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居首
【三國啟思:劉備的人生使命】
東漢末年,吏治不彰,宦官與外戚混亂朝政,導致天下大亂,戰事不斷,又以黃巾賊之亂為著。劉備初識關羽和張飛,相談甚歡,後更道出個人對黃巾黨作亂降禍蒼生的憤怒感慨,意欲組織義勇軍征伐之,理念與關羽和張飛相同,三人遂於桃園結拜成異姓兄弟,史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此時劉備和關羽、張飛義結金蘭,情同手足,進而齊心為復興漢室共同努力。
後來劉備舉兵鎮壓黃巾賊,屢立戰功,遂獲升遷任職平原相,左右助手關羽與張飛則分獲派任別部司馬,職統領兵馬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情同手足,情深義重。關羽與張飛則成日護衛侍立在劉備兩側。
1.1 目標導向的人生
【生活漫步:比爾‧蓋茲的人生目標】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出生於西雅圖,年幼時喜歡待在父親書房中閱讀,父親經常讀一本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給他聽,由於此書又大又笨重,不容易隨身攜帶。比爾‧蓋茲遂想:「若是有本可以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那該有多好,那爸爸就可以隨時隨地講故事給我聽。」
有一次,戴爾泰勒牧師挑戰說:「誰能背完《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內容,就可以到西雅圖太空塔餐廳用餐。」幾天後,11歲的比爾‧蓋茲舉手,完整背完〈馬太福音〉耶穌登山寶訓的內容。
比爾‧蓋茲在太空塔餐廳中用餐時,發想願景目標:「若是能開創一種界面平台,直接和他人對話,那該有多好,那我就可以隨時隨地和我的好朋友聯繫。」
由於以上兩個願景目標,比爾‧蓋茲後來創設微軟公司,開發「微」型電腦與作業「軟」體,啟動他的圓夢旅程。其中微型電腦可載入百科全書,作業軟體語言可和全球人士對話。
比爾‧蓋茲說:「只要設定遠大目標並盡心盡力執行,在上帝面前,必然能夠完成想要完成的事【1-1】」,基於清晰的目標規劃,造就出卓越不凡的比爾‧蓋茲。
進行個人目標規劃,需要同時考量事業、家庭、健康、社會四個層面,這正如一張椅子有四個腳,一旦缺少一腳,椅子就容易傾倒。【問得好】我希望三年後的我,能夠達成哪些目標?
1.願景、使命與目標
人生宛如一條彎彎河流,從嬰孩時期奔流至老年,直到死時。這條人生河流會流經人生每個階段,會流過人生不同的事件,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留下(流入),也可以選擇跳過(流出),這是上帝給世間人的自由意志。而當我們選擇流入時,便開始和這個人或這個事件開始生命對話,經歷其間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們人生中的生命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些生命故事便構成人生的刻痕,也形塑現在的你我,要揭開這些生命故事,便是「管理與人生」所要探討的主題。首先,在人生的各個旅程,會有許多叉路,使我們難以抉擇。在這個時候的路標,正如天空中的太陽和北極星,以及地面上的山崗和河川,使我們不致迷路。因此,若能訂定若干人生目標,便有如在人生中設置路標,可指引旅人方向,不致上週向東、本週向西、下週向南、後來又向北,團團轉後仍留在原處,徒然耗費許多時日。因此,管理人生勢必需要做好目標規劃。
例如,當你大學畢業面對台灣社會的大學生平均薪資25K水平,在30歲前,你即需要進行「目標規劃」,來滿足你在工作目標和家庭婚姻目標的追尋。
在目標規劃中,需要先有願景、使命與目標,故在此先說明願景、使命與目標三者:
(1) 願景
願景(vision)是一種我們想要實現的理想或夢想。願景或稱視野,是在我們腦海中,「預先看到未來的光景」想像,是我們心智才幹的高品質呈現,它代表我們的夢想、期望、渴盼、願望與標竿焦點。
例如,我願意看到我的工作順遂,實現我的夢想;我願意看到我的兒女成群,圍繞桌前;我願意看到我的父母健在,我能在旁孝順等。當然,也可以訂定全球性的願景,如我希望擁抱和平、我希望尋得永恆、我希望追求平等與自由等。
(2) 使命
使命(mission)是完成與落實夢想的方式。使命可視為個人或企業存在的目的(purpose),是經年累月長期持定的努力方向,直到願景實現為止。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說:「使命是管理活動的開始,使命必然居首。」告訴我們要將個人的生命願景,轉換成可執行的努力方向,使之能夠有效管理,是人生管理的重要開端。例如,我的使命是熱愛工作,敬業樂群;我的使命是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的使命是孝順父母,使父母安享天年。同樣的,全球性的使命如,秦始皇興建萬里長城防禦匈奴以擁抱和平、埃及法老王建築埃及金字塔以保肉身不滅直到永恆、紐約豎立自由女神像象徵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普世價值等。
願景與使命充滿高度內在驅力色彩,詳細內容請參見本書第七章第一節。此處先由具體的目標來說明。
(3) 目標
目標(goal)意指在特定時間點所要達到的結果、成績或地點,是達成使命與願景的過程標竿。在其中,目標包括兩個因素,即時間與空間因素,茲說明如下:
(a) 時間因素:即達成某一希望成果的特定時間點。此時即需制定明確的數字,代表某一特定時間點,從而我們能確認是否已如期達成所訂的目標。例如,我的目標是在三十歲的時候,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指特定金額的財富)。我的目標是在三十歲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寶寶。我的目標是在五年後結婚等。
(b) 空間因素:即在某一時間點,所欲達成的目的地。此時的目的地或為成果水準、成績水平,或實際目的地處所皆可。惟同樣需要一明確數字,以表示特定的績效水準,從而我們能有所依循,進而自我審視是否已達成所訂的目標。
以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實缺一不可。而此一目標,若是能夠妥善考量,甚至若能由上帝處獲得靈感,則是美事一樁。理由是我們立志行事,都會是上帝的能力在我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上帝的美好心意,更何況是沒有異象,民就放肆【1-2】。至於何者是目標,何者並非目標,更需加以釐清。以下說明的是,夢想和願望皆非目標。茲說明如下。
基本上,夢想或願望是我們的想望,並不是目標。例如,某人想要飛上枝頭、想要工作升遷、想要日進斗金、想要神仙美眷、想要家庭美滿等。然而,上述的願望並非目標,理由是夢想或願望皆過於模糊不清;至於目標則是已有明確的數字水平,進而可以判定是否已經成就。例如,某人期望成為一位律師,此並非目標,他尚需要加上兩、三件事務將之轉換成為目標。例如,需要加上在兩年內就讀法律或法學等研究所,或是四年內考取律師高考等。基於目標是一個有特定底線的夢想【1-3】,因此,夢想或願望需要限縮範圍至某個更明確的區域,再加上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即能成為一項目標。例如,我們夢想未來有一天要住在歐洲地區,但是歐洲地區範圍很大,它是一整個大陸板塊,故需要縮小範圍,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一個州、或是一個城市,並且加入待完成的時間點。理由是唯有夢想的內容十分清晰,方能引導我們的內心,朝向某特定目標來移動,因此我們的夢想方能成真。又如,某人夢想未來有一天要當上企業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但是當CEO的範圍太大,它是一整個管理階層,需要縮小範圍,成為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地區、某一個部門、以及某個管理階層(如經理、副理、協理、襄理、主任等),方能使我們心力有一個著力點。
【三國啟思:劉備的人生使命】
東漢末年,吏治不彰,宦官與外戚混亂朝政,導致天下大亂,戰事不斷,又以黃巾賊之亂為著。劉備初識關羽和張飛,相談甚歡,後更道出個人對黃巾黨作亂降禍蒼生的憤怒感慨,意欲組織義勇軍征伐之,理念與關羽和張飛相同,三人遂於桃園結拜成異姓兄弟,史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此時劉備和關羽、張飛義結金蘭,情同手足,進而齊心為復興漢室共同努力。
後來劉備舉兵鎮壓黃巾賊,屢立戰功,遂獲升遷任職平原相,左右助手關羽與張飛則分獲派任別部司馬,職統領兵馬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情同手足,情深義重。關羽與張飛則成日護衛侍立在劉備兩側。
1.1 目標導向的人生
【生活漫步:比爾‧蓋茲的人生目標】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出生於西雅圖,年幼時喜歡待在父親書房中閱讀,父親經常讀一本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給他聽,由於此書又大又笨重,不容易隨身攜帶。比爾‧蓋茲遂想:「若是有本可以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那該有多好,那爸爸就可以隨時隨地講故事給我聽。」
有一次,戴爾泰勒牧師挑戰說:「誰能背完《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內容,就可以到西雅圖太空塔餐廳用餐。」幾天後,11歲的比爾‧蓋茲舉手,完整背完〈馬太福音〉耶穌登山寶訓的內容。
比爾‧蓋茲在太空塔餐廳中用餐時,發想願景目標:「若是能開創一種界面平台,直接和他人對話,那該有多好,那我就可以隨時隨地和我的好朋友聯繫。」
由於以上兩個願景目標,比爾‧蓋茲後來創設微軟公司,開發「微」型電腦與作業「軟」體,啟動他的圓夢旅程。其中微型電腦可載入百科全書,作業軟體語言可和全球人士對話。
比爾‧蓋茲說:「只要設定遠大目標並盡心盡力執行,在上帝面前,必然能夠完成想要完成的事【1-1】」,基於清晰的目標規劃,造就出卓越不凡的比爾‧蓋茲。
進行個人目標規劃,需要同時考量事業、家庭、健康、社會四個層面,這正如一張椅子有四個腳,一旦缺少一腳,椅子就容易傾倒。【問得好】我希望三年後的我,能夠達成哪些目標?
1.願景、使命與目標
人生宛如一條彎彎河流,從嬰孩時期奔流至老年,直到死時。這條人生河流會流經人生每個階段,會流過人生不同的事件,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留下(流入),也可以選擇跳過(流出),這是上帝給世間人的自由意志。而當我們選擇流入時,便開始和這個人或這個事件開始生命對話,經歷其間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們人生中的生命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些生命故事便構成人生的刻痕,也形塑現在的你我,要揭開這些生命故事,便是「管理與人生」所要探討的主題。首先,在人生的各個旅程,會有許多叉路,使我們難以抉擇。在這個時候的路標,正如天空中的太陽和北極星,以及地面上的山崗和河川,使我們不致迷路。因此,若能訂定若干人生目標,便有如在人生中設置路標,可指引旅人方向,不致上週向東、本週向西、下週向南、後來又向北,團團轉後仍留在原處,徒然耗費許多時日。因此,管理人生勢必需要做好目標規劃。
例如,當你大學畢業面對台灣社會的大學生平均薪資25K水平,在30歲前,你即需要進行「目標規劃」,來滿足你在工作目標和家庭婚姻目標的追尋。
在目標規劃中,需要先有願景、使命與目標,故在此先說明願景、使命與目標三者:
(1) 願景
願景(vision)是一種我們想要實現的理想或夢想。願景或稱視野,是在我們腦海中,「預先看到未來的光景」想像,是我們心智才幹的高品質呈現,它代表我們的夢想、期望、渴盼、願望與標竿焦點。
例如,我願意看到我的工作順遂,實現我的夢想;我願意看到我的兒女成群,圍繞桌前;我願意看到我的父母健在,我能在旁孝順等。當然,也可以訂定全球性的願景,如我希望擁抱和平、我希望尋得永恆、我希望追求平等與自由等。
(2) 使命
使命(mission)是完成與落實夢想的方式。使命可視為個人或企業存在的目的(purpose),是經年累月長期持定的努力方向,直到願景實現為止。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說:「使命是管理活動的開始,使命必然居首。」告訴我們要將個人的生命願景,轉換成可執行的努力方向,使之能夠有效管理,是人生管理的重要開端。例如,我的使命是熱愛工作,敬業樂群;我的使命是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的使命是孝順父母,使父母安享天年。同樣的,全球性的使命如,秦始皇興建萬里長城防禦匈奴以擁抱和平、埃及法老王建築埃及金字塔以保肉身不滅直到永恆、紐約豎立自由女神像象徵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普世價值等。
願景與使命充滿高度內在驅力色彩,詳細內容請參見本書第七章第一節。此處先由具體的目標來說明。
(3) 目標
目標(goal)意指在特定時間點所要達到的結果、成績或地點,是達成使命與願景的過程標竿。在其中,目標包括兩個因素,即時間與空間因素,茲說明如下:
(a) 時間因素:即達成某一希望成果的特定時間點。此時即需制定明確的數字,代表某一特定時間點,從而我們能確認是否已如期達成所訂的目標。例如,我的目標是在三十歲的時候,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指特定金額的財富)。我的目標是在三十歲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寶寶。我的目標是在五年後結婚等。
(b) 空間因素:即在某一時間點,所欲達成的目的地。此時的目的地或為成果水準、成績水平,或實際目的地處所皆可。惟同樣需要一明確數字,以表示特定的績效水準,從而我們能有所依循,進而自我審視是否已達成所訂的目標。
以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實缺一不可。而此一目標,若是能夠妥善考量,甚至若能由上帝處獲得靈感,則是美事一樁。理由是我們立志行事,都會是上帝的能力在我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上帝的美好心意,更何況是沒有異象,民就放肆【1-2】。至於何者是目標,何者並非目標,更需加以釐清。以下說明的是,夢想和願望皆非目標。茲說明如下。
基本上,夢想或願望是我們的想望,並不是目標。例如,某人想要飛上枝頭、想要工作升遷、想要日進斗金、想要神仙美眷、想要家庭美滿等。然而,上述的願望並非目標,理由是夢想或願望皆過於模糊不清;至於目標則是已有明確的數字水平,進而可以判定是否已經成就。例如,某人期望成為一位律師,此並非目標,他尚需要加上兩、三件事務將之轉換成為目標。例如,需要加上在兩年內就讀法律或法學等研究所,或是四年內考取律師高考等。基於目標是一個有特定底線的夢想【1-3】,因此,夢想或願望需要限縮範圍至某個更明確的區域,再加上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即能成為一項目標。例如,我們夢想未來有一天要住在歐洲地區,但是歐洲地區範圍很大,它是一整個大陸板塊,故需要縮小範圍,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一個州、或是一個城市,並且加入待完成的時間點。理由是唯有夢想的內容十分清晰,方能引導我們的內心,朝向某特定目標來移動,因此我們的夢想方能成真。又如,某人夢想未來有一天要當上企業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但是當CEO的範圍太大,它是一整個管理階層,需要縮小範圍,成為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地區、某一個部門、以及某個管理階層(如經理、副理、協理、襄理、主任等),方能使我們心力有一個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