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工作的「辛苦」
沒有比業務這份工作,更具創造性和自由的職業──我至今在許多著作中,都是如此描寫自己的想法。
不過還是常有人問我:「川田先生,其實業務是很痛苦又累人的工作吧?」
痛苦、吃力、看起來很辛苦……我想有許多人對業務這份工作,抱持著負面印象。
的確是如此,業務「很辛苦」。
業務是要面對客戶的工作。有些時候,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或反駁對方,也有很多事情必須忍耐。
一間公司和外部往來最多的就是業務,所以要顧慮的事情也最多吧。說業務很辛苦,的確是事實。
不過請讓我反過來問你。
「那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的呢?」
例如,作家的工作。寫文章的作家或撰稿人總是被截稿日追著跑。他們要進行大量的取材,必須絞盡腦汁去思考並生出東西,或寫出有魅力的文章才行。我自己也是寫了書之後才知道,這是一件苦差事。
聽說年輕人最想當的就是公務員,但不論是學校老師或行政人員,都必須注重規則或前例,所以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應該也會有不同於民間企業的辛苦之處。
另外,和業務相反,比較少和人接觸的工作,例如工廠的生產線作業也有不同的辛苦,像是嚴苛的肉體勞動、受拘束,自由度低等。
我認為,任何職業做的都是辛苦工作。
重要的是,該如何面對和跨越那份辛苦。然後,是否能從中找出自己能感到快樂的價值,並且去享受它。
「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還有一點,我覺得世界上大概所有的工作,都有「業務立場」吧。所謂業務立場,是指一邊和他人來往,一邊推展工作。
服務業的人,例如在餐廳工作的服務生,經常要和顧客往來。
學校的老師則必須和學生、父母和家長會往來。
即便是可單獨創作的畫家或陶藝家等藝術家,如果顧客不買他們的作品,那工作就做不下去了。
企畫工作和公關也一樣要和客戶往來。
任何職業都一定會與人打交道。
就算不用和客戶或公司外的人打交道,也一定會和同事或其他部門的人往來。或是和自己的部下或上司往來。
替對方設想,思考對方的需求再行動,這是人際關係的基礎。乍看之下和業務毫無關係的職業,思考事情時也必須尊重對方。不管任何工作,都一定會需要業務的感受性吧。
請試著想像,假設有一份工作不用和他人打交道,就算需要也不用溝通,只要像機器人一樣聽從命令,不發一語地工作就好。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很輕鬆,但想像自己未來幾十年都做那份工作,你會感到很興奮嗎?透過那樣的工作,你能有所成長嗎?
還有,那樣的工作真的「有趣」嗎?
不只限於業務,尚未出社會或社會經驗較淺的人,可能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只要辛苦的工作都很痛苦。
可是,真正生氣蓬勃的社會人士,都是在做辛苦的工作。而且我覺得具有魅力的社會人士,是指能在辛苦中找「樂趣」的人。
你想像中的「痛苦」和「辛苦」是什麼呢?
工作只要「輕鬆」就好嗎?
就算很輕鬆,裡頭會有多少讓你感到開心的事呢?
首先,請試著從最根本的地方重新問自己。
為何對業務員來說「笑容很重要」
大家會覺得業務很「痛苦」和「辛苦」,或許是因為業務總是要把笑容掛在臉上吧。
身為一個業務,任何時候都必須待人親切。曾經有人來找我商量,說自己做不到,或是對那種落差感到煩惱。
有這種想法的人我想先讓你知道一件事情,業務其實不需要一直笑臉迎人。
「業務必須一直把笑容掛在臉上嗎?」
每次聽見這個問題,我都會回答「沒這種事」。因為業務也是人,有情緒起伏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笑臉迎人比一臉陰沉更具人性魅力,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可以沮喪,但不要一直糾結著不放。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
我是這麼認為的:
業務不一定要笑臉迎人,但一臉消沉的人到頭來還是自己吃虧。
總是面露笑容、看起來很快樂的人,身邊容易聚集人脈和金錢。這是不可撼動的事實,而且不只限於業務,任何職業都通用。
我也不是隨時都笑臉迎人,當然也會有許多沮喪的事情,多到一說下去就沒完沒了。
但在關鍵時刻,我有辦法切換開關,在某種範圍內控制自己的感情。我想是業務這份工作,讓我變得很擅長轉換自己的心情吧。
時間笑著也是過,不笑也是過。
既然這樣,你不覺得笑著過比較好嗎?
抱著沮喪灰暗的心情度日,對你而言是一種損失。
與其說「因為是業務,不論何時都必須笑臉迎人」,倒不如說身為一個人或社會人士,你覺得哪種人比較有魅力?
請想像一下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
你腦中浮現的是那個人陰沉的表情嗎?
還是充滿笑容呢?
那些人都不辛苦嗎?
剛才也提過,業務的工作的確很辛苦。
不過,要把辛苦當作「痛苦」還是「快樂」,取決於自己不是嗎?
「辛苦的工作」並不等於「痛苦的工作」。
「輕鬆的工作」也不見得會「快樂」。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會感到有趣或真心覺得興奮,是因為必須克服眼前的阻礙,才能達成目標。
當你跨越那道阻礙後,才會真正感到「快樂」或「有趣」。
業務很辛苦,不過是有趣的工作。
正因為辛苦,所以才有趣。
對於未來準備當業務的人,或在業務工作上有煩惱的年輕人,我想帶著自信,送給你這兩句話。
「外勤」工作的自由和責任
在「業務是苦差事」的負面印象中,或許有些地方會讓人覺得業務「很忙碌」、「總是被時間追著跑」及「工作和私人時間難兩全」。
換句話說,大家似乎認為業務工作必須「不眠不休」。
業務員不管在悶熱的夏天,還是下大雨的日子,都必須在外面四處推銷商品……。
在連續劇或電影中,常會看見這樣「外勤工作」的場景。
但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雖然我很想這麼否定,不過常在外面跑是事實。酷熱的夏天也必須穿西裝,拿手帕擦汗拜訪客戶。在有冷氣的辦公室談完生意,一踏到戶外立刻又會被毒辣的太陽晒得滿頭大汗。到了冬天就算下著大雪,也必須踏雪訪問客戶。這些對業務來說都只是家常便飯。
不過,這是否算「不眠不休」,我覺得見仁見智。
工作主要分為內勤和外勤,前者整天關在室內不用外出;後者可自行安排行程,自由在外走動。
要說哪種好,我會選擇後者。特別是年輕還有體力時,我認為外勤的工作應該會比較快樂。
以外勤為中心的工作,與其說是「不眠不休」,倒不如說是「自由」。然而,實際上業務的工作,從各方面來說都算是自由的工作。
分享我個人的經驗,我在上一間名為RECRUIT的公司時,在每3個月1次的結帳日隔天,我都會和幾個年輕業務在平日上午,聚集在新宿的保齡球館,自稱是「年輕草根會」,然後花半天的時間享受保齡球和桌球。
睡眠不足很累的時候,我偶爾會搭山手線最角落的位子,繞個1圈補眠。1圈恰好1個小時,電車的聲音和搖晃最適合入睡了。
這種事要老實寫出來,多少還是有點抗拒,不過,因為我已經宣言「不會寫一些冠冕堂皇的內容」,所以硬要說的話,我還有一次利用空閒時間去打小鋼珠,結果手氣太好珠子猛噴,所以我就打電話回公司說:「抱歉,今天和客戶聊太久,就直接下班不回公司了。」換句話說,這完全是「偷懶」。或許有人覺得做這種事情難道不會被罵,不過其實管理職的人也都很清楚。雖然在管理的立場上不能說「你可以忙裡偷閒一下」,但他們也不會認為業務在外頭會一直工作,然後一有空閒就待在咖啡廳整理或閱讀資料。
大部分的管理職自己也有過偷懶的經驗。萬一真有管理職的人認為「工作中怎麼可以跑去休息」,那我想他也是相當稀有的人吧。
有一點我希望你不要誤會,業務之所以是自由的工作,不是因為可以蹺班玩樂,而是因為能夠自己自由管理時間和工作進度。工作要達成目標、拿出成果。要是能做到這點,時間要如何分配是你的自由。
我必須再三聲明,我不是說你可以蹺班玩樂。不過,在負起責任自我管理並達成目標的前提下,我認為工作可以多一點彈性。
被賦予的目標和日程調整
業務的工作,大多會被賦予當月目標。
「本月有31天」、「本月有30天」所以業績要做到多少──不會有公司是以天為單位計算。不知為何,單位一定是「1個月」。
也就是說,把每個月都當成30天,在大月你就有一天可以不用工作。
因為人類是很奇妙的生物,許多人在小月會用30天達成目標,到了大月就會用31天達成目標。像2月只有28天的話,就會用28天達成目標。如果就只是無意識地度過一個月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這樣。
但反過來說,任何人都有可能在28天達成1個月的目標。一切都看他如何安排工作。
因此,我認為剛進公司時,以週而不是以月為單位來詳細訂立目標並採取行動比較好。
我的情況,每週會預先安排一天來放鬆。基本上,我都是以這樣的排程來工作的。
感到疲憊時,利用睡眠或玩樂恢復精神和體力,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讓日程有彈性,工作才能做出更好的結果。怎麼利用時間,可自行判斷決定。
也就是說,要自行做某種程度的控制,讓自己在一個月中能發揮100%的能力,而不是每天拿出100%的能力。
工作內容如果是一直在整理東西,上班時間就必須不停發揮100%的能力。況且做內勤的人,不可能在上班時間和同僚到公司外頭偷閒吧。
請假時也一樣。做內勤的很難說:「我今天沒幹勁要先回家了。」然後就早退離開公司;但業務要這麼做並非不可能。大家總是認為業務需要「不眠不休」,但跟其他工作相比,其實不見得如此,相信大家已經可以理解到這一點。
「私人時間」也必須奉獻給客戶嗎?
此外,似乎還有人認為「業務休假也必須接待或者和客戶交際應酬」。
的確,我星期天偶爾會跟客戶去打高爾夫球。
不過換個念頭,這可以變成一種正面的交際或人際關係。依不同的情況,有時跨越工作框架的交際,能夠擴展人與人的相遇,大量增加學習機會。
我認為這是業務的財產,也是工作的樂趣所在。雖然不論任何工作都會與人交際,而這樣的交際有時也會帶來機運,特別是業務工作,這種機會壓倒性地多。
而且,你可以自行選擇「與對方的親密度和距離感」。
「這個人我想和他深交。」
「這個人我不想和他太親密。」
「這個人我想多了解他。」之類的,你有比較選擇的自由。
或許你有時會受制於對方,但你自己也有掌控權。我很少陪客戶喝酒應酬。但偶爾會和客戶去打高爾夫。因為這也是我自身的消遣,不是應酬。
在享受高爾夫球的同時,可以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不需要一直陪客戶。
當然,我也有過不想去,但還是不得不陪客戶喝酒或打高爾夫球的時候。不過去了之後,有時會遇到意外有趣的事情,或是得到在工作上一直很受用的經驗。
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你可以遇到「非工作模式的客戶」。
一起打高爾夫球時,可以得到許多資訊,例如:可從對方失誤時的懊悔方式,判斷出「這個人沉默寡言,但應該相當好強吧」;或是從寫計分卡的方式,看出「這個人應該很一絲不茍,而且喜歡分析吧」;或是從聊高爾夫球時的幾句話,判斷出「這個人雖然笑咪咪的,不過其實很嚴厲吧」。
這些資訊相當寶貴,可藉此明白工作該如何進行,才不會給對方造成壓力;或是工作上該注意哪一點,才能讓客戶對你另眼相待。
另一方面,也要記得讓對方看見「非工作模式的自己」。這點反而更重要。
因為「真實自我」是假不了的。不光是打高爾夫球,平常談生意時,大多數客戶出乎意料地會用工作以外的資訊,來判斷是否喜歡這個業務。
當然,也會遇到不好玩或毫無收穫的應酬。但有些內容可能未來會很有意義,只是你當下無法理解。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到了後來才發現「原來我的感受性太低,才無法立刻理解」。年輕時,不會有工作能讓你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沒有工作能讓你只和自己想交際的人交際。要是真的有,反而會讓你變得視野狹小又偏頗。
不管什麼工作也好,和什麼人交際也罷,這一切都不會白費。只要把全部都當作成長所需的「必要經費」就好了。
我認為接觸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是使人成長的要素之一。接觸、思考,然後吸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人類就是這樣成長的。
而讓客戶看見工作以外的「真實自我」,可成為自己的武器或促使自我成長。
別被「連續劇中的業務形象」所騙
關於業務的「印象」和「現實」,有一點我希望你能知道。
被傲慢客戶怒罵斥責的業務。鞠躬哈腰,露出僵硬笑容的業務──
在連續劇或電影常會看見這些場景。對不明白業務工作的人來說,「業務的印象」或許就是這樣被塑造出來的。
不過,實際情況其實差很多。連續劇或電影出現的業務都是虛構的。我可以斷言,那是滑稽有趣又誇張的演技。
我從事業務工作25年以上,見過好幾千位客戶,從年輕人到企業經營者都有。
最後我明白一件事,就是真正惡劣或討厭的人其實很少見。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大家都是「好人」。
有時或許會像連續劇或電影一樣,受到客戶不講理的對待;但就我的感覺上,機率大概是1000次才有1次吧。
去拜訪客戶,結果被客戶丟菸灰缸,或是名片和資料當場被丟到垃圾桶。這種極端的狀況因為1000次才有1次,所以才會變成「新聞」。
我能理解你聽到這種事情會不安,不過,會當面把他人名片丟到垃圾桶的人很少見。但因為這樣的故事有衝擊性,所以才會在世間廣為流傳,殘留在大家的腦中。
如果有人因為這樣而猶豫該不該當業務,就等於你正在害怕或煩惱一件機率只有0‧1%以下的事情。
不過雖說如此,也不是每個客戶都會慈眉善目地聽你說話。突然登門造訪或電話行銷時,客戶很少會聽你說話。有9成以上的可能會被客戶拒絕。
不過這是理所當然的。在業務工作中一點也不稀奇。
客戶可能很忙或是對那項商品不感興趣,也可能是因為客戶對你身處的業界或公司抱持著刻板印象,所以才會冷淡以對。總之對方會拒絕你,不是因為他是壞人或討厭的人。
試著回想一下當你變成客戶,有人上門推銷或電話推銷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多數情況下,你會說「我現在不需要」之類的話回絕對方吧,但這不代表你是個壞人或討厭的人。在業務的工作現場,有時會被客戶冷淡以對。
不過,你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狀況。
分享某位女業務的真實案例。有一次她上門推銷,結果客戶發火要她不准再來,不僅把她趕出門還在門口撒鹽。可說是遇到了1000次才有1次的狀況。
不過,隔天她帶了某樣東西,又去拜訪那間撒鹽趕走她的公司。
你覺得她帶了什麼東西上門?
答案居然是──鹽巴。
她專程買了鹽巴過去,然後低頭向對方說:「讓你們為了我這種人撒鹽巴,實在很抱歉!」
她是一個很厲害的女業務。我聽到這個故事不禁笑了出來。這是平常人不會有的想法。就算有也很少會有人付諸行動吧。
之後,那名女業務和那間公司簽了契約。
肯定是因為那間公司也佩服她的舉動,覺得「我們也想要有一個想法這麼有趣的業務」吧。
能夠像這樣改變對方的態度,也是業務工作的樂趣所在。像這名女業務一樣,做出某種行為讓客戶感到訝異,並藉此打動對方的心,這在業界絕對不是什麼稀奇事。
我自己也一樣,某公司的董事長是我的客戶,當他決定急流勇退請辭董事長時,我寄了一封信給他,上頭貼滿了他就任董事長以來每一年的紀念郵票,總共接近40張。紀念郵票一張約5到7塊日幣,貼滿了信封的表面,張張都能讓人回憶起當年發生過的事情,所以那名客戶很高興。
利用想像力,改變對方的心情或局勢。業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需要創意的工作。站在對方的觀點捕捉事物,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開心。不只是在工作場合,我認為這是所有人都該必備的素質。
不過,我要先申明,免得你誤會。帶鹽巴回去找客戶這種大膽的行動,不是新人馬上就做得到的事情。為此必須透過業務工作,持續累積經驗。這份努力有多重要,在後面的章節我會陸續提到。
不過,如果你有辦法做到,工作就會變得愈來愈有趣和快樂。用不著害怕微小的可能性,也不要受限於刻板印象,請你靠自己的巧思,去找出業務這份工作獨有的樂趣和快樂吧。
沒有比業務這份工作,更具創造性和自由的職業──我至今在許多著作中,都是如此描寫自己的想法。
不過還是常有人問我:「川田先生,其實業務是很痛苦又累人的工作吧?」
痛苦、吃力、看起來很辛苦……我想有許多人對業務這份工作,抱持著負面印象。
的確是如此,業務「很辛苦」。
業務是要面對客戶的工作。有些時候,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或反駁對方,也有很多事情必須忍耐。
一間公司和外部往來最多的就是業務,所以要顧慮的事情也最多吧。說業務很辛苦,的確是事實。
不過請讓我反過來問你。
「那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的呢?」
例如,作家的工作。寫文章的作家或撰稿人總是被截稿日追著跑。他們要進行大量的取材,必須絞盡腦汁去思考並生出東西,或寫出有魅力的文章才行。我自己也是寫了書之後才知道,這是一件苦差事。
聽說年輕人最想當的就是公務員,但不論是學校老師或行政人員,都必須注重規則或前例,所以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應該也會有不同於民間企業的辛苦之處。
另外,和業務相反,比較少和人接觸的工作,例如工廠的生產線作業也有不同的辛苦,像是嚴苛的肉體勞動、受拘束,自由度低等。
我認為,任何職業做的都是辛苦工作。
重要的是,該如何面對和跨越那份辛苦。然後,是否能從中找出自己能感到快樂的價值,並且去享受它。
「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還有一點,我覺得世界上大概所有的工作,都有「業務立場」吧。所謂業務立場,是指一邊和他人來往,一邊推展工作。
服務業的人,例如在餐廳工作的服務生,經常要和顧客往來。
學校的老師則必須和學生、父母和家長會往來。
即便是可單獨創作的畫家或陶藝家等藝術家,如果顧客不買他們的作品,那工作就做不下去了。
企畫工作和公關也一樣要和客戶往來。
任何職業都一定會與人打交道。
就算不用和客戶或公司外的人打交道,也一定會和同事或其他部門的人往來。或是和自己的部下或上司往來。
替對方設想,思考對方的需求再行動,這是人際關係的基礎。乍看之下和業務毫無關係的職業,思考事情時也必須尊重對方。不管任何工作,都一定會需要業務的感受性吧。
請試著想像,假設有一份工作不用和他人打交道,就算需要也不用溝通,只要像機器人一樣聽從命令,不發一語地工作就好。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很輕鬆,但想像自己未來幾十年都做那份工作,你會感到很興奮嗎?透過那樣的工作,你能有所成長嗎?
還有,那樣的工作真的「有趣」嗎?
不只限於業務,尚未出社會或社會經驗較淺的人,可能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只要辛苦的工作都很痛苦。
可是,真正生氣蓬勃的社會人士,都是在做辛苦的工作。而且我覺得具有魅力的社會人士,是指能在辛苦中找「樂趣」的人。
你想像中的「痛苦」和「辛苦」是什麼呢?
工作只要「輕鬆」就好嗎?
就算很輕鬆,裡頭會有多少讓你感到開心的事呢?
首先,請試著從最根本的地方重新問自己。
為何對業務員來說「笑容很重要」
大家會覺得業務很「痛苦」和「辛苦」,或許是因為業務總是要把笑容掛在臉上吧。
身為一個業務,任何時候都必須待人親切。曾經有人來找我商量,說自己做不到,或是對那種落差感到煩惱。
有這種想法的人我想先讓你知道一件事情,業務其實不需要一直笑臉迎人。
「業務必須一直把笑容掛在臉上嗎?」
每次聽見這個問題,我都會回答「沒這種事」。因為業務也是人,有情緒起伏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笑臉迎人比一臉陰沉更具人性魅力,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可以沮喪,但不要一直糾結著不放。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
我是這麼認為的:
業務不一定要笑臉迎人,但一臉消沉的人到頭來還是自己吃虧。
總是面露笑容、看起來很快樂的人,身邊容易聚集人脈和金錢。這是不可撼動的事實,而且不只限於業務,任何職業都通用。
我也不是隨時都笑臉迎人,當然也會有許多沮喪的事情,多到一說下去就沒完沒了。
但在關鍵時刻,我有辦法切換開關,在某種範圍內控制自己的感情。我想是業務這份工作,讓我變得很擅長轉換自己的心情吧。
時間笑著也是過,不笑也是過。
既然這樣,你不覺得笑著過比較好嗎?
抱著沮喪灰暗的心情度日,對你而言是一種損失。
與其說「因為是業務,不論何時都必須笑臉迎人」,倒不如說身為一個人或社會人士,你覺得哪種人比較有魅力?
請想像一下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
你腦中浮現的是那個人陰沉的表情嗎?
還是充滿笑容呢?
那些人都不辛苦嗎?
剛才也提過,業務的工作的確很辛苦。
不過,要把辛苦當作「痛苦」還是「快樂」,取決於自己不是嗎?
「辛苦的工作」並不等於「痛苦的工作」。
「輕鬆的工作」也不見得會「快樂」。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會感到有趣或真心覺得興奮,是因為必須克服眼前的阻礙,才能達成目標。
當你跨越那道阻礙後,才會真正感到「快樂」或「有趣」。
業務很辛苦,不過是有趣的工作。
正因為辛苦,所以才有趣。
對於未來準備當業務的人,或在業務工作上有煩惱的年輕人,我想帶著自信,送給你這兩句話。
「外勤」工作的自由和責任
在「業務是苦差事」的負面印象中,或許有些地方會讓人覺得業務「很忙碌」、「總是被時間追著跑」及「工作和私人時間難兩全」。
換句話說,大家似乎認為業務工作必須「不眠不休」。
業務員不管在悶熱的夏天,還是下大雨的日子,都必須在外面四處推銷商品……。
在連續劇或電影中,常會看見這樣「外勤工作」的場景。
但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雖然我很想這麼否定,不過常在外面跑是事實。酷熱的夏天也必須穿西裝,拿手帕擦汗拜訪客戶。在有冷氣的辦公室談完生意,一踏到戶外立刻又會被毒辣的太陽晒得滿頭大汗。到了冬天就算下著大雪,也必須踏雪訪問客戶。這些對業務來說都只是家常便飯。
不過,這是否算「不眠不休」,我覺得見仁見智。
工作主要分為內勤和外勤,前者整天關在室內不用外出;後者可自行安排行程,自由在外走動。
要說哪種好,我會選擇後者。特別是年輕還有體力時,我認為外勤的工作應該會比較快樂。
以外勤為中心的工作,與其說是「不眠不休」,倒不如說是「自由」。然而,實際上業務的工作,從各方面來說都算是自由的工作。
分享我個人的經驗,我在上一間名為RECRUIT的公司時,在每3個月1次的結帳日隔天,我都會和幾個年輕業務在平日上午,聚集在新宿的保齡球館,自稱是「年輕草根會」,然後花半天的時間享受保齡球和桌球。
睡眠不足很累的時候,我偶爾會搭山手線最角落的位子,繞個1圈補眠。1圈恰好1個小時,電車的聲音和搖晃最適合入睡了。
這種事要老實寫出來,多少還是有點抗拒,不過,因為我已經宣言「不會寫一些冠冕堂皇的內容」,所以硬要說的話,我還有一次利用空閒時間去打小鋼珠,結果手氣太好珠子猛噴,所以我就打電話回公司說:「抱歉,今天和客戶聊太久,就直接下班不回公司了。」換句話說,這完全是「偷懶」。或許有人覺得做這種事情難道不會被罵,不過其實管理職的人也都很清楚。雖然在管理的立場上不能說「你可以忙裡偷閒一下」,但他們也不會認為業務在外頭會一直工作,然後一有空閒就待在咖啡廳整理或閱讀資料。
大部分的管理職自己也有過偷懶的經驗。萬一真有管理職的人認為「工作中怎麼可以跑去休息」,那我想他也是相當稀有的人吧。
有一點我希望你不要誤會,業務之所以是自由的工作,不是因為可以蹺班玩樂,而是因為能夠自己自由管理時間和工作進度。工作要達成目標、拿出成果。要是能做到這點,時間要如何分配是你的自由。
我必須再三聲明,我不是說你可以蹺班玩樂。不過,在負起責任自我管理並達成目標的前提下,我認為工作可以多一點彈性。
被賦予的目標和日程調整
業務的工作,大多會被賦予當月目標。
「本月有31天」、「本月有30天」所以業績要做到多少──不會有公司是以天為單位計算。不知為何,單位一定是「1個月」。
也就是說,把每個月都當成30天,在大月你就有一天可以不用工作。
因為人類是很奇妙的生物,許多人在小月會用30天達成目標,到了大月就會用31天達成目標。像2月只有28天的話,就會用28天達成目標。如果就只是無意識地度過一個月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這樣。
但反過來說,任何人都有可能在28天達成1個月的目標。一切都看他如何安排工作。
因此,我認為剛進公司時,以週而不是以月為單位來詳細訂立目標並採取行動比較好。
我的情況,每週會預先安排一天來放鬆。基本上,我都是以這樣的排程來工作的。
感到疲憊時,利用睡眠或玩樂恢復精神和體力,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讓日程有彈性,工作才能做出更好的結果。怎麼利用時間,可自行判斷決定。
也就是說,要自行做某種程度的控制,讓自己在一個月中能發揮100%的能力,而不是每天拿出100%的能力。
工作內容如果是一直在整理東西,上班時間就必須不停發揮100%的能力。況且做內勤的人,不可能在上班時間和同僚到公司外頭偷閒吧。
請假時也一樣。做內勤的很難說:「我今天沒幹勁要先回家了。」然後就早退離開公司;但業務要這麼做並非不可能。大家總是認為業務需要「不眠不休」,但跟其他工作相比,其實不見得如此,相信大家已經可以理解到這一點。
「私人時間」也必須奉獻給客戶嗎?
此外,似乎還有人認為「業務休假也必須接待或者和客戶交際應酬」。
的確,我星期天偶爾會跟客戶去打高爾夫球。
不過換個念頭,這可以變成一種正面的交際或人際關係。依不同的情況,有時跨越工作框架的交際,能夠擴展人與人的相遇,大量增加學習機會。
我認為這是業務的財產,也是工作的樂趣所在。雖然不論任何工作都會與人交際,而這樣的交際有時也會帶來機運,特別是業務工作,這種機會壓倒性地多。
而且,你可以自行選擇「與對方的親密度和距離感」。
「這個人我想和他深交。」
「這個人我不想和他太親密。」
「這個人我想多了解他。」之類的,你有比較選擇的自由。
或許你有時會受制於對方,但你自己也有掌控權。我很少陪客戶喝酒應酬。但偶爾會和客戶去打高爾夫。因為這也是我自身的消遣,不是應酬。
在享受高爾夫球的同時,可以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不需要一直陪客戶。
當然,我也有過不想去,但還是不得不陪客戶喝酒或打高爾夫球的時候。不過去了之後,有時會遇到意外有趣的事情,或是得到在工作上一直很受用的經驗。
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你可以遇到「非工作模式的客戶」。
一起打高爾夫球時,可以得到許多資訊,例如:可從對方失誤時的懊悔方式,判斷出「這個人沉默寡言,但應該相當好強吧」;或是從寫計分卡的方式,看出「這個人應該很一絲不茍,而且喜歡分析吧」;或是從聊高爾夫球時的幾句話,判斷出「這個人雖然笑咪咪的,不過其實很嚴厲吧」。
這些資訊相當寶貴,可藉此明白工作該如何進行,才不會給對方造成壓力;或是工作上該注意哪一點,才能讓客戶對你另眼相待。
另一方面,也要記得讓對方看見「非工作模式的自己」。這點反而更重要。
因為「真實自我」是假不了的。不光是打高爾夫球,平常談生意時,大多數客戶出乎意料地會用工作以外的資訊,來判斷是否喜歡這個業務。
當然,也會遇到不好玩或毫無收穫的應酬。但有些內容可能未來會很有意義,只是你當下無法理解。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到了後來才發現「原來我的感受性太低,才無法立刻理解」。年輕時,不會有工作能讓你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沒有工作能讓你只和自己想交際的人交際。要是真的有,反而會讓你變得視野狹小又偏頗。
不管什麼工作也好,和什麼人交際也罷,這一切都不會白費。只要把全部都當作成長所需的「必要經費」就好了。
我認為接觸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是使人成長的要素之一。接觸、思考,然後吸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人類就是這樣成長的。
而讓客戶看見工作以外的「真實自我」,可成為自己的武器或促使自我成長。
別被「連續劇中的業務形象」所騙
關於業務的「印象」和「現實」,有一點我希望你能知道。
被傲慢客戶怒罵斥責的業務。鞠躬哈腰,露出僵硬笑容的業務──
在連續劇或電影常會看見這些場景。對不明白業務工作的人來說,「業務的印象」或許就是這樣被塑造出來的。
不過,實際情況其實差很多。連續劇或電影出現的業務都是虛構的。我可以斷言,那是滑稽有趣又誇張的演技。
我從事業務工作25年以上,見過好幾千位客戶,從年輕人到企業經營者都有。
最後我明白一件事,就是真正惡劣或討厭的人其實很少見。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大家都是「好人」。
有時或許會像連續劇或電影一樣,受到客戶不講理的對待;但就我的感覺上,機率大概是1000次才有1次吧。
去拜訪客戶,結果被客戶丟菸灰缸,或是名片和資料當場被丟到垃圾桶。這種極端的狀況因為1000次才有1次,所以才會變成「新聞」。
我能理解你聽到這種事情會不安,不過,會當面把他人名片丟到垃圾桶的人很少見。但因為這樣的故事有衝擊性,所以才會在世間廣為流傳,殘留在大家的腦中。
如果有人因為這樣而猶豫該不該當業務,就等於你正在害怕或煩惱一件機率只有0‧1%以下的事情。
不過雖說如此,也不是每個客戶都會慈眉善目地聽你說話。突然登門造訪或電話行銷時,客戶很少會聽你說話。有9成以上的可能會被客戶拒絕。
不過這是理所當然的。在業務工作中一點也不稀奇。
客戶可能很忙或是對那項商品不感興趣,也可能是因為客戶對你身處的業界或公司抱持著刻板印象,所以才會冷淡以對。總之對方會拒絕你,不是因為他是壞人或討厭的人。
試著回想一下當你變成客戶,有人上門推銷或電話推銷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多數情況下,你會說「我現在不需要」之類的話回絕對方吧,但這不代表你是個壞人或討厭的人。在業務的工作現場,有時會被客戶冷淡以對。
不過,你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狀況。
分享某位女業務的真實案例。有一次她上門推銷,結果客戶發火要她不准再來,不僅把她趕出門還在門口撒鹽。可說是遇到了1000次才有1次的狀況。
不過,隔天她帶了某樣東西,又去拜訪那間撒鹽趕走她的公司。
你覺得她帶了什麼東西上門?
答案居然是──鹽巴。
她專程買了鹽巴過去,然後低頭向對方說:「讓你們為了我這種人撒鹽巴,實在很抱歉!」
她是一個很厲害的女業務。我聽到這個故事不禁笑了出來。這是平常人不會有的想法。就算有也很少會有人付諸行動吧。
之後,那名女業務和那間公司簽了契約。
肯定是因為那間公司也佩服她的舉動,覺得「我們也想要有一個想法這麼有趣的業務」吧。
能夠像這樣改變對方的態度,也是業務工作的樂趣所在。像這名女業務一樣,做出某種行為讓客戶感到訝異,並藉此打動對方的心,這在業界絕對不是什麼稀奇事。
我自己也一樣,某公司的董事長是我的客戶,當他決定急流勇退請辭董事長時,我寄了一封信給他,上頭貼滿了他就任董事長以來每一年的紀念郵票,總共接近40張。紀念郵票一張約5到7塊日幣,貼滿了信封的表面,張張都能讓人回憶起當年發生過的事情,所以那名客戶很高興。
利用想像力,改變對方的心情或局勢。業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需要創意的工作。站在對方的觀點捕捉事物,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開心。不只是在工作場合,我認為這是所有人都該必備的素質。
不過,我要先申明,免得你誤會。帶鹽巴回去找客戶這種大膽的行動,不是新人馬上就做得到的事情。為此必須透過業務工作,持續累積經驗。這份努力有多重要,在後面的章節我會陸續提到。
不過,如果你有辦法做到,工作就會變得愈來愈有趣和快樂。用不著害怕微小的可能性,也不要受限於刻板印象,請你靠自己的巧思,去找出業務這份工作獨有的樂趣和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