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談的是各種挫折,這些挫折你可能也遇過。
我們有幸與許多來自頂尖公司的成功執行長共事,他們都真心想實現「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這句話,不是講講而已。無論我們前往什麼地點、面對的是哪個層級,都常聽到這些公司的員工說:「總算有人願意聆聽我們的意見,讓公司更好了。」這些人釋懷的模樣,始終讓我們感到震撼。
過去幾年,全球各地的公司雖然不斷擴增規模,卻沒有變得更好;事實上,多數公司是規模越大越退步。儘管科技進步神速,卻沒有讓工作變得更簡單。員工都覺得自己比以前還要賣命工作,但公司的腳步卻遲緩如蝸牛、毫無創新,比起創造利潤,反倒更注重權力鬥爭。如果你愛你的公司與工作,卻得心懷沮喪地天天面對這些有礙生產力與營收的障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想像一下:你正準備打包出門度假,細心地將所有必需品放進行李,準備拉上拉鍊時,發現拉…不…起…來!怎麼辦?坐上行李,用全身重量加壓,應該就有機會拉起來了吧?如果這樣也不行呢?你有兩個選項,但兩個都不討喜──買個大一點的行李箱,否則就得跟你需要隨時攜帶的東西說掰掰。
工作也是一樣的──要不花錢解決問題,不然降低要求,與問題和平共處。
回到你放棄帶齊所有必需品這件事上。
問題在於除了必需品外,你還塞了空氣進去,而且是非常多的空氣!空氣看也看不見,更不會是必需品,但無論如何,你還是帶上它了,導致行李箱空間變少,給你造成麻煩。你該做的事情,是把不需要的空氣抽掉,而不是丟下你少不得的衣服。
你當然試過減少行李內的空氣:你坐上行李箱,用全身的重量擠壓;你可能還會把衣服捲起來(這樣能把空氣擠出去)。但說實在的,你很快就會放棄,邊抱怨邊決定還是多花八塊錢,在飯店送洗那件襯衫。
空氣力量很大,大到能支撐輪胎,承受超大型汽車與卡車的重量。而且它不只力量大,還無孔不入,能鑽進任何空間裡。
不過空氣之所以會變成打包行李時的頭號敵人,是因為空氣是隱形的!我們看不見它,自然就不會想到要解決它。想像一下,如果行李裡塞滿的不是空氣,而是紅沙,你一定會拚了命地把紅沙通通弄掉!事情很可能就因此圓滿落幕,不必妥協了事(例如花八塊錢只為了洗一件襯衫),也能避免掏錢付不斷漲價的行李托運費。公司就是在工作過程中「打包進空氣」,而且數量很多!加上主管和公司的管理方法通常也太早就宣告放棄,沒堅持把空氣擠出。對,如果空氣有一個熱氣球那麼大、那麼多,大家很可能會注意到。可是,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地散佈在每個工作環節與活動間的空氣呢?工作環節一多,這些空氣也會跟著變多!
我們協助過上千位公司領導人籌資創新、提昇效率、改善客戶服務、刺激生意成長……等等,方法無他,就是幫他們把這些「行李裡的隱形空氣」變成「紅沙」。
你想得到的每個商業環節與活動,幾乎都在為你打包空氣:浪費時間和金錢,逼你屈就不好的解決辦法。
管理作法幾十年來毫無變革,該是來個大翻修的時候了。上次管理方式有大幅度進步,是發明出「精實法」(Lean)與「六標準差法」(Six Sigma),兩者現在大多統稱「精實六標準差法」(Lean Six Sigma)。這些管理法則納入科學方式,以提升生產力與利潤。然而,要實行精實六標準差法,需要投入大把資源與時間,儘管對少數大型專案來說很實用,卻不適合用來剔除深埋在每個組織裏的空氣。我們傾向把它想成是適合用來運算大數據的伺服器叢集(server farm),而許多公司其實是缺乏用來解決日常問題、筆電等級的管理措施。
本書提供實際解決方法,讓你不再塞進多餘空氣!方法大多很簡單,不需要花大錢、使用先進科技,也扯不上什麼希臘字母(沒錯,六標準差法,就是在講你!)。跟著我們採取這些行動,日子就會有所不同;你不只能為公司帶來更多收益,還能從工作裡獲得更多成就感!
那麼,就輪到你囉!我們親眼見證,無論是公司裡的無名小卒和核心人物,抑或美國中西部的生產線工人,以及遠東地區的全國經理,採取行動後都產生驚人的成效。本書隨手一翻,都能找到個人或團體皆能立即採行的方法,今天就開始吧!
你很清楚「低垂的果實理當容易採收」這句話的通俗意義:能為你輕鬆增加盈餘,且不用多承受風險的方法。許多經理人在致力降低成本多年後,相信自己早就採到低垂的果實了。倘若果實真的這麼好摘,應該早就到手了,對吧?錯了。遺憾的是,降低成本往往採不到低垂的果實,反而像是搞不清楚枝頭上還有什麼,就貿然裁剪樹枝。真正的低垂果實,就是你觸手可及摘得到的。過去幾十年以來,我們不斷見證摘採低垂的果實,遠比戰略性轉型、全企業系統等公司依賴的大企畫案來得更有效果,風險也更低──那樣的果實才稱得上好摘啊!
低垂的果實有大有小,價值從上百萬到數千元都有,如果能統統採到,絕對會為你帶動大幅成長!本書就是要協助你盡可能多摘一點!
人類是怎麼統治地球的?其他動物還在獵捕食物時,只有我們人類已經學著採集。
早期人類想吃東西時,狩獵是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狩獵既困難,風險又高,要行動就得大幹一場才划算。問題來了:大型行動既可怕又危險,只有部落裡最強壯勇敢、技巧高超的人能夠參加,大家得依靠少少幾人過活。獵手出發時或許信心滿滿、大張旗鼓,但結果往往比想像中來得更費時、收獲更差,還造成更多傷兵。當一地的獵物被捕光後,獵手得前往更遠的地方,深入未知領域,導致獵捕更困難,食物也更稀少。
這故事聽起來,就跟公司期望讓盈餘「大豐收」的大型計畫一樣。企業重整、採用資源規劃系統(ERP system)、進行預算刪減計畫等,就是公司的大型獵捕行動。高層主管滿心期待地發起這些計畫,跟古代的獵人一樣信心滿滿、壯志躊躇。他們精選出一批專家出任務,執行團隊在旁監控,等著大豐收那天的到來。有時候一切皆按照計畫走……就像我們有時也會花小錢中大獎,不過這種事並非天天都有。就像在電影「阿呆與阿瓜」中,當羅伊聽到美女瑪麗回答他,彼此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在一起時,他的反應是:「所以,妳是在告訴我,我有勝算……帥啊!」(仔細想想還挺諷刺的,「阿呆與阿瓜」裡面的臺詞,竟能拿來描述人類如何征服地球!)
大型計畫費時較長,存在非預期風險,報酬率也遠不如預期。換句話說,成功機率不比羅伊來得高。
人類學會採集後,一切為之翻轉。安全的小型行動取代了危險的大型行動,穀物取代了動物。同一塊地能重複使用,不需要遷徙到新的獵場,以前是少數人狩獵,現在變成由多數人務農。
採集需要所長各異的眾人共同合作,工作的環境比打獵來得更安全且容易。富裕強盛的人類文明因此建立,凌駕原先的狩獵聚落,一切再也不同以往。
現代的經理人還是太依賴狩獵行動,一心期望靠著大型計畫大賺一筆。這樣也不是不行,畢竟如果有機會大幹一場,的確該試試……但小心為上。問題出在經理人忽略了採集的效果。大公司裡的員工,能貢獻出上千個小型點子,讓公司不用冒險就能賺錢──我們親眼見證過,知道他們做得到。想像一下,有公司靠著員工這裡看一看、那裡擠一擠,找出一千多個藏著空氣的地方;雖然每個地方只能多賺十萬美金,全部加起來,卻能幫公司多賺進一億美金,而且一點風險也沒有。小公司也一樣,只不過規模小一點。這就是我們稱為「採集點子TM」的力量。
農夫若想豐收,就得犁田、播種、施肥與採收。接下來,還要把穀物打包出售才能賺錢。
換到商務革新的領域,公司若想賺上一筆,領導人必須先備齊六大條件:提供解決問題的技巧、員工有上進心、各單位要合作無間、下決策要快、有能力實踐計畫,還要建立究責制度以創造亮眼的實際效益。
我們以上述要素為依據,請各家公司的執行長給自己公司評分,結果常常聽到:「我們公司很多項都做得很好,拿個B實至名歸。」他們的評分結果,差不多都長這樣:
●提供解決問題的技巧:80%
●員工上進心:90%
●各單位合作無間:75%
●快速下決策:85%
●實踐計畫的能力:90%
●建立究責制度以創造亮眼實際效益:85%
●平均分數:85% =B
他們究竟該拿幾分?這麼說吧,他們絕對不想要自己的小孩拿著同樣的成績回家!
一家公司「採集點子」後的總產值究竟有多少,取決於各階段收獲的加乘結果,而不是平均結果。若要取個響亮的商業名詞,就稱它為點子收益乘數吧!如果只有八十%的人具有必備的解決問題能力,當中又只有九十%的人有動機採取行動,就表示總共只有七十二%的人既有能力、又有動機(八十%乘以九十%等於七十二%)。如果這七十二%的人,僅在七十五%的時間能達成必要合作,那麼公司只有五十四%的時間是有動力、有能力又合作無間的!繼續算下去,如果八十五%的點子能在快速的決策制定過程中被採納,當中九十%以足夠的能力付諸實踐,又只有八十五%的成效轉換為實際金錢,那麼總體效果就只有……三十五%!這樣的成績如何?鐵定不及格!
這叫直接死當,除非我們根據平均狀況調整分數,畢竟幾乎所有公司的收益都這麼低!
每個環節漏一些,累積起來的流失總額就非常可觀!若是在工廠,物料漏了很容易被察覺;不幸的是,從未付諸發展或獲得認可的想法,就像被打包進行李的空氣一樣,在組織裡通常都隱形難見,因此直到主管採用更好的流程前,總流失量是看不見的。
所以,公司在每個環節分別得拿到幾分,總成績才能拿到實實在在的B,也就是八十五%呢?答案是,每個環節都要實踐到九十七%才行!如果你想拿A,讓收入成為目前的三倍,那麼每個環節就要超過九十九%才夠。
好消息是,雖然可能有點難以置信,不過對於多數公司來說,要在每個環節大幅改進點子採集的效率其實不難。
我們知道你還是有點摸不著頭緒,但讓我們用下列副標為這個章節作總結吧:本書將幫助您從F進步到A,為您帶來三倍的收益!
我們有幸與許多來自頂尖公司的成功執行長共事,他們都真心想實現「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這句話,不是講講而已。無論我們前往什麼地點、面對的是哪個層級,都常聽到這些公司的員工說:「總算有人願意聆聽我們的意見,讓公司更好了。」這些人釋懷的模樣,始終讓我們感到震撼。
過去幾年,全球各地的公司雖然不斷擴增規模,卻沒有變得更好;事實上,多數公司是規模越大越退步。儘管科技進步神速,卻沒有讓工作變得更簡單。員工都覺得自己比以前還要賣命工作,但公司的腳步卻遲緩如蝸牛、毫無創新,比起創造利潤,反倒更注重權力鬥爭。如果你愛你的公司與工作,卻得心懷沮喪地天天面對這些有礙生產力與營收的障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想像一下:你正準備打包出門度假,細心地將所有必需品放進行李,準備拉上拉鍊時,發現拉…不…起…來!怎麼辦?坐上行李,用全身重量加壓,應該就有機會拉起來了吧?如果這樣也不行呢?你有兩個選項,但兩個都不討喜──買個大一點的行李箱,否則就得跟你需要隨時攜帶的東西說掰掰。
工作也是一樣的──要不花錢解決問題,不然降低要求,與問題和平共處。
回到你放棄帶齊所有必需品這件事上。
問題在於除了必需品外,你還塞了空氣進去,而且是非常多的空氣!空氣看也看不見,更不會是必需品,但無論如何,你還是帶上它了,導致行李箱空間變少,給你造成麻煩。你該做的事情,是把不需要的空氣抽掉,而不是丟下你少不得的衣服。
你當然試過減少行李內的空氣:你坐上行李箱,用全身的重量擠壓;你可能還會把衣服捲起來(這樣能把空氣擠出去)。但說實在的,你很快就會放棄,邊抱怨邊決定還是多花八塊錢,在飯店送洗那件襯衫。
空氣力量很大,大到能支撐輪胎,承受超大型汽車與卡車的重量。而且它不只力量大,還無孔不入,能鑽進任何空間裡。
不過空氣之所以會變成打包行李時的頭號敵人,是因為空氣是隱形的!我們看不見它,自然就不會想到要解決它。想像一下,如果行李裡塞滿的不是空氣,而是紅沙,你一定會拚了命地把紅沙通通弄掉!事情很可能就因此圓滿落幕,不必妥協了事(例如花八塊錢只為了洗一件襯衫),也能避免掏錢付不斷漲價的行李托運費。公司就是在工作過程中「打包進空氣」,而且數量很多!加上主管和公司的管理方法通常也太早就宣告放棄,沒堅持把空氣擠出。對,如果空氣有一個熱氣球那麼大、那麼多,大家很可能會注意到。可是,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地散佈在每個工作環節與活動間的空氣呢?工作環節一多,這些空氣也會跟著變多!
我們協助過上千位公司領導人籌資創新、提昇效率、改善客戶服務、刺激生意成長……等等,方法無他,就是幫他們把這些「行李裡的隱形空氣」變成「紅沙」。
你想得到的每個商業環節與活動,幾乎都在為你打包空氣:浪費時間和金錢,逼你屈就不好的解決辦法。
管理作法幾十年來毫無變革,該是來個大翻修的時候了。上次管理方式有大幅度進步,是發明出「精實法」(Lean)與「六標準差法」(Six Sigma),兩者現在大多統稱「精實六標準差法」(Lean Six Sigma)。這些管理法則納入科學方式,以提升生產力與利潤。然而,要實行精實六標準差法,需要投入大把資源與時間,儘管對少數大型專案來說很實用,卻不適合用來剔除深埋在每個組織裏的空氣。我們傾向把它想成是適合用來運算大數據的伺服器叢集(server farm),而許多公司其實是缺乏用來解決日常問題、筆電等級的管理措施。
本書提供實際解決方法,讓你不再塞進多餘空氣!方法大多很簡單,不需要花大錢、使用先進科技,也扯不上什麼希臘字母(沒錯,六標準差法,就是在講你!)。跟著我們採取這些行動,日子就會有所不同;你不只能為公司帶來更多收益,還能從工作裡獲得更多成就感!
那麼,就輪到你囉!我們親眼見證,無論是公司裡的無名小卒和核心人物,抑或美國中西部的生產線工人,以及遠東地區的全國經理,採取行動後都產生驚人的成效。本書隨手一翻,都能找到個人或團體皆能立即採行的方法,今天就開始吧!
你很清楚「低垂的果實理當容易採收」這句話的通俗意義:能為你輕鬆增加盈餘,且不用多承受風險的方法。許多經理人在致力降低成本多年後,相信自己早就採到低垂的果實了。倘若果實真的這麼好摘,應該早就到手了,對吧?錯了。遺憾的是,降低成本往往採不到低垂的果實,反而像是搞不清楚枝頭上還有什麼,就貿然裁剪樹枝。真正的低垂果實,就是你觸手可及摘得到的。過去幾十年以來,我們不斷見證摘採低垂的果實,遠比戰略性轉型、全企業系統等公司依賴的大企畫案來得更有效果,風險也更低──那樣的果實才稱得上好摘啊!
低垂的果實有大有小,價值從上百萬到數千元都有,如果能統統採到,絕對會為你帶動大幅成長!本書就是要協助你盡可能多摘一點!
人類是怎麼統治地球的?其他動物還在獵捕食物時,只有我們人類已經學著採集。
早期人類想吃東西時,狩獵是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狩獵既困難,風險又高,要行動就得大幹一場才划算。問題來了:大型行動既可怕又危險,只有部落裡最強壯勇敢、技巧高超的人能夠參加,大家得依靠少少幾人過活。獵手出發時或許信心滿滿、大張旗鼓,但結果往往比想像中來得更費時、收獲更差,還造成更多傷兵。當一地的獵物被捕光後,獵手得前往更遠的地方,深入未知領域,導致獵捕更困難,食物也更稀少。
這故事聽起來,就跟公司期望讓盈餘「大豐收」的大型計畫一樣。企業重整、採用資源規劃系統(ERP system)、進行預算刪減計畫等,就是公司的大型獵捕行動。高層主管滿心期待地發起這些計畫,跟古代的獵人一樣信心滿滿、壯志躊躇。他們精選出一批專家出任務,執行團隊在旁監控,等著大豐收那天的到來。有時候一切皆按照計畫走……就像我們有時也會花小錢中大獎,不過這種事並非天天都有。就像在電影「阿呆與阿瓜」中,當羅伊聽到美女瑪麗回答他,彼此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在一起時,他的反應是:「所以,妳是在告訴我,我有勝算……帥啊!」(仔細想想還挺諷刺的,「阿呆與阿瓜」裡面的臺詞,竟能拿來描述人類如何征服地球!)
大型計畫費時較長,存在非預期風險,報酬率也遠不如預期。換句話說,成功機率不比羅伊來得高。
人類學會採集後,一切為之翻轉。安全的小型行動取代了危險的大型行動,穀物取代了動物。同一塊地能重複使用,不需要遷徙到新的獵場,以前是少數人狩獵,現在變成由多數人務農。
採集需要所長各異的眾人共同合作,工作的環境比打獵來得更安全且容易。富裕強盛的人類文明因此建立,凌駕原先的狩獵聚落,一切再也不同以往。
現代的經理人還是太依賴狩獵行動,一心期望靠著大型計畫大賺一筆。這樣也不是不行,畢竟如果有機會大幹一場,的確該試試……但小心為上。問題出在經理人忽略了採集的效果。大公司裡的員工,能貢獻出上千個小型點子,讓公司不用冒險就能賺錢──我們親眼見證過,知道他們做得到。想像一下,有公司靠著員工這裡看一看、那裡擠一擠,找出一千多個藏著空氣的地方;雖然每個地方只能多賺十萬美金,全部加起來,卻能幫公司多賺進一億美金,而且一點風險也沒有。小公司也一樣,只不過規模小一點。這就是我們稱為「採集點子TM」的力量。
農夫若想豐收,就得犁田、播種、施肥與採收。接下來,還要把穀物打包出售才能賺錢。
換到商務革新的領域,公司若想賺上一筆,領導人必須先備齊六大條件:提供解決問題的技巧、員工有上進心、各單位要合作無間、下決策要快、有能力實踐計畫,還要建立究責制度以創造亮眼的實際效益。
我們以上述要素為依據,請各家公司的執行長給自己公司評分,結果常常聽到:「我們公司很多項都做得很好,拿個B實至名歸。」他們的評分結果,差不多都長這樣:
●提供解決問題的技巧:80%
●員工上進心:90%
●各單位合作無間:75%
●快速下決策:85%
●實踐計畫的能力:90%
●建立究責制度以創造亮眼實際效益:85%
●平均分數:85% =B
他們究竟該拿幾分?這麼說吧,他們絕對不想要自己的小孩拿著同樣的成績回家!
一家公司「採集點子」後的總產值究竟有多少,取決於各階段收獲的加乘結果,而不是平均結果。若要取個響亮的商業名詞,就稱它為點子收益乘數吧!如果只有八十%的人具有必備的解決問題能力,當中又只有九十%的人有動機採取行動,就表示總共只有七十二%的人既有能力、又有動機(八十%乘以九十%等於七十二%)。如果這七十二%的人,僅在七十五%的時間能達成必要合作,那麼公司只有五十四%的時間是有動力、有能力又合作無間的!繼續算下去,如果八十五%的點子能在快速的決策制定過程中被採納,當中九十%以足夠的能力付諸實踐,又只有八十五%的成效轉換為實際金錢,那麼總體效果就只有……三十五%!這樣的成績如何?鐵定不及格!
這叫直接死當,除非我們根據平均狀況調整分數,畢竟幾乎所有公司的收益都這麼低!
每個環節漏一些,累積起來的流失總額就非常可觀!若是在工廠,物料漏了很容易被察覺;不幸的是,從未付諸發展或獲得認可的想法,就像被打包進行李的空氣一樣,在組織裡通常都隱形難見,因此直到主管採用更好的流程前,總流失量是看不見的。
所以,公司在每個環節分別得拿到幾分,總成績才能拿到實實在在的B,也就是八十五%呢?答案是,每個環節都要實踐到九十七%才行!如果你想拿A,讓收入成為目前的三倍,那麼每個環節就要超過九十九%才夠。
好消息是,雖然可能有點難以置信,不過對於多數公司來說,要在每個環節大幅改進點子採集的效率其實不難。
我們知道你還是有點摸不著頭緒,但讓我們用下列副標為這個章節作總結吧:本書將幫助您從F進步到A,為您帶來三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