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機會在哪裡?
熱忱、能力、市場交界的金三角
YouTube 創辦人陳士駿:「創業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要找到美味的機會,先跟小野二郎練握壽司
為了做出美味的食物,你必須吃美味的食物。食材品質固然重要,但你必須鍛鍊出能分辨好壞的舌頭。沒有好的味覺,做不出好的食物。假如你的味覺比顧客差,你要如何打動他們?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從小,長輩常常提醒我們:「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聽起來簡單,裡面卻藏有莫大的人生智慧。
首先,幾乎沒有人的一生,是預先安排好的。每個人的人生道路,沿途上都充滿著轉折。而這些轉折,往往是因為你抓住了某些機會,或是沒抓住某些機會,因此而產生的變化。
所以機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左右了我們的命運。然而同時間,機會的出現卻是無法控制的,多看、多聽、多與人交往或許可以增加它的機率,但你能做的頂多就是那樣而已。
因此,除了要有隨時伺機而動的心態,你還必須在有好機會出現時,用力抓住它的能力,當一個「準備好」的人。當然在真實的人生中,準備好與找機會不一定是分開兩個步驟,很多時候往往是並進的功課,並且有互相加分的效果。
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郎在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壽司之神》中所說,要做出美味食物,必須要先鍛鍊能夠分辨好壞的味覺。愈能夠欣賞美味的食物,才愈能夠敦促自己做出美味的食物。所以每次休假,二郎不是待在家裡,而是跑遍各地,用心品嚐來自全世界的一流美食,藉以鍛鍊自己分辨好壞的舌尖。
此外,要抓住好機會,必須先能聞出每個機會的好壞。那往往是透過嘗試,像年輕的二郎及所有壽司學徒,在別人的餐廳,從幫別人抓住機會的過程中,鍛鍊出自己分辨好機會的能力。
YouTube怎麼誕生?
先在「別人的創業」練功5年
1999 年冬天,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資訊科學系就讀、還有半年就要順利拿到學位的台灣子弟陳士駿 (Steve),居然毅然從這個資訊教育殿堂輟學,隻身搬到矽谷。你或許會以為他是去創業的,但其實不然,他為的是去加入「別人的創業」,由伊利諾學長 Max Levchin 所創辦的 PayPal 線上支付服務。
「Steve, 你可以來加州工作嗎?快點,我們現在很需要人。」
為了學長的一句話,陳士駿成了 PayPal 的前 20 名員工。接下來的五年,Steve 參與了 PayPal 從一個小公司成長為一個數百名員工,每年處理數十億美金交易的網路巨擘。過程中,PayPal被 eBay 買下,而在 eBay 裡,Steve 又銜命上陣,成為 PayPal 進軍中國的「貝寶」大型專案技術總負責人。
這五年歷練,不只讓Steve 磨練實作能力,也打開他的人脈與眼界,更因此讓他在 2004 年,抓住另一個找上門的好機會。
「嘿,我回來了,想做點事,你不想做點什麼嗎?」
打這通電話來的是早先 PayPal 同事 Chad Hurley,Chad 早Steve 幾年離開 PayPal,搬去西雅圖成家,但接著又回到矽谷,因為他想要創業。身為網頁設計師 Chad 需要工程師協助他建造產品,所以就想到了以前 PayPal 的夥伴,其中 Steve 與 JawedKarim 最後加入了 Chad。
在他們三個人組成團隊後,最終想出了影片共享平台的概念,起因是2004-2005 年美國出現了多個「窘片」事件,包括 JanetJackson 與 Justin Timberlake 在超級盃中場「著名」的表演。
但那時網路上並沒有方便人們張貼影片的地方,三個人體認到頻寬與 Flash 播放器當時正在成熟,因此認為供人們分享影片的 YouTube 將是個大好機會。
而那之後的事情,包括 YouTube 兩年後以 16.5 億美金的高價出售給 Google,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歷史了。我提這段故事的意思是,假如 Steve 沒有在 1999 那年離開伊利諾香檳去加入學長的 PayPal,那他可能永遠也不會碰到 Chad。更重要的是,即使他真的碰到了 Chad,少了 5 年的 PayPal 與 eBay 歷練,他很
有可能也無法分辨 YouTube 是一個多麼棒的創業主意。
也就是說,好的創業機會往往不是在「外頭」看到的那些,而你所需要做的準備就是讓自己進到「裡面」去。細讀許多成功創業者的故事,大多都有一段幫助他們「進到裡面」的過程,無論是到別人的新創公司實習,或是參與別人的創業團隊。所以如果你是真心的想創業,那麼像 Steve 和二郎一樣,先去別人的新創公司裡鍛鍊功夫與嗅覺,通常是最好的起點。
創業關鍵字
創業的金三角
熱忱、能力、市場的黃金交界
我常拿這個圖跟創業者們解釋「找 Idea」的心法。
左下角是「能力」,也是最簡單的一環。我們對自己有什麼能力,沒什麼能力,通常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得的,這世上大部分技能,只要我們願意花一萬小時去學習,雖不一定能變成世界冠軍,但成為Top 1%,甚至Top 0.1%,都是相當有可能的。
在上面則是「熱忱」,也就是我們能持續有興趣,不辭辛勞也想做的事,想完成的任務。熱忱是較深層的心理需要,它有時不那麼明顯,必須要接觸某個事情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我們對它很有熱忱—求學過程中的我非常討厭作文。但過
去四年我卻發現每天寫網誌跟大家分享創業與網路,是我真誠感到有意義的工作。
最後是「市場」,也就是人們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對大多數人而言,市場是我們理解最少的。這世上有成千上萬種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消費者、客戶,還有各種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明規則、潛規則。消費者品味與習慣不斷在變動,行業規則也不斷在變動,每家公司在行業內所佔有的份量也不斷在變動,因此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確切掌握的東西。
接著我們必須了解這三個圈圈之間的交界處。首先,熱忱常常會驅動我們去學習某些能力,但如果這件事情與市場沒有交集,那頂多就只是一個「嗜好」。有些時候我們會對某些所謂商機有很大的熱忱,但如果那不是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則頂多是一個「幻想」。
最後,當有一件事情我們能做得很好,而且市場願意付錢給我們,雖然我們對它並不是超級感興趣,這還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小生意,甚至做成一個「事業」。
大家常說創業初期所謂「無知的樂觀」,其實就是落在「幻想」與「嗜好」兩區塊。一種人是一頭熱看到市場裡的機會,卻沒認知到追逐這機會所需的能力。另一種則是很熱心用很厲害的技術做自己想出來的產品,卻沒有認知到它並不被市場所需。
而最神奇的,就是當你找到熱忱、能力與市場的交集,就是達到「創業金三角」的時候。
在這裡你的熱忱驅使你去理解市場缺什麼,接著推動你學習滿足這些需要所必備的能力。最後當你成功滿足這些客人,看到他們開心的表情,又會讓你的熱忱得到養分,推動你繼續努力下去。這形成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環,也是創業者長期成功最重要的引擎。
當然,在到達金三角之前,你必須先往內認識自己,了解我的熱忱到底是什麼,這往往需要經歷很多的嘗試與體會,才能夠逐漸明白。你更需要往外認識市場,了解人們各種各樣的想要與需要又是什麼,在市場裡面又有哪些比我能力更強的公司,以及哪些將會阻礙我發揮我的能力的規則與結構。
這兩個探索肯定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出來創業你應該準備好,光是找到一個「對的 Idea」,可能就需要三年、甚至是五年的時間。
Work Sheet
測驗你的機會
關於你想的創業題目,請勾選正確的描述:
□ 1. 你的產品,可以解決別人的痛苦
□ 2. 很多人有這樣的痛苦
□ 3. 這是一個你自己也非常想要的產品
□ 4. 這些人有消費能力,且可以很快買單
□ 5. 這些人有消費能力,且廣告主願意買單
□ 6. 你有獨特經驗和技能,可把這產品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 7. 你有別人沒有的關鍵資源
□ 8. 你可以吸引到 2、3 個優秀夥伴加入你
□ 9. 他們的個性、經驗、技能跟你互補
□ 10. 他們的價值觀跟你相近
□ 11. 不少業界先進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 12. 也有些人覺得這是一個爛主意
□ 13. 你有很好理由相信同領域的成功企業短期內不會進來
□ 14. 你能找到幾個優質的潛在客戶幫你測試產品
□ 15. 開發這個產品需要的成本在你的能力範圍內
□ 16. 圍繞著這個產品有機會創造出「可重複」、「可規模化」,且有「有營運槓桿」的商業模式
測驗結果
以上16 個描述,如果得到12 個以上的勾,那恭喜你,你的機會相當不錯。如果拿不到8 個,你恐怕得要重新考慮。
如何找到那個懂你的創投?
8 大重點找到完美「伴侶」
IdeaLab 創辦人Bill Gross:「創業是『0 與 1』的世界
熱忱、能力、市場交界的金三角
YouTube 創辦人陳士駿:「創業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要找到美味的機會,先跟小野二郎練握壽司
為了做出美味的食物,你必須吃美味的食物。食材品質固然重要,但你必須鍛鍊出能分辨好壞的舌頭。沒有好的味覺,做不出好的食物。假如你的味覺比顧客差,你要如何打動他們?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從小,長輩常常提醒我們:「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聽起來簡單,裡面卻藏有莫大的人生智慧。
首先,幾乎沒有人的一生,是預先安排好的。每個人的人生道路,沿途上都充滿著轉折。而這些轉折,往往是因為你抓住了某些機會,或是沒抓住某些機會,因此而產生的變化。
所以機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左右了我們的命運。然而同時間,機會的出現卻是無法控制的,多看、多聽、多與人交往或許可以增加它的機率,但你能做的頂多就是那樣而已。
因此,除了要有隨時伺機而動的心態,你還必須在有好機會出現時,用力抓住它的能力,當一個「準備好」的人。當然在真實的人生中,準備好與找機會不一定是分開兩個步驟,很多時候往往是並進的功課,並且有互相加分的效果。
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郎在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壽司之神》中所說,要做出美味食物,必須要先鍛鍊能夠分辨好壞的味覺。愈能夠欣賞美味的食物,才愈能夠敦促自己做出美味的食物。所以每次休假,二郎不是待在家裡,而是跑遍各地,用心品嚐來自全世界的一流美食,藉以鍛鍊自己分辨好壞的舌尖。
此外,要抓住好機會,必須先能聞出每個機會的好壞。那往往是透過嘗試,像年輕的二郎及所有壽司學徒,在別人的餐廳,從幫別人抓住機會的過程中,鍛鍊出自己分辨好機會的能力。
YouTube怎麼誕生?
先在「別人的創業」練功5年
1999 年冬天,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資訊科學系就讀、還有半年就要順利拿到學位的台灣子弟陳士駿 (Steve),居然毅然從這個資訊教育殿堂輟學,隻身搬到矽谷。你或許會以為他是去創業的,但其實不然,他為的是去加入「別人的創業」,由伊利諾學長 Max Levchin 所創辦的 PayPal 線上支付服務。
「Steve, 你可以來加州工作嗎?快點,我們現在很需要人。」
為了學長的一句話,陳士駿成了 PayPal 的前 20 名員工。接下來的五年,Steve 參與了 PayPal 從一個小公司成長為一個數百名員工,每年處理數十億美金交易的網路巨擘。過程中,PayPal被 eBay 買下,而在 eBay 裡,Steve 又銜命上陣,成為 PayPal 進軍中國的「貝寶」大型專案技術總負責人。
這五年歷練,不只讓Steve 磨練實作能力,也打開他的人脈與眼界,更因此讓他在 2004 年,抓住另一個找上門的好機會。
「嘿,我回來了,想做點事,你不想做點什麼嗎?」
打這通電話來的是早先 PayPal 同事 Chad Hurley,Chad 早Steve 幾年離開 PayPal,搬去西雅圖成家,但接著又回到矽谷,因為他想要創業。身為網頁設計師 Chad 需要工程師協助他建造產品,所以就想到了以前 PayPal 的夥伴,其中 Steve 與 JawedKarim 最後加入了 Chad。
在他們三個人組成團隊後,最終想出了影片共享平台的概念,起因是2004-2005 年美國出現了多個「窘片」事件,包括 JanetJackson 與 Justin Timberlake 在超級盃中場「著名」的表演。
但那時網路上並沒有方便人們張貼影片的地方,三個人體認到頻寬與 Flash 播放器當時正在成熟,因此認為供人們分享影片的 YouTube 將是個大好機會。
而那之後的事情,包括 YouTube 兩年後以 16.5 億美金的高價出售給 Google,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歷史了。我提這段故事的意思是,假如 Steve 沒有在 1999 那年離開伊利諾香檳去加入學長的 PayPal,那他可能永遠也不會碰到 Chad。更重要的是,即使他真的碰到了 Chad,少了 5 年的 PayPal 與 eBay 歷練,他很
有可能也無法分辨 YouTube 是一個多麼棒的創業主意。
也就是說,好的創業機會往往不是在「外頭」看到的那些,而你所需要做的準備就是讓自己進到「裡面」去。細讀許多成功創業者的故事,大多都有一段幫助他們「進到裡面」的過程,無論是到別人的新創公司實習,或是參與別人的創業團隊。所以如果你是真心的想創業,那麼像 Steve 和二郎一樣,先去別人的新創公司裡鍛鍊功夫與嗅覺,通常是最好的起點。
創業關鍵字
創業的金三角
熱忱、能力、市場的黃金交界
我常拿這個圖跟創業者們解釋「找 Idea」的心法。
左下角是「能力」,也是最簡單的一環。我們對自己有什麼能力,沒什麼能力,通常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得的,這世上大部分技能,只要我們願意花一萬小時去學習,雖不一定能變成世界冠軍,但成為Top 1%,甚至Top 0.1%,都是相當有可能的。
在上面則是「熱忱」,也就是我們能持續有興趣,不辭辛勞也想做的事,想完成的任務。熱忱是較深層的心理需要,它有時不那麼明顯,必須要接觸某個事情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我們對它很有熱忱—求學過程中的我非常討厭作文。但過
去四年我卻發現每天寫網誌跟大家分享創業與網路,是我真誠感到有意義的工作。
最後是「市場」,也就是人們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對大多數人而言,市場是我們理解最少的。這世上有成千上萬種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消費者、客戶,還有各種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明規則、潛規則。消費者品味與習慣不斷在變動,行業規則也不斷在變動,每家公司在行業內所佔有的份量也不斷在變動,因此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確切掌握的東西。
接著我們必須了解這三個圈圈之間的交界處。首先,熱忱常常會驅動我們去學習某些能力,但如果這件事情與市場沒有交集,那頂多就只是一個「嗜好」。有些時候我們會對某些所謂商機有很大的熱忱,但如果那不是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則頂多是一個「幻想」。
最後,當有一件事情我們能做得很好,而且市場願意付錢給我們,雖然我們對它並不是超級感興趣,這還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小生意,甚至做成一個「事業」。
大家常說創業初期所謂「無知的樂觀」,其實就是落在「幻想」與「嗜好」兩區塊。一種人是一頭熱看到市場裡的機會,卻沒認知到追逐這機會所需的能力。另一種則是很熱心用很厲害的技術做自己想出來的產品,卻沒有認知到它並不被市場所需。
而最神奇的,就是當你找到熱忱、能力與市場的交集,就是達到「創業金三角」的時候。
在這裡你的熱忱驅使你去理解市場缺什麼,接著推動你學習滿足這些需要所必備的能力。最後當你成功滿足這些客人,看到他們開心的表情,又會讓你的熱忱得到養分,推動你繼續努力下去。這形成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環,也是創業者長期成功最重要的引擎。
當然,在到達金三角之前,你必須先往內認識自己,了解我的熱忱到底是什麼,這往往需要經歷很多的嘗試與體會,才能夠逐漸明白。你更需要往外認識市場,了解人們各種各樣的想要與需要又是什麼,在市場裡面又有哪些比我能力更強的公司,以及哪些將會阻礙我發揮我的能力的規則與結構。
這兩個探索肯定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出來創業你應該準備好,光是找到一個「對的 Idea」,可能就需要三年、甚至是五年的時間。
Work Sheet
測驗你的機會
關於你想的創業題目,請勾選正確的描述:
□ 1. 你的產品,可以解決別人的痛苦
□ 2. 很多人有這樣的痛苦
□ 3. 這是一個你自己也非常想要的產品
□ 4. 這些人有消費能力,且可以很快買單
□ 5. 這些人有消費能力,且廣告主願意買單
□ 6. 你有獨特經驗和技能,可把這產品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 7. 你有別人沒有的關鍵資源
□ 8. 你可以吸引到 2、3 個優秀夥伴加入你
□ 9. 他們的個性、經驗、技能跟你互補
□ 10. 他們的價值觀跟你相近
□ 11. 不少業界先進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 12. 也有些人覺得這是一個爛主意
□ 13. 你有很好理由相信同領域的成功企業短期內不會進來
□ 14. 你能找到幾個優質的潛在客戶幫你測試產品
□ 15. 開發這個產品需要的成本在你的能力範圍內
□ 16. 圍繞著這個產品有機會創造出「可重複」、「可規模化」,且有「有營運槓桿」的商業模式
測驗結果
以上16 個描述,如果得到12 個以上的勾,那恭喜你,你的機會相當不錯。如果拿不到8 個,你恐怕得要重新考慮。
如何找到那個懂你的創投?
8 大重點找到完美「伴侶」
IdeaLab 創辦人Bill Gross:「創業是『0 與 1』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