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當機立斷】寧可對不起錢,不願對不起人
企業經營者必須有擔當,不能沒肩膀,無論成敗,扛起來就是!一個人失去金錢,可以再賺,失去信用,卻會失去一切。就算耗盡最後一分錢,最慘也不過是兩手空空,至少心安理得。
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聽來像口號,卻半點也不假。

在我拓展事業的過程中,曾經數次遇到極大的衝擊與考驗,假如稍一處理不慎,可能就兵敗如山倒;幸好由於危機處理得當,反而讓事業基礎更穩,甚至成為日後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
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危機與轉機往往互為表裡。
龐大的商機、誘人的利潤,讓丁家宜產品「面容一洗白」快速崛起,瞬間成為市場上日用保養化妝品類的當紅炸子雞;然而,卻也因為同樣的理由,商機愈大、利潤愈誘人,造成的危機也愈大。

大成功之後,必有大考驗。
由於經驗不足,我們對中國大陸的商業環境與消費文化不夠了解,忽略了不同省分之間的差異性,導致局勢快速變化,讓人措手不及。我完全沒料到,幾天前還奇貨可居的丁家宜產品,突然間變成燙手山芋,被投機取巧的他省代理商低價「倒貨」。一夕之間,情勢逆轉,危機來勢洶洶,猶如大水沖垮龍王廟,辛苦建立起來的市場,即將潰堤……
只因為沒有做好代理商的終端價格管理。

倒貨、竄貨、沖貨,都是指代理商或經銷商受到利益所驅使,而將經銷的商品跨區販售,利用價差來牟利。這種行為會引發價格混亂、通路利潤降低等危機,也會嚴重影響廠商的信譽及形象。

市場機制說簡單很簡單,不外乎供需法則;說複雜卻也複雜到讓人驚怵!
很難用三言兩語詳細說清楚來龍去脈,我姑且就事論事,簡單分析一下吧:
由於中國大陸不同省分之間差異性頗大,消費管道五花八門,市場條件殊異,也就影響供銷雙方的拉拒力道。生意是談出來的,依據各區商業條件的優劣、進貨量的高低,難免會有不同的折扣和議價空間,個別代理商的進貨價格也會略有出入。

我建立的營銷模式,是由各區代理商自行推廣在地業務、在當地媒體打廣告和推活動,而不同代理商的行銷策略與市場操作手法,難免各有高下,企圖心也不同。有些人為了衝業績,不惜砸錢大買廣告、推活動、辦促銷;有些代理商則老謀深算、錙銖必較,不願意花錢推廣市場,只想投機套利,白白坐享他人努力的成果。

雖然,我在一開始就劃分區域,要求各省代理商各自經營自己的地盤,並明訂市場售價,然而,從六、七元到十八元之間,足足有三倍獲利的伸縮空間,這樣的高額利潤太誘人了,讓部分經銷商不惜鋌而走險,在各省之間流竄「倒貨」。
舉例來說,假如廣東、浙江代理商用心經營,辛辛苦苦砸下大錢做媒體廣告,把市場炒熱,此時其他省分的代理商眼見有機可趁,就把商品往好賣的區域傾銷過去,因為不用負擔廣告成本,即使低價倒貨,還是有利可圖。於是乎,終端銷售價格一片混亂。守法的經銷商苦不堪言,因為承擔了龐大的廣告預算,縱使以同樣的價格進貨,成本還是比他人高出許多,難敵低價傾銷的亂象。

市場譁然! 消息傳來,我震怒!驚愕!
情況嚴重到什麼程度呢?股市崩盤差可比擬。市面上猶似戰亂時期,人心惶惶。手上有貨的,或者不安觀望,或者急急跟著降價拋貨,於是你拋、我也拋,市場信心潰堤,甚至價格一日三跌。

怎麼辦?

辦公室裡氣氛凝重,人人面容愀然。你望我,我望你,大家苦思對策,但是情況太嚴峻了,誰也提不出解決良方。 外面已經風聲四起,私底下也有員工蜚短流長,謠傳我荷包賺飽了,已經打算悄悄賤賣公司資產、偷偷整理行李,預備丟下爛攤子,回台灣享福去……。流言可畏,明明是無的放矢,然而我如果坐視不管,情況會更加快速惡化。

我必須有所作為。
要救?能不能救?怎麼救?救得起來嗎?萬一救不起來會怎麼樣?……
人生最難的不是努力,而是抉擇。那真是天人交戰的一刻啊!我承認,我有過短暫的猶豫。救?不救?抉擇一念間,假如做了錯誤的決定,不僅功虧一簣、信譽全毀、事業一敗塗地,又如何給信賴我、跟著我打拚的工作夥伴與代理商們一個交代呢?

非救不可! 我沉重地下達指令。
買!市場倒了多少貨,不管價格高低,照單全收!
工作夥伴們瞪大眼睛望著我,有人點頭,神情黯然;有人反對,情緒激動。

「市場亂成一團,誰也算不準究竟倒了多少貨?得砸下多少錢?萬一錢花光了,卻還救不回來,一切都完了。」
「救不了的!這種情況下,錢砸進去,根本就是打水漂兒(虛擲、浪費)!多少錢也不夠砸呀!好不容易公司才開始賺錢,錢得來不易,就這樣丟回去?你傻呀?那些人是誰?豺狼虎豹,怎麼也餵不飽………」

爭執、勸說、笑我傻……真心關懷的好意,讓我心頭一熱。但是我向來言出必行,沒有打折的餘地。大夥兒該怎麼辦?就還是得照辦!
我承諾,直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在此同時,我緊急召開全國經銷代理商會議。
那個場面真是混亂。事關切身利益,有些人是砸下所有積蓄,甚至東湊西借,好不容易才爭取成為代理商,如果市場垮了,他們的投資也將瞬間化為烏有,難免群情激憤,拍桌蹬椅,吵嚷叫囂著:「公司要給我們一個交代!」

「我賣得出去,就買得回來!」我冷靜地站在台上,義正嚴辭地許下承諾。
那時候,市場上胡亂流竄的貨究竟有多少?還會有別省的貨繼續流竄過來嗎?何時解除危機?何時噩夢才能醒?真的無法預估。
所有各省沖出去的貨,經由經銷商(天人公司)及團隊進行市場回收,我心情之沉痛,難以言語形容。公司財庫大開,錢像水一般快速流出去,一批又一批的貨被運回公司、工廠,塞得滿坑滿谷,大家的心情也跌到谷底,臉色愈來愈難看。

我咬牙撐著,不肯喊停。
事後想想,真是驚險萬分。我在經銷商會議上,態度從容冷靜,氣定神閒地與大夥兒話家常,果斷的決定和承諾終於穩住軍心,代理商們不再那麼激切憤怒。但是我知道,他們其實仍舊半信半疑,抱著姑且「聽其言、觀其行」的心態,等著看後續發展。 於今,事過境遷,我忍不住想笑,就偷偷透露一個小祕密吧。
其實,當時我已經快要彈盡援絕。
雖然公司在前幾個月內錢潮源源滾進,然而事發當時湧出去的速度更快,數天內就幾乎要匆匆滾盡。

畢竟事業才剛有起色,聚財的時間尚短,累積有限,所有進帳加總算一算,不過也就是七、八百萬元人民幣。而市場就像無底洞,再多的錢丟進去,也馬上被吞噬一空,消失得無影無蹤。

企業經營者必須有擔當,不能沒肩膀,無論成敗,扛起來就是!
當初簽訂營銷模式、劃分各區代理商權利義務時,我既然已經訂下規矩,若不嚴格執行,對信守約定的代理商是不公平的。我寧可對不起錢,也不願意背信、對不起人。我是這樣想的,雖然沒有把握能把市場救起來,但是一定要盡力,就算耗盡最後一分錢,最慘也不過是兩手空空回台灣,至少心安理得。

抱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做了再說。
謝謝老天幫忙!如有天助一般,正當錢快要花完的時候,動盪不安的市場穩定下來了,觀望者漸漸找回信心。可能那些投機者也被我的決心嚇住了吧,總算停止倒貨。如果,我是說如果,七、八百萬元人民幣砸光,市場還在波動震盪,倒貨問題還繼續延燒,我,也無能為力了!所幸市場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穩住。我鬆了一口氣,夥伴們也歡欣鼓舞。
 
危機過去,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再度發生。
事後反省,我必須承認與感恩,這場危機來得好、來得太棒了!它堪稱是我們珈儂企業得以立穩根基的重要關鍵。

台灣人在中國大陸闖盪,雖說有著同文同種的優勢,但是兩岸隔絕四十年,政經環境殊異,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隔閡,因為對彼此不了解,也難免心懷猜忌。
沖貨事件發生時,我不逃避、不計個人利益搶救市場的做法,在與我合作的廠商、經銷代理商、工作夥伴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更了解我,看到我的誠信作風。
  
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還有什麼比誠信更具說服力的呢?而誠信不是用嘴巴說的,人們不是聽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
有時候,我望著台灣政治家林洋港先生題寫賜贈的牌匾「誠信興業」,相信所有曾與我一起打拚、走過風雨考驗的夥伴們,都心有戚戚焉吧?
我寧願承擔鉅額損失,也不願輕易背信的作風,雖然讓我賠盡最後一分錢,但卻也為我贏得更多。

這可分為幾個層面來看:

一、 經過這次教訓,我更清楚倒貨、沖貨的嚴重性,因此更加嚴格管控終端售價,堅持「守區銷售」原則──各省、各區各自打拚,嚴禁倒貨、沖貨,越雷池者必受重罰。有了這樣的規定,多數代理商們不再敢心存僥倖。不過,利益當頭,鑑於人心千變萬化,殊難預料,我寧可採取措施,防範在先,因此確立了打碼制度,公司產品依照省別區分,在包裝上打碼電烙,避免魚目混珠,杜絕倒貨、沖貨。

二、 初期成功來得太快,讓人措手不及,各地湧進的代理商品格與作風良莠不齊,正好趁此機會重新評估篩選,除劣擇優,換血後,經銷體質更健康。

三、 早先,業務員在開拓市場時,對代理商提出「『現貨現款』加『代理商自己吸收業務行銷、媒體廣告等費用』」的要求時,因為做法特殊,有時難免會遭到質疑或不被接受。在我們以誠信樹立公司威望之後,代理商肯定公司對於各項要求的嚴格管控,這套營銷模式也就暢行無阻,廣受認同。

四、 最重要的是,我們珈儂企業從此奠定了「誠信興業」的核心價值。無論是在生產與業務推展方面,或是教育與徵選員工時,我們都以誠信為首要原則,並且將這種人格特質,延續到對經銷代理商、原物料供應商、終端賣場以及消費者的態度上。
 
相較於這些收穫,七、八百萬元人民幣的損失,算什麼?

所以我常對有心創業的年輕人說,危機不可怕,面臨生存危機時,反而會激出一個人更大的潛力。唯有經得起挑戰和考驗的企業,才有機會邁向成功。

而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往往並非才幹出眾者或擁有最多資源的天之驕子,反而是那些在關鍵時刻,堅守信念、不忘原則、不懼怕挑戰、勇於突破的人。【當機立斷】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尊重專業廣納賢才

誠懇對待周遭的每個人,昨日的陌生人,可能就是明日的知交。相互猜忌、只會彼此消耗,有損無益;唯有拋開意識型態,回到人的本位,誠信、關懷、尊重、以禮相待,才能廣結善緣。
中國字很有意思,例如「企」字,由「人」和「止」構成,留得住人才,企業才能成功發展,沒有了「人才」,企業就「止」步,難以前行了!

無可諱言,兩岸隔絕四十年,一方朝資本主義發展,另一方採取社會主義,在時空背景的影響下,兩地的人心思維、價值觀、社會生活、經濟環境……難免南轅北轍,甚至有一種說法:「資本主義是剝奪社會主義的剩餘價值。」但是,這樣站在對立面相互猜忌、排斥,有什麼好處呢?換個角度,說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互助合作,創造雙贏」,不是更好嗎?

我是個平凡商人,不懂政治、文化,也無意妄加置喙評議,但是誠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先生曾說的:「難道數千年的文化滋潤,彌補不了五十年的政治隔閡?」說到底,同樣是炎黃子孫,有著同本同源的文化命脈,只要放下成見,真誠相待,雙方理當還是一家親。

再好的地方也有壞人,再壞的地方亦有好人,相互猜忌、只會彼此消耗,有損無益;唯有拋開意識型態,回到人的本位,誠信、關懷、尊重、以禮相待,才能廣結善緣。

很多人對我最好奇的一點是:丁家宜/珈儂公司為什麼能以一介台商卻在中國著地如此之深,連國台辦與廣大消費群眾都以為是陸資企業的民族品牌?
說穿了,道理其實很簡單,我認為:大家的出身雖然不同,然而人格是一律平等的。

天涯若比鄰,放大視野來看,陌生人只是還未認識、結交的朋友,不是嗎?在尊重的基礎上,誠懇對待周遭的每個人,昨日的陌生人,可能就是明日的知交。企業是因為留住人才而成就的──珈儂公司留住大批好兄弟姐妹共同打拚事業,民族品牌色彩鮮明,是自然而然的事。

伯樂與千里馬的革命情感
出外靠朋友。我初到南京時,人生地不熟,要在政治氛圍、經濟環境與台灣大不相同的中國創業談何容易?幸虧丁家宜教授推薦了優秀人才,加上幾位在芭伊奧時期就認識的夥伴,就組成了草創時期的先鋒部隊。

有人曾經勸我;台商在內地容易受騙被欺,而且共產社會普遍存在「大鍋飯心態」,擅長表面功夫,辦公推拖拉,敷衍了事,最好從台灣招聘有經驗、可信任的台幹……。然而,我認為大環境縱使有些許負面現象,卻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台灣人難道就全部都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嗎?還沒共事就先抱持著猜忌懷疑的態度,那是不對的。

南京,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都,也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例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都是江蘇省建設的重點高校。此外還擁有眾多的科學研究機構。人才濟濟,還怕找不到高手嗎?何必遠求於台灣?

我相信,只要有機會,人人都希望闖出一番事業;只要我誠懇相待,行得正、坐得穩,提供足堪信任、有未來的美麗遠景,一定能激發起大家的工作熱忱。
還是那句老話,我很平凡,沒有唬人的學歷、背景,也付不起超高的薪水,只是把「想做什麼?怎麼做?」誠懇地說出來,既無舌燦蓮花,也不開空頭支票,但是,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吧?一群有理想、有抱負,渴望幹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就這樣聚集起來,為共同目標奮鬥。

我到大陸初期的經營策略,大體傳承了台灣經驗,雖然沒有傲人的專業學理,但是,在台灣習以為常的管理方法,到了剛剛要步入市場經濟的彼岸,就成了相對先進的優勢。尤其他們完全沒有銷售經驗,我就從如何遞名片、穿著禮儀、重點話術慢慢教起,分析消費者心理、如何開發市場、如何採購原物料、如何貨比三家、如何議價……。

很快的,大夥兒就上軌道了。而且,在地人最能了解在地的消費習慣和需求,懂得如何運用在地媒體的宣傳力量。許多時候,在台灣人眼中或許平凡無奇的廣告手法,卻非常直接有力。

誰說經過四十年政治隔閡,就會讓兩岸人心大不同?
人心不古、世道乖逆的說法,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有;患難與共、人情溫暖的事件也隨時都在發生。
當年,財務偶遇困境,沒有人棄絕而去。有一回我生日時,煮飯的阿姨為了替我省錢,還特別下廚在家中設宴;當我感冒時,就像照顧子女般對我悉心呵護。無論碰上什麼難題,大夥兒陪我度過難關……這一切點點滴滴,都讓隻身在異鄉奮鬥的我,倍感溫馨。

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小磨擦。由於我事必躬親,要求嚴格,與大夥兒過去的職場習慣大相逕庭,曾經引起不少反彈。還記得文人才子性格的楊駿就曾經為了不肯穿制服,氣得翻臉。又例如才早上十一點鐘,他們就讓便當送過來,準備提早用餐,我屢勸不聽,他們還振振有辭,說是:大冷天裡,便當來了,當然就先吃嘛!不吃就涼了。我告訴他們可以晚點送。也許是觀念漸漸改變,慢慢也就步入正軌了。

我相信,每個人都潛力無窮,不會的可以學、不好的可以改,能夠一起共事,緣分難得。幫人一下,拉人一把,方法有很多種,若把話說盡未免無趣,就看當事人能領略多少了!如果有機會,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礙於各種先天與後天條件、環境際遇而有差別。許多時候,只要遇到投緣、有潛力、想作為的人,我就會試著推一把。

九○年代時,有一回,我在石砍門附近的中山東路上搭計程車,一部七百西西的夏利車迎面而過,我沒搭,轉而挑了後方來車。我坐上去以後,司機感到奇怪,問道:「前車九元起跳,為什麼你卻要選我這部十五元起跳的桑塔納(福斯)?」

「天氣熱,大車的空調舒服啊!」我笑著回答。
我們兩人交談起來。我常常聽說某些司機會欺生,但是他知道我剛到南京不久,非但不訛詐人,還好心提醒許多應該注意的事項,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後每當我有需要時,便常常叫他的車。之後不久,他就進了公司,從業務員幹起,在大連的業績相當不錯,之後又調回總公司管總務。

在公司發展初期,我所用的許多人都並非專業人士,然而,沒有財經行銷背景卻能把業績做得嚇嚇叫的,大有人在;不見得要專門學生產和管理的人才能當廠長。曾經,我常常落腳在一家飯店裡,並且認識了服務人員劉勇,他後來進了公司,一度幹到廠長的職位。也有大堂經理轉換跑道,日後成為大區經理,年收入超過三十萬元人民幣。

原本是搬運工的小沈,後來成為一流的園丁。我曾經問他:「為什麼能把占地寬廣的廠區整理得花木扶疏、美輪美奐?」
他說:「我專注其中,努力做到好為止。」
多麼簡單的答案,卻十足發人深省。誰說只有學問高、專業強的人,才能夠把事情做好?一個小小的園丁,也能給人很大的啟發。 用人唯才,選才唯賢。

我在選擇共事的工作夥伴時,雖然尊重專業,卻不盲信專業或學歷,用人的彈性空間也非常大,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出身背景差、階級地位低而輕視低估他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專業和經驗是可以透過學習、努力漸漸累積的,我更看重的,反而是一個人的品格、操守、觀念和態度。

現代社會受到西方文明影響,許多時髦人認為傳統道德落伍、無用而棄如敝屣。如果我說,在古代,倫理道德可以治國平天下,在現代則可以用來經營企業,有多少人會相信?
然而那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假。

古代帝王以三綱五常讓國家上下井然有序,締造富而好禮的社會。今日雖然時代不同了,君臣尊卑、階級觀念不可取,然而人倫五常關係「仁、義、禮、智、信」的精神相當可貴,並不因時代改變而失去價值,依然能夠作為經營管理、選才用人的最高指導原則。

試想,如果一個公司裡,上上下下都是品格操守佳、觀念正向、態度良好的員工,這個公司怎麼會風氣不好?若在上位者能以身作則、潔身自愛,風行草偃,影響所及,員工也會品性端正、工作認真,這個公司怎麼不會進步?

創業多年來,我時常思考著如何將中國悠久文化傳統與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結合,讓每個員工都能將自己的前途融入企業發展中,隨著公司的發展而達成個人願景。

強調以品格與道德觀作為標準的經營理念、用人哲學,對我來說,絲毫沒有勉強、造作,因為那就是原生家庭給我的養成教育,是我為人處世的原理原則。我不敢說自己做得有多好,那應該留給別人客觀評價。我只能說,被現代人視為無用的傳統價值觀,卻是助我用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謂「物以類聚」,人品、價值觀與行事作風相近、彼此認同的人,比較容易長期共事;無法適應要求、品格操守不佳的人,很快就會求去或者被淘汰,能留下來的人同質性高,也更能合作愉快。隨著公司日漸擴展,人力需求也日益增加,在不斷引進新的專業人才之際,我依然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原則。

在許多台商或外資企業裡,高級幹部、台籍幹部等,常常享有特別待遇;有些公司甚至連用餐座位都有尊卑之分,不可僭越。我從一開始就堅持以人為本位的平等式管理,無論陸幹或台幹都一視同仁,無分職位高低,大家都享有同樣的福利待遇,差旅費相同,一起坐在食堂裡用餐,配菜均等,並不因為是台幹或職位高就享有特權。

尊重,是人際和諧的基礎。如果凡事抱著高姿態,高壓管理,不尊重別人,如何奢望員工對公司有向心力?讓主管與下屬有更多互動,一起工作、同吃一鍋飯,增進情感,久而久之,也能形成和諧的氛圍。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工作,員工感到受尊重,流動率低,團隊合作力量倍增,菁英人力也就成了公司最優越的資產。

廣納賢才的祕訣,說難,不難;說容易,卻也不簡單。猶如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名言:「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知道原理原則後,如何身體力行,做得恰到好處?我也還在努力學習中。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