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膝蓋中了一箭之後……

  我的工作運很不賴,雖然一九九八年從大學畢業時,台灣的景氣已經因為網路泡沫化而逐步衰退,而研究所畢業、二○○三年服完役正式投入職場後,大環境更是越來越糟;不過,因為第一份工作就順利進入國內大型連鎖通路,起薪不差,再加上寫作稿費,所以剛進入職場,我的收入就比當前普遍只有22K的社會新鮮人好很多。

  然而,少年得志大不幸。頂著頂尖國立大學碩士學歷,加上研究所期間已經在自己服務的產業打過幾年工,讓我一進入職場就能拿到不錯的起薪與好職務,卻也因此沒能按照公司的職務規劃依序往上爬。一口氣跳太多級的結果就是:沒有機會好好學習職場的基本功。剛進入公司時,連正確的電話禮儀都不懂(對於我這個職務來說,這應該是基本的知識),更別說拿捏好與客戶、廠商和同事之間的人際交往分寸。為此,我常常被資深同事指教,還被主管約談(為了盡早融入同儕關係,我經常幫忙跑腿,自以為是的熱心卻反而被說成:公司不是要你來跑腿的、不要以跑腿來討好同事……等等)。

  最後的下場就是,通過試用期之後,薪水並沒有隨著當初面試所談好的往上調(雖然沒調,對新進人員也還算高就是了)。

  膝蓋中了一箭的我,開始認真思索自己在職場上所犯的各種錯誤,學習放低身段、盡可能地謙虛,並且央求主管和同事指導我該學的功課,才慢慢讓工作上軌道。雖然後來公司要我轉調其他部門,而我剛好另有更好的機會而選擇離開,但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所遭遇的挫折和學習到的經驗,成為日後非常寶貴的資產。

  社會學裡有一個「再社會化」的概念,指的是學校畢業投入職場後,因為所面對的環境與學校、家庭大不相同,所需使用的應對技巧也因而大相逕庭。絕大多數社會新鮮人都會在第一份工作剛開始時碰壁,承受巨大的衝擊,有些人甚至會信心全失,好像膝蓋中了一箭!

  不過,職場再社會化的契機,往往也是從工作上受到挫折開始的。因為不甘心挫折受傷,想要覺醒改變,想要瞭解職場工作的各種潛規則與秘訣,所以開始發憤圖強,找書來讀,找前輩請教,向主管請益,甚至偷偷學習其他同事的做事方法(我的電話接待技巧,就是透過偷聽同事接電話時的應對口吻學到的),成功完成職場再社會化。

  擔心自己到三十歲還只能領無法超過30K的低薪嗎?覺得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不順嗎?感覺自己被大材小用、工作無法上手嗎?不知道該以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同事和生活嗎?下班後該去應酬,還是回家睡覺,或者補習進修?
這本書的六十種必備技,是膝蓋中過一箭的職場過來人的心血結晶,為的是提醒年輕後輩不要重蹈覆轍,在職場上要懂得趨吉避凶的秘訣。

  只要掌握這六十種職場必備技,具備健康的工作態度,那麼,不僅處理專業工作可以游刃有餘,職場人際關係也不至於畫錯重點—成為不會察顏觀色、無法融入氛圍的被排擠者。此外,面對商場各種常用文件、電子郵件和求職履歷自傳,也能掌握該有的寫作力,同時知道如何自我進修、提升實力。如此一來,才能在職場無往不利,早日脫離22K,告別「後菜鳥」與夾層青年的悲劇。更重要的是,年紀輕輕就能具備向上爬的實力,擔任主管職,成為公司的重點栽培對象。

22K不可恥——怕的是,22K領到死

  同樣領不合理的低薪,為什麼有人甘之如飴,有人抱怨連連?

  台大校長在寫給畢業生的十四點提醒中,告誡畢業學生,不要怕起薪低,不要怕不能準時下班,只要認真負責地好好工作……。

  青年忍受低薪的言論有人贊同,也有人批評。批評者認為,這是替企業不合理的勞動環境護航,沒考慮到勞工的可憐處境,很不應該。

  我以為,忍受低薪在某種程度是對的,只是必須附帶一個關鍵的前提:「願意忍受低薪與工作中不合理待遇的人,是否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做這份工作?」

  知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忍受低薪?

  因為自己喜歡這份工作,不是無奈地被迫接受或自我說服,而是真正打從心裡喜歡,所以不以為苦。

  或者,對自己的職涯有明確的願景、清楚的規劃、詳細的執行策略,知道自己到這家公司從事什麼職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去!

  例如,將來想開餐廳,想學會一整套的餐廳經營細節,因此從洗碗工做起,雖然辛苦、薪水少,但是因為目標明確,所以不以為苦,還願意特別多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瞭解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事業的人,懂得按部就班地利用每一個職場來磨練自己,累積將來創業(或達到理想工作職位)所需的know-how。因此,就算眼前的工作薪水低而且辛苦,也不會覺得苦。

  懂得利用每一個職場學習、累積未來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與人脈之後,就會跳往下一個他想要的工作。他把低薪當作學習所需技能的補貼(誰叫學校沒有教這些專業技能,只能在職場學),把工作中的不合理當作磨練。

  青年低薪固然有國家企業對不起年輕人的地方,然而,會覺得低薪且工時過長很辛苦的人,多半沒有職涯願景,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好不容易抓到一份工作,很怕自己丟了這份工作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只好勉強自己忍受低薪與工作中的不合理待遇。

  以低薪剝削勞工固然不對,只要有機會絕對應該推翻。不過,在勞動環境還是如此險惡且暫時無法大幅改變的情況下,想要化解不合理的職場環境對自己的傷害,最好的辦法是審慎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藍圖,知道每一個職場在自己職涯發展中的定位與幫助,按照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而不是害怕弄丟了工作賺不到錢養活自己,寧可讓自己成了被不肖企業主剝削的上班奴!

  多寫報告,揣摩上意:主管滿意,職涯順利

  不少上班族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直屬長官交代下來,為某個專案寫一份提案報告。問題是,這份報告寫了又寫,總是被退件,總是不合老闆心意;就算照著老闆的想法去寫,還是被退件,簡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就算找來教人寫企劃書與提案報告的專書,按照書籍的教導,寫出一份符合邏輯理性思考、觀點與論述正確、立論清楚、可執行性高又省預算的報告,卻還是過不了。
究竟是為什麼自己寫的提案報告老是過不了關呢?

‧自我中心要不得
  
  寫報告這種事情說來很微妙。

  雖然是主管交代你去研究、撰寫一份報告出來,但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觀察和想法來寫。

  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卻沒有從公司、客戶和直屬上司的角度去想;無法呈現這份報告對他們的意義和好處;還有該怎麼用字遣詞、安排表述,以何種呈現方式才能讓對方看得懂。如果無法正確掌握他們的心思,無論報告寫得再好、編制得再漂亮,恐怕也是退件的多。

  上司不會通過一份自己看不懂或不喜歡的報告。至於看不懂是因為他程度太差還是你寫得太難,不喜歡是因為不符合他的意思或者你的想法太爛,主管是不會告訴你的。

  想要寫出一份能讓各方都滿意的報告,捨棄不必要的自我中心、放棄自己的主觀想法是非常關鍵的。要記住,報告只是透過你的腦袋來組織,透過你的手來書寫,裡面的內容必須是其他與此報告有關的人看得懂且能認可的,才會被青睞。

‧不要只寫一份

  想要一次就通過提案報告的撰寫,不想老是改來改去卻改不出老闆想要的意思,最好從一開始就別抱著只寫一份報告的心態來寫。

  最好能先瞭解與此份報告相關之人事的態度和想法,然後從正面、反面與中立三種立場與角度各寫一份。交報告前,一有機會就想辦法探聽並瞭解老闆的真正想法,再交出較貼近老闆想法的報告,過關的機會比較大。

‧不是狗腿拍馬,而是體察上意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狗腿、拍馬屁。問題是,寫不出老闆想要的報告,還不是得退回重寫,一直改到老闆滿意為止,寫到老闆心坎裡的想法才會過關。

  撰寫報告不是追求真理,就算是追求真理,也有許多不同的取徑。就好像數學家解題,不會只有一種解答方法;登山者登山,不會只有一條路可攻頂。

  上班族寫提案報告,也不會只有一種切入角度可以寫。拋掉自己無謂的主觀或以專業為傲的堅持,因為那很可能是蒙蔽自己看清問題的簾幕。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先寫再套話?先套話再寫不是更輕鬆嗎?其實,這牽涉到寫報告的過程中,人們對專案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專案看法的瞭解。

  先寫出幾份不同切入點的報告,再去探聽老闆的需求,交出符合老闆心意的那份報告。這麼做的好處是,報告有自己的發想、架構、立論邏輯的方式,只是剛好切入點或結論與老闆一致,看起來就像你和老闆的想法不謀而合。

  如果先套話、瞭解了老闆的想法和結論再寫報告,恐怕只想著這樣寫是否符合老闆的心意,寫出來的報告不自覺地就像逢迎拍馬,老闆看了也不會開心,因為裡面全部沒有你的觀點。

  老闆想要的是觀點正好和自己一致的報告,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觀點去鋪陳撰寫的報告,後者看起來就像討好老闆。

‧提升掌握全局的能力

  或者,乾脆全部呈交給老闆看,顯示你的全面性思考能力。
  
  一個主題的報告多寫幾種,就算不是為了逢迎契合老闆的意思,讓自己得到賞識,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