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怕做錯事,怕被罵

我是一個比較急性子的人,凡事劍及履及,心頭兒才想什麼事情就去做了。缺點當然是計畫不夠縝密、錯誤率高。但是不打緊,錯了,馬上修正,一直到對為止,所以說我是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人,一點也不為過。最受不了的就是,想而不做的人。我會覺得不做,就不要說了。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這句話,我很想修正一下,改為「人類會因夢想的實踐而偉大」。很多人在心裡擺了好多想法,譬如「等我赚了錢就去環遊世界」「想著等我有錢就創業、想著等我把英文練好就到外商公司上班……這些念頭想著,卻都不行動,五年、十年過去了,才開始懊惱這些夢想都還未實現。

我以前有一位部門主管,在爭取客戶時總是要等到萬事齊全、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再出手,我跟他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兩成把握就願意嘗試。所以有一次他開玩笑說:「老闆,我的成功率比妳高。」我笑說:「但是我贏的客戶數比你多。」何況有時候時機一過,機會就不再來。

譬如說,我接觸了十個客戶,失敗了一半,仍有五個客戶在手上。而他可能只接觸兩個客戶,就算兩個都成功,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可是客戶數還是只有兩個。所以有時候不要被百分比所騙,最重要的是,失敗的經驗累積多了就變成資產,久了之後,成功率應該會提高。

現代的年輕人比起上一代,有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資源可以運用。雖然經濟不景氣、工作不好找,但是多元化的社會,選擇性很多,可以延畢打工、可以考研究所、可以出國渡假打工、可以助學貸款、可以遊學、可以找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可以網路開店、創業。這是上一個世代很難想像的機會,但也因為這樣,反而讓年輕人難以抉擇。

如果你想破頭還是沒有最好的答案,就表示再想也沒用。倒不如就先去做做看吧!做了答案就會慢慢出現。人生可以從一個起點開始,慢慢累積經驗,壯大實力,力量就不一樣,就算方向偏了,也來得及修正。人生不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這是鴕鳥思考。人生是多做多一份學習,少做少一份經驗。不是衝動、不是不計代價,而是第一步的勇氣。當你跨出了第一步,整個環境跟周遭的氛圍都會跟著你發生變化。有可能最後失敗了,但是至少不會後悔我從未行動。不做,雖然不會錯,但什麼事也不曾發生。

別說了,做,就對了!

【做,就對了】

菜鳥被罵很稀鬆平常,不用怕,既然付了代價就要有能力變成自己的資產才不會吃虧,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想要自己越來優秀就是不貳過,犯過的錯一定要學到教訓,下次絕不再犯,自己就會越來越好。

>>害怕設立目標卻達不到

「為自己的人生設目標」似乎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發現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或者設了目標也不知如何去達成,以至於虛度人生,遺憾終身。在比利時某家雜誌社一份調查報告當中,老年人一輩子最後悔的事的第一名,竟是虛度光陰,一事無成,未能完成夢想。

二十五歲以前,我感覺日子過得特別慢,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二十五歲以後,卻覺得日子過的特別快,一晃眼一年又過去了。到了快三十歲才驚覺,不能再混沌過日子了,於是才開始學習設定目標。自從開始設定目標之後,我的人生變得比較積極、有方向,也開始覺得有意義。每年年終時,我都會為明年立下新的目標,也會省視過去一年的目標是否達成。

我的經驗是,當心底真真實實地想過了一遍,並寫了下來,才能了解自己心底的渴望。這個渴望,像顆種子般地在心裡發了芽,我告訴自己想要什麼,立了一個目標、給一個期限,然後我的念頭和生活都會隨著這個目標改變,我也逐步地接近那個目標,於是,在接近的道路上所受的苦和忍耐都有了意義,我更明白自己的能力哪裡不足,最後會慢慢修正目標,直到我漸漸達到目標為止。這個過程,讓我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滿足。

記得年輕的時候,看到周邊的同學們出國念書,好生羨慕。但是知道自己家境不富有,不敢加重父母的負擔,於是把這樣的渴望偷偷地藏在心底。就在出社會後的一年,公司舉辦了一場訓練營,老師要學員們寫下一個十年的目標。我寫下:希望三十歲前結婚、三十二歲前出國念MBA、三十五歲前創業,那一年我二十八歲。可能因為寫了,了解自己的渴望,那幾年我很清楚自己的優先順序,不僅認真工作也很認真生活,為了出國念書省吃儉用,不以為苦,因為覺得一切吃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三十一歲那年,公司的股票上市,我把分配到的股票賣掉,圓夢出國念書。雖然幸運,但看著自己的目標可以達成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在每個目標年紀之前都完成所訂定的願望,感到常滿足而無憾。

或許有人覺得設定目標很世俗功利,但是人生苦短,若不設定目標,時間就一點一滴的流逝,到最後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此生追求什麼。所以何不給自己一個挑戰的機會?當踏夢成真的時候,你會更了解自己,喜歡自己。

【目標可以呼喚內心的渴望】

寫下自己的願望,然後設下期限。不要太好高騖遠,最好是比自己能力再多一點點的挑戰。如果努力了一段時間,發現願望不容易達到,可以修正一下方向再試試看看,或事先將這個目標先放一邊,先往另一個目標前進。

>>怕對方難溝通、意思被扭曲

明明是一句話,怎麼說關係很大,說不好惹了人家生氣還可能斷了後路。說得好,對方喜在心頭,一切好談。

我有好幾次經驗,要跟人溝通不同的意見或有爭議的題目時,倘若在還沒有共識的基礎下就單刀直入,直接說明,很難達成目的。反之,若能在同意對方的某些觀點下,再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對方接受度就比較高。

與客戶的通通中經常發生這樣的情節。有一次,同事們要說服客戶一個提案,客戶的高層聽完簡報後眉毛一皺,提出了很多的疑問,我們同事很著急又再次強調這個提案的好處與利益,但是客戶完全聽不進去。

我轉而把提案先放一邊不談,先問客戶他現在考量是什麼?有什麼是我們沒想到的?此時客戶才把他所關心的另一個議題說出來,當下我們同事才表達這個議題其實我們也有一些備案,只是所以沒有及時表達。當我們花了一點時間解答了客戶的疑慮之後,取得他的認同,接下來的提案就順暢無比。因此溝通,先求同再求異。另外這個經驗最容易發生爭執都是來自於跟親近的人溝通,很多男人感嘆跟女人溝通時有理說不清,愈講愈氣。那是因為男人總喜歡說道理,而女人喜歡說感覺,女人感覺不對時什麼道理也聽不進去的。女人要得到了那個「你了解我」的同理心之後,才能好好的聽進男人的建議與理性的忠告。

家人溝通也是如此,以前我的母親還在世之前,因身體不適所以心情不好,不想動,也時常抱怨。我們兄弟姊妹不想聽抱怨,就老是勸她不要想太多,要寬心,她心情反而更不好,說我們都不關心她。

後來我反其道而行,先聽她抱怨那可以背的一百遍的往事,然後表示「還好我活在這個年代,否則可能比她更慘,更辛苦」。她果然得到共鳴之後情緒紓解了,慢慢地勸她吃藥、活動的事也就比較能接受。原來,我們要說服某人之前,要先認同他、接受他,我們的建議才會被接受。

在職場上我們往往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販賣自己的專業,但是若不先聆聽,找出雙方可以「認同」的點,那麼再多的理也說不清。原來人們必須「心」先認同了,「理」才進得去。先求同了,異才有機會被接納。

【溝通,先求同再求異】

有效溝通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聽得進去,所以先聆聽,先同意他,再講自己的觀點。將心比心,先想想你若是對方,要怎麼說你才聽得進去。

>>怕太接近主管會被視為馬屁精

很多人認為跟主管或老闆靠近就是拍馬屁、抱大腿,怕引起同事的議論,因此總覺得對主管敬而遠之才是防身之道,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這麼做不僅在職場錯過了向主管近身學習的機會,也錯過了將主管變貴人的機會。

或許你以為貴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事實上很多職場上的貴人卻是主管。主管握有的資源最多,在職場上要成功,絕對少不了主管的支持,能夠借力使力,懂得向上管理,將主管變成你的貴人才是聰明的部屬。

向上管理跟拍馬屁、狗腿是兩回事,首先一定要打破這樣的迷思。拍馬屁的人是不分青紅皂白,投主管所好,只要主管高興就好,不論是非也不管公司的利益,以主管的觀點為觀點或者放棄自己的觀點。懂得向上管理之人知道方法與主管打交道,讓他釋放資源,支持我們該做的事情,讓任務順利完成。向上管理必須有自己的觀點,且學習溝通與說服的技巧,讓老闆願意聽你的建議,完成你想完成的事。由於這是經由雙方的共識所做的決定,同時也是你同意的,它不再是交辦事項,因此你會全力以赴,儘管做的事雖一樣,但是心態與成就感卻大不同。因此,說老闆聽得懂又願意聽的話,能說到老闆心坎裡去而支持你的決定,不是狗腿,是智慧。

在向上管理的過程當然要知道主管的風格和好惡,有的主管喜歡鉅細靡遺的報告、有的喜歡講大方向,沒有耐性小細節,一開始就要搞清楚用什麼方式與主管溝通最有效。不要在重視細節的主管面前講太雲端的話,你可會被認為不進入狀況。同樣的,不要在重視大方向的主管面前講太瑣碎的事情,他可能沒耐性。

了解主管的風格,你才能知道知己知彼,調整自己,將他變成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什麼都聽主管的話,照他的吩咐行事,雖然保險,但充其量只會被視為乖乖牌,卻不會得到主管的衷心欣賞。

因此能夠有自己的觀點,經由溝通與說服的過程,讓主管同意你的主張,達成共識,讓他釋放資源,幫助你任務達成,這個過程你會學到很多經驗,你也很難不被看見,將主管變成你的貴人才是聰明的工作者。

【向上管理不是拍馬屁】

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你不恃寵而驕,做該做的事,心裡堅定就好。其實別人可是很忌妒為何你總是可以得到主管的支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