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的「人脈檔案」翻開你的通訊錄,看看裡面是不是簡單的一個人名對應一個電話號碼?如果是的話,很遺憾,你目前為止還不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檔案」。現在馬上開始對你的人際圈進行分類,把認識的人按照同學、朋友、同事、親戚、客戶等進行分類,看看:哪些是你經常聯絡的人,哪些是只見過幾次面的人,哪些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你的人,哪些僅是點頭之交。把這些分類列出來,就對自己的人脈檔案有一定了解。了解人脈檔案以後,現在來看看社交圈,把能想到的人對應上姓名、公司部門與職位、地址、電話、傳真、手機、E-mail,甚至Facebook、MSN、生日、暱稱等列出來。依據所在行業加以分類,這就是自己的全部人脈檔案。這份名單將給你帶來許多好處,在你需要人幫忙的時候,你會發現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每個月定時的對檔案進行整理,不斷添加豐富上面的內容。你將發現對身邊的人有全新的了解,哪些人會對你更有價值變得一目了然,你就可以安排某些人保持適當的聯繫,某些人經常往來,某些人只需要節日的時候發個簡訊即可。擅長經營自己人脈檔案的人,在現代社會往往離成功更近。有些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會先利用網路,多認識各行各業的網友,累積人脈資源。這些聰明的新鮮人,往往有一套維持自己人際圈的特殊手段,而且人際圈是一個正向級數,當認識的人越多,人際圈打理得越好的時候,就能為自己將來進入職場以後,累積更多的靠山。法國道達爾菲納‧埃爾夫機油公司的前總裁Bruno Weymuller就是一個經營人際關係的高手。他每年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至少要能夠與1000個各行各業的人交換名片,並且和其中最有價值的200人保持一定聯繫,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跟最合得來的50個人成為可以來往的朋友。通常我們發出200張名片,至少有30張名片有一定價值,這位前總裁深諳此道,他將名片的藝術發揮到極致,也將自己的職業生涯推向高峰。一個擅長交朋友的人,無論他的能力如何,職業生涯總能讓人稱道,現在社會就是一個交際大圈,有可利用的人脈,是未來最需要的優秀人才。等待機會不如創造人脈蕭伯納曾經說過:「人們總是把現狀的不好當做是運氣不佳,我可從來都不信這些,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主動出擊尋找和創造運氣。」每個人都可能聽到過或者自己說過這樣的話:「我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如果給我一樣的機遇,我也一定會成功。」這就是蕭伯納口中的那種失敗者。只有弱者才會等待機會,而一個強者則會主動去創造機會,與其在失敗的時候埋怨自己運氣不好,埋怨自己出身不夠顯赫,感慨自己沒有人脈可以利用,不如自己先主動去創造機會,打造好屬於自己的人脈。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工作的兩個人,能力相當,但是經過幾年之後,境遇卻不太一樣,原因是什麼?失敗的人被動的等待機會降臨,而成功的人會努力創造機會,結識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臺灣證券投資界有個著名的操盤高手-楊耀宇,不到30歲就從一個南部鄉下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普通年輕人,成為「統一投資顧問」的副總經理。所憑藉的,就是人脈營造能力,他經常告訴那些想要從他那裡打聽發達密訣的人:「我的人脈網路遍及各個領域,上千、上萬條,數也數不清。」有時候發達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你有一個無法計算的人脈圈,那你也可能像楊耀宇一樣擁有上億的資產,你的一個電話也可以抵得上十份資產報告。大部分的人脈網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靠自己努力編織。建立人脈網並不僅是為一份更好的工作、為了職位的晉升,而是為自己以後創造機會。也許你現在交往的人並不能馬上提供實際上的幫助,但是他是你人脈網中的一環,經常保持聯絡總會有機會。對於這些朋友,不要經過第一次的接觸之後就完全放棄,記得利用電話或是E-mail向他們表達你的感謝,不光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而且在感謝的同時,也要讓對方了解你會持續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