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跟有錢人學賺錢:我的第一本理財書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是個愛錢的人嗎?
──你愛錢,錢才來。
壽險推銷大王喬•坎多爾弗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瑞查孟德鎮,一九六○年,當他的第一個孩子米切爾降生時,每週五十六美元的收入使這位數學教師的家庭生活出現了困難,他開始覺得錢是多麼地重要。
在坎多爾弗就讀於邁阿密大學時,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曾向他出售過保險;後來,他找到了這家保險公司,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通過資格測驗後,保險公司錄用了他,並答應每月付給他四百五十美元,條件是他必須在未來的三個月中出售十份保險或賺取十萬美元的保險收入。
這對於只是個數學教師的坎多爾弗來說,真是太難了。但是,他太需要錢了,同時他的妻子也很支持他,他努力熟悉每一件與人壽保險有關的事情。為了奮鬥,他以每月三十五美元租了間小屋,並把妻子送回娘家。他給自己制定好了計畫,可事情的發展與他的預料大不相同:在工作的第一天,他花了十六小時與七人談生意,卻沒有一個成功的,他停食一天以示懲罰。
但他沒有灰心,繼續努力。終於,他的誠心打動了客戶,使他在第一個星期就獲得了九萬二千美元的銷售額。
之後,坎多爾弗越做越好。半年後,坎多爾弗再次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六個月代理商的合約。同時,作為對坎多爾弗的鼓勵,公司付給他一萬八千美元的報酬和獎金。從那時起,坎多爾弗就知道了他這輩子應該做什麼,他找到了終身的職業。
為了做得更好,每天坎多爾弗要比別人多做幾個小時,別人的一年相當於他的一年半。
坎多爾弗不僅延長工作時間,還能充分地利用時間。
在工作時間內,坎多爾弗從不做沒目的的事。他每天的吃飯均有意義:如果他與某人一起吃飯,則那個人或許是一位顧客,或許是一位能有助於坎多爾弗賺錢的人;如果他單獨一人吃飯,則他或許在接電話,或許在閱讀與他的經營業務有關的資料。一天之內他對人說的話均與工作有關係,他所閱讀的每份資料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他的經營業務有關。
坎多爾弗甚至恨不得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他說:「我覺得人們在吃睡方面花費的時間太多了,我最大的願望是不吃飯,不睡覺。對我來說,一頓飯若超過十五到二十分鐘,就是浪費。」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九七六年,坎多爾弗的推銷額達到了十億美元。
後來,坎多爾弗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說:「我成功的祕密相當簡單,為了賺到錢,我可以比別人更努力、更吃苦,而多數人不願意這樣做。」
要想獲取財富,首先要有強烈的賺錢欲望,欲望是進取的動力,是智慧的源泉。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熱愛錢財,對財富充滿強烈的欲求,他就會為了實現這種欲求而比別人更努力、更積極地去發現一些「金點子」、「銀點子」。賺錢在他們的眼裡,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為藝術。
要想成為億萬富翁,首先要改變觀念,要愛錢,心中有賺錢的欲望。心中常存想要富有的欲望,行動上便會信心十足。如果再輔之以必勝的決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得到你所渴望的第一桶金。

人天生就應該富有嗎?
──富與貴,人之所欲也。
二十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聽母親說過:「樹枝往哪個方向彎,樹就往哪個方向長。」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富人,那麼請盡量讓你的生命向財富靠近。
有些人天生帶著財富而來,垂垂老矣時卻已經坐吃山空;有些人出生在一貧如洗的家庭,卻如變魔術一般成就了財富的奇蹟;還有些人一生拮据,即使到了暮年貧窮的生活也依舊沒有改變。三種境遇,三種人生,你想成為其中的哪一種?
其實,這三種人雖然並未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奔跑的路線也有所區別,但終點卻是同一個,那就是財富的巔峰,所有人天生都該成為富人,只要你能像下面故事中的詹森一樣,在心中種下一顆渴望成功的種子,並在合適的機會生根發芽。
美國黑人出版家詹森是美國最有權力、最富有的黑人商人。他憑藉自己創辦的《黑人文摘》雜誌,進入了《財富》排行榜,這也是對持有種族歧視的白人有力的反擊。
二十四歲時,貧窮的詹森以母親的傢俱作為抵押,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創辦了他的第一本雜誌《黑人文摘》。
為了提高雜誌的可讀性,擴大發行量,他不斷改進編輯方針,公開反對種族歧視。他還有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組織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為題的文章,請白人寫文章,讓白人在寫文章的時候站在黑人的角度,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在這個想法剛剛成型的時候,他就想:「如果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愛倫諾來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一定可以擴大影響。」
詹森為自己天才的想法激動萬分,並立刻將之付諸行動,給羅斯福夫人寫了一封請求信:「羅斯福夫人您好,懇請您為我的雜誌寫一篇文章,好嗎?」
沒過多久,羅斯福夫人就給詹森回信了:「對不起,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寫。」
詹森並沒有退縮,因為他深知這件事對於自己的雜誌,乃至自己的一生的重要意義。所以,一個月後,詹森又給羅斯福夫人發去了一封信:「夫人,真誠地懇請您為我的雜誌寫一篇文章。」可是夫人仍然回信說:「對不起,我太忙了。」看到羅斯福夫人回信的詹森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心裡始終有個信念:「下一次一定會成功。」
此後,每過一個月,詹森就給羅斯福夫人寫一封信。雖然言辭越來越懇切,但夫人還是回信說:「我連一分鐘的空閒也沒有。」可是詹森依然堅持寫信,他始終相信自己的雜誌一定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可,自己也一定能取得成功,而羅斯福夫人的這封信,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那把鑰匙。
機會終於來了,一天,詹森在報上看到了羅斯福夫人在芝加哥發表談話的消息。於是,他決定再試一次。他首先打了一份電報給羅斯福夫人,說:「請問您是否願意趁在芝加哥的時候為《黑人文摘》寫一篇文章?」
再次接到詹森的信,羅斯福夫人被詹森的毅力深深打動了,她對身邊的人說:「像詹森這樣的人,一定會成功。」她馬上按詹森的要求寄去了文章。結果,《黑人文摘》的發行量在一個月之內由五萬份增加到十五萬份。這次事件成為詹森事業的重要轉捩點。由此,詹森的出版公司開始踏上了真正的征途,後來成了美國第二大黑人企業。
這則故事說明:一個人能否致富與環境好壞無關,與個人的天賦無關,與個人的背景無關。
詹森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沒有過人的天賦和智慧,甚至沒有高人一等的學歷或人生閱歷,但是他始終堅信自己會成功,所以,他做成了別人沒有完成的事情。
讓生命之樹的枝芽向著財富陽光生長吧!陽光下,在茂密的枝葉間躍動的光影精靈,全部是關於財富的祕密。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一名富人,但是,世界上卻只有少數人成為了富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無法成為富人,因而放棄了嘗試。這類人是最悲哀的。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人,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沒有窮困的世界,只有貧瘠的大腦
──有了智慧,才能得到財富;有了財富,才能得到自由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擁有比別人先進的觀念,將許多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及創意,化為電腦軟體程式,在電腦資訊產業中賺進億萬財富。「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觀念,一個好的想法、觀念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一個人想要過富裕的生活,簡單來說,就是要靠腦袋致富。
窮人之所以貧窮,富人之所以富有,不在於學識的多少,也不在於職位的卑微或顯赫,關鍵的點就在於他們是否擁有一個賺錢的頭腦。
愛思考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富人,但富人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因為思考是讓一切做出改變的開始,也只有透過思考,才能夠改變一切。真正的窮人是不會思考的,他不會去思考別人為什麼能變成富人,更不會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是一個窮人。他會把自己的貧窮的原因簡單地歸結於社會和他人,從來不會覺得身處的貧窮與自己有任何的關係;窮人常認為,思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或者是自己無能為力的事。窮人因為不善於思考,所以無法做出改變,因而也就無法成為富人。
思維是一切競爭的核心,因為它不僅會催生出創意,指導我們達成目標,更會在根本上決定成功。如果你希望改變自己的狀況,獲得進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像富人那樣去思考。
德國著名的企業家泰歐‧阿爾布萊希特,在母親不幸過世後,他和哥哥卡爾就接管母親留下的一家食品店。簡陋的小店,賣一些麵包和汽水之類的食品,一年下來,收入微乎其微。
他們不甘心這種窮困的狀況,一直在找尋發財的機會。有一天,卡爾問弟弟:「為什麼同樣的商店,有的賺錢,有的賠錢呢?」泰歐回答說:「我覺得是經營上的問題。如果經營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賺錢。」
「可是經營的訣竅在哪裡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都想不出答案。
於是他們決定到大街小巷去進行調查。他們來到一家商店門口,看到店裡人來人往,生意好得不得了。
他們走到商店旁,看到門外有一張醒目的紅色告示寫著:「凡來本店購物的顧客,請保存購物發票,到年終可憑發票領取消費金額百分之三的贈品。」
他們看了這份告示之後,終於明白這家店舖生意興隆的原因了,原來顧客就是貪圖年終的贈品。他們興奮地回到自己的店舖,也如法炮製立即貼上了顯眼的告示,寫著:「即日起,本店全部商品折價百分之三,並保證我們的商品是全市最低價。如果發現不是全市最低價,本店會補上差價,並給予獎勵。」
他們參考別家店鋪的作法,提出了全部商品折價百分之三,再加上全市最低價的促銷手法,很快地,兄弟倆的商店引來購物人潮。趁此機會,兄弟倆在市裡展店十幾家,這就是家喻戶曉的「阿爾迪」商店。此後,憑藉這種「偷」來的經營原則,兄弟倆的店舖迅速擴展,如今阿爾迪已成為德國折扣零售業的龍頭。
獲取財富是要靠智慧的。一個人自身的價值是腦袋,而不是只靠雙手。思維既可以作為武器,摧毀自己,也能作為利器,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未來。你是一名窮人,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像富人那樣去思考,你的視野就會開闊無比,最終也會成為一名富人;如果你一味地堅持窮思維而不思改變,那麼你只能繼續窮下去。
人生財富八成以上來自關係
──一個人的成功就是他人際關係的成功。
「與太陽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關注與人交往的能力。」這是美國石油大亨洛克斐勒的成功經驗之一,良好的人脈關係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也為他贏得了財富。在生活中,不少成功人士都深刻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曾任美國某大鐵路公司總裁的史密斯說過:「鐵路的百分之九十五在於人,百分之五在於鐵。」人的成功也是如此,美國成功學大師卡內基經過長期研究後得出結論:「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百分之十五,而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五取決於人脈關係。」專業本領往往只能給人帶來一種機會,而交際本領則可能帶來百種、千種機會;有了專業本領只能利用自身能量,而交際本領則可使人充分利用外界的無限能量。所以,無論一個人從事什麼職業,處理好人際關係,儲存好人脈,就相當於走了成功路程的百分之八十五。難怪洛克斐勒會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
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想要獲取財富,就一定要建立適於成功的人際關係。一個沒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即使知識再豐富、技能再全面,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間。但是,一個儲存了優質人脈的人,會得到更多發展機會。
在第二次大戰經濟蕭條時期,德國許多中小型企業紛紛破產,大多數企業只好關門大吉。其中一家水果店也受到了很大衝擊,經營慘澹。
然而這家水果店的老闆很有經濟頭腦,他不甘心就此失敗。一番苦思冥想之後,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他派人去蘋果產地預先訂購了一些蘋果,在成熟以前用標籤貼在蘋果上,當蘋果完全變紅之後揭下標籤紙,蘋果上就留下了一塊空白。
水果店老闆從客戶名錄中挑選了大約二百名訂貨數量較多的客戶,把他們的名字用油性筆寫在透明的標籤紙上,請人一一貼在蘋果的空白處,然後送給客戶。幾乎所有的客戶收到這種蘋果後既驚訝又感動,因為客戶們認為這家商店真正把他們捧在手上。
很快地,這家水果店的水果銷售量大增,顧客盈門,而且還擴大了門面。
給每個客戶送一些蘋果並不是一筆很大的金錢投資,但卻能得到很多回饋。因為每位顧客接到這份用心的禮物後都會十分感激。就因為這一兩個頗富人情味兒的蘋果,客戶們記住了這家水果店,這位老闆也獲得了非常寶貴的人脈資源。
人脈的獲得不一定非要依靠慷慨的施捨和巨大的投入。有時候,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句熱情的問候,已經足以融化雙方之間的壁壘。而這一點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可能會在未來成為幫助你走出絕境的強大助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