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術也好,工作術也好,9成的差別來自思維
大家已然沉浸在充滿情報的環境裡,沒有再找尋更多情報的必要性。現在人們所需要的是「信念」。他們想相信你,相信你的目標、你的成功,還有你所講述的故事。
------摘錄自 安奈特‧西蒙斯(Annette Simmons)《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女性雜誌的「美妝特集」和商業雜誌的「職場技能特集」
我有一位從事美妝美髮設計的女性友人,她身邊的人時常尋求她的專業建議。
例如,底妝。
「我想畫出漂亮的底妝,要用哪種產品比較好?」
「底妝的厚度要多重才適切?」
「怎樣才能塗得自然得體?」
每次聽到這些問題,她一向如此回答。
「大家總是愛問『怎麼做』呢。這些技巧上的問題,
隨便翻翻女性雜誌都可以找到1、2百種作法;但技巧這種東西,一旦有新化妝品上市,就會再出現新的化妝法。所以死記做法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塗粉底時最關鍵的要點只有厚薄平均,若是能掌握這個『思維』,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技巧和訣竅;比起做法和技巧,抓住關鍵的思維可是更重要的。」
聽了她這席話,我認為化妝和工作都是相同的原理。比起學習模仿女性雜誌上的化妝術,只要抓住化妝精神的『思維』就OK了;比起追求商業誌介紹的各種技巧,只要能學到「一個簡單的思維」,更能讓工作得心應手。
手冊指南化的世界
這位女性友人同時也說過,
「就算妳用雜誌上教的方法,畫出了完美的妝,但若無法使對方留下好印象,再完美都徒然,不是嗎?」
本來,化妝的意義正在於使對方如何看待自己;而工作亦同,甚至更為嚴苛地,職場上他人的評價就是一切。
即便你依足了指南手冊教導的訣竅,但若無法讓上司和客戶滿意,這所有的努力都毫無意義。正確解答不在於你怎麼做,而在於你的「對象」怎麼看。
不論是化妝或工作,都因對象的存在而產生意義;所以,能否「從對方的視角和觀點」來思考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在現代這個情報化社會,從寵物的飼養方法、到工作的訣竅,甚至戀愛的技巧,你所想得到的一切都有教學指南,世界已然漸漸指南手冊化。換句話說,由於各種做法技巧唾手可得,所以現代人已養成只要有所不安「這樣做對嗎?」便尋找並採用現有方法的習慣。一旦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便開始思考是否作法出了問題?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不斷在「作法&技巧」的思考方向上打轉。
用「一個簡單的思維」,讓事情變得容易
補習班的名師說過,「方法千百種,每個人各有一種。」能得到好成績的考生,他所學習的必然不是技巧和做法,而是思維方法。將精神集中在「思維」上,不要無謂地浪費時間精力,就能得到優秀的工作成果。
任何事情只要追根究柢找到那「一個簡單的思維」,並以此思維為軸心實踐之,多方嘗試後必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做法。而這是一切的基礎。
你還在向誰尋求「方法」嗎?快點從事事都找求「作法」的模式中脫身吧;若想在某方面達成自己的成果,首先就以這個領域為對象,找出其中的「一個簡單思維」,這一點不論在工作、美容、學習、健康或是戀愛上都是通用的。
第一步,挖掘出事物基礎的「思維」
Check!
□ 聽見「好厲害!怎麼做」就十分在意
□ 非常注意別人的做事方法
□ 沒學到他人的訣竅便感到不安
年收入1億日圓的經理人,和時薪900日圓的打工族,其差別從「專注力」開始
對知識勞動而言,最重要的是工作的目的性;而對體力勞動來說,最重要的是工作的技巧。在這點上,知識勞動和體力勞動為提高產能所需的條件正好相反。
------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
年收入2倍法則
換算時薪是2000億日圓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n Jobs)。年收入1億日圓的外商投資顧問。時薪900日圓的便利商店打工族。它們的差別是從哪裡產生的呢?
去年一年間,我總共對126位商界人士舉行了商業教練課程,有個問題我每場必定會提問。
「你滿意現在的年收入嗎?若答案是否定的,年收入要達到多少才能讓你覺得滿意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9成以上的人表示他們對現狀感到不滿。而且有趣的是,不論是年收入180萬日圓的打工族,還是年收入數千萬日圓的外資證券公司主管,所給的回答都一樣,「希望有現在2倍的年收入」。
也就是說,不論時薪是900日圓還是年收入數千萬日圓,它們都有同樣的想法,實際上,將近七成的人都回答了「希望年收入變成兩倍」;各位讀者您覺得如何呢?
我稱呼這種現象為「年收入2倍法則」,亦即「令人滿意的年收入取決於自身現在的年收入,目前年收入的2倍即可令人滿足」。
我接著又對那些回答「想要兩倍年收入!」的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那麼,為達成年收入2倍的目標,你作了什麼計畫嗎?如果達成目標,能夠實現你什麼樣的夢想呢?在你心中有一份這樣的藍圖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所得到的回答是將近100%的「NO」。雖然希望有2倍年收入,但對這個目標卻未作出藍圖或規劃,我想這說不定是大多數商界人士的現況。
另一方面,若將此問題拿來問問那些將在本書中登場、年賺1億日圓的人們,相信他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為達成目標所需的時間及達成年收目標後欲實現的夢想,甚至連未來藍圖和其過程都能侃侃而談,就像在眼前播放他的人生電影那般鮮明。
口說「希望年收入2倍」的人,通常只有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或想法;相反地「年收入1億日圓」的人,則擁有明確的路線和方向。
不論工作也好,人生也好,最重要關鍵都在於「聚焦」。
這是本書所要傳達的,「一個簡單的思維」。
賈伯斯與杜拉克,以及聚焦
史帝夫‧賈伯斯曾言:「focus(聚焦)至為重要」。事實上,蘋果企業也是因為聚焦而得以再生;賈伯斯從136種商品中聚焦了其中4種,以此為起點,又經過數次產品聚焦,而一步步將蘋果導上成功之路。
同樣地,杜拉克也將聚焦視為提升工作效率的不二法門,他曾說過:「專注在最重要的事物上。」這句話,對活在現代的我們更具有重大意義。
戰後日本的勞動人口多數為肉體勞動;對肉體勞動者而言,只要找出「做事的技巧」就可以有效提高產能。在政府與企業雙雙高唱「追上先進國、超越先進國」的引導中,工作的重點便完全聚焦在如何提升效率的方法上。但到了知識勞動成為主流的現代,已可在日本以外的許多地方輕易找到高產能的勞力資源,因此對日本國內的人才需求類型也隨之改變。
那麼,現在的日本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日本國內所需要的,將會是能專注在「目的」上的人才。杜拉克說過,所謂知識勞動,便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目標」上,進而提升工作成果;而在所謂的「知識社會」中,從個人成就乃至於國家興衰,便端看是否能順利由體力勞動轉型為知識勞動了。
用另一種說法來說明。知識社會,就是聚焦專注力上的階級社會。對工作的質量甚至是個人生活方式有最大影響力的,不在於做法,而在於能否聚焦在專一目的之上。
要專注在「目標」上,而不是「做法」上。
全心全意聚焦在工作的目標上,效率和品質就會自然提升。
全心全意聚焦在人生的目標上,你的人生就會從根本上產生改變。
然後,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在工作上,在人生中獲得成功。
接下來,我們將說明在知識社會裡,專注於目標以獲得成功,所必需的幾項要點。
不論工作或人生,都聚焦在一個單一「目標」上吧。
check!
□ 總是事不關己似地想著「如果年收入增加2倍......」
□ 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執行計畫
□ 過著缺乏目標的每一天
工作成效不彰?工作品質低落?3種類型及其原因
為了顧客,絞盡腦汁構思出最佳商品。
------ 豊田佐吉、豊田喜一郎
無法做出好成果的3種類型
明明拼命努力過了,為什麼還是得不到相應的好成果呢......。這樣的人可以分為3種類型。
A type:工作效率差,品質也差的人。
B type:工作速度很快,但亂無章法的人。
C type:做事小心謹慎,但速度很慢的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開給3種type的處方籤。
A type的人,應該要從根本的「思維」開始改變
工作上既缺乏效率,也沒有品質的 A type,恐怕一開始就抓不到工作的重點。
以製作Power Point報表為例,這類型的人會執著在圖片或小標示等枝微末節,花了很多時間處理自己堅持的部分,反而忽略了許多真正重要的地方。
或許在工作上一定程度的執著是必要的,但若是因執著在錯誤的地方而使工作品質低落,那便是不必要的固執了。
另一種情況,也有可能根本不需要文件報告書,只要口頭說明便可使人理解的事;也或許是一份簡單備忘錄就可以解決的事。找出應該專注的部分,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吧。
B type的人,應該要專注在「基礎」上
工作速度很快,成果卻慘不忍睹的人,可以說是忽視了工作基礎的重要性。所謂工作的基礎,指的是從事某工作時的必要能力和一股熱情。
比方說,就算學習了工作效率法或思考法、筆記術等最新的工作技巧,加快了自己
大家已然沉浸在充滿情報的環境裡,沒有再找尋更多情報的必要性。現在人們所需要的是「信念」。他們想相信你,相信你的目標、你的成功,還有你所講述的故事。
------摘錄自 安奈特‧西蒙斯(Annette Simmons)《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女性雜誌的「美妝特集」和商業雜誌的「職場技能特集」
我有一位從事美妝美髮設計的女性友人,她身邊的人時常尋求她的專業建議。
例如,底妝。
「我想畫出漂亮的底妝,要用哪種產品比較好?」
「底妝的厚度要多重才適切?」
「怎樣才能塗得自然得體?」
每次聽到這些問題,她一向如此回答。
「大家總是愛問『怎麼做』呢。這些技巧上的問題,
隨便翻翻女性雜誌都可以找到1、2百種作法;但技巧這種東西,一旦有新化妝品上市,就會再出現新的化妝法。所以死記做法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塗粉底時最關鍵的要點只有厚薄平均,若是能掌握這個『思維』,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技巧和訣竅;比起做法和技巧,抓住關鍵的思維可是更重要的。」
聽了她這席話,我認為化妝和工作都是相同的原理。比起學習模仿女性雜誌上的化妝術,只要抓住化妝精神的『思維』就OK了;比起追求商業誌介紹的各種技巧,只要能學到「一個簡單的思維」,更能讓工作得心應手。
手冊指南化的世界
這位女性友人同時也說過,
「就算妳用雜誌上教的方法,畫出了完美的妝,但若無法使對方留下好印象,再完美都徒然,不是嗎?」
本來,化妝的意義正在於使對方如何看待自己;而工作亦同,甚至更為嚴苛地,職場上他人的評價就是一切。
即便你依足了指南手冊教導的訣竅,但若無法讓上司和客戶滿意,這所有的努力都毫無意義。正確解答不在於你怎麼做,而在於你的「對象」怎麼看。
不論是化妝或工作,都因對象的存在而產生意義;所以,能否「從對方的視角和觀點」來思考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在現代這個情報化社會,從寵物的飼養方法、到工作的訣竅,甚至戀愛的技巧,你所想得到的一切都有教學指南,世界已然漸漸指南手冊化。換句話說,由於各種做法技巧唾手可得,所以現代人已養成只要有所不安「這樣做對嗎?」便尋找並採用現有方法的習慣。一旦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便開始思考是否作法出了問題?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不斷在「作法&技巧」的思考方向上打轉。
用「一個簡單的思維」,讓事情變得容易
補習班的名師說過,「方法千百種,每個人各有一種。」能得到好成績的考生,他所學習的必然不是技巧和做法,而是思維方法。將精神集中在「思維」上,不要無謂地浪費時間精力,就能得到優秀的工作成果。
任何事情只要追根究柢找到那「一個簡單的思維」,並以此思維為軸心實踐之,多方嘗試後必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做法。而這是一切的基礎。
你還在向誰尋求「方法」嗎?快點從事事都找求「作法」的模式中脫身吧;若想在某方面達成自己的成果,首先就以這個領域為對象,找出其中的「一個簡單思維」,這一點不論在工作、美容、學習、健康或是戀愛上都是通用的。
第一步,挖掘出事物基礎的「思維」
Check!
□ 聽見「好厲害!怎麼做」就十分在意
□ 非常注意別人的做事方法
□ 沒學到他人的訣竅便感到不安
年收入1億日圓的經理人,和時薪900日圓的打工族,其差別從「專注力」開始
對知識勞動而言,最重要的是工作的目的性;而對體力勞動來說,最重要的是工作的技巧。在這點上,知識勞動和體力勞動為提高產能所需的條件正好相反。
------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
年收入2倍法則
換算時薪是2000億日圓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n Jobs)。年收入1億日圓的外商投資顧問。時薪900日圓的便利商店打工族。它們的差別是從哪裡產生的呢?
去年一年間,我總共對126位商界人士舉行了商業教練課程,有個問題我每場必定會提問。
「你滿意現在的年收入嗎?若答案是否定的,年收入要達到多少才能讓你覺得滿意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9成以上的人表示他們對現狀感到不滿。而且有趣的是,不論是年收入180萬日圓的打工族,還是年收入數千萬日圓的外資證券公司主管,所給的回答都一樣,「希望有現在2倍的年收入」。
也就是說,不論時薪是900日圓還是年收入數千萬日圓,它們都有同樣的想法,實際上,將近七成的人都回答了「希望年收入變成兩倍」;各位讀者您覺得如何呢?
我稱呼這種現象為「年收入2倍法則」,亦即「令人滿意的年收入取決於自身現在的年收入,目前年收入的2倍即可令人滿足」。
我接著又對那些回答「想要兩倍年收入!」的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那麼,為達成年收入2倍的目標,你作了什麼計畫嗎?如果達成目標,能夠實現你什麼樣的夢想呢?在你心中有一份這樣的藍圖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所得到的回答是將近100%的「NO」。雖然希望有2倍年收入,但對這個目標卻未作出藍圖或規劃,我想這說不定是大多數商界人士的現況。
另一方面,若將此問題拿來問問那些將在本書中登場、年賺1億日圓的人們,相信他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為達成目標所需的時間及達成年收目標後欲實現的夢想,甚至連未來藍圖和其過程都能侃侃而談,就像在眼前播放他的人生電影那般鮮明。
口說「希望年收入2倍」的人,通常只有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或想法;相反地「年收入1億日圓」的人,則擁有明確的路線和方向。
不論工作也好,人生也好,最重要關鍵都在於「聚焦」。
這是本書所要傳達的,「一個簡單的思維」。
賈伯斯與杜拉克,以及聚焦
史帝夫‧賈伯斯曾言:「focus(聚焦)至為重要」。事實上,蘋果企業也是因為聚焦而得以再生;賈伯斯從136種商品中聚焦了其中4種,以此為起點,又經過數次產品聚焦,而一步步將蘋果導上成功之路。
同樣地,杜拉克也將聚焦視為提升工作效率的不二法門,他曾說過:「專注在最重要的事物上。」這句話,對活在現代的我們更具有重大意義。
戰後日本的勞動人口多數為肉體勞動;對肉體勞動者而言,只要找出「做事的技巧」就可以有效提高產能。在政府與企業雙雙高唱「追上先進國、超越先進國」的引導中,工作的重點便完全聚焦在如何提升效率的方法上。但到了知識勞動成為主流的現代,已可在日本以外的許多地方輕易找到高產能的勞力資源,因此對日本國內的人才需求類型也隨之改變。
那麼,現在的日本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日本國內所需要的,將會是能專注在「目的」上的人才。杜拉克說過,所謂知識勞動,便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目標」上,進而提升工作成果;而在所謂的「知識社會」中,從個人成就乃至於國家興衰,便端看是否能順利由體力勞動轉型為知識勞動了。
用另一種說法來說明。知識社會,就是聚焦專注力上的階級社會。對工作的質量甚至是個人生活方式有最大影響力的,不在於做法,而在於能否聚焦在專一目的之上。
要專注在「目標」上,而不是「做法」上。
全心全意聚焦在工作的目標上,效率和品質就會自然提升。
全心全意聚焦在人生的目標上,你的人生就會從根本上產生改變。
然後,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在工作上,在人生中獲得成功。
接下來,我們將說明在知識社會裡,專注於目標以獲得成功,所必需的幾項要點。
不論工作或人生,都聚焦在一個單一「目標」上吧。
check!
□ 總是事不關己似地想著「如果年收入增加2倍......」
□ 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執行計畫
□ 過著缺乏目標的每一天
工作成效不彰?工作品質低落?3種類型及其原因
為了顧客,絞盡腦汁構思出最佳商品。
------ 豊田佐吉、豊田喜一郎
無法做出好成果的3種類型
明明拼命努力過了,為什麼還是得不到相應的好成果呢......。這樣的人可以分為3種類型。
A type:工作效率差,品質也差的人。
B type:工作速度很快,但亂無章法的人。
C type:做事小心謹慎,但速度很慢的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開給3種type的處方籤。
A type的人,應該要從根本的「思維」開始改變
工作上既缺乏效率,也沒有品質的 A type,恐怕一開始就抓不到工作的重點。
以製作Power Point報表為例,這類型的人會執著在圖片或小標示等枝微末節,花了很多時間處理自己堅持的部分,反而忽略了許多真正重要的地方。
或許在工作上一定程度的執著是必要的,但若是因執著在錯誤的地方而使工作品質低落,那便是不必要的固執了。
另一種情況,也有可能根本不需要文件報告書,只要口頭說明便可使人理解的事;也或許是一份簡單備忘錄就可以解決的事。找出應該專注的部分,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吧。
B type的人,應該要專注在「基礎」上
工作速度很快,成果卻慘不忍睹的人,可以說是忽視了工作基礎的重要性。所謂工作的基礎,指的是從事某工作時的必要能力和一股熱情。
比方說,就算學習了工作效率法或思考法、筆記術等最新的工作技巧,加快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