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盈利」之路
二○○七年,在美國另外一邊的舊金山,傑比亞(Joe Gebbia)收到公寓房東的來信:「您好,房租已上漲二五%。」傑比亞跟室友契斯基(Brian Chesky)心想這下該怎麼負擔房租?
他們剛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那個星期正準備參加美國工業設計協會主辦的大會。他們從主辦單位的網站上看到一條訊息:「抱歉,舊金山的旅館已滿,不再提供床位。」他們環顧客廳,確認有空間供別人借住,只是沒有多餘的床。「我在櫃子裡有一張充氣床。」傑比亞告訴契斯基。
他們心生一計,把那張床充飽,還跟朋友借來另外兩張床,開始思考該提供付錢的房客何種住房體驗。機場接送服務?在枕頭上擺點薄荷糖?替房客做早餐?接下來是取名。這間旅館並不是傳統的彈簧床加早餐(bed and breakfast),而是充氣床加早餐(airbed and breakfast),「Airbnb住房短租網」於焉誕生。
「讓凱特、愛彌兒跟麥可來住是一段很愉快的經驗。」傑比亞在第一個週末這麼說,回想著他們這間充氣床旅館第一批的三個客人。這次經驗十分正面,帶來收入及跟房客的交流,傑比亞跟契斯基不禁好奇,如果鼓勵別人也出租自家空間會有何結果。
他們兩個找來電腦工程師納森.布萊卡斯亞克攜手合作,目標客戶鎖定為商務人士。
草創初期,每星期只賺二百美元,但他們反而更加節儉並發揮創意。二○○八年總統大選期間,他們設計出幾款早餐玉米片的包裝盒,取名為「歐巴馬玉米片:每碗都有希望」和「麥肯玉米片:每口都有異見」。他們找上部落客打知名度,每盒售價四十美元,結果銷售一空,賺得二萬五千美元,Airbnb靠這筆資金繼續撐下去。「這實在不在一般的創業劇本裡。」傑比亞笑言。
Airbnb在二○一○年達到「泡麵盈利」。傑比亞解釋說:「這代表你們的收益足夠支付租金跟買便宜的泡麵。只要跨過這個門檻,就能大顯身手。」
如今每天晚上都有二十萬人住在透過Airbnb找的住宿地點,散布於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三萬四千座城市,而希爾頓飯店在全球則是有六十萬間客房。先前傑比亞跟我約在他們的舊金山總部會面,他穿著連帽外套與紅色運動鞋,戴著粗框眼鏡。不久之後,Airbnb在二○一四年四月額外獲得四億五千萬美元的資金,估計市場價值達到一百億美元,躍居全球數一數二有價值的新創企業。肯做的夢想家
傑比亞、契斯基與布萊卡斯亞克憑藉出租空間的點子,善用網路科技,開創出一家企業,不僅解決自身問題(高額房租),也讓別人有福同享,企業表現蒸蒸日上,比起 Under Armour 不遑多讓。
創立一間「共享經濟」公司不是耍酷或趕流行。出租沙發或多餘房間給陌生人是個「古怪點子」,沒有哪家創投公司會興沖沖的投注資金。由此可見,傑比亞下了一著險棋—真的嗎?
傑比亞、契斯基與布萊卡斯亞克跟我們大多數人並無不同。他們想出一個生意點子,這點子雖不驚人但別具意義,雖不容易但頗有潛力,在他們看來終究可行。「我們體內有某個東西,某個不容動搖的精神。」傑比亞解釋說:「外在的邏輯叫我們停手,內在的聲音卻不容忽視。」
人人都可以洞燭先機、發明產品、創立公司—甚至是年營收一億美元的大公司。我們可以影響未來,可以開創生意。
新一代的夢想家正在這麼做:從平凡點子打造出不凡企業。這些創新者掌握本書提到的六大關鍵修練,成功破解了創新者密碼。他們證明靠一點膽識跟紀律能走得很遠,而且人人都有辦法當上企業家。
創新者不像頂尖學生是追求「第一」,而是追求「唯一」—唯一看見需求的人,唯一把現有科技做出嶄新應用的人,或是唯一針對問題設計出獨家解決之道的人。好奇心比資歷更重要。
在過去,我們拿「生產線」那一套邏輯思維運用於企業與教育,講求的是解出問題,然後複製答案,這種線性思維足以應付標準化程序。然而創新者面對今日暗潮洶湧的經濟社會,明白沒有一條完美的成功方程式,所以決定另闢蹊徑。
創新者不需要商管碩士學位、百萬美元資金、合適的時機、他人的認可或數年的經驗。彼得.提爾、邁可斯.列夫琴與伊隆.馬斯克創立線上交易支付平台巨擘PayPal,但他們不是銀行家;陳士駿、查德.賀利與賈德.卡林姆創辦YouTube,自己卻不是影片專家;漢迪.烏魯卡亞創立全美最大的希臘優格品牌「喬巴尼」,卻沒待過任何食品加工廠;莎拉.布蕾克莉創立美國塑身內衣第一品牌Spanx,但一開始只是跑遍大小公司推銷傳真機的女業務。創新者找到熱情所在,靠一股超越營收好壞的使命感驅策自己往前奮進。連鎖速食店Chipotle的創辦人史帝夫.埃爾斯說:「我們關心的絕對不只是墨西哥捲餅跟塔可餅,我想做的是顛覆大眾對速食店的想像。」星際探險公司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向我表示:「把人類帶上火星,就跟當年生物從海洋登上陸地一樣重要。」節能軟體公司 Opower的共同創辦人艾力克斯.拉斯奇說:「沒有一舉成功這回事。決心與失敗都很重要。」
你會從本書發現今日的企業典範如何獲致亮眼成果,明白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的共同創辦人雷德.霍夫曼為何會說你該「跳下懸崖,在下墜的過程中組裝好飛機。傑出的創新者很注重時間,因為你每一秒鐘都離地面越來越近。你該做的就是盡力造出一架會飛的飛機。」你會知道汽車共享公司Zipcar的共同創辦人羅蘋.雀斯在創業之際已四十二歲,有三個小孩,只是一心想讓大眾「想租車就租得到」。你也會明白為何商家點評網站Yelp的共同創辦人傑瑞米.史托普曼不認為第一個點子能成功,反而尋求「靠違反直覺的資料輔助繼續向前」。
這些創新者到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他們有什麼手段、特質、竅門與習慣,因此獲得成功?本書的問世,正是想回答這些問題。
下一個賈伯斯
伊莉莎白.荷姆絲十九歲時從史丹佛大學輟學創業。她對微流體與奈米技術很感興趣,想出一套創新的檢驗方法,期使醫療診斷更迅速與便宜,也更無痛與準確。如今她創立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收費低廉,檢測的速度與品質卻更高,撼動整個醫療檢測產業,未來計畫提高醫療效率,最終目標則是靠掌握病徵,先行預防疾病。
荷姆絲說:「現實是如果你愛的某個人生了重病,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但我們往往是在腫瘤形成並擴散以後才診斷出癌症,實在叫人心碎。我認為事情不該是這個樣子。」
荷姆絲是在二○○三年靠原本的學費當資金創立Theranos,在校園一處平房地下室工作,研發一種精密小巧的抽血裝置,只要往手指戳刺,便可抽取幾滴血液保存於「奈米皿」。但更創新的做法還在後頭。「我們必須想出迅速的檢驗方式。」荷姆絲說:「傳統的方式必須培養病毒與細菌,我們則是檢測病原體的DNA,所以檢測速度快上許多。」二○一三年秋季,荷姆絲宣布與全美最大連鎖藥局「沃爾格林」合作,Theranos在全美的據點增加為八千二百處。病患不必上醫院抽血,耗費數日等候檢驗結果,只需到當地藥局走一趟,檢驗結果的電子報告當天就傳至醫生手上,費用比傳統標準方式便宜一半以上,而且檢驗報告的電子圖表簡單易讀,無論醫生與病患都能靠手機等裝置迅速上網檢視。
僅管接下來幾年Theranos能替美國醫療領域做出諸多長足貢獻,荷姆絲並不滿足。「我的夢想是提供管用的資訊給醫病雙方,讓疾病預防成為可能。」她說:「這是我所能設定的最大目標。」
六項關鍵修練
一個大學中輟生如何想出在醫療領域掀起革命的創新技術?兩個舊金山窮哈哈的設計師如何打造共享經濟型公司,殺出重圍脫穎而出?馬里蘭大學美式足球選手如何面對惱人的球衣排汗問題,創立席捲全球的運動品牌?這些故事之所以難得與驚豔,是因為還沒有人破解箇中密碼,探討他們如何打破傳統並獲致長遠成功。
但現在破解了。
本書是根據二百位成功創新者的訪談而成,有些是創辦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的公司,有些是成立服務對象超過十萬人的大型社會企業。有些受訪者的公司甚至年營收超過十億美元。
我踏遍全美訪談一個一個創新者,試圖一窺他們的成功之道。他們投入的產業五花八門,包括科技、零售、能源、醫療、媒體、觀光、旅遊、房地產、手機程式與生物科技等。在研究期間,我一次又一次見識他們如何把「小點子」轉變為「大企業」。
根據我的研究,無論他們創立的是雲端儲存服務公司Dropbox(年營收二億美元)、連鎖速食店Chipotle(年營收三十九億美元),還是廉價航空公司JetBlue(年營收五十七億美元),他們的成功之道簡直如出一轍。
每個創新者都異口同聲表示,他們追求的遠遠不只是大賺一筆—而是想改變世界。拍賣網站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告訴我:「這個世代的科技人想把眾人集結起來,一起做各式各樣的有趣事情。這會讓人沉迷其中,獲得不可思議的幹勁,開創出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我分析近一萬頁訪談逐字稿,檢視超過五千份紀錄檔案,試圖明白創新者如何打敗競爭者並顛覆整個產業,儘管他們有時被當作不切實際的夢想家。我以質化分析時常採用的「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為研究方法,把大量訪談紀錄分門別類詳加整理,找出成功創新者的六項關鍵修練。為了測試並支持我的觀察結果,我研讀各個領域有關創業的研究資料,包括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企業學、經濟學、策略學、決策理論與創意學,總共研究超過四千頁的學術論文,檢視數百個研究與實驗,並與頂尖專家請益。(我的研究方法詳見附錄。)
這是一段長達五年的漫漫迢途,最終我找出這些創新者的成功竅門。
成功創新者並非生來有辦法創立年營收達一億美元的大企業,而是付出許多辛勞努力,每位創新者在追求創新方面都有極其相似的基本做法。這些成功竅門可供我們學習、練習與傳播,分別自成本書的一章:
一、發現矛盾,跨界思考
創新者保持敏銳的心,睜大雙眼尋找有潛力的切入點,觀察尚待滿足的需求,看見別人沒看見的機會。他們往往善用三個不同技巧的其中一種:挪用點子、從頭創新或多方整合,而我分別把他們稱為太陽鳥、建築師與整合家。
二、當個迎向天光、永不回頭的賽車手
正如賽車手始終緊盯前方的道路,創新者也關注於未來,知道該先看著目標,才能抵達目標。他們衝得極快,不受車道或四周對手的影響,只是盯著遠方,留意變化,避免回顧過往,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一馬當先。
三、善用OODA,四十秒內洞悉敵人
創新者會不斷修正假設,觀察、定位、決策並行動,迅速完成每次循環,就像提出OODA循環這個概念的傳奇飛行員博伊德,靈活明快地做出一個又一個決定,勝過較不靈活的競爭對手。
四、對自己的失敗誠實
創新者懂得先犯許多小錯誤,以免遇到致命的大失敗。在犯小錯的過程中,他們會設定失敗比例,靠小嘗試檢驗點子,提升恢復能力,學著化挫折為成功。
五、天才不孤僻
為了解決形形色色的問題,創新者藉網路與非網路方式讓眾人集思廣益,提供認知差異,方法則是創造交流空間、建立快閃團隊、舉辦獎金競賽與善用遊戲,促使各路好漢腦力激盪。
六、願當好人物,不當大人物
創新者樂於慷慨幫助他人,諸如提供資訊、給予機會或協助解決問題。行善乍看不像是一種創業竅門,卻是強化與他人關係的必要方法。如今世界日漸公開透明,人人互相依存,行善可謂創新者的一大利器。這六項關鍵修練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環環相扣,彼此相輔相成,推動你往前邁進。
你不必具備獨特的專業能力,也不必具備特定的學經歷,就能充分善用這六大竅門。只要肯學肯幹,任何人都能把腦中點子轉為成功企業。儘管每個人都有強項與弱點,但只要勤加運用各個竅門,熟能生巧,就更有辦法好好把握每個機會。
當創新者發揮六項修練,就會如同磁鐵,吸引到下屬、顧客、投資人與各種合作對象,顧客替你宣傳,下屬替你賣命,投資人提供的協助超越金錢。
本書各章會說明創新者如何讓各種點子開花結果。創新者投入別具意義的工作,志在改變世界。只要你了解這六項修練,加以演練實踐,你也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第三章 果斷的創新者:善用OODA,四十秒內洞悉敵人
若想保持競爭優勢,唯一的方法也許是永遠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當代管理學大師艾瑞.德.格斯
一九九八年夏天,列夫琴向萊德租車公司租下一輛黃色大卡車,一路從芝加哥開到加州的帕羅奧圖市。他剛從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畢業,決定不讀研究所,而是像其他才華洋溢的年輕電腦工程師那樣到西岸闖天下。他晚上在朋友的公寓打地鋪,白天在帕羅奧圖市找工作。某日,他參加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提爾的演講,既是想聽些新知,也是想逃離室外的酷暑。連他在內,觀眾只有六位。提爾的想法給他不少靈感,等演講結束以後,他冒出幾個點子。提爾一直在找尋新的投資機會,列夫琴則躍躍欲試,所以他邀提爾改天一起碰面吃早餐。「就像是兩個書呆子一拍即合。」列夫琴憶起當年:「我們開始混在一起,想決定是否該合作,還拿數學問題當休閒娛樂,常常激對方說:『這題我會解,你會嗎?』」
提爾投資列夫琴的密碼學概念。列夫琴找不到執行長,提爾就接下這個職位。他們創立密碼公司Field Link,負責替科技公司Palm出品的第二代掌上型電腦寫加密軟體。(這款名為「PalmPilot」的掌上型電腦如今看似簡陋,當年卻風行一時。)結果這套牽涉複雜數學運算的軟體失敗收場。隨後他們改替企業寫加密軟體,但再次失敗。他們依然不屈不撓,轉為設計能儲存財務資訊的可靠程式,命名為「虛擬錢包」,卻仍不獲青睞。接下來,他們替PalmPilot撰寫電子交易所需的「強制輸出入部件」,但沒人對這種尚未實現的交易方式感興趣。再接下來,他們終於想出成功的點子。他們捨棄Field Link 這個名稱,把公司改名為Confinity重新出發,負責替PalmPilot寫加密程式,供使用者即時匯款。一九九九年夏季的某日,提爾與列夫琴舉辦記者會,地點選在加州伍德賽德市的巴克餐廳(創投界人士愛去的知名餐廳),兩人宣布Confinity獲得第一波資金:德意志銀行與諾基亞創投共投資四百五十萬美元。「『嗶!』錢收到囉!」這項技術成功了。
然而提爾與列夫琴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卻是因為受到消息誤導。在他們這項發明的消息傳開之際,數千名手上沒有PalmPilot的人開始用測試版網站匯款。此外,eBay 用戶也開始用他們的測試版網站進行線上付款。提爾與列夫琴起先感到頭痛。「當時我光是想到eBay的買家與賣家在用我們的服務就覺得怪怪的,尤其這不是我們原本設定的用途。」列夫琴告訴我:「我設法封鎖掉他們,但接下來我們靈光一閃。」這些討厭的 eBay用戶反而替他們指出意料之外的廣大市場。提爾與列夫琴拋開其他事情,全心全意打造這項服務的網路版本。
提爾與列夫琴在各個時刻都設法分析變動的局勢,做出決定,隨後迅速行動。他們在一九九九年併購馬斯克的線上支付公司X.com,新公司更名為PayPal。他們建立一支滿懷熱情與創新精神的緊密團隊,六度改造公司,後來在二○○二年把公司以十五億美元賣給eBay。接下來的發展更令人嘖嘖稱奇。三位創辦人與其他團隊成員在矽谷享有「PayPal幫」的名號,他們接連創立一間間創新企業,包括YouTube、商家點評網站Yelp、星際探險公司SpaceX、特斯拉汽車、太陽能板公司SolarCity、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影音分享公司Slide、實驗育成公司 HVF、商務社群網站Yammer、家族社群網站 Geni與新聞共享網站Digg等。他們每次都比競爭對手更迅速靈活的完成「OODA循環」。
現在我們就以PayPal幫為例,探討創新者如何善用OODA循環。
二○○七年,在美國另外一邊的舊金山,傑比亞(Joe Gebbia)收到公寓房東的來信:「您好,房租已上漲二五%。」傑比亞跟室友契斯基(Brian Chesky)心想這下該怎麼負擔房租?
他們剛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那個星期正準備參加美國工業設計協會主辦的大會。他們從主辦單位的網站上看到一條訊息:「抱歉,舊金山的旅館已滿,不再提供床位。」他們環顧客廳,確認有空間供別人借住,只是沒有多餘的床。「我在櫃子裡有一張充氣床。」傑比亞告訴契斯基。
他們心生一計,把那張床充飽,還跟朋友借來另外兩張床,開始思考該提供付錢的房客何種住房體驗。機場接送服務?在枕頭上擺點薄荷糖?替房客做早餐?接下來是取名。這間旅館並不是傳統的彈簧床加早餐(bed and breakfast),而是充氣床加早餐(airbed and breakfast),「Airbnb住房短租網」於焉誕生。
「讓凱特、愛彌兒跟麥可來住是一段很愉快的經驗。」傑比亞在第一個週末這麼說,回想著他們這間充氣床旅館第一批的三個客人。這次經驗十分正面,帶來收入及跟房客的交流,傑比亞跟契斯基不禁好奇,如果鼓勵別人也出租自家空間會有何結果。
他們兩個找來電腦工程師納森.布萊卡斯亞克攜手合作,目標客戶鎖定為商務人士。
草創初期,每星期只賺二百美元,但他們反而更加節儉並發揮創意。二○○八年總統大選期間,他們設計出幾款早餐玉米片的包裝盒,取名為「歐巴馬玉米片:每碗都有希望」和「麥肯玉米片:每口都有異見」。他們找上部落客打知名度,每盒售價四十美元,結果銷售一空,賺得二萬五千美元,Airbnb靠這筆資金繼續撐下去。「這實在不在一般的創業劇本裡。」傑比亞笑言。
Airbnb在二○一○年達到「泡麵盈利」。傑比亞解釋說:「這代表你們的收益足夠支付租金跟買便宜的泡麵。只要跨過這個門檻,就能大顯身手。」
如今每天晚上都有二十萬人住在透過Airbnb找的住宿地點,散布於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三萬四千座城市,而希爾頓飯店在全球則是有六十萬間客房。先前傑比亞跟我約在他們的舊金山總部會面,他穿著連帽外套與紅色運動鞋,戴著粗框眼鏡。不久之後,Airbnb在二○一四年四月額外獲得四億五千萬美元的資金,估計市場價值達到一百億美元,躍居全球數一數二有價值的新創企業。肯做的夢想家
傑比亞、契斯基與布萊卡斯亞克憑藉出租空間的點子,善用網路科技,開創出一家企業,不僅解決自身問題(高額房租),也讓別人有福同享,企業表現蒸蒸日上,比起 Under Armour 不遑多讓。
創立一間「共享經濟」公司不是耍酷或趕流行。出租沙發或多餘房間給陌生人是個「古怪點子」,沒有哪家創投公司會興沖沖的投注資金。由此可見,傑比亞下了一著險棋—真的嗎?
傑比亞、契斯基與布萊卡斯亞克跟我們大多數人並無不同。他們想出一個生意點子,這點子雖不驚人但別具意義,雖不容易但頗有潛力,在他們看來終究可行。「我們體內有某個東西,某個不容動搖的精神。」傑比亞解釋說:「外在的邏輯叫我們停手,內在的聲音卻不容忽視。」
人人都可以洞燭先機、發明產品、創立公司—甚至是年營收一億美元的大公司。我們可以影響未來,可以開創生意。
新一代的夢想家正在這麼做:從平凡點子打造出不凡企業。這些創新者掌握本書提到的六大關鍵修練,成功破解了創新者密碼。他們證明靠一點膽識跟紀律能走得很遠,而且人人都有辦法當上企業家。
創新者不像頂尖學生是追求「第一」,而是追求「唯一」—唯一看見需求的人,唯一把現有科技做出嶄新應用的人,或是唯一針對問題設計出獨家解決之道的人。好奇心比資歷更重要。
在過去,我們拿「生產線」那一套邏輯思維運用於企業與教育,講求的是解出問題,然後複製答案,這種線性思維足以應付標準化程序。然而創新者面對今日暗潮洶湧的經濟社會,明白沒有一條完美的成功方程式,所以決定另闢蹊徑。
創新者不需要商管碩士學位、百萬美元資金、合適的時機、他人的認可或數年的經驗。彼得.提爾、邁可斯.列夫琴與伊隆.馬斯克創立線上交易支付平台巨擘PayPal,但他們不是銀行家;陳士駿、查德.賀利與賈德.卡林姆創辦YouTube,自己卻不是影片專家;漢迪.烏魯卡亞創立全美最大的希臘優格品牌「喬巴尼」,卻沒待過任何食品加工廠;莎拉.布蕾克莉創立美國塑身內衣第一品牌Spanx,但一開始只是跑遍大小公司推銷傳真機的女業務。創新者找到熱情所在,靠一股超越營收好壞的使命感驅策自己往前奮進。連鎖速食店Chipotle的創辦人史帝夫.埃爾斯說:「我們關心的絕對不只是墨西哥捲餅跟塔可餅,我想做的是顛覆大眾對速食店的想像。」星際探險公司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向我表示:「把人類帶上火星,就跟當年生物從海洋登上陸地一樣重要。」節能軟體公司 Opower的共同創辦人艾力克斯.拉斯奇說:「沒有一舉成功這回事。決心與失敗都很重要。」
你會從本書發現今日的企業典範如何獲致亮眼成果,明白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的共同創辦人雷德.霍夫曼為何會說你該「跳下懸崖,在下墜的過程中組裝好飛機。傑出的創新者很注重時間,因為你每一秒鐘都離地面越來越近。你該做的就是盡力造出一架會飛的飛機。」你會知道汽車共享公司Zipcar的共同創辦人羅蘋.雀斯在創業之際已四十二歲,有三個小孩,只是一心想讓大眾「想租車就租得到」。你也會明白為何商家點評網站Yelp的共同創辦人傑瑞米.史托普曼不認為第一個點子能成功,反而尋求「靠違反直覺的資料輔助繼續向前」。
這些創新者到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他們有什麼手段、特質、竅門與習慣,因此獲得成功?本書的問世,正是想回答這些問題。
下一個賈伯斯
伊莉莎白.荷姆絲十九歲時從史丹佛大學輟學創業。她對微流體與奈米技術很感興趣,想出一套創新的檢驗方法,期使醫療診斷更迅速與便宜,也更無痛與準確。如今她創立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收費低廉,檢測的速度與品質卻更高,撼動整個醫療檢測產業,未來計畫提高醫療效率,最終目標則是靠掌握病徵,先行預防疾病。
荷姆絲說:「現實是如果你愛的某個人生了重病,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但我們往往是在腫瘤形成並擴散以後才診斷出癌症,實在叫人心碎。我認為事情不該是這個樣子。」
荷姆絲是在二○○三年靠原本的學費當資金創立Theranos,在校園一處平房地下室工作,研發一種精密小巧的抽血裝置,只要往手指戳刺,便可抽取幾滴血液保存於「奈米皿」。但更創新的做法還在後頭。「我們必須想出迅速的檢驗方式。」荷姆絲說:「傳統的方式必須培養病毒與細菌,我們則是檢測病原體的DNA,所以檢測速度快上許多。」二○一三年秋季,荷姆絲宣布與全美最大連鎖藥局「沃爾格林」合作,Theranos在全美的據點增加為八千二百處。病患不必上醫院抽血,耗費數日等候檢驗結果,只需到當地藥局走一趟,檢驗結果的電子報告當天就傳至醫生手上,費用比傳統標準方式便宜一半以上,而且檢驗報告的電子圖表簡單易讀,無論醫生與病患都能靠手機等裝置迅速上網檢視。
僅管接下來幾年Theranos能替美國醫療領域做出諸多長足貢獻,荷姆絲並不滿足。「我的夢想是提供管用的資訊給醫病雙方,讓疾病預防成為可能。」她說:「這是我所能設定的最大目標。」
六項關鍵修練
一個大學中輟生如何想出在醫療領域掀起革命的創新技術?兩個舊金山窮哈哈的設計師如何打造共享經濟型公司,殺出重圍脫穎而出?馬里蘭大學美式足球選手如何面對惱人的球衣排汗問題,創立席捲全球的運動品牌?這些故事之所以難得與驚豔,是因為還沒有人破解箇中密碼,探討他們如何打破傳統並獲致長遠成功。
但現在破解了。
本書是根據二百位成功創新者的訪談而成,有些是創辦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的公司,有些是成立服務對象超過十萬人的大型社會企業。有些受訪者的公司甚至年營收超過十億美元。
我踏遍全美訪談一個一個創新者,試圖一窺他們的成功之道。他們投入的產業五花八門,包括科技、零售、能源、醫療、媒體、觀光、旅遊、房地產、手機程式與生物科技等。在研究期間,我一次又一次見識他們如何把「小點子」轉變為「大企業」。
根據我的研究,無論他們創立的是雲端儲存服務公司Dropbox(年營收二億美元)、連鎖速食店Chipotle(年營收三十九億美元),還是廉價航空公司JetBlue(年營收五十七億美元),他們的成功之道簡直如出一轍。
每個創新者都異口同聲表示,他們追求的遠遠不只是大賺一筆—而是想改變世界。拍賣網站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告訴我:「這個世代的科技人想把眾人集結起來,一起做各式各樣的有趣事情。這會讓人沉迷其中,獲得不可思議的幹勁,開創出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我分析近一萬頁訪談逐字稿,檢視超過五千份紀錄檔案,試圖明白創新者如何打敗競爭者並顛覆整個產業,儘管他們有時被當作不切實際的夢想家。我以質化分析時常採用的「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為研究方法,把大量訪談紀錄分門別類詳加整理,找出成功創新者的六項關鍵修練。為了測試並支持我的觀察結果,我研讀各個領域有關創業的研究資料,包括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企業學、經濟學、策略學、決策理論與創意學,總共研究超過四千頁的學術論文,檢視數百個研究與實驗,並與頂尖專家請益。(我的研究方法詳見附錄。)
這是一段長達五年的漫漫迢途,最終我找出這些創新者的成功竅門。
成功創新者並非生來有辦法創立年營收達一億美元的大企業,而是付出許多辛勞努力,每位創新者在追求創新方面都有極其相似的基本做法。這些成功竅門可供我們學習、練習與傳播,分別自成本書的一章:
一、發現矛盾,跨界思考
創新者保持敏銳的心,睜大雙眼尋找有潛力的切入點,觀察尚待滿足的需求,看見別人沒看見的機會。他們往往善用三個不同技巧的其中一種:挪用點子、從頭創新或多方整合,而我分別把他們稱為太陽鳥、建築師與整合家。
二、當個迎向天光、永不回頭的賽車手
正如賽車手始終緊盯前方的道路,創新者也關注於未來,知道該先看著目標,才能抵達目標。他們衝得極快,不受車道或四周對手的影響,只是盯著遠方,留意變化,避免回顧過往,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一馬當先。
三、善用OODA,四十秒內洞悉敵人
創新者會不斷修正假設,觀察、定位、決策並行動,迅速完成每次循環,就像提出OODA循環這個概念的傳奇飛行員博伊德,靈活明快地做出一個又一個決定,勝過較不靈活的競爭對手。
四、對自己的失敗誠實
創新者懂得先犯許多小錯誤,以免遇到致命的大失敗。在犯小錯的過程中,他們會設定失敗比例,靠小嘗試檢驗點子,提升恢復能力,學著化挫折為成功。
五、天才不孤僻
為了解決形形色色的問題,創新者藉網路與非網路方式讓眾人集思廣益,提供認知差異,方法則是創造交流空間、建立快閃團隊、舉辦獎金競賽與善用遊戲,促使各路好漢腦力激盪。
六、願當好人物,不當大人物
創新者樂於慷慨幫助他人,諸如提供資訊、給予機會或協助解決問題。行善乍看不像是一種創業竅門,卻是強化與他人關係的必要方法。如今世界日漸公開透明,人人互相依存,行善可謂創新者的一大利器。這六項關鍵修練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環環相扣,彼此相輔相成,推動你往前邁進。
你不必具備獨特的專業能力,也不必具備特定的學經歷,就能充分善用這六大竅門。只要肯學肯幹,任何人都能把腦中點子轉為成功企業。儘管每個人都有強項與弱點,但只要勤加運用各個竅門,熟能生巧,就更有辦法好好把握每個機會。
當創新者發揮六項修練,就會如同磁鐵,吸引到下屬、顧客、投資人與各種合作對象,顧客替你宣傳,下屬替你賣命,投資人提供的協助超越金錢。
本書各章會說明創新者如何讓各種點子開花結果。創新者投入別具意義的工作,志在改變世界。只要你了解這六項修練,加以演練實踐,你也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第三章 果斷的創新者:善用OODA,四十秒內洞悉敵人
若想保持競爭優勢,唯一的方法也許是永遠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當代管理學大師艾瑞.德.格斯
一九九八年夏天,列夫琴向萊德租車公司租下一輛黃色大卡車,一路從芝加哥開到加州的帕羅奧圖市。他剛從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畢業,決定不讀研究所,而是像其他才華洋溢的年輕電腦工程師那樣到西岸闖天下。他晚上在朋友的公寓打地鋪,白天在帕羅奧圖市找工作。某日,他參加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提爾的演講,既是想聽些新知,也是想逃離室外的酷暑。連他在內,觀眾只有六位。提爾的想法給他不少靈感,等演講結束以後,他冒出幾個點子。提爾一直在找尋新的投資機會,列夫琴則躍躍欲試,所以他邀提爾改天一起碰面吃早餐。「就像是兩個書呆子一拍即合。」列夫琴憶起當年:「我們開始混在一起,想決定是否該合作,還拿數學問題當休閒娛樂,常常激對方說:『這題我會解,你會嗎?』」
提爾投資列夫琴的密碼學概念。列夫琴找不到執行長,提爾就接下這個職位。他們創立密碼公司Field Link,負責替科技公司Palm出品的第二代掌上型電腦寫加密軟體。(這款名為「PalmPilot」的掌上型電腦如今看似簡陋,當年卻風行一時。)結果這套牽涉複雜數學運算的軟體失敗收場。隨後他們改替企業寫加密軟體,但再次失敗。他們依然不屈不撓,轉為設計能儲存財務資訊的可靠程式,命名為「虛擬錢包」,卻仍不獲青睞。接下來,他們替PalmPilot撰寫電子交易所需的「強制輸出入部件」,但沒人對這種尚未實現的交易方式感興趣。再接下來,他們終於想出成功的點子。他們捨棄Field Link 這個名稱,把公司改名為Confinity重新出發,負責替PalmPilot寫加密程式,供使用者即時匯款。一九九九年夏季的某日,提爾與列夫琴舉辦記者會,地點選在加州伍德賽德市的巴克餐廳(創投界人士愛去的知名餐廳),兩人宣布Confinity獲得第一波資金:德意志銀行與諾基亞創投共投資四百五十萬美元。「『嗶!』錢收到囉!」這項技術成功了。
然而提爾與列夫琴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卻是因為受到消息誤導。在他們這項發明的消息傳開之際,數千名手上沒有PalmPilot的人開始用測試版網站匯款。此外,eBay 用戶也開始用他們的測試版網站進行線上付款。提爾與列夫琴起先感到頭痛。「當時我光是想到eBay的買家與賣家在用我們的服務就覺得怪怪的,尤其這不是我們原本設定的用途。」列夫琴告訴我:「我設法封鎖掉他們,但接下來我們靈光一閃。」這些討厭的 eBay用戶反而替他們指出意料之外的廣大市場。提爾與列夫琴拋開其他事情,全心全意打造這項服務的網路版本。
提爾與列夫琴在各個時刻都設法分析變動的局勢,做出決定,隨後迅速行動。他們在一九九九年併購馬斯克的線上支付公司X.com,新公司更名為PayPal。他們建立一支滿懷熱情與創新精神的緊密團隊,六度改造公司,後來在二○○二年把公司以十五億美元賣給eBay。接下來的發展更令人嘖嘖稱奇。三位創辦人與其他團隊成員在矽谷享有「PayPal幫」的名號,他們接連創立一間間創新企業,包括YouTube、商家點評網站Yelp、星際探險公司SpaceX、特斯拉汽車、太陽能板公司SolarCity、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影音分享公司Slide、實驗育成公司 HVF、商務社群網站Yammer、家族社群網站 Geni與新聞共享網站Digg等。他們每次都比競爭對手更迅速靈活的完成「OODA循環」。
現在我們就以PayPal幫為例,探討創新者如何善用OODA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