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鋼彈主管,你為什麼會對部下生氣?
強勢作為無法提高部下的工作意願
每次我們為主管舉辦研討會,都會聽到這些主管心煩氣躁地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喔……。」
溝通能力很差。
等著人家給答案,不會自動自發。
對任何事都沒有衝勁,沒有上進心。
不過小小責備他們一下,挫折感大到讓我吃了一驚。
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對於現在的年輕部下,這些主管總是出現招架不住的反應。也因為他們對部下總是容易心煩氣躁,以至於老是大發脾氣。或就算他們沒有對部下發脾氣,卻因為覺得心煩而無法靜下心來,完成手邊的工作。正在看這本書且身為主管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經驗吧?
我非常能夠了解這種心情。我寫過《不生氣的技術》這本書,也經常在研討會上宣導不要情緒化、不要生氣的重要性,再加上我現在正在寫這本書,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一個不會生氣的人。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前的我常常會對部下發脾氣。我對那些沒有按照我要求執行工作的部下,完全不隱藏我暴躁的脾氣,是個典型易怒型的主管,而且我還是一個很容易顯現出煩躁情緒的主管。
當我還是上班族時,在我二十四歲那年,第一次被升任為經理,並管理一整個部門。在我擔任經理三個月後,公司舉辦了業務部門的業績競賽,我的部門得到全國第一名。因為有這種經驗,我對自己的管理方式相當有自信,為了更加提升業績,我不斷強迫部下跟著我的腳步努力。
當時我採用的管理方式是「KKD管理法」。KKD是我自創的一個名詞,就是集合「恐怖」(K)、「脅迫」(K)、「緊張」(D)這三點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將這些話掛在嘴上:
按照我說的做,不會錯!
不要問那麼多,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
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我總是強勢要求我的部下,照我的想法及做事方法工作。除了我因為參加公司比賽得到壓倒性勝利而變得自大外,其實我也不斷強迫別人接受我的價值觀,我成了一個很強勢的主管。
但是這樣的管理方式,並沒有為我帶來持續良好的表現。過了幾年以後,我部門的業績慢慢變得低迷;我開始聽到人家說我部門的人都會摸魚,我也感覺到部下們慢慢地在疏遠我。
強勢的領導及強迫別人接受單方面價值觀,並不能提升部下的工作意願及工作熱忱,更不可能讓部下自動自發。於是我重新省思並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站在部下的立場思考、理解部下心情、引發部下工作意願,並且當部下的推手。
部下也有自己的立場與理由,你得認同
一定有很多人會因為部下「不聽話,不按照我的要求做事」,而覺得生氣。我以前採用KKD管理法的時候就是這樣。我總是用「負面力量」,對部下使用生氣、責罵、威脅、責怪等方式,想要讓他們按照我的要求做事,但到最後都徒勞無功。
可能是因為我有這樣的經驗,所以當我看到戴爾.卡內基的書《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其中一個章節時,我有了很深的領悟跟體會。
卡威立殺了很多人,是一個窮兇惡極的人。當他坐上電椅時,大家都以為他會因為罪惡感而說:「這是我自食惡果,誰叫我殺了那麼多人。」沒想到他不但沒有這樣說,反而說:「我只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自衛,沒想到會遭受到這種對待。」這是卡威立最後的遺言。而在這個故事背後想要表達的是,就算是像卡威立這樣窮凶惡極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出自《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不管是多麼凶惡的犯罪者,都從心底認為「雖然我做了壞事,但這都是社會的錯,是社會害我變成這樣的,所以壞的不是我。」即使是罪犯,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那麼普通人又怎麼樣呢?我相信,一般人如果覺得「我沒有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的部下也一樣。當你嚴厲責罵部下時,他應該會想回你「會變成這樣,是公司體制有問題」「都是主管沒有好好指導,事情才會變成這樣」「壓力這麼大,我做不來」等這些話。
卡內基曾說:「小偷也有五分理。」在《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這本全世界暢銷的名著中,他寫下這一句話:
想要部下自動自發,重要的是,必須認同部下也有他的理由,並且要努力了解部下想要表達的話。
比起「責備」,「理解」才能讓人自動自發
想要部下行動,光靠責備或強迫部下接受自己的想法是辦不到的。想要部下行動的基本方法,就是傾聽部下想說的話及理解部下的想法。那麼,該怎麼做呢?卡內基在剛剛的章節後面,講了這樣的話:
不要責備他人,應該努力去理解對方。……這樣才是正確、也比較有效的方式。這樣做,自然而然就能衍生出同情、寬容及親切感。(出自《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比起責備部下,主管更應該做的是理解部下。在整個組織中,這樣做比較正面,也更能衍生出有建設性的結果。你也曾經當過別人的部下,請你回想當時,因為你判斷失誤時,像這樣不斷發脾氣的主管:
主管:「為什麼犯這樣的錯?」
部下:「對不起,其實是……。」
主管:「閉嘴,就只會講一堆藉口。你知道你的判斷錯誤造成公司多大損失嗎?」
以及,就算自己造成公司損失,還能理解你的主管:
主管:「為什麼犯這樣的錯?」
部下:「對不起,其實是……。」
主管:「原來是這樣啊。因為你經驗不足,會判斷錯誤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以後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記得要來跟我討論。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公司很大損失喔。」
哪一個主管會讓你想要跟隨呢?我相信一定是後者。你的部下一定也一樣。比起責備或批評,你更應該做的是努力理解部下。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你必須要先改變自己,當部下看到你改變,他也會因此而改變。
沒有你的協助,我什麼也做不了!
身為主管,你也許會覺得:「我實在無法了解年輕部下在想什麼。」但是部下跟主管,因為世代不同,因此想法會不同,也是理所當然的。《「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鈴木貴博著,朝日新聞出版)那本書能讓我們理解這樣的世代差別,而那本書同時也是我寫作本書的契機。
那本書以「反應時代的社會形態就能成為流行漫畫」這種想法作為基礎,討論世代間的代溝。以作者鈴木先生的說法,「海賊王世代」指的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出生的人;「鋼彈世代」則是指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人。我出生在一九六五年,屬於「鋼彈世代」。
「鋼彈」是指《機動戰士鋼彈》,於一九七九年開始在電視台播放,是日本機器人動畫變革的先驅。而《海賊王》是在《週刊少年Jump》中連載的漫畫,在年輕族群中獲得超高人氣,連載後印製成漫畫書,初版就賣出四百萬本,是目前累計賣出超過兩億八千萬本的國民漫畫。
透過鈴木先生的書,我們明確了解了二十幾歲的海賊王世代跟我們這些四十幾歲的鋼彈世代,想法差異有多大。例如,以「主管與部下」的相處模式來看。鈴木先生說,鋼彈世代的「主管與部下」是這樣的關係:
「阿姆羅,如果你都不改變,你就是一隻蛄螻蟲罷了!」在《機動戰士鋼彈》第九集中,阿姆羅.雷因為受到布來得少尉的鐵拳制裁,而用充滿恨意的眼光說:「你打我,連我父母都沒打過我。」因為他這樣的態度,又受到第二拳攻擊。在那之後,布來得說了這樣的話。他說:「經過這樣的體驗及成長,你才有資格成為鋼彈世代的一員。」
這是一個當你反抗,就會不斷受到飛來鐵拳攻擊的世界,主管與部下之間有很明確的上下關係。在《機動戰士鋼彈》這個故事中,領導者就是一切,所有的人都必須遵從他的領導。
另一方面,對於年輕的海賊王世代來說,「主管與部下」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海賊王》是描述八個夥伴以海賊船航海的冒險故事。主角魯夫是船長,也是這個團隊的領導人,但是他不但沒有架子,還經常顯現出軟弱的模樣。他有一句代表性台詞:
如果沒有你們協助,我相信我一個人活不下去!
這就像在說,「沒有部下協助,主管什麼事也做不了」。海賊王世代的讀者,對於能用言語表達自己軟弱的人特別有好感。對於海賊王世代「主管與部下」的關係,鈴木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聚集到魯夫這個海盜集團來的夥伴,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把魯夫當成是「最高領導者」。說得準確一點,這些人都是平等關係。他們認為在這個海盜集團,他們在各自的專門領域(例如航海士、醫生或廚師)上,都是最高領導者。他們是一個各有專長及個性的團體。(出自《「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
也就是說,魯夫並不是「因為是領導者,所以在上位」,也不是「因為是領導者,所以偉大」,他的存在不過是要「執行一個領導者職責的角色」。在這個世代中,「主管與部下」並沒有明確的上下關係。橫向的互助關係可說是海賊王世代最大的特徵。
海賊王世代以「平等觀點」看待職場關係
就像代表兩個世代的卡通動漫一樣,現在二十幾歲的海賊王世代跟我們鋼彈世代,對領導者的認知就有很大不同。我們來看看在足球場上的狀況,又是如何?
暱稱為「大和撫子」的日本國家女子足球隊,在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獲得銀牌,這些選手主要就是代表海賊王世代的二十幾歲女性,這個團隊的領導者,是總教練佐佐木則夫。
他如何讓這個團隊組織化呢?從他的著作《大和撫子的力量,讓我們成為世界第一!》這本書中可以知道,重點在於不是「上下觀點」,而是「平等觀點」。
一直都擔任男子球隊教練的佐佐木先生,在剛擔任女子球隊教練時(在他擔任總教練前兩年),讓他最驚訝的就是女子球隊的「同理心」及「對同伴體貼的心」。在他就職後,某一次因參加露營而受傷,結果全體球員都很擔心他的狀況,甚至還怕他會「因為這次事件而失去總教練的信賴」。從這個事件,他發現「女子球隊比男子球隊更容易互相配合」。
女性的優點是認真、體貼且具有同理心。佐佐木先生因此順應女性心理,尊重並善用這些優點,進一步引發出她們強大的團隊力量。
我認為並不是只有選手有同理心,我相信佐佐木先生也有優秀的同理心,所以才能做到這樣的成果。選手如果感覺「總教練一直在監督我」,就會產生退縮的狀況,因此他也設想到這一點,表現出不是「監督」,而是「關心」的感覺。
佐佐木先生也經常聽取選手意見,決定練習排程跟比賽的作戰策略;他也會透過讚美選手來讓他們有自信;不管是資深選手或一般選手,他對全部的人都一視同仁,對沒有上場比賽的選手也會表達關心,非常在意他們的心情。不只是選手,他對那些支援的後勤人員也用相同態度。在球場以外的地方,他表現出平易近人的態度,他會講一些陳年冷笑話來安撫及穩定選手情緒。
但是他並不會過度溺愛選手或對選手妥協。當選手輕忽比賽或不認真練習時,他會嚴格指導選手,而當資深選手表現很差時,他也會毫不遲疑地撤換她們。
選手們暱稱佐佐木先生為「小則」。能夠這麼親密地稱呼他,道盡了這一切的緣由。雖然他們處於教練跟選手不同的立場,但佐佐木先生經常聽取選手意見、跟選手用同樣觀點來看待事情,這種陪伴在選手身邊進行指導的教練姿態,可說是現代理想主管的象徵。
鋼彈世代,為組織而戰的世代
這兩個不同世代,「組織價值觀」也有明顯不同。鈴木先生用以下的内容來對比:
不一定總是良善的地球聯邦軍隊,跟不一定都是壞人的吉翁公國軍隊間的戰爭。在這故事中的關鍵詞是:「靈魂受到地球重力牽絆者,以及不受牽絆者的戰爭」。但在我眼中看來卻更加單純,我認為這不過就是受體制束縛的同伴之間的戰爭而已。……
《海賊王》主角魯夫跟《機動戰士鋼彈》中的人物不同,他不屬於任何一個組織體制。雖然他跟自己的同伴創造了一個名為「草帽海賊團」的組織,但是他們並不會用組織邏輯來行動。魯夫的行動原理就是以同伴為中心。(出自《「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
簡單地說,鋼彈世代是「被組織束縛的世代」,而海賊王世代則是「不受組織束縛的自由世代」。《機動戰士鋼彈》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在它以前的漫畫或卡通,「英雄」與「敵人」的角色劃分非常清楚,故事單純由「善」與「惡」構成。
主角認同自己所屬的組織是「善」,他們為了正義而打仗。但是《機動戰士鋼彈》卻不是這樣的故事内容。在同一個組織的盟友並非全都是好人,讓人討厭的、人性醜惡的、讓人覺得丟臉的人都存在同一個組織中。自己的盟友中有壞人,在敵軍中也有好人,組織價值觀顯現出多樣化的表現。
但也就僅止於顯現出組織價值觀的多樣化而已,《機動戰士鋼彈》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為了自己的組織」而戰;就算領導人是壞人,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他們也必須「為了組織」而戰。
我相信鋼彈世代的人應該都可以理解這樣的感覺,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也一樣。我們任職的公司有好人、壞人,也有不值得尊敬或讓人討厭的人;但就算我們處在這樣的組織中,我們「為了組織」,還是必須作戰(工作)。鋼彈世代「依著組織邏輯」生存,他們無法選擇脫離組織,更無法從組織中獲得自由。
但《海賊王》就不一樣了。他們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如果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不同時,不需要勉強遵從,更不需要依照組織的邏輯生存。現今的海賊王世代,也就是部下的世代,他們已經不需要受到組織束縛。這是我閱讀《「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這本書最感到驚訝的地方。
強勢作為無法提高部下的工作意願
每次我們為主管舉辦研討會,都會聽到這些主管心煩氣躁地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喔……。」
溝通能力很差。
等著人家給答案,不會自動自發。
對任何事都沒有衝勁,沒有上進心。
不過小小責備他們一下,挫折感大到讓我吃了一驚。
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對於現在的年輕部下,這些主管總是出現招架不住的反應。也因為他們對部下總是容易心煩氣躁,以至於老是大發脾氣。或就算他們沒有對部下發脾氣,卻因為覺得心煩而無法靜下心來,完成手邊的工作。正在看這本書且身為主管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經驗吧?
我非常能夠了解這種心情。我寫過《不生氣的技術》這本書,也經常在研討會上宣導不要情緒化、不要生氣的重要性,再加上我現在正在寫這本書,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一個不會生氣的人。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前的我常常會對部下發脾氣。我對那些沒有按照我要求執行工作的部下,完全不隱藏我暴躁的脾氣,是個典型易怒型的主管,而且我還是一個很容易顯現出煩躁情緒的主管。
當我還是上班族時,在我二十四歲那年,第一次被升任為經理,並管理一整個部門。在我擔任經理三個月後,公司舉辦了業務部門的業績競賽,我的部門得到全國第一名。因為有這種經驗,我對自己的管理方式相當有自信,為了更加提升業績,我不斷強迫部下跟著我的腳步努力。
當時我採用的管理方式是「KKD管理法」。KKD是我自創的一個名詞,就是集合「恐怖」(K)、「脅迫」(K)、「緊張」(D)這三點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將這些話掛在嘴上:
按照我說的做,不會錯!
不要問那麼多,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
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我總是強勢要求我的部下,照我的想法及做事方法工作。除了我因為參加公司比賽得到壓倒性勝利而變得自大外,其實我也不斷強迫別人接受我的價值觀,我成了一個很強勢的主管。
但是這樣的管理方式,並沒有為我帶來持續良好的表現。過了幾年以後,我部門的業績慢慢變得低迷;我開始聽到人家說我部門的人都會摸魚,我也感覺到部下們慢慢地在疏遠我。
強勢的領導及強迫別人接受單方面價值觀,並不能提升部下的工作意願及工作熱忱,更不可能讓部下自動自發。於是我重新省思並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站在部下的立場思考、理解部下心情、引發部下工作意願,並且當部下的推手。
部下也有自己的立場與理由,你得認同
一定有很多人會因為部下「不聽話,不按照我的要求做事」,而覺得生氣。我以前採用KKD管理法的時候就是這樣。我總是用「負面力量」,對部下使用生氣、責罵、威脅、責怪等方式,想要讓他們按照我的要求做事,但到最後都徒勞無功。
可能是因為我有這樣的經驗,所以當我看到戴爾.卡內基的書《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其中一個章節時,我有了很深的領悟跟體會。
卡威立殺了很多人,是一個窮兇惡極的人。當他坐上電椅時,大家都以為他會因為罪惡感而說:「這是我自食惡果,誰叫我殺了那麼多人。」沒想到他不但沒有這樣說,反而說:「我只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自衛,沒想到會遭受到這種對待。」這是卡威立最後的遺言。而在這個故事背後想要表達的是,就算是像卡威立這樣窮凶惡極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出自《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不管是多麼凶惡的犯罪者,都從心底認為「雖然我做了壞事,但這都是社會的錯,是社會害我變成這樣的,所以壞的不是我。」即使是罪犯,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那麼普通人又怎麼樣呢?我相信,一般人如果覺得「我沒有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的部下也一樣。當你嚴厲責罵部下時,他應該會想回你「會變成這樣,是公司體制有問題」「都是主管沒有好好指導,事情才會變成這樣」「壓力這麼大,我做不來」等這些話。
卡內基曾說:「小偷也有五分理。」在《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這本全世界暢銷的名著中,他寫下這一句話:
想要部下自動自發,重要的是,必須認同部下也有他的理由,並且要努力了解部下想要表達的話。
比起「責備」,「理解」才能讓人自動自發
想要部下行動,光靠責備或強迫部下接受自己的想法是辦不到的。想要部下行動的基本方法,就是傾聽部下想說的話及理解部下的想法。那麼,該怎麼做呢?卡內基在剛剛的章節後面,講了這樣的話:
不要責備他人,應該努力去理解對方。……這樣才是正確、也比較有效的方式。這樣做,自然而然就能衍生出同情、寬容及親切感。(出自《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比起責備部下,主管更應該做的是理解部下。在整個組織中,這樣做比較正面,也更能衍生出有建設性的結果。你也曾經當過別人的部下,請你回想當時,因為你判斷失誤時,像這樣不斷發脾氣的主管:
主管:「為什麼犯這樣的錯?」
部下:「對不起,其實是……。」
主管:「閉嘴,就只會講一堆藉口。你知道你的判斷錯誤造成公司多大損失嗎?」
以及,就算自己造成公司損失,還能理解你的主管:
主管:「為什麼犯這樣的錯?」
部下:「對不起,其實是……。」
主管:「原來是這樣啊。因為你經驗不足,會判斷錯誤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以後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記得要來跟我討論。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公司很大損失喔。」
哪一個主管會讓你想要跟隨呢?我相信一定是後者。你的部下一定也一樣。比起責備或批評,你更應該做的是努力理解部下。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你必須要先改變自己,當部下看到你改變,他也會因此而改變。
沒有你的協助,我什麼也做不了!
身為主管,你也許會覺得:「我實在無法了解年輕部下在想什麼。」但是部下跟主管,因為世代不同,因此想法會不同,也是理所當然的。《「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鈴木貴博著,朝日新聞出版)那本書能讓我們理解這樣的世代差別,而那本書同時也是我寫作本書的契機。
那本書以「反應時代的社會形態就能成為流行漫畫」這種想法作為基礎,討論世代間的代溝。以作者鈴木先生的說法,「海賊王世代」指的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出生的人;「鋼彈世代」則是指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人。我出生在一九六五年,屬於「鋼彈世代」。
「鋼彈」是指《機動戰士鋼彈》,於一九七九年開始在電視台播放,是日本機器人動畫變革的先驅。而《海賊王》是在《週刊少年Jump》中連載的漫畫,在年輕族群中獲得超高人氣,連載後印製成漫畫書,初版就賣出四百萬本,是目前累計賣出超過兩億八千萬本的國民漫畫。
透過鈴木先生的書,我們明確了解了二十幾歲的海賊王世代跟我們這些四十幾歲的鋼彈世代,想法差異有多大。例如,以「主管與部下」的相處模式來看。鈴木先生說,鋼彈世代的「主管與部下」是這樣的關係:
「阿姆羅,如果你都不改變,你就是一隻蛄螻蟲罷了!」在《機動戰士鋼彈》第九集中,阿姆羅.雷因為受到布來得少尉的鐵拳制裁,而用充滿恨意的眼光說:「你打我,連我父母都沒打過我。」因為他這樣的態度,又受到第二拳攻擊。在那之後,布來得說了這樣的話。他說:「經過這樣的體驗及成長,你才有資格成為鋼彈世代的一員。」
這是一個當你反抗,就會不斷受到飛來鐵拳攻擊的世界,主管與部下之間有很明確的上下關係。在《機動戰士鋼彈》這個故事中,領導者就是一切,所有的人都必須遵從他的領導。
另一方面,對於年輕的海賊王世代來說,「主管與部下」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海賊王》是描述八個夥伴以海賊船航海的冒險故事。主角魯夫是船長,也是這個團隊的領導人,但是他不但沒有架子,還經常顯現出軟弱的模樣。他有一句代表性台詞:
如果沒有你們協助,我相信我一個人活不下去!
這就像在說,「沒有部下協助,主管什麼事也做不了」。海賊王世代的讀者,對於能用言語表達自己軟弱的人特別有好感。對於海賊王世代「主管與部下」的關係,鈴木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聚集到魯夫這個海盜集團來的夥伴,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把魯夫當成是「最高領導者」。說得準確一點,這些人都是平等關係。他們認為在這個海盜集團,他們在各自的專門領域(例如航海士、醫生或廚師)上,都是最高領導者。他們是一個各有專長及個性的團體。(出自《「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
也就是說,魯夫並不是「因為是領導者,所以在上位」,也不是「因為是領導者,所以偉大」,他的存在不過是要「執行一個領導者職責的角色」。在這個世代中,「主管與部下」並沒有明確的上下關係。橫向的互助關係可說是海賊王世代最大的特徵。
海賊王世代以「平等觀點」看待職場關係
就像代表兩個世代的卡通動漫一樣,現在二十幾歲的海賊王世代跟我們鋼彈世代,對領導者的認知就有很大不同。我們來看看在足球場上的狀況,又是如何?
暱稱為「大和撫子」的日本國家女子足球隊,在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獲得銀牌,這些選手主要就是代表海賊王世代的二十幾歲女性,這個團隊的領導者,是總教練佐佐木則夫。
他如何讓這個團隊組織化呢?從他的著作《大和撫子的力量,讓我們成為世界第一!》這本書中可以知道,重點在於不是「上下觀點」,而是「平等觀點」。
一直都擔任男子球隊教練的佐佐木先生,在剛擔任女子球隊教練時(在他擔任總教練前兩年),讓他最驚訝的就是女子球隊的「同理心」及「對同伴體貼的心」。在他就職後,某一次因參加露營而受傷,結果全體球員都很擔心他的狀況,甚至還怕他會「因為這次事件而失去總教練的信賴」。從這個事件,他發現「女子球隊比男子球隊更容易互相配合」。
女性的優點是認真、體貼且具有同理心。佐佐木先生因此順應女性心理,尊重並善用這些優點,進一步引發出她們強大的團隊力量。
我認為並不是只有選手有同理心,我相信佐佐木先生也有優秀的同理心,所以才能做到這樣的成果。選手如果感覺「總教練一直在監督我」,就會產生退縮的狀況,因此他也設想到這一點,表現出不是「監督」,而是「關心」的感覺。
佐佐木先生也經常聽取選手意見,決定練習排程跟比賽的作戰策略;他也會透過讚美選手來讓他們有自信;不管是資深選手或一般選手,他對全部的人都一視同仁,對沒有上場比賽的選手也會表達關心,非常在意他們的心情。不只是選手,他對那些支援的後勤人員也用相同態度。在球場以外的地方,他表現出平易近人的態度,他會講一些陳年冷笑話來安撫及穩定選手情緒。
但是他並不會過度溺愛選手或對選手妥協。當選手輕忽比賽或不認真練習時,他會嚴格指導選手,而當資深選手表現很差時,他也會毫不遲疑地撤換她們。
選手們暱稱佐佐木先生為「小則」。能夠這麼親密地稱呼他,道盡了這一切的緣由。雖然他們處於教練跟選手不同的立場,但佐佐木先生經常聽取選手意見、跟選手用同樣觀點來看待事情,這種陪伴在選手身邊進行指導的教練姿態,可說是現代理想主管的象徵。
鋼彈世代,為組織而戰的世代
這兩個不同世代,「組織價值觀」也有明顯不同。鈴木先生用以下的内容來對比:
不一定總是良善的地球聯邦軍隊,跟不一定都是壞人的吉翁公國軍隊間的戰爭。在這故事中的關鍵詞是:「靈魂受到地球重力牽絆者,以及不受牽絆者的戰爭」。但在我眼中看來卻更加單純,我認為這不過就是受體制束縛的同伴之間的戰爭而已。……
《海賊王》主角魯夫跟《機動戰士鋼彈》中的人物不同,他不屬於任何一個組織體制。雖然他跟自己的同伴創造了一個名為「草帽海賊團」的組織,但是他們並不會用組織邏輯來行動。魯夫的行動原理就是以同伴為中心。(出自《「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
簡單地說,鋼彈世代是「被組織束縛的世代」,而海賊王世代則是「不受組織束縛的自由世代」。《機動戰士鋼彈》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在它以前的漫畫或卡通,「英雄」與「敵人」的角色劃分非常清楚,故事單純由「善」與「惡」構成。
主角認同自己所屬的組織是「善」,他們為了正義而打仗。但是《機動戰士鋼彈》卻不是這樣的故事内容。在同一個組織的盟友並非全都是好人,讓人討厭的、人性醜惡的、讓人覺得丟臉的人都存在同一個組織中。自己的盟友中有壞人,在敵軍中也有好人,組織價值觀顯現出多樣化的表現。
但也就僅止於顯現出組織價值觀的多樣化而已,《機動戰士鋼彈》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為了自己的組織」而戰;就算領導人是壞人,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他們也必須「為了組織」而戰。
我相信鋼彈世代的人應該都可以理解這樣的感覺,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也一樣。我們任職的公司有好人、壞人,也有不值得尊敬或讓人討厭的人;但就算我們處在這樣的組織中,我們「為了組織」,還是必須作戰(工作)。鋼彈世代「依著組織邏輯」生存,他們無法選擇脫離組織,更無法從組織中獲得自由。
但《海賊王》就不一樣了。他們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如果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不同時,不需要勉強遵從,更不需要依照組織的邏輯生存。現今的海賊王世代,也就是部下的世代,他們已經不需要受到組織束縛。這是我閱讀《「海賊王世代」的叛亂,「鋼彈世代」的憂鬱》這本書最感到驚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