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與未來共榮:ESG企業的思維與實踐

79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前言|創造有價值的ESG行動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情況愈來愈惡化,美國與歐盟即將對進口到境內的產品,開出碳關稅的第一槍,2023年對於台灣企業實踐ESG(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有了關鍵性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永續不只是漂綠或減碳,因此從這一年開始,各家企業的永續長或ESG相關部門成為繼財務部門之後,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關係最密切的單位,每個人莫不上緊發條,迎接即將面臨的兩項新挑戰。

把挑戰變機會
面對永續浪潮,企業迎來的第一個挑戰,是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達二十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開始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第二個挑戰,則是金管會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資本額百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必須進行碳盤查,並於2024年完成第三方查證與確證,且往後皆需要在企業年報中強制揭露,並逐步擴大至全體上市櫃公司及其子公司。
對上市櫃公司來說,ESG無疑已是必走之路,但部分中小企業或許仍有疑問:不是上市櫃公司,更不是大企業,也要做ESG嗎?
「其實當ESG成為檢視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社會動盪等情況的重要依據,政府與企業都有責任共同投入永續發展倡議,」率先發表「2050新版淨零路徑」的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強調,「這正是通過政府、學校與企業三方跨界合作,共同讓桃園在綠色經濟、社會公益和企業治理等方面更加提升,成為全台典範的好機會。」
不只要EPS,還得顧ESG
桃園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近三兆元的工業產值位居全國第一,但「企業若想永續經營,不只要拚EPS,還需要拚ESG,」張善政說。
「永續通膨的高成本和對長期穩定獲利的追求,難免讓企業對落實ESG採取保守的觀望態度,」張善政直言不諱,但話鋒一轉便談到,隨著永續投資逐漸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監理單位重視的方向,希望透過市場機制鼓勵上市公司重視企業永續發展,「如果能夠藉此壓力驅使企業動起來,帶動企業轉型成功,後續噴發的經濟量能將不可小覷。」
「事實上,為了表揚企業全面實踐ESG,『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早已在『智多星』、『愛地球』、『好福企』、『隱形冠』及『新人王』等五大獎項的評分機制中,融入了ESG精神,」桃園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張誠補充說明。
甚至,他也進一步談到,即使是「智多星」、「隱形冠」及「新人王」等獎項,看似與ESG關聯較弱,但透過評分機制內含企業特色(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之具體貢獻)、在地創生(投資故鄉、注重回應地方需求)與性別平等規劃(友善職場)等不同的項目,一方面體現企業在ESG的表現,另一方面也讓企業月機會檢視自身不足之處。

將永續通膨轉化為企業紅利
「這些接受表揚的在地企業,都是代表桃園的優秀品牌,他們不只追求EPS,更要落實ESG,成為產業界的火車頭,形成擴散效應,鼓勵其他企業從坐而言認識ESG,到起而行實踐ESG,」張善政對於透過「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奬」選拔活動,帶動桃園相關產業轉型、深化整體產業永續發展有很深的期許。
不僅如此,在過去印象中,常認為半導體業是高汙染產業,但在桃園卻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收錄於本書,獲得「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中「愛地球」獎項的日月光半導體公司中壢廠,在廠區導入各項節能、節水、減碳技術及設備,為基地內四棟廠房進行綠色改造,最後全數獲得綠建築的肯定,其中三棟亦同時獲得綠色工廠認證,成為生活、生產、生態三者並重的綠色科技智慧園區。
日月光的綠色行動更落實到廠區的每個⾓落,從製程、生活兩方面規劃節能減碳、減廢及廢棄物回收措施,水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也做得相當徹底,一滴水平均使用3.4次;另搭配新技術開發,試圖從廢棄物中尋找新生命,像是讓原本應該焚化處理的壓模膠華麗轉寫成為透水磚,搖身一變而成建構海綿城市的助攻手,用實際行動證明低碳轉型的決心,宣示並鞏固半導體封測龍頭寶座。
同為「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得主的台達電子,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面對國際間開徵碳關稅、台灣碳交易所成立的碳費新時代來臨,台達不僅接軌國際永續趨勢,參加國際碳揭露專(CDP)倡議「We Mean Business」,更進一步藉由自主節能減碳、太陽能自發自用,以及購買綠電或國際再生能源憑證三大策略,積極落實減碳,透過每個部門精細計算碳排、徵收碳費,將ESG的種子撒在集團每個角落。
除此之外,台積電也是另一個例子。過去一年來,台積電在桃園南苑與北苑公園、大平山公園、平鎮運動公園等地植樹逾兩千棵,以造林的方式綠化、減碳,這樣以創新方式落實ESG的模式,值得其他企業效法。

產官學攜手共倡永續
以往談到GDP(國內生產毛額)高度成長,鮮少關注地方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隨著人們對於永續的重視,逐漸留意到高耗水、高耗能、高汙染等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問題。
不過,「為了企業獲利而犧牲民眾健康的說法並不公允,因為企業發展可能為地方帶來就業率,也會對地方建設有貢獻,」張善政強調,不應該以二分法來看待,而是應該思考「在桃園,什麼樣的企業應該鼓勵發展?什麼樣的企業應該協助轉型?」
目前,在桃園包括開南大學、中原大學等大專院校,已經開設「溫室氣體盤查」、「ESG永續規劃」等相關培訓,培養碳盤查儲備穇核員、ESG報告書的撰寫及分析師等,並輔導學生取得相關國際證照,與市府團隊聯手,協助在地企業進行碳盤查、ESG規劃等,邁向低碳永續轉型。
此外,為了強化企業綠色競爭力,桃園市政府也邀請專家學者組成「工廠低碳化輔導團」,規劃到廠現勘,提供節能、節水、綠建築等清淨能源或新能源技術改善建議及「溫室氣體自主盤查輔導」,引導企業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從接軌國際減碳趨勢切入ESG,逐步改變企業體質。
隨著國際間對碳排管控愈趨嚴格,無論在投資者抑或是金融監管單位眼中,企業若是忽視ESG實踐,極可能釀成隱藏性的財務、法律、監管或聲譽風暴,為永續經營埋下一顆不知何時引爆的地雷,進而為了要拆彈,形成一股「不得不做」的壓力。
這也意謂著日益限縮的條件限制,驅使企業動起來,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個面向的相關議題,將實踐ESG納入核心業務策略,確保永續投資得以健全、延續,帶動產業順利轉型,甚至進而將永續通膨轉化為企業紅利,創造更有價值的ESG行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