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為什麼是顧客3.0?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相關的書籍,針對社群媒體經營、提供讓消費者驚豔的服務、顧客滿意度管理與評估、如何扮演好客戶服務主管的角色,甚至是如何運用科技讓消費者完全不需要額外的個別服務等等主題,多有論述。但是,我還沒有發現任何是以「運用積極服務、科技,以及情感連結,提供具有量化評估收益能力的完整顧客經驗」 為主題,進行討論的書籍。 要創造成功顧客經驗,這些關鍵字是不可忽略的:

‧從頭到尾完整的服務(End-to-end)︰產品設計與行銷團隊必須事先設定合宜的產品期望值,同時整個公司都必須共同合作,致力於達到消費者的合理產品期望、同時處理那些消費者提出的不合理產品期望。

‧針對收益做量化評估(Measurable financial payoff)︰如果您沒有可用來量化評估公司收益的工具,財務長當然不願意讓公司在改善顧客經驗上有所投資,導致顧客經驗的工作無法成功執行。

‧積極服務(Aggressive service)︰消費者在希望尋求協助時,幾乎所有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阻礙,您必須消除這些擋在消費者面前的阻礙,也要做到鼓勵消費者提出他們的抱怨與質疑。

‧運用科技(Using technology)︰要成功運用科技,您必須完全依循理想顧客經驗的流程圖,明確且主動地教育消費者,才能避免問題產生,同時做到在多元管道提供服務的目的。

本書同時也針對一些在服務、行銷、科技上的迷思和誤解,進行討論,例如:

‧消費者多數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提出抱怨。如果您認同這個說法,我建議您先回頭 想想自己的行為反應是不是如此。

‧讓消費者獲得頂級服務體驗的支出,要比提供好的服務,多出許多。事實上,透過提供良好服務,通常可創造10倍於其支出的收入與獲利。

‧社群媒體是成功的關鍵工具。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口碑傳播,其實仍然是在線下發生的,其內容也是與服務產生的互動脫不了關係。

‧智慧型手機是顧客經驗不可或缺的重要革命性工具。事實上,智慧型手機只是加速人們互動的一種工具,更具革命性意義的工具與發現,其實是所謂的「大數據」(Big Data)、對話內容分析、產品與製造商之間的無線資訊傳遞等等。‧官方網站已經過時。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在打電話或上社群平台前,都會先造訪公司網站,但從消費者服務與主動教育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多數網站內容都是極為糟糕的。── 但多數公司仍然採用由資訊部門規劃主導、並由行銷部門單獨處理網站內容的做法。

‧多數消費者不滿來自於缺乏適任的員工。研究顯示,如果員工真正獲得足夠授權,手邊也 有足夠資訊,通常都是工作愉快的員工,能夠有效幫助公司創造正面的顧客經驗。

談到正面的顧客經驗,現在就讓我依序概述本書內容。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顧客與顧客經驗之範圍

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針對如何設定顧客期待,以及為創造絕佳顧客經驗所應做到的管理顧客經驗、未來忠誠度、口碑傳播影響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我將闡述過去針對顧客行為的一些研究,範圍包括顧客遇到問題時產生的反應、口語傳播(word-of-mouth)以及網路口語傳播(word-ofmouse,the Web);另外,我也提出了一個實驗性的架構,用以設定並滿足那些顧客的期待;最後則企圖說明:您在嘗試了解、管理、滿足顧客期待上所做的努力,應如何轉換為可量化評估的數字,藉以讓財務長與行銷長能完全接納您的做法。

第二部分:設計一套完整的顧客經驗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說明完整顧客經驗架構的4 個要素:(1)第一時間就做到位(doing it right the first time);(2)建立提供服務所需的管道(providing access to service);(3)提供讓人感動的服務(providing caring service);(4)傾聽客戶聲音並累積經驗(listening and learning)。如果您不能對顧客經驗做量化評估,就無法做好管理,因此,我在此架構的4 個要素中,都分別提出了執行過程與成果的衡量標準。

第一個步驟,是要將既有顧客經驗與理想的顧客經驗做比對,確保您不會在客戶經驗中設計出讓顧客不悅的意外,在設計顧客經驗時,您必須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讓顧客與員工在互動中成為夥伴的關係。第二個步驟,是要建立完整的顧客體驗架構,提供各種服務的管道。這是個看來違反常理的做法,多數經營者都認為公司應該致力於減少顧客產生抱怨與接觸行為,但我的建議反而是應該請求顧客告訴公司他們的想法,「只有我們知道問題何在,才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許多企業高階主管起初無法接受這個概念,您必須讓他們了解:一個不開心的顧客代表著公司損失了多少收入,這樣才有可能說服他們。

針對第三個步驟── 提供讓人感動的服務── 進行說明的章節裡,同時也提出企業應該大幅增加服務功能,以及第一線服務人員的建議。過去,第一線服務人員只需要處理消費者提出的問題,並要求在當下就能完美解決;我建議未來應該要讓第一線服務人員同時扮演教育顧客的角色,讓消費者能更清楚產品的價值所在。

最後一個步驟,是傾聽顧客聲音並累積經驗,也就是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意見彙整機制,確保這些資訊對全公司能產生建設性的影響,也對經營消費者有正面幫助。在最後這個步驟中最具挑戰的3 個工作分別是:(1)建立得以彙整不同資訊來源訊息的消費者意見處理流程;(2)將這些來自不同資訊來源的資料,整合為一個完整的顧客經驗圖像;(3)將消費者意見的彙整資料與財務分析數字整合,用以規劃公司下一步的業務策略。如果您能將無所作為可能付出的代價量化出來,該數據一定能說服公司立刻開始採取行動。

第三部分:導入顧客經驗的重要議題

本書最後一部分,針對我認為可能導致在顧客經驗上的努力功虧一簣、或成效不彰的主要議題,進行說明。這包括像是科技運用不當、未能給予員工充分授權來彈性處理顧客問題,以及缺乏足夠了解顧客經驗的領導者等等。科技為消費者與企業雙方創造了革命性的顧客經驗。所有物件都因為科技而改變,包括水龍頭現在也內建有微晶片,汽車裡的功能就像在車上設置了1 台電腦一般。產品的複雜度更高,但就如杜弗士蘭在本書推薦序中所說的、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閱讀說明書了;另外,多數的顧客經驗主管,將過多的流程決策交由技術部門來做決定,值此同時,技術部門的主管通常又總是會在第一時間承認自己並非顧客服務、或是為產品設定適當消費者期待的專家。從這部分的內容中,您可以了解顧客經驗若能搭配合宜的科技管理,將可產生極大的正面效益。

(摘錄自 《顧客3.0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