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環:設定期望
我如何讓別人交出我想要的成果?
當事情出了狀況,別人無法交出你想要的成果時,只問:「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通常沒有建設性。當然,了解什麼地方出錯是很重要,但是這個問題通常會把責任完全歸咎於那些無法交差的人,以致讓你幾乎看不到你自己可以做什麼來讓事情運作良好。
那就是為什麼當你覺得人們讓你失望時,你應該要考慮提出一個比較好,比較有效的問題:「我怎麼會讓事情變成這樣?」
多出來「我怎麼會讓」這幾個字,就會讓情況大不相同。
首先,加上「我」,就會把責任的重心,從別人的錯、別人沒做到的事,轉移到你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進而改善現狀。
「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個問句,會讓你淡出畫面,彷彿這個失誤與你無關。
一旦你負起失敗的完全責任,就會讓自己有力量透過別人做得更多。你應用當責流程(accountability sequence)的外環步驟(outer ring)——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期望(詳見【當責管理模型1】)時的效益(或缺乏效益),都會嚴重影響到每一個工作者的整體成就。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在我們遭遇的許多案例中,我們時常發現,設定期望的人就是讓別人負起交差責任的人。只要他們能夠比較有效地走過外環步驟,就可以避免失敗,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對、做好。我們並不是說,造成失敗的人是他們,而是說,他們在和共事者形成期望、溝通期望、校準期望與檢視期望時,做得不夠好。
了解自己的當責關係
你和共事的人共享有意義的經驗,以及與他們建立工作關係時,就是在和人們形成「關係」。由於你具備讓人當責的經驗,你和每一個人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關係,我們稱之為當責關係(accountability connection)。
這些關係是基於人們和你之間直接與間接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你和他們之間的每一次當責對話,都會更深入原本正面或負面的關係。
如果有人覺得你對他們不公平,他們無疑會認為你們之間的當責關係是負面的。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很公平,而且很能支持他們,他們就比較能夠把你們之間視為正面的關係。
這些經驗會隨著時間累積,而在你運用當責流程的外環步驟,設定你對人們的期望時,大大影響到他們對你做這件事情的反應。直覺上,大多數人會知道當責關係是正面或負面的,但是,很少人會留意如何有效管理當責關係。
深入覺察你的當責關係,可以在你努力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你的期望時,造成很大不同。你和共事者的當責關係愈正面,愈能成功地讓他們負起責任。受限於篇幅,因此我們在這張當責關係表上只列出五行,但是你可以看你喜歡,要做多長都可以。
【我的當責關係表】
寫下和你有當責關係的人名,也就是說,你必須靠他們交出你想要的成果,才能讓你完成一件事情。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花點時間思考你和當責者之間的關係狀態。要做到這點,我們列出五個問題,讓你可以去問問和你共事的人,幫助你判斷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正面或負面。
【五個提問,了解自己的當責關係】
在你向當責者說明當責關係的概念之後,問問他們:
Q1:整體而言,你覺得我們的關係是好或不好?
Q2:如果我們的關係不好,以一分到十分(十分是最糟)來說,你會給它幾分?
Q3:我做了什麼,才讓你覺得我們之間的當責關係不好?
Q4:你覺得它不好的頻率有多高——總是?有時?很少?
Q5:你能否建議一些方法,讓我可以改善彼此之間的當責關係?
開啟這類的對話讓你可以探索任何不良的當責關係。比較輕微不良的當責關係,例如:「我認為日常多一點禮貌,會讓人們對他們的工作感受好些」;還有很可能造成災難的當責關係,例如:「我怕被人排擠,所以出了問題時,我不敢大聲說出來……」。你在檢討自己和別人的當責關係時,要考慮那些往往可以透露不良關係的線索。
【七個線索,偵測不良的當責關係】
1. 你在和人對話時,從眼神就可以看到對方的沮喪感。
2. 你注意到,你都還沒進入主題,他們就已經開始找藉口。
3. 有關他們和你之間的工作關係,你幾乎聽不到什麼好聽的話。
4. 你感覺到,當事情進行順利時,他們會很自在地談話;情況不對時,就會守口如瓶、閉嘴不談。
5. 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在躲避你。
6. 你等不到他們主動向你報告進度。
7. 你發現你們之間的對話,通常集中在什麼事情運作不良。
如果你偵測到兩、三個這類的線索,無論某人如何號稱他們和你關係良好,它還是很可能阻礙到你讓他們為成果負起當責的能力。
有趣的是,人們對於讓人當責的事還是多有疑慮,這種情形並不罕見。
我們有一個客戶,她是在一般組織中常見的一個代表人物,我們請她描述她所屬的組織讓人當責的程度。
她說,在她的公司裡,有些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優越,有些人還差強人意,有些人卻是全然無能。我們詢問為何有些人表現不佳時,她回答:「有35%是能力問題(他們就是不擅長);有25%是擔心自己如果這麼做,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20%則是人際關係不好;另外,20%不清楚人們到底該為什麼而負責。」
針對其他客戶進行非正式的意見調查,也證實了這個現象,這幫助我們列出人們無法讓人當責的五個最主要原因。
【你無法讓人當責的五個主因】
主因1:害怕冒犯別人或危及人際關係。
主因2: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有效追蹤別人的工作進度。
主因3:不相信這麼做,就能足以使情況大為改觀。
主因4:擔心讓人當責會使他們暴露自己的失敗。
主因5:不願引起人們任何可能的反彈。
有個針對最近離職的員工進行的調查顯示,25%說他們是因為「無效領導」而離開,另外22%說他們因為和上司無法相處而離職。但是,幾乎有一半的人說,他們之所以離開組織,是因為和上司之間的當責關係不佳。
試想,找一位替代員工必須花上三倍薪水的成本,我們認為,組織如果不面對這個問題,無法逆轉現有的不良當責關係,就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
不良的當責關係造成的代價,無法單獨以金錢衡量。而且,這些不良關係也會傷害到個人、團隊與整個組織的士氣,使得組織很難完成任何一件事。而且,它會使得每一個牽涉其中的人感到壓力,造成人們帶著它所有的不良後果,進入抗拒的模式之中。
扭轉不良的當責關係,這樣的環境能讓你和人們在當責流程外環中的合作效益較高。這麼做,能夠大幅強化你走過當責步驟的能力,讓你可以用正面又合理的方形成期望、溝通期望、校準期望與檢視期望。
★小標:自我評量當責風格
當你需要創造你的當責關係,讓人當責時,你就會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在一個連續譜的兩個不同面相之中,你自己的當責風格會反映出其中的一種。這個連續譜描述的是我們向來看到的兩種當責風格(accountability styles)的極端:控制與強迫(Coerce & Compel),以及等待與旁觀(Wait & See)(詳見【模型5】)。
【當責管理模型5:當責風格連續譜】
這兩種風格形成對比,極度左邊的領導者用的是傳統「命令與控制」的管理風格,行為表現有如將軍指揮部隊朝勝利前進。為達成目的,他們需要用上職位、階級的力量,讓好事成真。相對地,在另一個極端的人,有時候會竭盡全力,事必躬親,而未能讓別人充分參與。
也許你會認為自己並不屬於這兩種人之一,但是,你其實很可能就是,至少就某個程度上來說。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具備某種當責風格,也會比較偏向這兩類人中的一種。不過不用擔心,因為這兩種風格都沒有對錯,也都各有優缺點。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你必須了解自己的風格,以及它可能如何影響到你進行外環步驟的方式,否則你就無法改善自己讓人當責的能力。
現在,花一分鐘時間填寫【自我評量1】。
【自我評量1:我的當責風格】
以下十個問題,回答「是」或「否」,自我評量你的當責風格:
______ 1. 我發現自己時常等著別人來回報。
______ 2. 我發現自己經常因為別人沒有信守承諾而責怪他們。
______ 3. 我發現自己時常在想著別人是否做了我要求他們去做的事。
______ 4. 別人錯過截止期限時,我的反應會有點嚇人。
______ 5. 人們沒有貫徹執行時,會發現我很容易讓他們過關。
______ 6. 我為了讓別人能夠完成我的期望而追蹤他們的工作時,是頗為無情的。
______ 7. 我會很輕鬆地把工作交出去,卻沒有緊迫盯人,因為相信人們會把事情做好。
______ 8. 人們往往感覺到我對他們的要求太多。
______ 9. 我時常假設人們會做到我的要求,卻沒有檢查這個假設是否正確。
______ 10. 經常,我必須「追著」人們給我一份現況報告。
這項評估的計分方式如下:
【當責風格計分方式】
得分 你的當責風格
假如大多數「是」的答案都出現在偶數問題,你的風格是:控制與強迫
假如大多數「是」的答案都出現在奇數問題,你的風格是:等待與旁觀
你落在這連續譜的什麼地方?假如你並未在任何一個風格得到很多分數,也許你是兩者都各花了一些時間。然而,我們大多會偏向其中一種風格,因此,你可以問問一些了解你,而且會對你坦誠的人,你也許會比較清楚自己的風格。
你可以看到,你的當責風格會顯示,每當你無法有效讓人當責時,也許你犯的錯誤不是強迫實現(控制與強迫),就是沒有進行追蹤(等待與旁觀)。兩種風格都有各自的優點(詳見【表1-2】)。
【表1-2:比一比!兩種當責風格的優點】
控制與強迫風格優點
情況不對時會採取行動介入
持續不變地追蹤
不輕易放棄
確保時常定期的報告
讓別人知道你的期望很高
聚焦於手邊的任務
等待與旁觀風格優點
堅定支持他人
強調給人自由成功或失敗
非常相信別人
介入的步調極為謹慎
對他人表示強烈的忠誠與支持
在採取介入行動之前,會再三考慮
另一方面,兩種風格都有嚴重的缺陷(詳見【表1-3】),這些缺點遲早會讓你頭痛萬分:
【表1-3:比一比!兩種當責風格的缺點】
控制與強迫風格缺點
對別人產生威脅
對壞消息過度反應
傾向於「強迫」事情實現
願意犧牲關係
抗拒以人為主的方法
對別人不夠信任
等待與旁觀風格缺點
避免使用積極的方法
保持距離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誤以為事情順利進行
追蹤的動作經常不足
傾向於錯誤地不介入
設定較低的期望
你特有的風格反映的是你的基本人格,它會大大影響到你如何讓人當責。事實上,必須要求別人完成工作時,這個特性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工作上,我們隨時都會看到這點。
【案例:相信人性本善,卻遭到背叛】
⊙和我們合作的一位企業家約翰(化名)是一位執行長,他展現所有等待與旁觀的風格:強烈的人本傾向,充滿信任,偏好賦予自由,加上不願意太早介入。然而,組織內的人認為,他並沒有設法讓他的國際行銷副總羅伯特(化名)負起責任。事實上,大家覺得約翰對羅伯特簡直有如放牛吃草。
羅伯特在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都是一個自私自利、特立獨行又難以相處的人。這種狀況使得公司裡的一個重量級人物認為,約翰「給他(羅伯特)絕對的權力,因為不須當責」。
最後,羅伯特將他的國際行銷小組搬到巴西,他在那裡保持獨立而自我中心的行事方式,約翰未曾採取任何行動去糾正問題,只是希望情況會自動好轉。
接著,狀況急轉直下,事情終於曝光。原來,羅伯特是在使用公司的資源,和他在巴西的好友進行第三方的製造與行銷工作,所得利益中飽私囊。
當然,約翰覺得自己相信人性本善,竟然遭到背叛。
忠誠?羅伯特完全沒有這個特質。約翰對羅伯特的信任呢?全毀了。⊙
將約翰的故事和另一位企業執行長瓊安(化名)相較,你會發現兩人形成明顯的對比。
【案例:咄咄逼人,扼殺忠誠度】
⊙瓊安在軟體開發業創立了一家公司。瓊安成功的原因在於,她在團隊中,總是屬於聰明的一方,而且任何地方有需要,她都會全力以赴。
她不惜跳過層級,直接走進某人的辦公室,以確保每一個計畫都按時程進行,一旦發生問題,人們就會去解決。她對這項科學有切身的了解。她全副精神都是為了取得成果,質疑所有相關人等不遺餘力。這種方式似乎運作良好,直到一項併購之後,她接手一個較大的組織,該組織出自一家獲利頗高,成長步調卻較為緩慢的公司。
瓊安總是咄咄逼人,缺乏耐性,她矯捷俐落地去除障礙,迫使該組織轉變為運作快速的模式。對於該組織來說,感覺就像是「瓊安颱風來襲」一般——瓊安所到之處橫屍遍野,只剩下少數心臟夠強的倖存者,幾乎沒有絲毫忠誠或信任可言。
在很短的時間內,瓊安剷除了一切舊有文化,變成一個恐懼的環境,使得人們不敢嘗試任何新的事物。所有的決策都在瓊安的堅決掌控之下,忠誠度創了新低。
這家公司確實朝它的目標前進了一些,只不過,在那個要求光速的市場裡,它卻是以龜速行進。⊙
想一想這點:兩種不同風格的執行長,反映的是當責連續譜上的兩個極端,兩個場景中,風格上的缺陷限制了領導者讓人當責的能力,使他們無法形成有效的期望,也無法妥善追蹤,以致於人們無法在成事之餘,在一日終了還能擁有良好的感受。
認清並了解自己的當責風格是你在外環旅途上最好的開始。了解之後,不需要因為自己的行為方式而感覺「壞」或「不對」,而是可以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站在連續譜上的一個最理想的位置。我們將連續譜上的那個點標示為「正面又合理的方式」,而且我們認為它結合了兩種當責風格的優點(詳見【模型6】)。
【當責管理模型6:以正面又合理的方式讓人當責】
在連續譜的中央,你會找到一個比較周延縝密而完善的方式讓人當責。那是遵循當責流程外環步驟行事的結果。無論你的風格為何,無論你目前讓人當責的效果是好是壞,遵循這個流程,你就能夠比較有效地發揮兩種風格的優點,同時緩解它們的缺點。
我們會在當責流程的每一個步驟裡,指出你在執行該法則或工具時,這些風格將如何影響到你的執行能力。由於這些風格會強烈影響到所有走上內環與外環的人,因此我們會沿路提供暗示、建議、提醒、警示與推薦,以助你妥善運用自身風格的最佳優勢。
★小標:當責實況檢查
在每一章,我們都會鼓勵你花時間將你的所學應用在日常的工作上。當責實況檢查會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測試你的學習成果,同時提供可能有用的洞見,讓你明白如何改善自己讓人當責的能力。
試一試這麼做。重返你在本章先前填寫的當責關係表,根據「人們無法讓人當責的前五大主因」,考慮你列在表上的每一個人。這些原因適用嗎?如果適用,就把該原因的號碼寫在那個人名旁邊。你完成每一個關係之後,試著看看是否有個模式出現,或是每一個人的原因都有所不同。
你會避免讓某人當責嗎?如果會,你可以如何改善?我們和許多跟你一樣的人共事過,愈來愈確信走過外環就可以大致處理所有的障礙,創造妥當的當責文化與環境,讓大家--包括你自己--都能夠運用正面又合理的方式,有效讓人當責。
★小標:當責流程:外環
我們將外環介紹給人們認識時,他們大多表示贊同,因為那就像是基本常識。對大多數人來說,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期望的做法是相當直覺的。
在我們看來,那也就是這項流程有力的原因。它很簡單,就像人的直覺反應。然而,還是會有問題,因為常識並不必然轉譯為尋常的實務。要做到有效建立期望,讓別人能夠成事,所需要的一切精髓,都在外環裡。能夠把這件工作做得很好的人,就會明白如何順利而有效地遵循這些步驟。
運用系統化而且秩序井然的方法讓人當責,你就可以提升自身風格的優點,減少它的缺點,創造正面的當責關係。經過深思的準備與有耐性的練習,任何人都可以精通這項流程的藝術。掌握它,就會讓你有力量幫助別人達成你的期望,也會幫助你培養個人的才華與組織的能力。要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成功,這些都是重要的資源。
要抓住這項技術的所有優勢,我們建議你將當責流程,和它那正面又合理的方法整合進你的人資管理、幹部培訓與績效管理之中。我們認為,讓你的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了解當責管理,就可以讓你們脫離平凡,成就世界級的績效表現,這是毫無疑問的。準備好了嗎?讓我們踏出第一步,走上外環之旅,學習如何形成期望。(本文改寫自《從負責到當責》第一章,經濟新潮社出版)
我如何讓別人交出我想要的成果?
當事情出了狀況,別人無法交出你想要的成果時,只問:「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通常沒有建設性。當然,了解什麼地方出錯是很重要,但是這個問題通常會把責任完全歸咎於那些無法交差的人,以致讓你幾乎看不到你自己可以做什麼來讓事情運作良好。
那就是為什麼當你覺得人們讓你失望時,你應該要考慮提出一個比較好,比較有效的問題:「我怎麼會讓事情變成這樣?」
多出來「我怎麼會讓」這幾個字,就會讓情況大不相同。
首先,加上「我」,就會把責任的重心,從別人的錯、別人沒做到的事,轉移到你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進而改善現狀。
「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個問句,會讓你淡出畫面,彷彿這個失誤與你無關。
一旦你負起失敗的完全責任,就會讓自己有力量透過別人做得更多。你應用當責流程(accountability sequence)的外環步驟(outer ring)——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期望(詳見【當責管理模型1】)時的效益(或缺乏效益),都會嚴重影響到每一個工作者的整體成就。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在我們遭遇的許多案例中,我們時常發現,設定期望的人就是讓別人負起交差責任的人。只要他們能夠比較有效地走過外環步驟,就可以避免失敗,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對、做好。我們並不是說,造成失敗的人是他們,而是說,他們在和共事者形成期望、溝通期望、校準期望與檢視期望時,做得不夠好。
了解自己的當責關係
你和共事的人共享有意義的經驗,以及與他們建立工作關係時,就是在和人們形成「關係」。由於你具備讓人當責的經驗,你和每一個人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關係,我們稱之為當責關係(accountability connection)。
這些關係是基於人們和你之間直接與間接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你和他們之間的每一次當責對話,都會更深入原本正面或負面的關係。
如果有人覺得你對他們不公平,他們無疑會認為你們之間的當責關係是負面的。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很公平,而且很能支持他們,他們就比較能夠把你們之間視為正面的關係。
這些經驗會隨著時間累積,而在你運用當責流程的外環步驟,設定你對人們的期望時,大大影響到他們對你做這件事情的反應。直覺上,大多數人會知道當責關係是正面或負面的,但是,很少人會留意如何有效管理當責關係。
深入覺察你的當責關係,可以在你努力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你的期望時,造成很大不同。你和共事者的當責關係愈正面,愈能成功地讓他們負起責任。受限於篇幅,因此我們在這張當責關係表上只列出五行,但是你可以看你喜歡,要做多長都可以。
【我的當責關係表】
寫下和你有當責關係的人名,也就是說,你必須靠他們交出你想要的成果,才能讓你完成一件事情。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花點時間思考你和當責者之間的關係狀態。要做到這點,我們列出五個問題,讓你可以去問問和你共事的人,幫助你判斷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正面或負面。
【五個提問,了解自己的當責關係】
在你向當責者說明當責關係的概念之後,問問他們:
Q1:整體而言,你覺得我們的關係是好或不好?
Q2:如果我們的關係不好,以一分到十分(十分是最糟)來說,你會給它幾分?
Q3:我做了什麼,才讓你覺得我們之間的當責關係不好?
Q4:你覺得它不好的頻率有多高——總是?有時?很少?
Q5:你能否建議一些方法,讓我可以改善彼此之間的當責關係?
開啟這類的對話讓你可以探索任何不良的當責關係。比較輕微不良的當責關係,例如:「我認為日常多一點禮貌,會讓人們對他們的工作感受好些」;還有很可能造成災難的當責關係,例如:「我怕被人排擠,所以出了問題時,我不敢大聲說出來……」。你在檢討自己和別人的當責關係時,要考慮那些往往可以透露不良關係的線索。
【七個線索,偵測不良的當責關係】
1. 你在和人對話時,從眼神就可以看到對方的沮喪感。
2. 你注意到,你都還沒進入主題,他們就已經開始找藉口。
3. 有關他們和你之間的工作關係,你幾乎聽不到什麼好聽的話。
4. 你感覺到,當事情進行順利時,他們會很自在地談話;情況不對時,就會守口如瓶、閉嘴不談。
5. 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在躲避你。
6. 你等不到他們主動向你報告進度。
7. 你發現你們之間的對話,通常集中在什麼事情運作不良。
如果你偵測到兩、三個這類的線索,無論某人如何號稱他們和你關係良好,它還是很可能阻礙到你讓他們為成果負起當責的能力。
有趣的是,人們對於讓人當責的事還是多有疑慮,這種情形並不罕見。
我們有一個客戶,她是在一般組織中常見的一個代表人物,我們請她描述她所屬的組織讓人當責的程度。
她說,在她的公司裡,有些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優越,有些人還差強人意,有些人卻是全然無能。我們詢問為何有些人表現不佳時,她回答:「有35%是能力問題(他們就是不擅長);有25%是擔心自己如果這麼做,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20%則是人際關係不好;另外,20%不清楚人們到底該為什麼而負責。」
針對其他客戶進行非正式的意見調查,也證實了這個現象,這幫助我們列出人們無法讓人當責的五個最主要原因。
【你無法讓人當責的五個主因】
主因1:害怕冒犯別人或危及人際關係。
主因2: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有效追蹤別人的工作進度。
主因3:不相信這麼做,就能足以使情況大為改觀。
主因4:擔心讓人當責會使他們暴露自己的失敗。
主因5:不願引起人們任何可能的反彈。
有個針對最近離職的員工進行的調查顯示,25%說他們是因為「無效領導」而離開,另外22%說他們因為和上司無法相處而離職。但是,幾乎有一半的人說,他們之所以離開組織,是因為和上司之間的當責關係不佳。
試想,找一位替代員工必須花上三倍薪水的成本,我們認為,組織如果不面對這個問題,無法逆轉現有的不良當責關係,就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
不良的當責關係造成的代價,無法單獨以金錢衡量。而且,這些不良關係也會傷害到個人、團隊與整個組織的士氣,使得組織很難完成任何一件事。而且,它會使得每一個牽涉其中的人感到壓力,造成人們帶著它所有的不良後果,進入抗拒的模式之中。
扭轉不良的當責關係,這樣的環境能讓你和人們在當責流程外環中的合作效益較高。這麼做,能夠大幅強化你走過當責步驟的能力,讓你可以用正面又合理的方形成期望、溝通期望、校準期望與檢視期望。
★小標:自我評量當責風格
當你需要創造你的當責關係,讓人當責時,你就會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在一個連續譜的兩個不同面相之中,你自己的當責風格會反映出其中的一種。這個連續譜描述的是我們向來看到的兩種當責風格(accountability styles)的極端:控制與強迫(Coerce & Compel),以及等待與旁觀(Wait & See)(詳見【模型5】)。
【當責管理模型5:當責風格連續譜】
這兩種風格形成對比,極度左邊的領導者用的是傳統「命令與控制」的管理風格,行為表現有如將軍指揮部隊朝勝利前進。為達成目的,他們需要用上職位、階級的力量,讓好事成真。相對地,在另一個極端的人,有時候會竭盡全力,事必躬親,而未能讓別人充分參與。
也許你會認為自己並不屬於這兩種人之一,但是,你其實很可能就是,至少就某個程度上來說。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具備某種當責風格,也會比較偏向這兩類人中的一種。不過不用擔心,因為這兩種風格都沒有對錯,也都各有優缺點。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你必須了解自己的風格,以及它可能如何影響到你進行外環步驟的方式,否則你就無法改善自己讓人當責的能力。
現在,花一分鐘時間填寫【自我評量1】。
【自我評量1:我的當責風格】
以下十個問題,回答「是」或「否」,自我評量你的當責風格:
______ 1. 我發現自己時常等著別人來回報。
______ 2. 我發現自己經常因為別人沒有信守承諾而責怪他們。
______ 3. 我發現自己時常在想著別人是否做了我要求他們去做的事。
______ 4. 別人錯過截止期限時,我的反應會有點嚇人。
______ 5. 人們沒有貫徹執行時,會發現我很容易讓他們過關。
______ 6. 我為了讓別人能夠完成我的期望而追蹤他們的工作時,是頗為無情的。
______ 7. 我會很輕鬆地把工作交出去,卻沒有緊迫盯人,因為相信人們會把事情做好。
______ 8. 人們往往感覺到我對他們的要求太多。
______ 9. 我時常假設人們會做到我的要求,卻沒有檢查這個假設是否正確。
______ 10. 經常,我必須「追著」人們給我一份現況報告。
這項評估的計分方式如下:
【當責風格計分方式】
得分 你的當責風格
假如大多數「是」的答案都出現在偶數問題,你的風格是:控制與強迫
假如大多數「是」的答案都出現在奇數問題,你的風格是:等待與旁觀
你落在這連續譜的什麼地方?假如你並未在任何一個風格得到很多分數,也許你是兩者都各花了一些時間。然而,我們大多會偏向其中一種風格,因此,你可以問問一些了解你,而且會對你坦誠的人,你也許會比較清楚自己的風格。
你可以看到,你的當責風格會顯示,每當你無法有效讓人當責時,也許你犯的錯誤不是強迫實現(控制與強迫),就是沒有進行追蹤(等待與旁觀)。兩種風格都有各自的優點(詳見【表1-2】)。
【表1-2:比一比!兩種當責風格的優點】
控制與強迫風格優點
情況不對時會採取行動介入
持續不變地追蹤
不輕易放棄
確保時常定期的報告
讓別人知道你的期望很高
聚焦於手邊的任務
等待與旁觀風格優點
堅定支持他人
強調給人自由成功或失敗
非常相信別人
介入的步調極為謹慎
對他人表示強烈的忠誠與支持
在採取介入行動之前,會再三考慮
另一方面,兩種風格都有嚴重的缺陷(詳見【表1-3】),這些缺點遲早會讓你頭痛萬分:
【表1-3:比一比!兩種當責風格的缺點】
控制與強迫風格缺點
對別人產生威脅
對壞消息過度反應
傾向於「強迫」事情實現
願意犧牲關係
抗拒以人為主的方法
對別人不夠信任
等待與旁觀風格缺點
避免使用積極的方法
保持距離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誤以為事情順利進行
追蹤的動作經常不足
傾向於錯誤地不介入
設定較低的期望
你特有的風格反映的是你的基本人格,它會大大影響到你如何讓人當責。事實上,必須要求別人完成工作時,這個特性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工作上,我們隨時都會看到這點。
【案例:相信人性本善,卻遭到背叛】
⊙和我們合作的一位企業家約翰(化名)是一位執行長,他展現所有等待與旁觀的風格:強烈的人本傾向,充滿信任,偏好賦予自由,加上不願意太早介入。然而,組織內的人認為,他並沒有設法讓他的國際行銷副總羅伯特(化名)負起責任。事實上,大家覺得約翰對羅伯特簡直有如放牛吃草。
羅伯特在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都是一個自私自利、特立獨行又難以相處的人。這種狀況使得公司裡的一個重量級人物認為,約翰「給他(羅伯特)絕對的權力,因為不須當責」。
最後,羅伯特將他的國際行銷小組搬到巴西,他在那裡保持獨立而自我中心的行事方式,約翰未曾採取任何行動去糾正問題,只是希望情況會自動好轉。
接著,狀況急轉直下,事情終於曝光。原來,羅伯特是在使用公司的資源,和他在巴西的好友進行第三方的製造與行銷工作,所得利益中飽私囊。
當然,約翰覺得自己相信人性本善,竟然遭到背叛。
忠誠?羅伯特完全沒有這個特質。約翰對羅伯特的信任呢?全毀了。⊙
將約翰的故事和另一位企業執行長瓊安(化名)相較,你會發現兩人形成明顯的對比。
【案例:咄咄逼人,扼殺忠誠度】
⊙瓊安在軟體開發業創立了一家公司。瓊安成功的原因在於,她在團隊中,總是屬於聰明的一方,而且任何地方有需要,她都會全力以赴。
她不惜跳過層級,直接走進某人的辦公室,以確保每一個計畫都按時程進行,一旦發生問題,人們就會去解決。她對這項科學有切身的了解。她全副精神都是為了取得成果,質疑所有相關人等不遺餘力。這種方式似乎運作良好,直到一項併購之後,她接手一個較大的組織,該組織出自一家獲利頗高,成長步調卻較為緩慢的公司。
瓊安總是咄咄逼人,缺乏耐性,她矯捷俐落地去除障礙,迫使該組織轉變為運作快速的模式。對於該組織來說,感覺就像是「瓊安颱風來襲」一般——瓊安所到之處橫屍遍野,只剩下少數心臟夠強的倖存者,幾乎沒有絲毫忠誠或信任可言。
在很短的時間內,瓊安剷除了一切舊有文化,變成一個恐懼的環境,使得人們不敢嘗試任何新的事物。所有的決策都在瓊安的堅決掌控之下,忠誠度創了新低。
這家公司確實朝它的目標前進了一些,只不過,在那個要求光速的市場裡,它卻是以龜速行進。⊙
想一想這點:兩種不同風格的執行長,反映的是當責連續譜上的兩個極端,兩個場景中,風格上的缺陷限制了領導者讓人當責的能力,使他們無法形成有效的期望,也無法妥善追蹤,以致於人們無法在成事之餘,在一日終了還能擁有良好的感受。
認清並了解自己的當責風格是你在外環旅途上最好的開始。了解之後,不需要因為自己的行為方式而感覺「壞」或「不對」,而是可以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站在連續譜上的一個最理想的位置。我們將連續譜上的那個點標示為「正面又合理的方式」,而且我們認為它結合了兩種當責風格的優點(詳見【模型6】)。
【當責管理模型6:以正面又合理的方式讓人當責】
在連續譜的中央,你會找到一個比較周延縝密而完善的方式讓人當責。那是遵循當責流程外環步驟行事的結果。無論你的風格為何,無論你目前讓人當責的效果是好是壞,遵循這個流程,你就能夠比較有效地發揮兩種風格的優點,同時緩解它們的缺點。
我們會在當責流程的每一個步驟裡,指出你在執行該法則或工具時,這些風格將如何影響到你的執行能力。由於這些風格會強烈影響到所有走上內環與外環的人,因此我們會沿路提供暗示、建議、提醒、警示與推薦,以助你妥善運用自身風格的最佳優勢。
★小標:當責實況檢查
在每一章,我們都會鼓勵你花時間將你的所學應用在日常的工作上。當責實況檢查會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測試你的學習成果,同時提供可能有用的洞見,讓你明白如何改善自己讓人當責的能力。
試一試這麼做。重返你在本章先前填寫的當責關係表,根據「人們無法讓人當責的前五大主因」,考慮你列在表上的每一個人。這些原因適用嗎?如果適用,就把該原因的號碼寫在那個人名旁邊。你完成每一個關係之後,試著看看是否有個模式出現,或是每一個人的原因都有所不同。
你會避免讓某人當責嗎?如果會,你可以如何改善?我們和許多跟你一樣的人共事過,愈來愈確信走過外環就可以大致處理所有的障礙,創造妥當的當責文化與環境,讓大家--包括你自己--都能夠運用正面又合理的方式,有效讓人當責。
★小標:當責流程:外環
我們將外環介紹給人們認識時,他們大多表示贊同,因為那就像是基本常識。對大多數人來說,形成、溝通、校準與檢視期望的做法是相當直覺的。
在我們看來,那也就是這項流程有力的原因。它很簡單,就像人的直覺反應。然而,還是會有問題,因為常識並不必然轉譯為尋常的實務。要做到有效建立期望,讓別人能夠成事,所需要的一切精髓,都在外環裡。能夠把這件工作做得很好的人,就會明白如何順利而有效地遵循這些步驟。
運用系統化而且秩序井然的方法讓人當責,你就可以提升自身風格的優點,減少它的缺點,創造正面的當責關係。經過深思的準備與有耐性的練習,任何人都可以精通這項流程的藝術。掌握它,就會讓你有力量幫助別人達成你的期望,也會幫助你培養個人的才華與組織的能力。要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成功,這些都是重要的資源。
要抓住這項技術的所有優勢,我們建議你將當責流程,和它那正面又合理的方法整合進你的人資管理、幹部培訓與績效管理之中。我們認為,讓你的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了解當責管理,就可以讓你們脫離平凡,成就世界級的績效表現,這是毫無疑問的。準備好了嗎?讓我們踏出第一步,走上外環之旅,學習如何形成期望。(本文改寫自《從負責到當責》第一章,經濟新潮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