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創業地雷第2爆:我真的適合當老闆嗎?

● 心態與人格特質是創業的關鍵。別人賺錢的行業,不表示你去做也會賺錢。
● 高估自己的抗風險及抗壓力,就是把當老闆想得太簡單又輕鬆了!

創業就像打一場自己都不知道勝負的仗,既然不知道結局,至少要先知道自己手上擁有哪些武器。而除了技術、資金、人脈,創業者的創業心態與人格特質也是決定這場仗是否能打贏的關鍵。
創業的心態動機有好幾種地雷,包括創業的動機與個人對創業的想像。例如小雪和小吳當初決定創業,是因為厭倦了現有的工作。然而無論是因為同一件工作做久了感到厭煩,或是更多上班族常有的懷才不遇之感,這種對工作萌生不滿的動機,對創業來說絕不是好的開始。
除此之外,對創業抱持太高的期望,往往肇因於一些親朋好友同事的口耳相傳,這類口耳相傳常有將誇大的嫌疑,像是「他們只投資很少的錢」、「沒幾個月就回本」這類的形容詞,往往讓聽的人心裡為之一震,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窩囊,遲遲不敢踏出創業第一步,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賺大錢。等到真的踏出後,卻因為抱持太高的期望,而低估了創業的高風險性。

或者,有些人會把當老闆想得太輕鬆。上班族當久了,總認為當老闆是很簡單的事。想想我們自己的經驗──每天早上九點不到就得打卡上班,老闆卻總是拖到十點左右才進辦公室,不到十二點,又不知道跑去哪裡跟誰吃飯,有時候一整天不見人影,一直到傍晚才回公司,或者大家還在加班老闆就早早開溜。總之,員工看老闆永遠是輕鬆自在,只要下達命令即可,心情不爽時還可以抓幾個員工來臭罵一頓。
但老闆真的那麼好當?事實上,身為企業經營者得負擔整個企業的成敗,且中小型或微型企業的老闆通常不只是經理人,還是出資者。當產品研發生產、業務開發、通路行銷、財務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如果你是老闆,心情會如何?你能不能扛起下個月可能付不出員工薪水的壓力?
就像小雪和小吳,他們對於兩個孩子的愛令人感動,小雪夫妻就和大多數年輕父母一樣,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童年(因為自己小時候,父母總是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自己成長),然而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對創業者來說確實是兩難,且創業初期能否全心投入,影響新事業成敗至鉅。小雪因此聘用了更多計時工讀生,讓自己能帶孩子出去玩,以她個人的動機來看無可厚非,但以客觀角度來看,創業初期若能全心投入,將能更快進入狀況。如果初期還想著要過平常的生活,或是下午六點一到就想下班回家帶小孩,那就是踩到「缺乏全心投入創業的決心」這個地雷了。

此外,高估自己的抗風險及抗壓力也是創業者常見的、容易被忽略的地雷。有個例子是這樣的。臺灣的房地產市場在政府尚未打房前曾有一段榮景,二○○三年,久候多年的購屋族總算等到臺灣房地產市場觸底而紛紛逢低進場,購屋件數創歷年新高,也帶動房仲業蓬勃發展,業者無不加快加盟的腳步。當時有不少具備不動產專業知識,又有豐沛資金的創業者加盟不動產仲介,因為這是個極富獲利潛力的選擇。
當時有一位二十六歲的范姓青年,由於企圖心強、服務熱忱,雖然進入房仲業只有短短兩年,已成為年薪七位數的超級經紀人。他認為以自己的才能應該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沒多久便離開老東家,自己創業成立房仲公司。
只是,事與願違,過去兩年所賺得的創業資金很快燒完,新創的房仲公司經營卻毫無起色,在沒有資金挹注下,創業一年便被迫結束營業。他無法承受從房仲業的天之驕子跌到創業失敗的谷底,內外夾擊下,最後選擇結束生命。除了錯誤的財務規畫,他對創業所衍生的壓力認知是很不足的。

此外,多數人只有創業意圖,卻沒有創業想法。例如,小張是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上班族,每天早上八點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才能下班,日復一日沒有變化的工作,讓他開始懷疑,難道科技新貴的真實人生是這樣的嗎?
小張早上常會在辦公室附近路邊的行動咖啡屋買杯咖啡再上班,這個可以上山下海的行動咖啡屋,由一對和自己年紀相仿的男女朋友經營。聽他們說起行動咖啡屋,平常能在園區做上班族的生意,週末假日時從北海岸到烏來都屬於他們的營業範圍;不僅能和美麗的山水為伴,而且工作彈性大,更重要的是能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未來還打算擴大規模成為加盟品牌。
看著這對努力創業的男女,再想到自己每天都要看人臉色的工作,小張不禁猶豫自己是否也該準備創業?但如果要辭掉工作去創業,立刻就少了一筆穩定的收入,房租和生活開銷從哪裡來?更重要的是,怎樣才能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小張對創業還處於只有意圖,但沒有想法的初期階段,這也是絕大多數臺灣上班族的想法。套一句大陸的順口溜──「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路」,很多臺灣上班族自始至終都處於這樣的狀態。

仔細分析,臺灣的創業趨勢可從「大環境」與「個人」兩方面來看。在大環境方面,這幾年來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作越來越沒保障,對大環境前途的不確定感拉動上班族走向創業一途。至於個人方面,過去說到創業指的都是開公司或開店,生產銷售有形的產品,門檻較高,因此許多上班族即使有心創業,也會因為資金、技術、設備等問題而裹足不前。
當資訊科技和設備快速發展後,數位工具的普及化與低價化,以及伴隨而來的新商機,產生了許多過去想都想不到的商業模式,從臉書、憤怒鳥的成功,到各種手機APP的研發,各種專業的服務也成為銷售商品,使得創業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尤其這幾年掀起的網路創業潮流,讓許多原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能透過網路拍賣機制,開始自己的第一次兼差創業。
然而,做個上班族,只要管好分內的工作就好;自己當老闆,無論是生產、研發、業務、行銷、會計、物流、銷貨、收款等,所有的事情都得一肩扛起!只要一不小心,所有的心血都將血本無歸,有些則是連周轉金都沒有準備,事業還來不及由虧轉盈就草草收場。

美國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得好:「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景氣好的時候,大多數創業者也許還能因為沒有消費緊縮的問題,能維持一定的營業額,競爭力不足的業者還不至於血本無歸。但當全球景氣日趨惡劣,消費者寧可手上握著現金,即使消費也是斤斤計較,不把價格殺得流血見骨絕不甘心,消費緊縮的惡性循環會越來越嚴重,創業風險只會越來越高。
許多人都在打聽什麼是最熱門的創業行業,但今年會賺錢的行業,不表示明年還會賺錢;別人賺錢的行業,也不表示你去做也會賺錢。臺灣地小人稠,一窩蜂的投入,很短時間內就會打爛一個新興行業,像是十幾年前的蛋塔風潮,以及過去幾年連鎖早餐店的熱潮等。短短一條街,從街頭的美而美、美又美,一直到街尾的美亦美,光是早餐店就美得沒完沒了,真正賺到錢的屈指可數,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在不清楚自我能力、特色的狀況下,最好避免跟著市場熱潮選擇創業項目。
真想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兼職會是一個比較穩當、風險也較低的檢測方法。
兼職五大好處

1. 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創業是夢想與風險的結合,不過創業家常常只看到夢想的光明,卻忘了風險常在陰暗處等著伏擊你。如果說風險是創業過程中免不了的副作用,那麼利用下班時間兼職或承接外包工作,不失為降低創業風險的有效方法。
創業與就業的最大差別在於工作心態,因為創業不僅是為自己找一份工作,而且從受僱者成為雇主。而兼職的好處在於能在尚未全心投入創業之前,先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轉換。例如日後想開餐廳的上班族可利用下班時間到餐廳打工,學習怎樣經營一家餐廳、了解以後可能遇到什麼風險;想要成立美術設計工作室的人,就該利用工作之餘接一些平面或網頁設計的案子,以確定自己是只喜歡創作設計,還是也能承擔找資金、會計作帳、和客戶談判等各種經營管理的壓力。

2. 了解產業生態與實務
創業往往靠的是一股衝動,它需要有熱情與衝勁,根據經驗,女性上班族最喜歡的創業業種是咖啡店和花店。
但要知道,開咖啡店需要從早上九點開始準備,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才能打烊回家,如果還要賣簡餐,事前準備更複雜。如果以為自己只需坐在櫃臺數鈔票,那就想得太美好了。而開花店則要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到花市切花,很多衝動開花店的女生,平常寶貝得不得了的一雙手,每天被花刺扎得長了一層厚繭,冬天時還得天天浸在刺骨的冷水中洗花。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這種苦,最後還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把店收掉。也因此,建議至少花個半年的時間到有興趣的行業打工「臥底」,以了解一個行業的幕後真相,有效降低創業風險。

3. 確定創業目的與方向
創業除了實現自我的興趣與理想,還得考慮商機及市場。有心創業者可事前規畫,從兼職工作與自己的興趣、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來交叉比對,找出適合的事業。像是在臺北市大安區一所國小旁開設超輕紙黏土手藝創作及教學的劉毅雄,就是因為兼職了五年,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和小朋友互動,也知道手藝教學可長可久,職業壽命又比勞心勞力的創意設計長很多,足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才全心投入各種手藝創意與教學事業,最後也終能按照自己的計畫創業。

4. 累積創業基金
「有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創業不只需要人,買生財設備、電腦、租店面、架網站,樣樣都要錢,而且通常前三個月可能連一個客戶都沒有。即使能成功將產品銷售出去,客戶開票的票期也經常是一到三個月不等,因此沒有準備周轉金的創業,風險將會非常高。
想擁有一筆創業資金,除了消極節流,更要想辦法積極開源。「自然風采」的楊琇芬,以琉璃和銀土創意設計與教學為創業基礎,當初就是為了累積創業基金而兼職。除了減少外食及娛樂等開銷,只能以時間來換金錢,就這樣在上班之餘兼職了快三年。三年下來,除了累積到第一筆創業基金,還能強迫自己學習時間管理。過去每天下了班,常常渾渾噩噩就過了一個晚上,有了兼職後,才發現原來每天還是有一些時間可以拿來妥善運用。

5. 累積管理技術與人脈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其實不只是父母或兄弟姊妹,自己的同事、同學、工作時認識的客戶和供應商,都有可能是創業時的貴人。通常像是美術、文字、行銷企畫或程式設計等工作者,在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到客戶、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有效率的做行政管理及會計等內勤工作。
既然創業是自己早就規畫好的目標,我建議在上班時有空就向會計請教如何記帳、學習看財務報表,或者向法務人員請教簡單的合約書或備忘錄該怎麼寫、和業務部門一起拜訪客戶,學習怎樣接案……只要平常在公司廣結善緣,這些專業知識其實並不難懂,創業時卻有極大的助益。
很多寫程式的高手創業後,常因為不懂定價、不會談判,導致收入不敷成本,最後被迫乖乖回去當上班族。因此一定要在有正職工作時,多利用兼職或外包接案,了解產業生態及市場行情,學習如何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在創業的路上賠了夫人又折兵。
此外,在公司上班時如果能和客戶多些接觸,讓客戶了解自己的作品品質與積極配合的工作態度,通常這些客戶都有可能成為日後創業的第一批夥伴或客源。

對於美術、文字、行銷企畫或程式設計等專業技能者來說,雖然創業基金的籌措門檻通常比傳統創業者來得低,而且自己本身就是工廠兼生產者,生產與物流的流程複雜度也較低,但這並不表示一個優秀的程式或美術設計師就必然會是個好創業家。事實上,如果操作不當,專業知識型的創業失敗率反而比傳統型創業還高。
專業技能者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產品及服務是否具備足夠的市場競爭力,是否能在創業市場中存活下來。方法很簡單,只要將作品送給五個客戶過目,如果超過三個客戶不滿意,表示你的專業技能還要多磨練。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專業工作者最好不要一畢業就急著創業,最好先找家公司蹲點,不僅可累積創業基金,更重要的是磨練技能與熟悉相關行業的產業生態與工作流程。
事實上,專業技能型的創業彈性挺大的,如果覺得自己無法獨自負擔所有工作,利用正職工作尋找志同道合且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合組成創業小組、形成虛擬團隊,也是另一種創業的好方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