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人類愛讀書,猴子善觀察-─猴子需要大數據

(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數字,後來證明人類果然很像猴子,因為大家的數學都不好。)

有人說,人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數字。學校是一個將猴子訓練成人類的地方,因為我們教數學。不過一旦畢業,人類就會逐漸忘記數學,而愈來愈像猴子。

所以,在一個企業裡,低階與中階的年輕管理者因為剛畢業,懂得數字管理;許多高階主管因為離開學校太久,行為比較像猴子,聽不太懂人類的數學語言。不過,這些猴子們一直想進修、想進化成人類,但他們始終沒有真正地了解數字系統;結果,這群猴子在看數字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猴子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在學習數字的同時,不要忘記猴子的本性。

首先,人類習慣看報表,而猴子喜歡直接觀察行為。這些猴子一旦開始學習看報表,就忘了觀察行為。像是學校的教學評量分數都很高,但是學生上課還是睡覺;餐廳的滿意度很高,但是客戶從此不再來交易。評量分數與滿意度是一種報表,但是如果要知道事實,應該直接去觀察行為。

其次,人類習慣結構的資訊,而猴子只有混亂的訊息。當猴子太在乎報表,就忽略了真正有說服力的,其實還是訊息。這個道理很簡單,慈禧太后比較相信奏摺,還是太監小李子的訊息?原來,慈禧太后也是隻猴子。

人類讀的資訊,通常是行為發生後的整理,而猴子之間的訊息,卻代表著行為發生前的觀察。這個道理很簡單,當一隻猴子開始詢問房價訊息時,就代表他將要買房。人類喜歡整理資訊,告訴我們上個月的銷售狀況;而猴子的訊息卻告訴我們未來一個月的銷售機會,哪樣比較重要?

人類的資訊,通常都是企業交易系統下的副產品,猴子的訊息,則是來自於市場的聲音,而市場的聲音愈來愈重要了。你比較相信人類專家的評價,還是身旁的猴子朋友或陌生人的評價?

搞數字的人類有一個特點,喜歡把一個很簡單的東西,搞得很複雜。但是猴子的世界是簡單的,所以需要視覺化,猴子看圖形,只有人類看密密麻麻的數字。台灣人每日平均上網兩個小時,標準差0.8個小時不具管理意義,分布圖一看,就清楚原來都是年輕人在上網,老年人從不上網。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就是一種視覺化。

最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現在的科技讓你的一舉一動所留下的痕跡都被記錄著。過去資訊科技整理的是資訊,喜歡訊息的猴子不太愛用。現在的技術開始蒐集與分析猴子們喜歡的訊息,這種海量的資料整合需要雲端科技。

為了因應海量數據時代的來臨,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應用,成了下一波的挑戰。在資料蒐集方面,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感知器。在分析上,文字、社會網絡、影音、……等的分析技術,也將愈來愈成熟;在應用端,視覺化、行動化、雲端化,也會讓大數據的應用愈來愈普及。

邏輯的人類,管理靠的是數據;機伶的猴子們,管理卻需要大數據。大數據的技術,終於讓這猴子們有再一次進化的機會。

猴子愛調皮,人類重成績─西點軍校上學記

(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成績,沒有了筆試成績,就讓學習失去了目標。)
上個禮拜,我在美國西點軍校學領導。老師是退伍上校,管理學博士;站著講課六小時,真是英雄本色。

首先,他界定了兩種領導者。一是戰略領導者(strategic Leadership),是媒體關注的焦點,言行舉止都代表著組織; 像是當沃爾瑪公司(Wa l -Ma r t)主張為客戶省錢時,CEO的辦公室就要樸素,因為他代表著組織精神。還有一種是戰術領者(tactical leadership),這才是實際在組織中領導的人。這讓我學到,領導魅力的展現,不只是給部屬看的,還要演給社會大眾看;原來,CEO真正的工作是演員。猴子愛調皮, 人類重成績

之後,他給我們看了一張新橋建在河邊草地上的照片。教官解釋說,橋原本是要蓋在河流上的,但是橋建好後,河流卻改道了。點出孫子兵法「兵貴神速」(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act quickly)的說法,很有啟發;真想買本英文版的孫子兵法,比文言文好懂,但少了點模糊的意境。他也解釋當初凱馬特公司(Kmart)只看自己的成長有提升,但卻忽略了沃爾瑪公司的成長提升也遠遠超過自己,點出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智慧。

他又以放在草地上的木橋為例,大家可以很輕易在上面行走;但是把橋放在兩棟樓頂間,我們就不敢走了。所以西點軍校生都要從四層樓的高度跳進游泳池中, 來訓練排除恐懼。隔壁的同學問我敢不敢跳, 當下我說: 「當然敢啊!而且感覺好好玩。」因為玩樂的心態、認真的態度,反而能去除恐懼。最後教官說,領導者要幫助大家排除這種懼怕;因為,懼怕是組織向前的阻力(friction)。

這幾年,西點軍校也開始訓練一些企業主管與富二代。因為軍事訓練,訓練的不只是「領導」,還要訓練「被領導」;特別是一群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希望能藉此改變他們的氣質。西點的教官告訴我們,他們一年級的新生學習自我認識、二年級開始學習團隊領導、三年級學習群體領導、四年級學習千人部隊的領導;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教導人如何帶領數千人的部隊,除了西點。西點開始教授MBA的課程,這個創新,我喜歡。但是,依照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天底下沒有最好的領導者,只有最適合的領導者。將軍隊中成功的將領換到政壇、換到民間企業後,因為情況改變,領導風格必須有所調適。

西點軍校的教育非常強調武德;在校園的榮譽規章(honor code)石碑上,強調絕不欺騙、偷竊等行為原則。不過,我下課問教官:「西點軍隊會不會欺敵與偷襲?」他回答:「會!因為不是為自己個人的利益。」所以,讀書要活一點,許多課文後面都有但書。我在想,兵書不是有言「兵不厭詐」?如果軍校能告訴我們一些詐術的案例,應該會很有幫助。你看!球類運動不是也有假動作嗎?企業是不是也可以有假動作呢? 欺敵或欺騙客戶,不都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怪不得學術殿堂比較少討論詐術。

還有人問了一個經典的問題,問到西點出了很多著名的將軍,他們在校的成績好不好?教官回答得有些吱吱唔唔,最後還是承認,的確有著名的將軍在學生時代,就是麻煩製造者。所以,成績好壞離開學校後,真的不重要!猴子看相對, 人類講絕對─烏龜遇到蝸牛

(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名次,我們忘了,好壞是相對的,看你是跟誰比,以及比甚麼?)

我認識一位台大教授,把孩子送到美國讀大學。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很妙,「台灣最好的大學就是台大,這有什麼好的?」能講出這種話的人,我們都會戲謔地稱讚說,「你真是有國際觀啊!」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

在田裡, 烏龜撞上了蝸牛, 兩隻都受了傷 。不久, 警察要來製作筆錄;蝸牛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無法言語,烏龜則是一臉驚恐,直說︰「我的天啊!一切發生得太快,我完全無法看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故事的理論基礎是: 快慢、好壞、美醜都是相對的, 需要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當你的朋友都是烏龜時,一隻比較快的烏龜沒什麼好驕傲的。這個故事告訴我,選朋友很重要!當然,如果你是一隻比較慢的烏龜,也不用難過,因為至少你的殼比蝸牛硬。

我在擔任資管系系主任的時候,就有學生向我抱怨,覺得資管系的學生,資訊能力不如資工系、管理能力不如企管系,感覺很挫折。我跟他們說:「烏龜跟兔子比速度,永遠會吃虧;烏龜跟蝸牛比殼硬,就會變得驕傲。你應該跟自己說,我的資訊能力比企管強、我的管理能力比資工強,這就是我的定位。」 原來, 強與弱, 只是看你跟誰比; 兔子、蝸牛、資工、企管,都是你的參考點,選對參考點,你就能了解為什麼「天生我才必有用」了。

參考點的選擇,也有管理策略上的考慮。跟美國人競爭,就要比成本;跟中國競爭,就要比品質。烏龜絕對不要與兔子比賽跑;比游泳,烏龜就能贏兔子。此外, 多和比自己強的人與企業在一起, 也會襯托出自己的強。像是西班牙品牌的ZARA服飾,選擇店面時一定與名牌奢華店面(奢華的參考點)比鄰而居,價格再比隔壁便宜(平價的參考點)一點;於是,就建立了「平價奢華」的品牌定位。試想,如果ZARA開在五分埔,又怎麼會有奢華的感覺呢?

什麼是快樂? 就是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時, 做一些公益(父母教訓懶惰小孩, 就常以非洲難民作為參考點) ; 當自己覺得想努力時, 就找標竿(benchma rking,管理學指的是值得你學習與超越的對象)。不管是做公益,還是找標竿,活在當下,只與自己比的人境界最高。不過,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學學烏龜,一個人靜默不語的沉思。你看!老毛病又犯了,你又想跟烏龜比什麼?猴子比手畫腳,人類發明PPT─神在劍先簡報技巧

(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簡報軟體,忘了簡報的目的,在說服,而不在軟體。)

溝通技巧與一項非常重要的軟實力,學校好像不太教。

我們曾經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MBA的學生來台灣,舉辦一場海峽兩岸的案例競賽。過去,我也在兩岸學校講學,看得出來兩岸學子的不同思維與溝通模式。大陸的學生重視解決問題的知識呈現,所以簡報的內容豐富;台灣同學重視表達的包裝,圖形色彩比較精彩。如果兩岸同學能夠彼此取長補短,將天下無敵。所以,這次兩岸同學是混合編組的;聽完八組同學的簡報之後,我給了個講評。

首先,我在黑板上寫了「神在劍先」四個字;告訴同學這是金庸小說中,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劍時所說的心法。我跟學生說︰「劍法」是一種知識、「心法」是一種智慧。我們在學校學了很多知識(劍招),但是當下要使用哪一招(出擊或抵禦)卻是一種「智慧」。所以,高階主管之所以能升官,不要高估他們的知識,但絕不能低估他們的智慧。

舉例來說, 你準備了一百張投影片, 但是簡報時間有限, 你要報告哪幾張?當你時間不夠,你還是要堅持報告完你當初所準備的東西嗎?還是,要視現場氣氛,做適當調整?智慧,許多時候是一種當機立斷的取捨。

另外,說明與說服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書面報告與口頭報告的目的也不同。書面報告有較長的篇幅,所以可以說明一件事情的細節(知識);但是口頭報告呢? 多半強調的是說服( 智慧) 。依照說服理論, 對方的專業度高,就要用邏輯數字來理性說服;如果對方專業度不高,就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感性說服。理性與感性的比例如何分配,就得靠「神在劍先」的「神」了。

還有, 現在的學生太過以賴powerpoint的投影片簡報。顧名思義,「powerpoint」指的是一點一滴的資訊呈現;而說服過程,則是整體氣氛的營造。你看!電視購物專家或電視談話性節目的名嘴,有誰用投影片簡報?依照說服理論,如果坐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專業度不夠,用感性說服比理性說服來得有效。我不擅長購物,所以愛看電視購物的感性訴求;但是我關心政經,所以看到談話性節目的感性訴求,就會有種聽不下去的感覺。那麼,案例競賽評審的專業度夠不夠?因為你們報告的是台積電的案例,如果評審中有懂台積電背景的人,就要用某種程度的理性說服;如果沒有,講個故事讓大家開心(感覺有道理)就好了。

不過,說總是比做容易很多。下個禮拜我也要面對AACSB的管院評鑑,我的簡報要如何設計?神在劍先」的「神」在哪裡?神啊!請賜給我智慧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