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企業共同的用人標準
名牌大學出身,成績名列前茅,為什麼在求職時卻屢次碰壁?這樣的經歷讓不少求職者鬱悶不已。其實,公司拒絕你的理由很多,如「沒有工作經驗」、「太高傲」、「缺乏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差」等。
現在公司對優秀員工的標準早已不是「學校裏拿高分的好學生」, 而是「能實際為公司做出貢獻和成績的員工」。那麼,你是否是公司想要的那個人呢?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公司想要的那個人呢?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求職時你首先應該認識自己,定位自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的人,如何能找準目標?其次,你還要瞭解你想要應聘的公司,對公司一無所知的人,如何讓人放心你的誠意?
這些事,公司不會告訴你,但我們不可不知。
學歷不過是一個依據
許多人感覺自己讀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書,一旦走入社會仍然如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也有人感歎自己懷才不遇,在社會與校園的巨大差距中自怨自艾。當初鮮活的夢想歷歷在目,但一切只能眼看著它越來越遠。捧著燙金的文憑,曾幾何時,以為可以靠它贏得尊重,征戰世界,可到頭來發現重視它的好像只有自己,別人在忙忙碌碌中似乎並沒有在乎自己是「碩士」,還是「博士」。眼看著周圍的同事,業績越來越突出,能力越來越出色,而自己卻依舊包裹在學歷的光環裏,以為它可以讓自己不自覺地發光。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會感歎一聲:學歷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但這並非說明學歷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它代表了一個人在過去所汲取的知識營養,當然這要建立在這個學歷是通過正當途徑所得的基礎之上。這種營養只是自己知識的積澱,而知識的應用以及與實際的結合是以前書本上沒有的,這要取決於每個人對社會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而現在的情況是,有些學歷比較高的人,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自以為是,不會主動向比自己學歷低,而經驗比自己豐富的人請教,這不但養成了難以與人溝通的習慣,同時讓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下面有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也許都聽過,但對每個人都有不容忽視的啟發。
有一個博士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裏想,這兩個大學生,有什麼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認為自己可是博士生,哪能隨便向別人請教問題。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公司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大學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是的,「你怎麼不問一聲呢?」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許多所謂具有高學歷的人所想不到,或者不願意去問的問題。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學歷只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有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才能讓自己不吃太多的苦頭。
學歷高不代表自己什麼都行,尤其是在工作職位上,學歷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一些學歷並不高的人,由於自己的不斷學習,善於觀察,並且積極地應對工作,積累經驗,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低學歷的人創造了許多高學歷的人所不能創造的奇蹟,在某一行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嚴。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即使沒有太多的文化知識,只要擁有一技之長或者超強的意志都能幫助自己取得成功。下面的這則故事也許會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
有個哲學家過河時與划船的農夫閒聊時就問農夫:「你學過數學嗎?」
農夫:「沒有。」
哲學家便笑道:「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二十五%時間了。」
他又問:「那你學過文學嗎?」
農夫回答:「沒有。」
哲學家又笑著對他講:「那你失去生命中的五十%時間了。」
哲學家又問:「那你學過哲學嗎?」
農夫回答:「學那個有什麼用?」哲學家沾沾自喜的嘲笑他。
突然來了一個大浪,把那條小船打翻,兩人落入水中,農夫問那個哲學家:「你學過游泳嗎?」
哲學家答:「沒有。」
農夫說:「那你已失去整個生命了。」
知識不是用來炫耀的資本,有時候知識不能幫助自己度過難關,所謂知識積累起來的學歷也是如此。而一技之長卻在某些時候會助自己一臂之力。在公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