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主要的投資方略投資方法有很多,有進取的、有保守的;進取的願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保守的儘量避免風險,在某層面上,不同的投資方略像是對普通投資者沒有甚麼關係,因為無論採用甚麼方略,投資者的目的就是獲取利潤,但事實上,認清投資的類型與特性對股票投資有莫大幫助。首先,當證券經紀競爭激烈的今天,他們會每天向客戶推介不同的股份,例如,某採用保守方略的投資者當每天收看經紀的來電推介並常被促銷購買高風險高回報的股份,即使不一定會帶來損失(因為錯買了沒有配合投資方略的股份),但亦會浪費雙方時間,如果投資者在選擇經紀時就說明自己的偏好策略,對證券商分配經紀也有好處。當我為客戶管理資金時,就曾有一名經紀不停向我推介一些不合基金章程要求的投資產品,而被我將他的名字從經紀名單移除。其二,瞭解自己的投資偏好,可為他們集中精力及迅速地去研究及發掘出合適的股份,因為很多股評人及報章都有按分類將資料傳遞。其三,對於一些希望聘用專業基金經理的投資者來說,認清各種投資方略更為重要。在財富管理市場上,基金經理委實不少,他們一般都會清楚說明他們所採用的投資方略,不管好壞,投資者大多能夠對號入座,否則便會發生類似進取者錯誤買入保守型基金等事情。其四,認清投資方略可以方便投資者安排合適的投資組合,一個理想的投資組合在分散風險的原則下應納入不同風險程度的股份,投資者在理解自己的投資方略偏好後,可以酌量加入不同風險程度的股份以求平衡。在這一部份,我會為讀者介紹市場常見的15種投資策略,它們亦是不少基金公司給自己的分類。我無意指出那一種方略較優,因為在投資世界裏根本就沒有最好的方略,我確信不同的方略會適合不同性格及風格的投資者,但它們之間是沒有「最好」或「最壞」,因為我相信「最壞」的早已被淘汰。主要的投資方略1. 高風險的「急進增長法」(Aggressive Growth)2. 機巧的「可換股工具套戥法」(Convertible Arbitrage)3. 轉危為機的「危機股法」(Distressed)4. 機會主義的「機緣投機法」(Event-driven)5. 股市中獲勝的「收入法」(Income)6. 充滿信心的「持貨(又稱多頭)投資法」(Long Only)7. 靈活走位的「多空(又稱沽空)投資法」(Long/Short Hedged)8. 眼光高遠的「宏觀投資法」(Macro)9. 不偏不倚的「中性市場投資法」(Market Neutral)10. 出入頻仍的「市場時機投資法」(Market Timer)11. 蘋果堆中尋找機會的「類比價值投資法」(Relative Value)12. 股友殺手「沽空法」(Short-bias)13. 眾裏尋她的「小型企業投資法」(Small / MicroCapitalization)14. 科學化的「量化投資法」(Quantitative)/「統計學套利投資法」(Statistical Arbitrage)15. 偉哉的「價值投資法」(Value)4.1 急進/進取投資法(Aggressive Growth)這是市場較多採用的投資方法,主要是買賣一些「高市盈率、低股息率」的企業股票。揀股對象與價值投資者不同,專找高市盈率、低息率的股票。企業股票的市盈率能夠表現較高,是反映市場相信這家企業的盈利增長較快,在可見的將來,股價會上升,所以投資者不介意付出較市場平均價值為高的代價(溢價)去購買。由於高速增長的企業通常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所以投資者選擇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股,而鮮見有藍籌股,因為藍籌股一般的發展都是已經成熟,業務及市場都會相當分散,能夠出現高速增長的機會不大,相反中小型企業由於經營的業務及行業相當集中,只要所選的股票當中有出現業務突飛猛進的,企業盈利便會有相當的增長,投資自然會有相當的回報。投資方法:主要有兩種投資者會選用這種方式投資:1. 類似「持貨投資法」,進取投資法的使用者一般會買入股票後一直持有,直到股票失去上升動力或上升動力停下來,便會即時沽出。股票沒有上升動力代表企業的盈利不再,投資者選擇這種投資法就是看好企業的盈利前景。2. 對沖基金經理常會選用,由於基金會不斷買入高增長的股票,為了減低風險有必要採取對沖,他們亦可能會沽出股票期貨作對沖,以防萬一真的遇上股價下跌,亦可以減少損失;另一種避險方法就是沽空同類型股票。投資者性質:追尋高增長的投資者和一些高風險的對沖基金都會採用這種投資方法。缺點:1. 「高風險、高回報」,由於投資者發現有迅速增長潛力的行業或企業時,股價可能已經是相當昂貴,萬一該股票的上升動力和盈利增長並不是預期般樂觀,都會令股價突然大跌,這種方式不宜小投資者使用,因為他們沒有足夠資訊可以判斷企業未來的增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