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工作DNA:駱駝之卷

9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奮進吧,駱駝!

工作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階段: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中堅幹部,與高層主管。
這三個階段的人,可以比擬為三種動物。
剛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像是一隻鳥。剛剛孵化,開始要學習飛翔的小鳥。
工作了一段時間,成為公司或組織裡的中堅幹部之後,成了一隻駱駝。
有幸,或者有需要,從中堅幹部更上層樓,成為一個公司或組織的決策者,那就是成了一條鯨魚。

三種動物,各有不同的環境,各有不同的生存條件,各有不同的發展機會與風險。如果我們能認清這些,那就比較可能讓自己生存得更自在一些,比較可能擺脫一些近於宿命的糾纏,也比較可能發生更有力的進化。

這本書講的是駱駝的故事。
工作了一段時間,成為公司或組織裡中堅幹部的人的故事。
這段時間,你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累積了相當的經驗與能力。因此,你的公司、你的上司願意信任你,或者使用你,一再把沉重的工作負擔交付下來,讓你承擔。你的生活裡,大致已經成了家,或者為人父,或者為人母,有你的家庭責任要盡。
你已經不像小鳥那樣可以任意飛翔。甚至,有變動的機會給你,也已經不習慣輕易嘗試。
你像一隻駱駝。
駱駝只能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
上司,像是沙漠中頭頂的烈日;屬下,像是腳下火燙的沙子。兩相煎熬。而你只能忍辱負重地行走,默默地行走。

駱駝的機會,在於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你職位上的工作,大都已經駕輕就熟,不但熟,還是全公司裡最熟的。新進的屬下,沒有你了解;比你資深的上司,可能已經離開這個工作太久,沒有你記得清楚。你是一個可以被依賴的中堅幹部。
駱駝的風險,在於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漫漫黃沙,一望無際。你被託付了重任,所以一切都理所應該。甚至,加在你身上的重擔太多,根本就連你的身影也淹沒。
你不但是一隻駱駝,還是一隻被遺忘的駱駝。偶爾,在夜裡匐地休息的時候,你望著天邊的流星,會許個願,希望擺脫這個宿命。

駱駝的工作基因,是專業與沉穩。
不發揮這兩點,即使你已經成為駱駝,也行走不了多遠。甚至,容易成為被劫掠的駱駝。
你越能善加發揮這兩點,越能讓自己成為荒沙大漠中最令人心安的身影。甚至,有需要,有可能的話,進化為下一階段的鯨魚。
但,並不是成為鯨魚之後,你就不需要駱駝的基因。
你會發現,即使成為鯨魚,如果你能不忘保有駱駝的基因,你的發展會更踏實、更堅固。
同樣地,在駱駝的階段,你如果能繼續保有鳥的基因,你如果能及早植入鯨魚的基因,那你會發現,原來你就是移動的長城。
奮進吧,駱駝!

1心態
更上層樓的充分與必要條件

如果說三十歲之前的第一個階段,是靠我們的努力與勞力來工作,那麼三十到四十歲的這第二個階段,我們就要靠專業與經驗來工作了。
就世俗一點的說法而言,如果前面的階段是在基層裡面磨練,現在則是可以更上層樓,向一個新職階挑戰的時候了。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可以進入這個階段?

在主觀上來說,要進入這個階段,大致可以體會到幾件事情:
一、你已經在自己工作的技能上擁有了足夠的知識。工作牽涉到的上下游環節是怎麼運作的,都已經相當明白。
二、即使沒主持過,也參與過一些重要任務。這些任務中,有成功的,更有失敗的。成敗經驗可以七三開,但絕不能沒有失敗的任務。沒有失敗的任務,表示你對這個工作的探索還不夠,在這個工作上接受的訓練還不夠,體會也還不夠。
三、因此,你對自己能力有所掌握,換言之,已經可以體會到自己的強弱所在。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所長,避免暴露自己的弱點。
四、也因而懂得觀察別人的工作,可以體會競爭對手的強弱所在,以及對方在工作上出招的意義及其作用。
五、要有自己承擔成敗的準備。
六、因此,有信心也有準備去帶領某一些人的運作,以及這些人與其他單位的協調。
七、所以,你對自己更上層樓之後可以做些什麼不同於別人的事情,大致已經有個想像與看法了。

當然,這些都只是更上層樓的充分條件。另外,還有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就是機會。
然而,機會之出現,有其因緣,不是受個人意願左右的事。讀章回小說,不免看到這樣的人物:「懷才不遇,抑鬱以終」。懷才沒有一定要遇的道理。大致可以比方為買愛國獎券沒有一定會中的道理。

我聽到一個很好的說法是:「機會是一個怪物,一個頭髮長在前額的怪物。所以要抓住機會,跟在它後面跑是沒有用的。你一定要等在它的前面,看它過來,就攔頭一把抓下。」
所以,機會不能去追尋,而只能等待。只是這種等待有時是很漫長的,很寂寞的。但如果對自己有最大的信心,就不怕這種漫長與寂寞。
等待機會,諸葛亮當然是最瀟灑的代表;左宗棠,則是最顛簸的代表。清末的名將裡,左宗棠幾乎是在最後才亮相的,他在長期為他人作嫁當幕僚的過程裡,對自己登台的機會還能一直保持最高的挑剔選擇,真是精彩。2觀念
從駛酷特到服務

整個一九九○年代,我每年至少來一次紐約。但每次來,都停留很短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星期。所以對紐約的認識,始終連走馬看花都談不上。
今年,因為來紐約要住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所以找了一台Scooter使用。(台灣稱之為「電動代步車」,下文我叫它「駛酷特」。)
過去我使用駛酷特,都是在外國的書展會場,這次是第一次騎著在城市裡移動。這種移動,又分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只知道使用駛酷特的本身而已。難忘的一次,是在曼哈頓五十八街,叫了一輛廂型計程車載我到下城的蘇活區去赴一個約。(駛酷特設計得可以方便拆裝放進車裡,所以走遠路就叫計程車。)但那天突然下起大雨,預訂的計程車塞在路上,眼看就算來了再趕過去可能要遲到一個小時,我決定乾脆自己一路冒雨騎過去。
年少的時候,不缺在雨中拄著拐杖行走,淋一身濕的經驗。這次是多年來第一次又在雨中行進。那天我趕到蘇活,只遲到了十五分鐘,一頂皮帽加風衣也保護得我沒有淋濕。最重要的是,我騎著駛酷特長距離移動了六十條街。

第二個階段,是知道怎麼再加接使用地鐵。紐約的地鐵,不像台北的捷運,每一站都有輪椅升降的電梯,但每條線都是每隔多少站,就會有電梯。以我使用駛酷特的情況來說,這就太方便了。不但整個曼哈頓都可以隨意探索,連其他幾個區也都去了。總之,不是每一站都有電梯的不便,和紐約地鐵整體覆蓋網的便利相比,是瑕不掩瑜。
因為這些經驗,所以對紐約提供身障者的便利,體會格外深刻。所有的人行道都方便輪椅或駛酷特行進,每個街角都有平緩斜坡方便上下,是最基本的。即使是臨時施工的街道,也一定會在施工影響你上下的地方加搭一個臨時斜坡。都是很小的地方,但卻是沒有就會讓你很麻煩,有了可以讓你感到很方便的安排。

至於去餐廳,或者電影院、劇場,總會有人安排駛庫特的特別位置,還可以幫你充電這些服務,也不在話下。
這些體會,幫我對「服務」這件事情多想了一些。商業活動,大家都知道「服務」的重要。在台灣,大家會說「客人至上」;在韓國,會說「客人就是國王」。可是這些觀念,都仍然主要是在「服務」和「交易」相聯接的層次。提供「服務」的多少,仍然和客人願意付出的價格有關。

紐約是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在這方面當然也更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從紐約提供身障者的種種便利來看,他們的「服務」觀念裡,還有更深的層次。有屬於個人主義的,更有屬於基本人權(human rights)的。他們之重視身障者的行動便利,不是出於提供什麼特別福利的角度,而是保障任何人都有同樣行動自由的基本人權。

這個觀念,可以擴大應用到任何服務業裡。想想看,當一個需要你提供服務的客人找上門的時候,如果你想的不只是可以賺他多少錢;不只是自己提供服務可以如何樂在其中;而是把他當作一個某些基本人權需要被滿足的人來看待呢?
我自己這麼想了之後,很有收穫。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