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讀遍所有關於時間管理或提升效率的書籍?你是不是一開始也覺得書中的建議不錯(也可能真的還不賴),卻不曾真正執行,或者只嘗試了一小段時間?或許,那是因為這些書把原本就複雜的時間,規劃得更複雜了!光是要記住書中所有的原則和技巧都不容易了,更何況要運用到生活中!許多我們熟知卻過時的時間管理策略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它們已不適用於今日講求高效率、變化快速的高壓社會。
現代人需要的是高效、變通、傻瓜都能學會的時間管理方式,如此才能將產值最大化。
那麼,在紛亂的現代社會中,是不是真有更簡易的方法能解決時間管理問題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問題的根源在於時代變了!「時間」本身沒改變,是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同了。問題並不在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因為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我們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在等量的時間裡,現在多出了許多事件和活動必須安排,這主要是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明所致。現代人習慣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每天24小時、每週7天、一年365天,都被各式各樣的活動追著跑,連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從某方面來說,生活被壓縮了,固定的時間被塞進了過多活動,時間思維也因而改變。
這裡所說的「時間思維」,是指人們思考時間的方式。在過去,人們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分為兩個不同的區塊;然而,這對大多數現代人已經行不通了,對某些生活型態原本就複雜的人而言,更是從來就不曾起過作用。當我們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一分為二,兩者處於對立狀態,反而會造成壓力上升;不管是將注意力放在哪一邊,都會因為疏忽了另一邊而產生罪惡感。
新的時間思維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合為一體,在一天24小時當中交錯融合。
或許你會覺得,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混在一起非常不恰當,甚至認為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打破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畢竟,所謂的平衡不就是在兩者之間分配相等的時間嗎?不,那已經是過氣的想法了!
新的思考方式是:「平衡」其實是在眾多變數中維持穩定,真正需要的是「應變執行」(flexicute)的能力。好吧,我承認「應變執行」是自創的詞彙,但你不覺得聽起來很生動也很合理嗎?「應變執行」是指,計劃有變時,能夠調適自如且不被原計劃綁住,也就是在「執行」時能「應變」。就像巴拉德(James Ballard)所說的:「我們必須學會,在腳下地毯一直被拉走的情況下,還能從容起舞。」
所以,傻瓜都能學會的時間管理第一步,就是學會「新舞步」。換句話說,你必須認識並接受新的時間思維,這當中有幾項簡單卻重大的不同之處。
底下是新舊時間思維的比較,新思維調整過後的做法,能幫助你更輕鬆面對紛雜的活動。
舊思維: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的平衡,表示對兩者投入等量的時間。
新思維: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的平衡,表示在眾多變數中維持穩定。
舊思維:強調多工(同時進行多種活動)。
新思維:強調不同活動的切換,將工作事項與私人活動穿插安排,並且保證執行任何活動時都能全神貫注。
舊思維:工作是辛苦的長跑馬拉松,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精力。
新思維:工作是一連串的短跑衝刺,中間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精力;想要達到最好的表現,就必須專注在精力的分配。
舊思維:工作時間以外,能利用的時間有限。
新思維:隨著科技的進步,將全天時間納入規劃已經成為常態。
舊思維:每日的行程與計劃是固定的。
新思維:每日的行程與計劃是有彈性、可變通的。
舊思維:工作進度可以追趕,並且有結束的時候。
新思維:工作是持續進行的狀態,少有結束的時候。
舊思維:只要一種時間管理工具就能提供完整的系統。
新思維:多種時間管理工具搭配使用,才能創造出完整的系統。本書建議同時使用紙本和電子工具。
舊思維:計劃是根據時間來安排的。
新思維:計劃是根據活動的必要程度、實際程度、成效高低、效率高低以及可能的突發事件來安排。換句話說,要在最合理的時候進行活動,而非一昧地按照時間而定。
舊思維:用工作時數來判斷工作表現。
新思維:用生產效率來判斷工作表現。
我要再次強調,人們擁有的時間並沒有變少,使用的月曆和時鐘也跟過去一樣,不同的只是多了許多需要安排的活動。時間依舊是由不同事件串起的,而所謂的「事件」,是指所有發生的事,包括「活動」。因此,「活動」就是規劃理想時間藍圖的最基本單位。摘錄101個簡單策略:
5 委婉打斷長舌客戶的藝術
若是不能打斷對方,那就打斷自己!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在談話中想辦法取得說話權,然後在句子說到一半時突然停下,看一眼手錶,表現出急迫的樣子,點出現在時間。例如:「喔!已經3:50了,我該走了!」就這麼簡單。
這項技巧能幫助你直率表達結束談話的意願,又不會顯得太無禮,因為你打斷的是你自己。這麼做還能幫你主動掌控局面,讓你可以禮貌地打斷談話,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上。
8 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你會因為排隊或等待而情緒緊張嗎?或是因為堵在車陣中而抓狂嗎?試試簡單易懂的逆流時間管理法吧!買菜、通勤、辦事、吃午餐等等,都挑選和主流人群不同的時段,就能省下許多時間。一位高階主管曾表示,只要提早15分鐘下班,就能省下堵在路上的30分鐘。
10 兩個問題,省下大把時間
有個流行的說法是: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做得很好。完成一項工作的感覺很好,但是,如果這項工作一開始就不是必需的,又何必花時間完成呢?所以,請用底下兩個問題分析你的行動:
1 我正在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我自己或其他人都不必做的?
2 我正在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交給其他人做也可以的?
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你就能減輕背上的負擔。
14 消除你的罪惡感
有些人在融合工作和生活時,會遇到一塊絆腳石,姑且稱之為「自發罪惡感強迫症」。一個人的精力被工作和生活分割時,產生罪惡感是很自然的現象。許多人工作時,會因為無法照顧到家庭生活而感到內疚;在家休息時,卻又因為沒有工作而感到罪惡。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知到這份罪惡感是自找的,對於工作和生活的品質以及兩者之間的平衡,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想要克服「自發罪惡感強迫症」,可以做兩件事:一、試著融合工作和生活,而非劃清兩者界線;把自己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開的兩面。二、改變想法,控制並消除心中的罪惡感,一直拿刀砍自己實在不是聰明人會做的事。
22你的財產值多少「時間」
如果你有一艘船、一棟度假小屋、或是任何物質財產,你肯定很清楚這些財產值多少錢。
但是,你是否曾停下來想過,這些財產值多少「時間」?大多數物質財產都需要一定時間維護,使用財產也需要時間,甚至有些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被自己擁有的東西(財產)佔據,而其中有些不一定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如果你也面臨同樣的窘境,請試著扔掉一些會無謂佔據時間的東西。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換來更珍貴的自由—選擇如何運用時間的自由。
36 不要當個萬事通大好人
有些人會愚笨地把自己塑造成「萬事通大好人」,辦公室裡的這種人通常有三項特徵:博學、友善、很少拒絕他人。這種人一旦被發現,就會被那些想要節省時間的眾人圍繞,畢竟直接找人問比自己找答案快多了。
如果你就是那位經常受人所託的救世主,遲早有一天,情況會演變成對你不利!最常見的結果就是,你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若是有這樣的煩惱,就必須定下標準和界線,不要直接提供答案,不妨改成指引方向,其他人很快就會明白,而你也可以免去許多干擾。要是沒時間了還不懂得在適當時機說「不」,那你就等著被事情淹沒吧!
40 拖延症纏身?試著縱身一躍!
進入冰冷的泳池,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大聲尖叫,然後直接跳進去!想要搞定讓你頭大的工作,就想像自己是要跳進一座冰水游泳池!
第一步是在前一晚準備妥當、清理桌面,把工作所需的東西全都擺出來,明確表示隔天早上不允許任何人打擾。
隔天早上,比平時早一小時去上班。不要照平常的例行程序走,像跳冷水池一樣,直接一頭栽進工作裡!你肯定會對工作成效感到滿意與驚豔!怎麼樣,明天要不要去晨泳啊?
46 經常被忽略的連接時間
「連接時間」是指兩份工作、兩次會議或兩個活動之間的銜接時間。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脫離一項活動、準備進行另一項活動的時間。
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連接時間的存在,所以經常有主管在安排會議時,會一個緊接另一個,讓人沒有時間從第一個會議抽身前往第二個會議。底下是管理連接時間的三項建議:
1 安排會議時,一定要在兩個會議之間保留適當的連接時間。
2 排除不必要的干擾,減少時間浪費。除了干擾本身耗費的時間,還需要計算干擾的連接時間。每次受到兩、三分鐘的干擾,就必須花費一樣多的連接時間,才能將注意力放回原本的工作上。
3 連接時間是方便我們慢慢轉換並重新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可以允許注意力降低;但是,過了連接時間就必須全心投入活動。
80 知道何時該放棄
知道何時該放棄,也是時間管理技巧之一!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呆坐在書桌前卻一點靈感也沒有,你的低效率很可能是精神不佳或目標不清造成的。若是發現自己停滯不前,一定要有所警覺。先停下手邊的工作,暫時離開,改做其他事情;不然,也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更長遠地看,要有勇氣放棄不會有結果的「死胡同計劃」。知道何時該放棄,也能省下許多時間。
現代人需要的是高效、變通、傻瓜都能學會的時間管理方式,如此才能將產值最大化。
那麼,在紛亂的現代社會中,是不是真有更簡易的方法能解決時間管理問題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問題的根源在於時代變了!「時間」本身沒改變,是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同了。問題並不在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因為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我們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在等量的時間裡,現在多出了許多事件和活動必須安排,這主要是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明所致。現代人習慣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每天24小時、每週7天、一年365天,都被各式各樣的活動追著跑,連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從某方面來說,生活被壓縮了,固定的時間被塞進了過多活動,時間思維也因而改變。
這裡所說的「時間思維」,是指人們思考時間的方式。在過去,人們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分為兩個不同的區塊;然而,這對大多數現代人已經行不通了,對某些生活型態原本就複雜的人而言,更是從來就不曾起過作用。當我們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一分為二,兩者處於對立狀態,反而會造成壓力上升;不管是將注意力放在哪一邊,都會因為疏忽了另一邊而產生罪惡感。
新的時間思維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合為一體,在一天24小時當中交錯融合。
或許你會覺得,將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混在一起非常不恰當,甚至認為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打破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畢竟,所謂的平衡不就是在兩者之間分配相等的時間嗎?不,那已經是過氣的想法了!
新的思考方式是:「平衡」其實是在眾多變數中維持穩定,真正需要的是「應變執行」(flexicute)的能力。好吧,我承認「應變執行」是自創的詞彙,但你不覺得聽起來很生動也很合理嗎?「應變執行」是指,計劃有變時,能夠調適自如且不被原計劃綁住,也就是在「執行」時能「應變」。就像巴拉德(James Ballard)所說的:「我們必須學會,在腳下地毯一直被拉走的情況下,還能從容起舞。」
所以,傻瓜都能學會的時間管理第一步,就是學會「新舞步」。換句話說,你必須認識並接受新的時間思維,這當中有幾項簡單卻重大的不同之處。
底下是新舊時間思維的比較,新思維調整過後的做法,能幫助你更輕鬆面對紛雜的活動。
舊思維: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的平衡,表示對兩者投入等量的時間。
新思維: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的平衡,表示在眾多變數中維持穩定。
舊思維:強調多工(同時進行多種活動)。
新思維:強調不同活動的切換,將工作事項與私人活動穿插安排,並且保證執行任何活動時都能全神貫注。
舊思維:工作是辛苦的長跑馬拉松,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精力。
新思維:工作是一連串的短跑衝刺,中間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精力;想要達到最好的表現,就必須專注在精力的分配。
舊思維:工作時間以外,能利用的時間有限。
新思維:隨著科技的進步,將全天時間納入規劃已經成為常態。
舊思維:每日的行程與計劃是固定的。
新思維:每日的行程與計劃是有彈性、可變通的。
舊思維:工作進度可以追趕,並且有結束的時候。
新思維:工作是持續進行的狀態,少有結束的時候。
舊思維:只要一種時間管理工具就能提供完整的系統。
新思維:多種時間管理工具搭配使用,才能創造出完整的系統。本書建議同時使用紙本和電子工具。
舊思維:計劃是根據時間來安排的。
新思維:計劃是根據活動的必要程度、實際程度、成效高低、效率高低以及可能的突發事件來安排。換句話說,要在最合理的時候進行活動,而非一昧地按照時間而定。
舊思維:用工作時數來判斷工作表現。
新思維:用生產效率來判斷工作表現。
我要再次強調,人們擁有的時間並沒有變少,使用的月曆和時鐘也跟過去一樣,不同的只是多了許多需要安排的活動。時間依舊是由不同事件串起的,而所謂的「事件」,是指所有發生的事,包括「活動」。因此,「活動」就是規劃理想時間藍圖的最基本單位。摘錄101個簡單策略:
5 委婉打斷長舌客戶的藝術
若是不能打斷對方,那就打斷自己!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在談話中想辦法取得說話權,然後在句子說到一半時突然停下,看一眼手錶,表現出急迫的樣子,點出現在時間。例如:「喔!已經3:50了,我該走了!」就這麼簡單。
這項技巧能幫助你直率表達結束談話的意願,又不會顯得太無禮,因為你打斷的是你自己。這麼做還能幫你主動掌控局面,讓你可以禮貌地打斷談話,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上。
8 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你會因為排隊或等待而情緒緊張嗎?或是因為堵在車陣中而抓狂嗎?試試簡單易懂的逆流時間管理法吧!買菜、通勤、辦事、吃午餐等等,都挑選和主流人群不同的時段,就能省下許多時間。一位高階主管曾表示,只要提早15分鐘下班,就能省下堵在路上的30分鐘。
10 兩個問題,省下大把時間
有個流行的說法是: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做得很好。完成一項工作的感覺很好,但是,如果這項工作一開始就不是必需的,又何必花時間完成呢?所以,請用底下兩個問題分析你的行動:
1 我正在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我自己或其他人都不必做的?
2 我正在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交給其他人做也可以的?
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你就能減輕背上的負擔。
14 消除你的罪惡感
有些人在融合工作和生活時,會遇到一塊絆腳石,姑且稱之為「自發罪惡感強迫症」。一個人的精力被工作和生活分割時,產生罪惡感是很自然的現象。許多人工作時,會因為無法照顧到家庭生活而感到內疚;在家休息時,卻又因為沒有工作而感到罪惡。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知到這份罪惡感是自找的,對於工作和生活的品質以及兩者之間的平衡,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想要克服「自發罪惡感強迫症」,可以做兩件事:一、試著融合工作和生活,而非劃清兩者界線;把自己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開的兩面。二、改變想法,控制並消除心中的罪惡感,一直拿刀砍自己實在不是聰明人會做的事。
22你的財產值多少「時間」
如果你有一艘船、一棟度假小屋、或是任何物質財產,你肯定很清楚這些財產值多少錢。
但是,你是否曾停下來想過,這些財產值多少「時間」?大多數物質財產都需要一定時間維護,使用財產也需要時間,甚至有些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被自己擁有的東西(財產)佔據,而其中有些不一定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如果你也面臨同樣的窘境,請試著扔掉一些會無謂佔據時間的東西。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換來更珍貴的自由—選擇如何運用時間的自由。
36 不要當個萬事通大好人
有些人會愚笨地把自己塑造成「萬事通大好人」,辦公室裡的這種人通常有三項特徵:博學、友善、很少拒絕他人。這種人一旦被發現,就會被那些想要節省時間的眾人圍繞,畢竟直接找人問比自己找答案快多了。
如果你就是那位經常受人所託的救世主,遲早有一天,情況會演變成對你不利!最常見的結果就是,你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若是有這樣的煩惱,就必須定下標準和界線,不要直接提供答案,不妨改成指引方向,其他人很快就會明白,而你也可以免去許多干擾。要是沒時間了還不懂得在適當時機說「不」,那你就等著被事情淹沒吧!
40 拖延症纏身?試著縱身一躍!
進入冰冷的泳池,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大聲尖叫,然後直接跳進去!想要搞定讓你頭大的工作,就想像自己是要跳進一座冰水游泳池!
第一步是在前一晚準備妥當、清理桌面,把工作所需的東西全都擺出來,明確表示隔天早上不允許任何人打擾。
隔天早上,比平時早一小時去上班。不要照平常的例行程序走,像跳冷水池一樣,直接一頭栽進工作裡!你肯定會對工作成效感到滿意與驚豔!怎麼樣,明天要不要去晨泳啊?
46 經常被忽略的連接時間
「連接時間」是指兩份工作、兩次會議或兩個活動之間的銜接時間。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脫離一項活動、準備進行另一項活動的時間。
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連接時間的存在,所以經常有主管在安排會議時,會一個緊接另一個,讓人沒有時間從第一個會議抽身前往第二個會議。底下是管理連接時間的三項建議:
1 安排會議時,一定要在兩個會議之間保留適當的連接時間。
2 排除不必要的干擾,減少時間浪費。除了干擾本身耗費的時間,還需要計算干擾的連接時間。每次受到兩、三分鐘的干擾,就必須花費一樣多的連接時間,才能將注意力放回原本的工作上。
3 連接時間是方便我們慢慢轉換並重新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可以允許注意力降低;但是,過了連接時間就必須全心投入活動。
80 知道何時該放棄
知道何時該放棄,也是時間管理技巧之一!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呆坐在書桌前卻一點靈感也沒有,你的低效率很可能是精神不佳或目標不清造成的。若是發現自己停滯不前,一定要有所警覺。先停下手邊的工作,暫時離開,改做其他事情;不然,也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更長遠地看,要有勇氣放棄不會有結果的「死胡同計劃」。知道何時該放棄,也能省下許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