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FBI不輕易曝光的機密說話術

9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見面第一句話就要抓住人心

幾乎每個FBI都是交際高手。他們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能夠一句話就抓住對方的心,深深地吸引對方。那些和FBI交談的人,不但願意傾聽他的講話,還願意主動配合,向其提供必要的資訊。

究竟FBI有什麼本領能夠一開口就深深地吸引到人的注意力呢?是與生俱來天生的嗎?絕對不是。FBI告訴我們,要想讓別人和自己進行有效地交談,形成有益的互動,就要在見面的第一句話上下一番工夫。只要是第一句話說好了,就能讓對方消除心裡屏障,在最短的時間內與自己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例如和客戶初次見面,你第一句話的價值是一語千金。如果能夠把你的第一句話說好,你才有機會和顧客繼續談下去,繼而就有成交的機會。如果你沒有說好自己的第一句話,就少不了要吃閉門羹了。FBI認為,無論你交談的對象是誰,第一句話就應該傳遞出親熱、友善、貼心的資訊。要達到這種效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攀談式,毫無功利目的的談話,透過聊天讓對方逐漸對你卸下心防;還有敬仰式,透過讚美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唯有如此,才能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取得對方的好感,讓雙方的交談順利地進行下去,談得投機。

練習 Tips

FBI提供了以下三種方式,我們不妨來學習一下:

1 問候式談話
問候式談話能夠給人帶來親切感。FBI認為,簡短的一句問候可以傳遞出三方面的重要資訊:我把尊重送給你、我把親切感送給你、我十分願意和你成為朋友。當你將一句問候傳遞給對方的時候,就能夠讓對方瞭解到你的熱情、友善以及涵養。

FBI探員詹姆斯常常坐火車去異地城市辦案。在火車上,他就會主動和身旁的旅客打招呼,「您好,您是去老家探親的吧。」或者說:「您好,能不能借您的報紙看一下。」於是,他就和那些乘客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當中,詹姆斯就能先一步瞭解一些目的地城市的情況,也收穫了很多重要的線索,為最終的破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說第一句話的時候不妨多說一些問候式的話語。多將「您好」作為問候致意的常用語。若能因對象、時間、場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例如:對德高望重的長者,應說「您老人家好」,以表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大哥,您好」,顯得親切。

2 敬仰式的談話
FBI認為,敬仰式的話語能給人貼心的感覺。不過採行這種方式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分寸,盡量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肉麻地吹捧,在內容上也應該因時因地而異。比如:「您的熱善好施在這個社區裡是出了名的」,「早就聽說過您是一位知名的畫家,沒想到今天竟然能在這裡和您聊上幾句」,絕不能用那些「久仰大名」「百聞不如一見」這一類的普通到不行的詞。

誰都希望別人關心自己,重視自己,如果你能夠針對性地選擇合適對方的話題,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好感,也就願意和你談下去,提供你想要的資訊。有一次,探員吉姆想從一個作家那裡瞭解一些線索。他剛見到這位作家時,並沒有一開始就提和案子有關的話題,而是對他說:「您寫的作品棒極了,我經常看你寫的文章,有時候還會模仿您的寫作手法寫一些東西??」那位作家聽後,非常感動,沒等吉姆開口問,就將自己瞭解的情況全部告訴了他。

在生活中,我們和別人交談時,不要過多地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多談談對方的話,在言談之中多說一些仰慕甚至是恭維對方的話。這樣的談話能夠消除對方的敵視心理,拉近彼此的關係。

3 互攀關係拉近彼此的距離
FBI說,面對任何一個素不相識者,只要是你願意認真觀察或調查一番,都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或明或暗、或遠或近的親友關係。找到這種關係之後,就要有效地加以利用,及時地和對方拉關係,套交情,如此一來,就能迅速地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讓對方產生對你親切感。

FBI在和一些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都會盡力地和對方「拉關係」。譬如「你的家在加州,我的童年就是在哪裡度過的,說不定咱們小時候還曾經一起玩過呢」,「你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碩士,我也是從那裡畢業的。今天遇到了校友,真讓人興奮啊」。這種初次見面就互相攀關係的談話方式,能夠讓對方對你產生親切感,減少拘束感,也能讓其願意主動和你交談。

FBI強調,和陌生人打交道並沒有那麼可怕,如果你選擇閃躲,將會一事無成。只要你能夠採取主動的態度,熱情地說好第一句話,親切自然地和他們聊天,就能夠贏得對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離。在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向FBI學習,和陌生人交談的時候,說好第一句話,抓住對方的心。

話術Point
說好第一句話的原則是親切、貼心,讓別人對你消除陌生感,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而讓自己說好第一句話,這就需要你在談話之前,仔細觀察和判斷你的談話對象。從他外在的衣著,到內在的心情,都要洞察入微。俗話說「從細微處見品性」,這對於你能否說好第一句話,是至關重要的。

你可以從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因為第一句話,僅僅是良好的開端,要談得投機,讓對方有好感,必須先開啟一個對方關注的話題,你們才有機會再聊下去。
連哄帶嚇,套出實話
我們都認為,兒童是最為誠實的,因為他們都不善於撒謊,即便撒了謊,只要用點小技巧就能夠讓他們說出實話來,那就是連哄帶嚇的方法,其實對於成人也可以利用這種手段來套出他們的實話。

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兩種心理──成人心理和兒童心理。比如一個成年人,他在平時的舉動中可能相當穩重、成熟,在人前總是風度翩翩,舉止合宜,是眾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領袖人物,可是一旦他回到家裡或是在自己非常熟悉的人身邊,則顯得如同小孩子一樣,這就是成人心理和兒童心理在作祟。在大眾場合,他會利用成人心理去思考和處理事情,可是等他來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之後,見到自己親近、熟悉的人時,他的兒童心理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在戀人面前,更是無所顧忌,所以很多女人說男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這就是兒童心理的作用。

而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在審問嫌疑人的時候,就會抓住這一心理對嫌疑人進行審訊。他們為了能夠徹底摸清對方的心理,就會運用連哄帶嚇的手段逼迫對方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而這一手段往往屢試不爽。這被他們稱為成人心理戰和兒童心理戰相結合的戰術。

所謂「成人心理戰」,美國聯邦調查局高級探員伯德林格曾做過這樣的解釋:「成年人都有完整的思維意識,這個時候你去誘導他們可能很難,但是他們在經受過挫折和失敗之後,就會變得容易恐懼,所以威嚇有時候更能夠讓犯罪嫌疑人招供。」從伯德林格的分析中我們能夠得知,運用成人心理戰的時候要用威嚇這一招,利用對方的恐懼心理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讓對方在戰戰兢兢,惶惶不安中按照我們的思維去行事。

同時,伯德林格對「兒童心理戰」也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每一個人的天性中都有依賴心理,而人最願意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親,所以我們在審訊的時候就會用『哄小孩』的方式對待一些犯罪嫌疑人,讓他們逐漸相信我們,一點兒一點兒地交代出自己的犯罪事實。」從這段話中我們能夠得知,在運用兒童心理戰的時候,你就要懂得如何去哄騙對方,騙取對方的信任,從而摸清楚他的心理意圖,讓其逐漸信任我們,從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對方的思維。

練習Tips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兩種戰術,也就是抓住對方的恐懼心理和依賴心理,從而牽引住對方的思維,讓其隨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從而贏得競爭。那麼,我們要怎樣運用這兩種心理戰術呢?

1 摸清楚對方內心深處最為恐懼的地方,重拳出擊
世界知名心理學大師艾賓豪斯(H. Ebbinghaus)說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兩塊禁忌之地,一塊是讓他最傷感的地方,一塊是讓他最恐懼的地方,而對人傷害最大的並不是最傷感的地方,而是最恐懼的地方。」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警官斯蒂芬‧嘉緯修斯科也說:「在審訊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讓犯罪嫌疑人感到恐懼,那麼他們就會將犯罪過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因為恐懼是突破心理防線的最有力武器。」正如他們二人所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與競爭對手展開心理較量的時候,如果能夠抓住讓對方感到最為恐懼的對方,並重拳出擊,就能夠讓他自亂陣腳,不知所措,從而勢如破竹般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很多人說,怎樣才能夠知道對方感到最為恐懼的是什麼呢?其實不難,如果對方極力回避什麼,那麼這往往就是對方感到最為恐懼的地方,所以,在競爭中我們要善於觀察對方是否在有意無意地回避什麼,如果對方故意回避,你就可以深入地追問,這往往就是他們最不願面對的部分,也是感到最為恐懼的地方,這時候你就可以將對方一舉拿下。

2 以「哄」的手段逐漸獲取對方的信任,察覺其真實意圖
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曾經說過:「那些我們愛聽的話,往往都是謊言,耳朵舒服的同時,我們的身體和內心會遭受更大的傷,在恭維中接受別人的要求。」

因此,和競爭對手進行交流的時候,不僅僅要利用對方的恐懼心理,也要運用兒童心理的戰術攻佔對方的心理領地。

我們要學會用恭維或者親近的語言逐漸獲得對方的信任,逐漸讓其喪失警戒心,從而逐步掌握對方的心理。當然,對方是成年人,我們不能夠完全將其當做兒童對待,所以在「哄」對方的同時還要搭配縝密的思維方式說服對方,讓對方將其真實意圖吐露出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贏得這場對話,才是這場心理博弈中的勝利者。

話術POINT
很多人都是「欺軟的,怕硬的」,對待他們要軟硬兼施、剛柔並濟。一味地姿態放軟無異於任人欺侮,但態度太硬又會招致對立,處處樹敵。如果能用硬壓住對方囂張氣燄,用軟取得對方的認同,給人面子,便會讓對方產生順水推舟的心理。以損威之,以利誘之,可以用善意的威脅使對方產生恐懼感,使對方就範,既要不讓對方完全把自己放到敵對的位置,又要抓住機會,層層推進,把理說透,並把握好「軟」和「硬」之間的平衡,善加運用對方的恐懼心理和依賴心理,連哄帶騙、以利以迫地硬是讓這些不是很配合難纏角色,不得不妥協,從而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當然,威脅也要講究一定尺度,你還必須要站在「理」上,才好威脅對方,千萬不要過火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批評下屬要善用「三明治法」

在下屬做錯事的時候,上司自然有權力糾正、批評他。但是,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卻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批評得輕了,下屬不會放在心上,批評得重了,又怕產生反效果。那麼,如何做才能讓下屬心悅誠服地接受呢?FBI告訴我們,這就需要用「三明治法」。

什麼是三明治法呢?我們先來看以下這個故事:

FBI探長亞力桑德羅的女秘書外型十分亮麗,但是在工作上卻馬馬虎虎,經常出錯。一天早晨,當這位女秘書光鮮亮麗地走進辦公室時,亞力桑德羅對她說:「今天你穿得真漂亮,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女秘書聽了笑顏逐開。亞力桑德羅又說:「我相信你處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樣漂亮。」從那一天開始,女秘書在處理文件的時候就很少再出錯了。

探員阿曼德知道了這件事,就好奇地問亞力桑德羅:「你的方法怎麼這麼有效呢?」亞力桑德羅笑著告訴他:「這很簡單,你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的臉上塗上刮鬍泡泡。這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刮起來不會令人覺得痛。」

亞力桑德羅的批評方法被稱為「肥皂水法」,又稱「三明治法」,用於向對方委婉地提出批評性的建議。就是將對他人的批評包裹在前後肯定的話語之中,減少批評的負面效應,使被批評者舒服地接受別人的指正。
練習Tips
在批評心理學當中,人們通常喜歡將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以便於讓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這種現象就好比是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中間這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最後一層則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後味無窮,也能產生神奇的功能,這種批評的方法,不但不會挫傷受批評者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還能讓其積極地接受批評,主動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三明治」法為什麼能夠產生如此大的效果呢?主要是它有如下幾點原因:

1 三明治法的去防衛心作用
人們在潛意識裡都會對別人批評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一開始就是直接地批評,聲色俱厲,頤指氣使,厲聲痛斥,那麼,對方就會產生一種自然的防禦反應以保護自我。一旦對方產生了這種防衛心態,就再也聽不進你的批評意見了,無論你的意見多麼正確,最終也是徒勞。如果你能在批評之前,說一些親切關懷、讚美之類的話,就可以製造一個友好的溝通氛圍,也能讓對方平靜下來,安心對話。由此可見,三明治的第一層就發揮了去防衛心的作用,使受批評者樂於接受批評者。

2 三明治法的去後顧之憂作用
批評之中,難免會有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話語,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這些話,等到批評結束之後,就會讓人心有餘悸,搞不清楚批評者是在幫助他還是在懲罰他,因此,難免就會多想,會有後顧之憂。而三明治法的最後一層則起到了去除後顧之憂的作用。它常常給予受批評者的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幫助,使受批評者振作精神,重拾信心,走出情緒的低谷。

3 三明治法給受批評者以面子
批評只是改善行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三明治式的批評方法,既指出了問題,同時也易於讓人接受,而且不留下後遺症。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效果,主要歸功於這種批評方式不傷害兩方的感情,不損壞人的自尊心,能夠激發起被批評者的向善之心,讓人的積極性始終維持在良好的行為上。

比如,某個員工上班遲到了,深諳三明治法的上司就會這樣對她說:「你一向都表現得很優秀,最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啊?要不然的話,你是不會遲到的。按照公司規定,遲到是要受到一些懲處的,你說對嗎?如果身體感覺不舒服的話,就別硬撐著,趕緊去看醫生吧;如果家裡有事兒的話,你可以先跟我打個招呼,我們大家都可以幫助你的。好好做吧!」這樣即達到了目的,又堅持了原則,還照顧到了受批評者的面子。反之,如果採用比較激烈的方式去批評,說一些諸如:「不想做就走人」,「公司不是你家」,「你這不是在故意和公司作對嗎?」之類的話,勢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激烈的衝突,更遑論取得良好的效果了。

話術POINT
要讓對方真正接受你的要求或目的,「三明治溝通」法是比直接批評更好的方式,凡事先說對方優點、再指出缺點、最後再強調對方優點!

為了讓對方更樂於接受,在你表達自己的核心意見之前,先對對方的相關方面表示認同與肯定。意見表達完畢,別忘了給他希望和鼓勵,以使他保持信心和愉悅的心情,不至於有被打擊的挫折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