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1 O:objective 走向世界高峰

「嘿!」我朝著勝雅蹣跚的步伐,喊了出聲:「勝雅,加油喔!」

同樣滿身疲憊的我,隨後停下腳步,微笑對她說:「來吧,休息一下,我們先在這裡看看風景。不過待會一定會有更美的景色,咱們都不要錯過喔!」

重新調整呼吸,握拳相擊,從彼此肯定的眼神裡,彷彿看見目的地就在不遠的前方。
是的,辛苦過後,往往看見另一番大山大水,屢屢在精疲力竭,用田莊囝仔的毅力、耐力替自己和他人充電加油,重新找回前進的動力……。

1-1 牛群、泥巴田裡打滾的莊稼漢

「阮兜的囝仔怎麼會在牛下面企逃!」

我是標準大溪鄉下,五年四班農家子弟,對於農地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小時候可以說是在泥巴田裡打滾長大,吃、喝、玩、樂都離不開田地,因為與土地的近身接觸,精壯的體型,黝黑的皮膚,一副標準田莊囝仔健康開朗的務實性格。

「庄腳囝仔甚麼不懂?」說到你懂就鬍鬚打結。

「庄腳囝仔甚麼不會?」最厲害的就是耐操和厚皮。

在我四歲的時候,農務正繁忙的季節,我就必須跟著爸爸、媽媽到田邊,他們忙著工作,我則在田邊玩耍。

有一次當我獨自在田邊,家裡頭的牛,不知道什麼原因跟了過來,我竟然也糊里糊塗地跑到牛的四隻腳中間,等到意會到身處龐然大物之中,驚惶害怕的放聲大哭。

不過,牛仔並沒有做出任何傷害我的舉動,只是靜靜地站在那兒吃草,直到媽媽回神發現。

「阮兜的囝仔怎麼會在牛下面,真是好家在,沒被牛踢死喔!」

這段往事,每次母親攏會在家庭聚會提起,大家在哄堂大笑之餘,心裡頭有股溫熱。

這就是我跟土地深厚的淵源,長大的我,不減對自然的熱愛,「一步一腳印」走遍台灣百嶽,更興起遠征喜馬拉雅山的雄心壯志!

◆ 登山,一心入魂 江衍欣

爬山,除了是身體的挑戰,也是心理的作戰。

二〇一三年十月五日,出發前往尼泊爾聖母峰第一基地營(EBC)攻頂之旅的那一天,我明白此趟旅程將充滿意義,除了是對自己身體、心理的總體檢,也將是驗證一路工作累積的管理心法的時候到了。

「伙伴們,你準備好了嗎?」

念力的凝聚

爬山更需要一股熱血衝勁,當攀登卓越的念頭迎面而來,我選擇了接受它、嘗試它、突破它、完成它、放下它;這一段段「登頂心路」使我擁有許多料想不到的收穫,正因為我不怕艱難,勇於面對挑戰。

俗諺說:「想得到,就有機會做得到;想不到,永遠都做不到!」機會往往就在眼前,若不懂得把握,不是因為你不想把握,而是你根本想不到。

因為這個念頭,讓我在歐德期間,帶領我的團隊,用「念力」攻頂,從小山、中山、大山,近程、中程、遠程……,不間斷地試煉心志。

常常會有人說「物以類聚」,當你想完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起來幫助你,很高興我擁有忠實正向的伙伴們,不管是在工作領域或攀登一座座山嶽,都能透過團隊合作共同實踐理想。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對「秘密」的揭露,不外乎「吸引力法則」:你相信什麼,就會是什麼!

成功,完全取決於思維的方向。一連串的念力凝聚,讓我真正達臻「登山魂」的境界。

試著問問自己:

「你有多久沒有看過雲海?」

「多久沒有看過日出?」

「你有多久是兩、三點起床,為了爬山而爬山?」

相同的,稍微轉換個方式再次問問自己:

「因為瑣事纏身,你有多久沒有凌晨兩、三點起床,努力地完成自己設定的夢想跟目標了?」

「多久沒有感到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

「哪一次是為了完成專案而充滿熱情的自動加班?」

那種追求跟突破的心念,會讓人充滿活力。如果你也有所感觸,聽見心的招喚,歡迎你一塊同行,成為我的伙伴。

彷彿聽見你說:「我準備好了!」

要讓身心產生念頭,就從小事開始。

一件微小事情的成功,將使信念發出新芽,產生堅定的力量;微小步伐的累計,可以讓身體記住踏出每一步的喜悅,引導我們走向頂峰。

登山運動一如職涯規劃,心中的答案能夠帶領你走向不同的地點,地點從來沒有所謂的好壞,唯有不斷地突破極限,迎向未知的挑戰,才能有意外的風景與收穫。

我想再回到前面的幾個問話:

「你有多久是兩、三點起床,為了爬山而爬山?」

「多久沒有凌晨兩、三點起床,努力地完成自己設定的夢想跟目標了?」

當你明白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知道為什麼凌晨起床,知道為何爬山、為何工作,才能帶領自己走向前去,引領自己邁向設定的目標。

有目標叫出航,沒目標叫迷航;有計劃叫做航海,沒計畫叫做漂流。

我們都不希望在人生的茫茫航道上迷失,所以心中的目標是什麼?計畫是什麼?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心念」準備好了沒有!

無聲的力量

旅程的好與壞,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曾經問過嚮導,什麼樣的狀況之下,比較不容易有高山症反應?他說有三點:「第一能吃能喝;第二玩樂其中,不管是開玩笑也好、照相也罷,都要能跟周遭的人分享;第三點睡得好。」這三項條件如果俱足,高山症反應就不會降臨到身上來。

高山嚮導說:「當地民工搬運物資到山上,一個五十公斤左右的成人,要背負九十五公斤重的物資,平均都是體重的兩倍。」

我們這群登山客只背負三、五公斤的物品,就難把自己一步一步往上推。

重新上路一段時間,當我們發現挑夫背負這麼重,還能夠保持順暢的步伐,此時大伙們已經雙腿痠麻,部分伙伴拖著腳步,發出抗議的摩擦聲響。

嚮導要挑夫為我們示範:「行走時盡量用腳掌著地,而非腳尖,雙腳微開,步伐就會穩重;上坡時步伐小,配合呼吸的速度,不能發出腳步聲;下坡路段,腳跟著地,讓重心放在後腳跟,能保護膝蓋不受傷害。」

「不能發出腳步聲?」有人提出質疑。

可以呼吸、可以唱歌,就是不能讓走路的雙腿發出聲音。

爬山需要的是耐力,而非爆發力,重點在於雙腳無聲的力量。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是晉升卓越領導人必備的條件。

在喜馬拉雅山重新學習走路,領略管理的奧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