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創業很悲催,三思而行
1 只是不想平庸一生
這是開篇的第一章,想要寫的是「為什麼創業」這個話題。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即使你說沒有任何目的,沒目的本身也是一種目的。而要長期做一件痛苦的事情,必須有足夠的動機,才可能堅持下去。
我這麼說,就表明,在我看來,創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頂多算是痛並快樂著吧。我相信,我這麼評價創業,很多憧憬創業的人未必能接受,以為我在誇大其詞。對於這點,我可以理解,我知道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創業都是「高大上」的、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因為當年我在憧憬創業的時候也是如此。但真正踏足到創業當中,就會發現,創業真的是一件悲催的事情,所有我遇到的創業的人,哪怕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也都說創業很悲催。
問題來了,既然創業是件悲催的事情,那麼為什麼還要創業呢?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誰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為什麼要去創業,這未必是普適的答案,只是表達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之1 賺錢
我非常可恥的說,我創業的第一目的就是賺錢,雖然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怎麼賺到錢。如果按照經濟學機會成本的計算方法,我其實到現在一直是虧錢的。現在虧,我認了,我想要的是把企業經營到還不錯的時候,自己可以賺錢,能賺大錢。
想賺錢,其實沒什麼可恥的,我越來越這麼認為。
記得最早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不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創業最為核心的目的是賺錢,怕別人說我太俗,更怕人說我沒理想、沒抱負。
那時我對於創業的理解,就是各種媒體和大咖們在評論創業時常說的,要有夢想,要有理想,要有情懷,活著就要改變世界。似乎創業時,你不沾點夢想和情懷的邊,你的視野就不夠廣,你的格局就不夠大,你就注定無法成功。
於是,我也學著談夢想、談情懷,結果呢?結果是我只知道夢想,只知道情懷,就是不知道怎麼賺錢。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提錢,也就實在不好意思從客戶的口袋裡把錢賺到自己的口袋裡。如此這般,我創業的下場可想而知,以失敗告終。
經歷了各種風雨的洗禮,我終於可以直言不諱,大聲宣稱:「我創業就是為了賺錢,賺盡可能賺的錢。」
企業的本質就是盈利,就是賺錢,這沒有什麼好忌諱的。在談到學習一門技藝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把這門技藝掌握到極致,每一門技藝都有其極致的表現。如果創業本身算是一門技藝的話,這門技藝鍛鍊到最後的極致就是賺到盡可能賺的錢。所以,創業這件事情做得好,那就是賺足夠多的錢,這是衡量你創業好壞的很重要的一個KPI(關鍵績效指標)。
當然,話說回來,所有賺錢的前提是要合理合法。
之2 自由
理想主義者,以及自由主義者,對自由充滿了無限的渴望。這類人創業,必然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追逐自由。很不幸的是,我既有些理想主義色彩,又有些自由主義色彩。
我第一次創業,就是因為實在受不了坐辦公室的束縛,想要自己帶領一支團隊去征戰天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一時衝動就在沒有備好糧草和地圖的前提下殺出去了,結果鎩羽而歸,渾身是傷。
再回企業繼續工作一段時間,又因為忍受不了各種限制,再一次踏入創業的征途。好在這一次做了相對充分的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這一次就走得很遠,如今依然在旅途中。
我是一個非常討厭被限制的人,崇尚所謂的自由。然而,我所要的自由,不是沒有什麼人管我,不用遵守任何規矩;我所要的自由,只是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確切地講是可以拒絕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追求這種自由的話,創業很可能是非常適合你的一種選擇,起碼我現在就覺得創業非常適合我,哪怕我一直做得不那麼成功。不過,我相信,只要對於自己做的事情堅定而篤信,我創業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之3 夢想
也許,我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所以我把「夢想」這個驅動創業的理由放在了第三位。
從對眾多創業者創業動機的統計來看,一般創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被逼無奈,別無選擇,只好創業。比如一些無業人士,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工作,只好自己創業,又因為生活壓力,破釜沉舟,大戰一番,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2) 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著做著就做出很不錯的事業。這種人也很多,有自己非常著迷、非常喜歡做的事情,做這件事情很容易就潛心研究、樂在其中,也就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極致,創造出極致,稍微加入一些商業的成分,就是一份很不錯的事業。
(3) 對於目前的狀況不甚滿意,想努力做得更好,展現出自己更高的價值。這類人創業,其目標性很明確,獲得更多的功名利祿,獲得更好一些的生活。這類目標屬於錦上添花,自己又有退路,所以成功的機率會偏小一些。
(4) 有夢想、有決心去做一番大事業,去改變世界。這個層次就比較高了,因為創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世界,這就是毫無私心、一心為公了。公心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既可以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們接近、參與其中,也可以像巨大的磐石肆意碾壓任何有私心的企圖。
目前的創業環境下,第一類創業的人的比例越來越小;第三類創業的人往往會變成某種投機者,投機不成,自然會退回到最初的狀態;整體環境越來越浮躁,能踏實下來專注於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第二類創業的人也不多,好在隨著新生代的崛起,從興趣出發的創業者居然越來越多了;在如今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下,到處都在談論夢想,都是為了追求夢想去創業。問題是,真的有那麼多的夢想嗎?
說實話,我創業也是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什麼?我小時候還有夢想,慢慢地長大了,現在已經不記得夢想是什麼了。我創業的夢想,變成很模糊地帶領自己的隊伍去闖蕩江湖,做出一番事業。是什麼事業呢?不知道。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類似。我看到很多的創業團隊,不停地談論夢想,只是他們每次失敗後,都會重新換一個夢想,重新追求。在我看來,他們的夢想也是想做出一番事業,而不是具體地完成某一件事情。
我並不是在「黑」夢想,只是有夢想的人太少了,哪怕是做出一番事業這樣模糊的夢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只能去幫別人圓夢。
不管是賺錢,是追求自由,還是實現夢想,願意創業的人,都是喜歡找事做的人,都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否則,只要找個差不多的工作,賺一點差不多的錢,養家過日子都不是很難的事情,何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風險,跑來悲催地創業呢?
不管是因什麼理由創業,跳進創業大軍中的人,都有一顆不甘平凡、不甘平庸的心。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開心地過一天呢?平庸是一生,不凡也是一生,幹嘛不活得轟轟烈烈呢?
1 只是不想平庸一生
這是開篇的第一章,想要寫的是「為什麼創業」這個話題。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即使你說沒有任何目的,沒目的本身也是一種目的。而要長期做一件痛苦的事情,必須有足夠的動機,才可能堅持下去。
我這麼說,就表明,在我看來,創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頂多算是痛並快樂著吧。我相信,我這麼評價創業,很多憧憬創業的人未必能接受,以為我在誇大其詞。對於這點,我可以理解,我知道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創業都是「高大上」的、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因為當年我在憧憬創業的時候也是如此。但真正踏足到創業當中,就會發現,創業真的是一件悲催的事情,所有我遇到的創業的人,哪怕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也都說創業很悲催。
問題來了,既然創業是件悲催的事情,那麼為什麼還要創業呢?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誰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為什麼要去創業,這未必是普適的答案,只是表達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之1 賺錢
我非常可恥的說,我創業的第一目的就是賺錢,雖然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怎麼賺到錢。如果按照經濟學機會成本的計算方法,我其實到現在一直是虧錢的。現在虧,我認了,我想要的是把企業經營到還不錯的時候,自己可以賺錢,能賺大錢。
想賺錢,其實沒什麼可恥的,我越來越這麼認為。
記得最早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不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創業最為核心的目的是賺錢,怕別人說我太俗,更怕人說我沒理想、沒抱負。
那時我對於創業的理解,就是各種媒體和大咖們在評論創業時常說的,要有夢想,要有理想,要有情懷,活著就要改變世界。似乎創業時,你不沾點夢想和情懷的邊,你的視野就不夠廣,你的格局就不夠大,你就注定無法成功。
於是,我也學著談夢想、談情懷,結果呢?結果是我只知道夢想,只知道情懷,就是不知道怎麼賺錢。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提錢,也就實在不好意思從客戶的口袋裡把錢賺到自己的口袋裡。如此這般,我創業的下場可想而知,以失敗告終。
經歷了各種風雨的洗禮,我終於可以直言不諱,大聲宣稱:「我創業就是為了賺錢,賺盡可能賺的錢。」
企業的本質就是盈利,就是賺錢,這沒有什麼好忌諱的。在談到學習一門技藝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把這門技藝掌握到極致,每一門技藝都有其極致的表現。如果創業本身算是一門技藝的話,這門技藝鍛鍊到最後的極致就是賺到盡可能賺的錢。所以,創業這件事情做得好,那就是賺足夠多的錢,這是衡量你創業好壞的很重要的一個KPI(關鍵績效指標)。
當然,話說回來,所有賺錢的前提是要合理合法。
之2 自由
理想主義者,以及自由主義者,對自由充滿了無限的渴望。這類人創業,必然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追逐自由。很不幸的是,我既有些理想主義色彩,又有些自由主義色彩。
我第一次創業,就是因為實在受不了坐辦公室的束縛,想要自己帶領一支團隊去征戰天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一時衝動就在沒有備好糧草和地圖的前提下殺出去了,結果鎩羽而歸,渾身是傷。
再回企業繼續工作一段時間,又因為忍受不了各種限制,再一次踏入創業的征途。好在這一次做了相對充分的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這一次就走得很遠,如今依然在旅途中。
我是一個非常討厭被限制的人,崇尚所謂的自由。然而,我所要的自由,不是沒有什麼人管我,不用遵守任何規矩;我所要的自由,只是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確切地講是可以拒絕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追求這種自由的話,創業很可能是非常適合你的一種選擇,起碼我現在就覺得創業非常適合我,哪怕我一直做得不那麼成功。不過,我相信,只要對於自己做的事情堅定而篤信,我創業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之3 夢想
也許,我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所以我把「夢想」這個驅動創業的理由放在了第三位。
從對眾多創業者創業動機的統計來看,一般創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被逼無奈,別無選擇,只好創業。比如一些無業人士,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工作,只好自己創業,又因為生活壓力,破釜沉舟,大戰一番,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2) 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著做著就做出很不錯的事業。這種人也很多,有自己非常著迷、非常喜歡做的事情,做這件事情很容易就潛心研究、樂在其中,也就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極致,創造出極致,稍微加入一些商業的成分,就是一份很不錯的事業。
(3) 對於目前的狀況不甚滿意,想努力做得更好,展現出自己更高的價值。這類人創業,其目標性很明確,獲得更多的功名利祿,獲得更好一些的生活。這類目標屬於錦上添花,自己又有退路,所以成功的機率會偏小一些。
(4) 有夢想、有決心去做一番大事業,去改變世界。這個層次就比較高了,因為創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世界,這就是毫無私心、一心為公了。公心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既可以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們接近、參與其中,也可以像巨大的磐石肆意碾壓任何有私心的企圖。
目前的創業環境下,第一類創業的人的比例越來越小;第三類創業的人往往會變成某種投機者,投機不成,自然會退回到最初的狀態;整體環境越來越浮躁,能踏實下來專注於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第二類創業的人也不多,好在隨著新生代的崛起,從興趣出發的創業者居然越來越多了;在如今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下,到處都在談論夢想,都是為了追求夢想去創業。問題是,真的有那麼多的夢想嗎?
說實話,我創業也是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什麼?我小時候還有夢想,慢慢地長大了,現在已經不記得夢想是什麼了。我創業的夢想,變成很模糊地帶領自己的隊伍去闖蕩江湖,做出一番事業。是什麼事業呢?不知道。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類似。我看到很多的創業團隊,不停地談論夢想,只是他們每次失敗後,都會重新換一個夢想,重新追求。在我看來,他們的夢想也是想做出一番事業,而不是具體地完成某一件事情。
我並不是在「黑」夢想,只是有夢想的人太少了,哪怕是做出一番事業這樣模糊的夢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只能去幫別人圓夢。
不管是賺錢,是追求自由,還是實現夢想,願意創業的人,都是喜歡找事做的人,都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否則,只要找個差不多的工作,賺一點差不多的錢,養家過日子都不是很難的事情,何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風險,跑來悲催地創業呢?
不管是因什麼理由創業,跳進創業大軍中的人,都有一顆不甘平凡、不甘平庸的心。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開心地過一天呢?平庸是一生,不凡也是一生,幹嘛不活得轟轟烈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