴子整合行銷等,在理解部落需求後,紛紛跳下來相挺,願意以半義務、不支服務費方式,加入計畫提供專業的服務。

林大涵說,這其實已經是網路群眾募資的一層重要意義。許多時候,群眾募資的意義,不只在於金錢上的「聚沙成塔」,也在於連結各方不同類型的資源,凝聚外部的認同和意識。

在這個擴建教堂的例子裡,募資金額是770萬,和flyingV平台上較小的產品計畫、推廣計畫相比,建築計畫規模較大,寫下平台募資規模最高的紀錄。但若和坊間相同規格的案件相比,700多萬是難以想像的低價,原因就在於各家參與的專業團隊,都以社會企業、公益捐贈的方式,免費提供了不計價的專業服務。

擴建計畫定名為「方舟計畫」。方舟,是來自聖經的典故,上帝在腐敗的末世,計畫用洪水消滅全世界的惡人,指示挪亞建一座方舟來躲避大洪水,福山教會計畫擴建的2樓也以「方舟」為主造型,象徵方舟末世救贖的意義。

無有設計公司設計師劉冠宏說,「方舟」將成為重建部落精神的重要象徵,因此除了凝聚居民信仰的宗教意義外,原住民與生態共存的綠建築概念、以及泰雅族的原鄉精神,都融入其中。

以二樓的弧形屋頂設計來說,一方面,這是方舟形象的一部分,以十字架為主要結構支撐,讓十字架不只能「遠觀」、瞻仰,也能親近;同時,它也隱含著泰雅族傳統建築「彩虹橋」的意義。

另外,弧形屋頂還代表生態上的「彌平傷口」,因為舊福山教堂以過往較常見的建築方式,在既有的山坡稜線上挖出缺口,平滑曲度的屋頂,在意義上撫平山脊的創口。

開闊、透光、開放式的空間,與適合移動的家具,代表林慶台對這個二樓小天地的期待。他說,這裡可以讓當地孩子有課後活動、聚會的空間,可以在這裡唱歌跳舞,也可以開工藝教室,學任何部落技能。

打開屬於部落族人的經濟空間
然而,尚未深究內情的人們,或許不免質疑:在物資匱乏的部落裡,如果原本克難的修補計畫就可以讓教堂勉強堪用、有個空間,為什麼要投入、號召這麼多資源,只為了蓋一座精緻、充滿象徵意義的建築,而不將資源放在直接的援助上?

對此,林慶堂用自己年輕時的迷惘歷程,和投入部落牧師工作多年的體會,說明了答案。

「原住民、泰雅族的問題,其實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林慶台說,部落的問題,絕不僅僅是物質問題,而是物質、文化結構雙重失衡後,製造出的深層精神問題。

對部落原本的文化來說,土地就是原住民的生命,部落的狩獵文化、工藝等,都和土地深切相連。但是漢人來了之後,設下各種規定,霸道切斷了部落原本與土地的連結,又侵蝕了原住民感受生存意義的本能。

「27歲以前,我就像一隻野狗,不知為何而活。」林慶台回憶年輕時酗酒的荒唐時光,根源就是漢人的歧視、失根的迷惘。直到他酗酒喝壞身體,進入神學院,找到信仰的意義,才找到生命的價值。

他從此深信信仰對原住民的意義,是「神」,把原住民與世界真正的連結找回來。每個原住民部落只要有教會,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扮演「信仰中心」的教會,讓部落的精神重新活起來。

很多人問他,蓋一個這麼大計畫的空間要做甚麼?有多少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林慶台說,可以做的事情,他現在就可以數出很多,包括實際為孩子開課輔班,為大人開工藝課,部落的社群活動等。
但是,重點不在於現在就規劃出具體要做哪件事,也不只在於孩子,而是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平台、一個機會的空間,為部落居民建立「他們可以做到」的感知,也讓外界「看見」泰雅族文化的主體性和價值,打開屬於部落族人的經濟空間。

因此,方舟計畫不僅是教堂擴建、為孩子尋覓空間的計畫,扮演計畫主導者的林慶台,像《賽德克‧巴萊》頭目一樣,更要為原住民重建認同與驕傲。

「有人說,牧師,你做的事,跟電影裡真是一模一樣!我說,劇本不一樣,但是,故事的背景的確是一樣的。」

這個新劇本,還加入了網路新科技的力量,方舟計畫的參與團隊,希望號召更多人參與這個700萬的募資計畫,協助螢光幕上威風凜凜的領袖,在真實世界裡,用更柔韌綿長的力道,為原鄉人闖出一條自主之路。【解密成功專案背後的15個祕密】
優秀的募資專案背後,都有某些共通的特點,除了讓專案更有魅力以外,也大幅提升了群眾網友的贊助意願。因此在本章節中將介紹flyingV所發現,讓這些專案成功背後的15個祕密。

1. 強而有力的Topic與Slogan
許多成功的募資專案,不一定是來自非常好的創意或是概念,但都會有相當吸引人的主題與標語,可以透過一句話就完整說明專案的目的和精神,這是相當好的呈現方式,能夠讓群眾快速且清楚地了解專案。舉例來說,設計商品類型的專案通常都會以「商品名稱─簡潔說明產品的特點」的架構編寫。(例如:筆箸 PenstiX─史上最迷你、精巧的隨行筷)

2. 簡單易懂的創意影片
一部好的募資短片,能夠快速的讓群眾與網友對你的專案感興趣,還可以清楚介紹提案者和專案目的與內容。例如設計商品類型的影片介紹,就要將商品使用體驗過程中的特色拍攝出來,讓群眾看完影片後就好像使用過產品一樣。

但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是一定要注意的。(1) 必須以最容易讓人理解的方式去講你的故事,且在敘述的同時,展現你對於專案的熱情。(2) 你需要在影片中盡量取得觀眾的信任,證明你成功募資後,可以達成目標與完成回饋。

3. 吸引人的照片和圖片
在成功專案中通常都可以發現,其內容介紹多半是圖文穿插,加上圖片輔助的內一般在網站瀏覽時,群眾與網友多半是先看圖片與標題判斷是否感興趣,再選擇性的去讀內容。很多時候一張圖片就能勝過千言萬語,而對於網站專案的人員而言,最怕的就是接到一篇完全純文字的草稿,這樣的專案介紹很難引起群眾興趣。

但也不是每段文字中都放張圖就解決了,圖片的選擇與品質需要經過挑選,並且要搭配說明的內容選擇,好的圖片會讓觀眾閱讀文章時更加有共鳴,幫助觀眾理解。並且注意圖片的格式,要配合網頁的尺寸格式才會有效果,亦可善用一些多媒體素材進行編排。
(全文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