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Sony的慘痛聖誕

2001年聖誕節前幾週,Sony碰上了一大夢魘。荷蘭政府封鎖Sony運至歐洲銷售的整批PlayStation遊戲機,一百三十多萬盒的遊戲機就堆在倉庫裡無法上架,這是因為貿易大戰?還是因為禁止販售暴力電玩?如果是那樣,Sony的管理高層可能還覺得問題容易解決多了。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Sony陷入錯失假期購物熱潮的危機?因為遊戲控制器的電線裡發現少量違法的有毒物質「鎘」。Sony緊急更換污染的電線,並設法追蹤問題的起源。追蹤時間長達十八個月,追查了六千多家工廠,還更換了新的供應商管理制度。這麼一點「小小」的環保問題,代價有多大?答案是1.3億美金以上。

Sony高層把PlayStation事件稱為「鎘危機」,他們已經保證絕對不會再發生對環保風險一無所知的情況。事實上,因為積極追查問題所在,他們現在也更熟悉自己的運作方式了。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案例裡學到什麼?環保殺手自食惡果嗎?不是吧。Sony多年來一直是叱吒風雲的頂尖業者,雖然出過一點紕漏,一般認為他們還算是環保界的先驅。事實上,PlayStation事件的發生幾乎毫無徵兆可尋,但還是發生了,為什麼?我們從Sony的慘痛教訓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三點結論:

◎即使是績優廠商也可能突然碰上環保議題。

◎環保並非微不足道的議題,代價可能相當驚人。

◎以新的觀點檢視事物,可以看出實質的效益。



英國石油與「找碳」計畫
當Sony的PlayStation遊戲機堆放在倉庫裡時,另一家截然不同的大公司正因為關注環保議題,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檢視事業,而數著鈔票。

英國石油的執行長約翰•布朗勛爵(Lord John Browne)承諾,讓公司減少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布朗要求英國石油的所有事業單位都要想辦法減少排氣量,他們也的確辦到了。經過三年所謂的「找碳」計畫,英國石油發現許多減少排氣量、提昇效率、與省錢的方法,因此節省了不少成本。

一開始的流程改變讓英國石油花了約兩千萬美元,但是最初幾年總共為他們省下6.5億美元的驚人成本。截至二○○六年為止,節省的總成本已高達十五億美元。英國石油的管理高層以英式低調的口吻告訴我們,結果超乎預期,大家都沒料到投資報酬率竟然那麼高,布朗表示:「我們原本只打算做好事……結果卻好的出奇。」

英國石油在導入這項計畫之前非常沒效率嗎?當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沒把焦點放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已。結果這麼一做,卻激起了創新火花,收益也跟著暴增。

觀察環保議題對事業的各種影響,可以讓整個思維與策略煥然一新。透過環保「觀點」檢視事業,可以讓管理者迴避代價慘痛的問題,創造很大的價值。所以除了從Sony案例得到的三項啟示外,我們還要再提出第四項啟示,這也是最基本的:

精明的公司藉由策略化因應環保挑戰來掌握競爭優勢。

英國石油與Sony學到有些公司已經知道的經驗:商業界與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的經濟與社會都有賴於天然資源。簡單地說,一切產品都是靠採礦或生長出來的。你翻閱的書本之前曾經是一棵樹,列印文字的油墨則是粹取自黃豆。環境是經濟體系的重大支柱,支撐經濟的並不是財務資本,而是天然資本。然而我們卻持續不斷地破壞我們的資產基礎,削弱一些最重要的支援體系。

換句話說,環保觀點不單只是不錯的策略工具,或是跳脫公司實際運作的感性訴求而已,而是現代商業策略的必備要件,讓企業有辦法因應污染及天然資源管理上的問題。這些議題若是處理不當,企業的價值就會迅速折損,破壞數十年來費心打造的品牌聲譽,這也是頂尖企業學會以對待其他風險與成本的方法,積極管理環保風險與成本的原因,如此才能降低整體企業的風險。

但是潛在報酬也一樣重要。在後續幾章中,我們將探討頂尖企業如何在企業策略中注入環保要素,鼓勵創新、創造價值、與樹立競爭優勢。這些領導者以全新的觀點檢視事業,他們開發新的產品來滿足環保需求。他們在上下檢視價值煉時,也謹記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他們知道努力保護地球就是保護自己的事業,因為他們可以藉此捍衛自己的資產、激勵員工、吸引新的「知識工作者」共襄盛舉。

在《綠色商機》中,我們將帶你深入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頂尖企業,了解這些公司把環保思維納入核心商業策略時所面臨的真實成本、困難抉擇、與利弊得失。把自然界貶抑成單純議題看待的學者,或是低估企業執行環保策略難度的評論家,都對商業界和自然界毫無助益。

藉由系統化分析數十家企業的經驗,我們從中擷取出創造環保競爭優勢所需的關鍵策略、技巧、與工具。在資本及勞工成本等差異化競爭要素逐漸式微之際,環保優勢儼然已成為商業策略的決定性要件。事實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忽視環保議題。能靈活因應環保議題的公司將會日益壯大,打造獲利更多的長青基業,與更適合人居的健康地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