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

9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蝜蝂之行,登高墜危
唐.柳宗元〈蝜蝂傳〉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前言】
人的一生都從滿足生活所需開始,可是在滿足的過程中,往往會養成不斷追逐的習慣,因而就算生活上已經滿足,可是人往往追逐依舊,而成為貪婪貪取之輩,甚至因過度貪婪,而遭致不可測之災禍。
柳宗元的〈蝮蝂傳〉寓言,可為借鏡。

這是唐代散文名家柳宗元的精鍊短文,全文從《爾雅》中記載的小蟲蝜蝂說起,蝜蝂是一種擅長背負東西的小蟲,遇到東西,就會把東西背到背上,因背上不平滑,背東西不會掉,而蝜蝂背了很多東西,疲累不堪,也不停止,最後終於跌倒。遇到有人可憐蝜蝂,幫牠把背負的東西拿掉,而蝜蝂又繼續背東西,且越爬越高,最後終於力不從心,墜地而死。
說完寓言,柳宗元筆鋒一轉,回到現實世界,當今社會中喜歡聚積財貨的人,遇財貨不嫌多,以厚實家底,從來不知過多的財貨會害己,等到財貨過多而被罷黜,被貶謫流放,受害很深。可是如果他能夠再起,又不改習慣,渴求高官厚祿,仍然持續貪取,而近於墜落的危險。
柳宗元感嘆,這種不斷積聚財富之人,雖然其樣貌是個人,可是其智商就像個小蟲一般。
雖然我個人對於財貨沒有很多的欲望,只要生活上夠用就好,也不致慾壑難填的積極賺錢,可是在生活上也有一些與善負小蟲類似的現象。
有一段時間,我喜歡上家具擺飾的陶瓷碗盤,經常要在古玩市場、生活用品店流連忘返。出國時,也一定要去逛市集,有時甚至為了逛市集,還會更改行程,多留一、兩天,以至於家中陶瓷碗盤為患,家中的牆上、桌上都擺滿了,可是我仍習性不改。
老婆是制止我的人,不斷告誡我,不可再買,因為家中已放不下,而且這種東西也沒什麼用,我先是虛與委蛇,而後繼續逛、繼續買。直到老婆生氣,每次逛街就緊迫盯人,在一旁制止購買,我才終於逐漸停止。
人是個奇怪的動物,很容易養成習慣,小到生活上的行為,會不斷重複做一件事,如喝咖啡;大至人生、工作、生涯中也會有類似的習慣,最明顯的就是財富、名位的追逐,職位越高越好、財富越多越好,一直到職位超過自己所能為、到財貨超過人生需求之必要,而不知中止。
一直要到災難發生,才後悔莫及,可是人一旦脫離困境,卻又追逐、積累如故。
柳宗元的〈蝜蝂傳〉,可引以為戒。

【後記】
1.社會上許多富有之人,財富已足以數代不愁吃穿,但卻仍然持續努力積極賺錢,甚至對許多應付的支出苛扣如故,真不知其所為何來。
2.這些有錢人除了持續努力積累財貨之外,往往還不知如何運用財富,只賺不花,最後,都留給後代子孫。
3.而後代子孫在享受富裕生活之餘,往往為富不仁,作惡多端,敗壞家門,形成悲劇;有錢,多數會帶來災難。

◎慢則不勵精,險躁不冶性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前言】
諸葛亮是流傳千古的聰明人,可是他的聰明不能流傳,他只留下八十六字的〈誡子書〉,以告誡其子諸葛瞻,期待其子須靜須學,才不致於一輩子一事無成,後悔莫及。
諸葛亮要求其子,要以靜修身,以儉養德,要心性淡泊才能明志,要保持寧靜,才能致遠,為其子規劃了無所欲求的一生。

這是諸葛亮臨終前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殷殷告誡要兒子能行君子之道,要能修養身心,立志學習。如果不能看淡身外的名利,就無法立定自己的志向;不心靈寂靜,就無法到達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能專心,也唯有學習才能有才,要多學才能擴張自己的才能,而學習一定要立志,才可有成。
驕傲一定怠慢,導致無法精益求精學習;急躁冒進就無法理性的看待事物,也不能陶冶心性。若長此以往,隨著年歲飛逝,意志日益消沉,人生因此零落,不能融入社會,只能悲情守著窮困的居舍,那就後悔莫及。
諸葛亮這八十六字〈誡子書〉,道盡了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也給了我深刻的體會。
在我當記者七年之後,已經升成小主管,而且十分熟悉採訪線上所有的情況,我變得十分狂妄自大,行事作為難免驕縱怠慢。面對每一次的採訪,我不再小心謹慎,經常沒有完整的事前準備,就直接上陣,以至於偶爾會發生一些不可控的意外狀況。
每天的採訪工作,通常我也沒有認真執行,只是到受訪的單位逛一圈應付一下。因此那幾年中,我完全沒有進步,我的工作能力、專業知識,停滯在原有的水準,這種現象不就是印證了「淫慢不能勵精」這句話嗎?
也因為傲慢自大,這些年中,我做起事來,也常因自覺很有把握,以至於行險躁進,常常在還沒有準備完善的情況下,就大膽從事,有時候雖然能驚險過關,但也常陷入進退兩難的險境,而處於險境中的我,更難免脾氣暴躁,令人覺得面目可憎,這也是印證了「險躁不能冶性」的下一句話。
所幸在歷經幾年的自以為是記者生涯之後,我深覺不能再蹉跎時光,決定辭職創業,終於讓我脫離了「慢則不勵精,險躁不冶性」的情境。
這兩句話,最適合在人生的順境中自我檢點。當我們做事沒把握時,一定小心謹慎,努力學習。可是一旦小有所成,難免自以為是,不再學習,再如果得到外界的謬賞,自認為是專業達人,更易驕傲自大,做起事來,就少了敬天畏人之心,貪圖便利,行險躁進,為自己埋下禍害而不自知。
諸葛亮的〈誡子書〉,不只可誡子,更可誡己,人人皆可揣摩體會。

【後記】
1.「諸葛一生惟謹慎」,諸葛亮一生永遠小心謀劃所有事情,絕不行險冒進,這是諸葛亮一生能永保安康的原因,在他的〈誡子書〉中,也告誡下一代,不可淫慢,要小心從事。
2.人在順境中,難免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也就不會兢兢業業,持續自我磨練,荒廢了應有的修練。
3.人應一步一腳印,凡事按部就班來,一旦行險躁進,就難免處在危險中。

◎知其非義,何待來年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前言】
人會習於現況,不喜改變;人會討厭面對困難,而拖延採取行動的時機,面對不對的事,要立即戒絕改正;面對應該要去做的事,也要立即採取行動,不論如何,「起而行」都是人生重要的行動準則。
孟子的寓言,提供後人參考。

這是孟子所說的知名寓言,有一個小偷每天偷鄰居一隻雞,有人勸告他:「這不是君子的行為」,小偷回答:「那我改成每月偷一隻雞,到明年,才停止偷雞。」
孟子的結論是,如果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就應該立即改正不再做,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當時孟子是與宋國的大夫戴盈之談論治國之道,認為老百姓之稅捐過重了些,戴盈之回說:「要立即免稅,今年還不可行,那就今年先減稅,明年再免稅。」這就引出孟子「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的說法。嚴格來說,政府施政,先減再免,有可能是迫於現實的可能結果,尚情有可原,可是之於人的為人處事,卻也常充斥著由日攘一雞到月攘一雞的情境,這就有仔細思考、檢討的必要。
我念書的時候,曾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曾立誓要每日背五個單字,可是總下不了決心,老是從下個星期才開始,就這樣一個星期拖過一個星期,無法真正執行,最後總是不了了之。
後來進入職場工作,在工作中總會有一些我們喜歡做的事,做了立即會有成果,或比較有趣的事,這些都會變成我優先去做的選項。可是相同的,工作中也必然存在一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事,這些事可能是極困難的事,例如我們正陷在艱難的處境之中,或者我們正面對難纏的對手,不容易打贏,再或者這些事可能是麻煩的事、無聊的事、無趣的事。這些類型的事,我都會不自覺的往後拖延,能不做就不做,能晚一點面對,就晚一點去做。總是要逼到最後一分鐘才不得不去面對,可是也因為拖延,往往問題越加嚴重,更難以處理。
這也是變相的「月攘一雞」,面對困難、麻煩的事,理論上要及早優先面對,才有可能有好結果,可是如果拖延不去做,這不就和「從日攘一雞,改為月攘一雞」一樣嗎?
「知其非義,何待來年」,指的是對不正確的事,要立即停止、禁絕、改正,不應等到明年。而面對工作上困難的事,也一樣要立即去做,不可拖延。
這種做喜歡做的事,延後不喜歡做的事,可能是每一個工作中潛在的心理意識,自己可能不自覺,我也曾不自覺而拖延,一直到我嘗到苦果後,才發覺此一問題。因此我要自己立下了工作的優先準則:先做不喜歡做的事,先做麻煩的事,先做困難的事,這才逐漸免去拖延的毛病,做到「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後記】
1.拖延是人類天生的本性,任何事用「明天再做」、「以後再說」都是人人常見的行為,克服拖延,要有方法,也要有決心。
2.要改變惡習,尤為困難,因為既已成習,就已成行為的一部分,難以戒除,要戒除,就要有決心、有毅力,即刻開始。<◎訴說百姓疾苦的憐憫寫作
詩是作者描述見聞,發抒心中感受的創作,雖然不乏快樂場景的描述,也不乏苦難悲情的訴說。除此之外詩人也會以詩歌諷刺時政,替小老百姓叫屈。
白居易所作的〈秦中吟〉十首組詩,就是感時諷世的代表作。這十首詩分別是:〈議婚〉、〈重賦〉、〈傷宅〉、〈傷友〉、〈不致仕〉、〈立碑〉、〈輕肥〉、〈五弦〉、〈歌舞〉、〈買花〉。
白居易自陳:貞元、元和之際,他人在長安,看到許多足以令人悲傷的事,因而「直歌其事」,寫成〈秦中吟〉十首。
這十首〈秦中吟〉,第一首〈議婚〉,直言富家女早早有人提親易嫁,而貧家女年過廿,仍無人問津,就算有人欲聘,也要考慮再三,白居易在詩中打抱不平,富家女婚後輕蔑其夫,而貧家女雖晚嫁,但嫁了之後孝順姑婆,到底要娶誰才對呢?
〈傷友〉一詩則直言陋巷孤寒士,當年年輕時,貧賤也相提攜,而今貴賤不相認,對面隔雲泥,能夠始終如此者,少之又少。
〈不致仕〉一首則諷刺時人貪戀官場,年歲已高卻不肯退隱,仍然貪戀君恩,繼續尸位素餐,占據名位。
而〈秦中吟〉十首中,最為人稱道則為最後一首〈買花〉,娓娓道來,說盡了百姓疾苦。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籬笆護。水洒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全詩為極淺白的文字,從長安的暮春說起,正是牡丹開花時,大家一起去買花,花沒有一定的價格,端看一朵花而定。賣花的人想盡各種方法保護花,以確保移動後顏色不變。長安城家家都喜歡花,人人都樂此不疲。
至最後六句,全詩急轉直下,從田舍翁出現,感嘆一叢深色花的價格,是十戶中戶人家一年的賦稅。這是極強烈的對比,富貴人家買花觀賞的價值,直可以抵十戶中戶人家的賦稅,世間的不平若此,寧不令人感嘆。
除了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外,還有鄭谷的名句「不會蒼蒼主何事,忍飢多是力耕人」,描述耕者都不得溫飽。
還有杜荀鶴的〈蠶婦〉:「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養蠶人只能穿麻衣,這又是另一種對比。

◎令人熱血沸騰的詩歌
從小讀史最崇敬的人就是謝安、岳飛、袁崇煥等抵禦外侮,建功立業的古人,而最嚮往欣賞的古人,則是通西域的張騫,一生能開拓新領域,縱橫未知的世界,這是我最想效法的人生。
而這些讓我崇敬的人中,多數沒有好下場,岳飛被誣下獄而死,袁崇煥也被冤屈而死。另一位我也十分崇拜的人則是文天祥,他是被元軍擒走而亡,不過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在我的心中有著獨特的崇高地位。

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在一二七九年被元軍所俘,元軍元帥張弘範挾文天祥攻崖山,以招降崖山守將張世傑,文天祥作此詩以明志,寧死不降,也要守軍力守。
全詩從文天祥以經生及第,從軍開始,起兵撫元已歷經四個年頭,眼見破碎的山河,就像自己浮沉飄零的身世一般。接著用地名及心情串連了兩個雙關語,惶恐灘在江西贛江上,文天祥曾在此兵敗,因而說「惶恐灘頭說惶恐」。
而零丁洋則在今廣東中山縣珠江口,上有零丁山,山下即為零丁洋。而被擒的文天祥只能感嘆「零丁洋裡歎零丁」,此兩句對仗趣味,巧妙而工整。
全詩的重點在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澎湃的氣勢,表達了文天祥寧可赴死的意願,人皆有死,死不足惜,亦不可怕,如果能死的適得其時,適得其所,轟轟烈烈,那還可以留名史冊,供後人景仰,留念。
就是因為這首詩,我對文天祥特別印象深刻,也多了幾分崇拜之情,這可說是一首詩,一句話的力量。

◎以無題為名,卻真情款款的情愛詩歌
十幾歲時,讀李商隱詩,尚無法盡解其中滋味,只覺得其詩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便內心不自覺糾結一處。及長才知李商隱詩中所述說的乃是男女情愛,從此李商隱的詩,也成為我最喜吟詠的作品了。
在李商隱的作品中,尤其是以其「無題」為名的律詩,最是膾炙人口。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此詩最精彩是前四句,第一句標示了時間,也隱含了過程,就在昨夜,我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用星辰與風來代表回味無窮的事。就在畫樓西,桂堂之東,這是地點,雖沒有可以雙飛的翼,但卻心靈相通。標示了兩人的親密關係。接下來兩句,都是在形容酒宴中的敬酒遊戲:送鉤與分曹都是一種遊戲,最後兩句則感嘆聽到更鼓應,只能起身上朝,持續漂泊無依的蓬草生涯。
昨夜的一場宴席,令人無限回味,字裡行間說盡了一切。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前四句一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全為淺白的文字,一看即懂,但餘味無窮。後四句則是想像女子分手後的場景,每日對鏡就怕容顏老去,對月吟唱猶覺月光寒冷,思念之餘,只能委託青鳥殷勤探問。

〈無題 之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 之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是四首無題組詩的前兩首。第一首言主角久候樓上至五更天,但不見蹤影,只能在夢中想念,醒來急下筆寄意,不待墨濃。想像妳現在房中燭光搖曳,照著金翡翠的圖案,麝香微染芙蓉帳,只恨與妳遠隔蓬山,有一萬重之遠。
第二首則描述兩人見面的場景,就像西晉賈氏在簾後偷看韓掾,也像當年宓妃想念魏王一般,春心與花齊開,寸寸相思化為寸寸灰。
李商隱還有一首題為〈錦瑟〉的詩,其實也是一首無題詩,後世以為此詩是李商隱回首五十年來的日子,似為一生的總括。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全詩從錦瑟起筆,五十弦代表過往年華,弦弦思念,回顧這一生就像莊子做了一場蝴蝶夢,也像望帝把一片春心化為杜鵑一般,蒼海月明一句,形容傷心之甚,淚中有淚,藍田日暖一句則形容美好回憶不可捉摸,最後只能回憶此情,一切惘然。
李商隱絕對是一個情感豐富之人,尤其對男女之情更有深刻的體會,這幾首無題詩充分表現了李商隱的細膩情感,成為一再被引用的千古名句。
讀李商隱詩,不宜深究其意,只宜吟詠其韻,體會其情,想像其境,並反覆誦念其詩,就可感受其心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