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沒有人可以輕鬆面對人生的轉捩點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泰國航空公司TG六七四航班緩緩地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才早上六點多,嶄新的T3航站大廈被一群睡眼惺忪的乘客打破寂靜。我並不確定這是不是首都機場每天早上迎接的第一架航班,這對我並不重要,對我更重要的是,這是不是我最後一次乘坐這個航班。我那時已經在位於泰國首都曼谷的百事亞太總部研發中心工作了將近四年。平時經常坐這個航班回家休假,這一次本來是為了參加第二天的專案管理師資格考試〈PMP〉而回來,但陰差陽錯地,我必須在今天太陽下山前做出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是不是要離開那個我又愛又恨的曼谷,回北京去另一家公司工作。航班是架老舊的飛機,這個時間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有太多旅客,這是我選擇它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因為我可以一口氣打開三個座椅之間的擋板,霸佔三個枕頭和毯子,蜷起身子睡上一覺。但這個晚上的我卻輾轉反側,一分鐘也沒有闔上眼。我腦子反覆思考的只有是否離職的「SWOT分析」〈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強勢與弱勢、機遇與挑戰〉。我甚至在反思,如果不是當年那段傳奇般的面試經歷,我現在會在哪兒?在做著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呢?沒有人可以輕鬆地面對人生的轉捩點,因為我們永遠不知是什麼在道路的盡頭迎接著我們。就像二○○四年我放棄繼續攻讀博士,毅然決然地開始找工作,而這也是一個得破釜沉舟才下得了的決定。那時,我從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碩士研究所畢業。當時就業市場的困難雖然不能和二○○九年的金融危機相比,但報紙也仍然大肆報導這是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難找工作的時候。在這些所謂的科學統計數字背後,是一群群愁眉苦臉的應屆畢業生和變本加厲壓榨新人起薪的公司。很多同學都不敢畢業,而選擇了繼續深造。不過,我實在對當第三種人─女博士沒有興趣,於是開始硬著頭皮找工作。為了這個決定,老媽幾年後還一直責怪我。但我當時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甚至當畢業導師也規勸我繼續攻讀博士,我仍然堅持:「我寧可去麥當勞打工,也不去讀博士!」氣得七十多歲的老人對我說:「Shame on you!」〈為你感到恥辱!〉但我理直氣壯地告訴他:「我覺得我的書讀夠了,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去麥當勞打工,我會認真地看人家是怎麼安排進貨的;物流是如何管理的;電腦系統是怎麼把一張訂單從收銀員那裡傳達到後廚,又如何在第一時間送到顧客手裡的;遇到不同類型的顧客,應該如何應變;新產品又是如何在各個店裡鋪貨的。這些都是我在實試驗室裡學不到的。」聽我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導師拗不過我,只好隨我去了。我那時候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在等著我,但我知道讀博士不是我要的,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畢業典禮上,一個面試機會都沒有的我,頭一次感受到選擇帶給我的壓力。但多年之後,它也告訴我決定可以改變你的命運,但不能註定人生的成敗。只要有心,每一條路都能走出最獨特的風景!職場隨筆: 人生的道路不要讓別人來決定幾年後,我真的碰到了一位這樣從最基層成功的人,他是日本NP食品設備公司的老總芝村先生。他曾經蹲過監獄,出獄後到一家食品工廠做最簡單的包裝工人。但他每天下班後,都去看看整個生產線,認真地學習機械設計。有一天,他被總裁叫到辦公室。總裁說:「聽說你蹲過監獄?」「是的。」「好的,這是你的工資,明天不用來上班了。」丟了工作,他只得租間沒有窗戶的小房子,在那裡試驗他的機械和配方,直到花掉了他所有的積蓄。說到這兒,老人眼裡閃著淚光。就在他人生最艱困的時候,台灣乖乖食品的老闆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張訂單,而且是預付的。現在他的公司已經是一家跨國企業了。我曾經問他,NP代表什麼?他笑著說:「No Problem!」〈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