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從貨幣讀懂世界經濟

9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美和平時代──關鍵貨幣的末路

美元最快樂的時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除了美國之外,無論是戰勝或戰敗國都元氣大傷,而美國的產品則不斷流入缺乏物資、準備重建的其他國家。
大美和平時代就此正式展開。雖然是美國獨強,但是只要追隨其後,全世界(至少西方各國)就能夠一同享受美國富饒的生活。當時的美元堪稱是實現了第一章中所說的關鍵貨幣條件,成功地創造關鍵貨幣國與世界雙贏的關係。
美元的黃金時代在戰後持續了一段時間。

但是還不到二十年,這樣的榮景就開始蒙上一層陰影。因為在世界各地到處流竄的巨額美元,明顯超出美國所擁有的黃金儲量。
一旦有超出美國黃金儲量的美元在世界市場流通,就會影響美元的價格,大家開始擔心「美元暴跌」,於是就會想要盡早將手上的美元換成黃金。這麼一來,各國就會陸續向美國提出兌換黃金的要求。

無法逃離「成長魔咒」的美國
面臨金本位制危機的美國,國內也發生許多問題,其中包括經濟成長的速度逐漸減緩。
當時美國致力追求「成長」,經濟活動熱絡後,中產階級也開始變得寬裕,每個人都陶醉在「美國夢」中。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美國政府為了不讓民眾去注意陷入膠著的越戰問題。
要追求經濟成長,大量印鈔是最快的方法。出現這樣的想法時,國內自然會有人認為金本位制的束縛阻礙了美國的成長。關鍵貨幣國在平衡國內需求和國際地位之間的兩難矛盾,終於發生在美國身上。
就在美國手忙腳亂之際,各國開始提出以美元兌換黃金的要求。
最後在一九七一年八月,美國尼克森總統透過電視和廣播宣布「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也就是所謂的「尼克森震撼」事件。

失控的金融政策
雖然美國建國的時間不長,但是對於失控的經濟並非完全陌生。一九二九年九月,華爾街所引發的經濟大恐慌,對美國從事金融業的人而言,是非常難忘的一天。
引發大恐慌的原因有很多。美國的商業銀行以超高的利息吸引人們存款,之後再以更高的利息提供借貸,這種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就是造成經濟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這些商業銀行最後因為這次的大恐慌而面臨破產,但是為了避免再度因為這種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引發類似的恐慌,美國政府於是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 Steagall Act)」。

此法禁止金融機構同時跨足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業務,其中還規定利息的上限,為的就是不重蹈商業銀行以超高的利息吸引人們存款的覆轍。
但美國政府最後卻決定取消存款利率的上限。大恐慌的教訓才經過半世紀,就已經如過眼雲煙。
美元與金本位制脫勾,使得存款利率自由化,帶來全面性的利率自由化,美國也因此走向金融自由化的發展。
此外在一九七九年,美國以當時的聯準會主席為名,進行了一項名為「沃爾克衝擊」的大型金融貨幣政策改革。以往藉由操控利率進行貨幣調控的聯準會,發現這個方法無法有效抑制通膨,於是決定改採新的方法,直接管理貨幣供給。美國當時的通膨問題已經嚴重到讓政府的貨幣政策,被迫必須朝令夕改。
這樣的情況越演越烈,關鍵貨幣美元的地位註定不保,轉捩點就是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定」。「雷根經濟學」的變相榮景
雷根政府曾讓美元短暫起死回生。
雷根政府靠投入龐大的財政資金、大幅減稅和刺激需求在背後支撐經濟政策,也就是「利用政府散財」。雖然說重點是在強化貨幣供給的能力,但事實上施行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擴大需求政策。
不過,一般來說,貨幣供給突然增加,通貨膨脹率應該會大幅提高,然而當時的美國卻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乍看之下似乎達到低通膨高成長的理想狀態。
然而通貨膨脹率受到控制,其實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其中之一就是快速擴大進口。如果國內需求突然增加,導致供應量不足,一般來說貨品的價格會跟著水漲船高。但是只要增加進口量,彌補國內供應量的不足,便可有效抑制物價。
然而最後美元升值的魔杖和支撐美元升值的高利率,卻成了致命的關鍵。
無論是高利率或升值的美元,對美國產業和企業都是嚴格的考驗。只要借款就必須負擔高額的利息,而升值的美元則是削弱美國產品競爭力的主要原因。雙重的壓力讓美國產業面臨存亡的危機。

廣場協定讓美元奄奄一息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當時的G5各國聚集在紐約的廣場飯店,簽訂「廣場協定」。
廣場協定的目標,是企圖「偷偷放棄美元」。
然而在簽訂廣場協定時,放任美元貶值的主角已經不是美國,而是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全世界都同意美元貶值,而美國也不得不同意,這就是簽訂廣場協定時各國角力的結果,美國深深明白自己無法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