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萍
「一兩真誠等於十噸聰明。」
從純粹欣賞、到創業、到短時間擁有品牌知名度,也許這句德國諺語是老四川一路走來的最佳企業文化價值之所在。
人杰老四川小檔案
董事長 梁朝辰 主要業務 麻辣鍋餐飲
成立時間 2007年 資本額 1億8,560萬元
興櫃時間 2014年
陳淑萍小檔案
出生:1970年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EMBA
專長:餐飲服務、顧客關係管理、企業管理
第一章 婚紗轉戰餐飲,傳承麻辣好滋味
台灣向來以美食王國聞名,繼王品二○一二年掛牌上市創下四九二元高股價,餐飲企業開始正式走入資本市場,人氣紅不讓的老四川麻辣火鍋也搭上這股熱潮,二○一四年正式以「人杰老四川餐飲管理顧問」掛牌興櫃。
全台火鍋店家數在餐飲連鎖店中排名第二,根據台灣連鎖店的年鑑統計,僅次於西式速食店,其中麻辣火鍋特別受到國人青睞。在高雄竄紅的老四川,就在Friendo粉多任務知名社群網站被票選為麻辣火鍋王,因而成為各大媒體與老饕關注的焦點。
從競爭對手到知心好友
回憶當年,老四川的創辦人梁朝辰、陳淑萍夫妻在哈爾濱的婚紗公司工作時,因為台籍員工和陸籍員工的薪資差異很大,又都是空降幹部;所以,不但是被同事所羨慕卻也是被排斥的對象,可是選擇外地工作是兩人想要賺錢兼旅遊的夢想,除了克服困難之外,沒有第二選擇,其實兩人也知道那是早年台灣和內地的文化與社會差異太大而導致的結果,如果可以互相的欣賞,互相分享台灣和當時當地的文化,而用心去和他們互動交朋友的話,或許可以改變處境。
於是境由心生,他們夫妻的故事開始改寫,與大陸的同事從競爭對手變為知心好友。婚紗公司同事譚宏(譚姐)和她的先生王家輝(當年大陸老四川負責人),也從互敬而一路成為「鐵哥們」,成為日後梁朝辰夫婦兩人創業的貴人。陳淑萍覺得在創業之初,內地和台灣的往來並不頻繁,台灣老四川可以將道地的川味麻辣鍋,成功的轉移技術和口味,並與當時競爭的台式麻辣火鍋形成差異化,除了堅持和努力,譚宏(譚姐)與她先生的全力協助與支持,更是當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哈爾濱長時間的工作,常常會有台灣來的婚紗廠商來拜訪,當然,夫婦倆最常推薦的美食,就是大陸老四川了,看見台灣訪客和他們一樣對川菜、川味火鍋、和涼菜的讚不絕口,也讓兩人更對自己平時的觀察和喜好有了極大的信心。「如果有一天對婚紗創作工作不再抱有熱情了,我想要回台灣開一家麻辣火鍋店」,這樣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形,也是當年兩人下班後聊天時最愛做的創業夢。而二○○○年陳淑萍的爸爸病了,思念家鄉親人平安與否成了夫妻倆回台灣落地生根的最大動力。
創店開幕時,常常一天只有一桌客人
二○○三年兩人和友人合作的第一家開在高雄市中華路的一間小店面,店內只有十三張桌子,儘管常常每天只有一桌客人,但是一直惦記著要將川味火鍋最美好的味道帶回台灣的這個理念,並沒有被當時的收入打倒而選擇用台灣的豆瓣醬、辣椒或便宜的進貨來平衡成本,堅持火鍋底料的原汁原味是剛開始起家,學做生意的夫妻倆共同不變的信念。
當時三十多歲的陳淑萍,首次放下化妝筆當起餐廳老闆娘。與其說是餐廳老闆娘,不如說是校長兼敲鐘的小吃部服務員。完全沒有餐飲經驗的她根本不擅於做菜,每天從打掃到服務客人點餐、介紹、送餐、買單、送客、收桌……樣樣都要自己來,這些為了節省成本,加上當時生意不太好,慢慢學習也就算了,但是面對客人硬生生的指責,卻是有時連回答都會打結的一門很深的功課。「老闆,你們賣的這個是什麼,是賣油嗎?這麼紅,這麼油要怎麼吃?」「老闆,天氣這麼熱,這個湯頭怎麼吃得下去?」
看著好不容易走進門的客人,卻一臉進錯店的失望,錯愕地疑問著,除了賠不是之外,而心中「真的很好吃」的信念,常常一鼓作氣地形成了勇氣,鼓舞著她更加耐心、更加親切地幫客人做介紹,幫客人下菜示範正確的麻辣鍋吃法。只要客人願意給時間和機會,幾乎每一桌進店吃飯的客人,她都堅持著這麼服務著,當客人吃下去,抬頭點點頭看著她說「真的很特別!很好吃耶!」並露出認同的微笑時,她也摸索出一些行銷方法。當經營者真正的了解消費者的問題與需求並且隨時解決、修正應對方法,是顧客經營之鑰。
畢竟,接受一個新的飲食文化,對台灣客人來說,是真的要介紹與說明,辣椒對於客人來說也許是常態,但麻椒卻是很少客人嘗過的,除了台灣沒有種植之外,當時兩岸的來往並不是這麼的頻繁,吃過川味麻辣鍋的人還是少數,所以要想讓客人接受並喜歡,當然需要一點時間。於是,除了她自己這樣的服務客人之外,她也要求其他的外場服務人員一定要確切的落實與客人互動,並密切關懷客人對於麻辣的接受度,同時制定服務流程的SOP。﹁老闆娘,我剛下飛機,半個小時後到,幫我留一桌……﹂、﹁老闆娘,幫我訂晚上的位置,我要和家人吃飯,明天晚上我也要訂,陪公司的同事聚餐……﹂、﹁老闆娘,你們千萬不能倒哦!我會多介紹朋友來吃的……﹂沒有做過餐飲業的陳淑萍,對每天的勞力與工作量雖然感到疲累,打烊之前的洗碗收場工作,常讓她連腰都直不起來,但是,客人回饋給她的感動,卻是做餐飲之前沒有想過的收穫,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制定制度,於是從零開始,從學習到要做到最專業,有一半的信心全是來自於客人的熱情,而內化成更高的自我要求!
合夥廚師出走,老闆娘親自回到大陸拜師學藝
創業維艱,合夥的生意難做……但是,在心理上及在執行上,陳淑萍與梁朝辰的另一個共同理念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儘管長輩的規勸,從沒停過,但是夫婦倆還是覺得團隊裡面,我們只看彼此優點,而每個人貢獻自己最強的長處的話,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成為最佳夥伴,而一起完成夢想的!然而,做事業就好像一台列車正在前行,它可以為誰停車,但卻不能一直停著,必須要一直往前走才行。當考驗來臨,是危機?轉機?也許就是老天爺給的試煉了!
老四川第二年,好不容易站穩了腳步,但合夥的廚師有了新的生涯規畫,必須要離開團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除了祝福他,只能更加兢兢業業的看待老四川的未來,雖然店內廚房人員已經熟悉操作流程「How」,但是,最初的「Why」他們並不清楚,在品質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跟老四川的經營理念是不符合的,而生意又該如何延續?於是,收拾行囊,踏上了拜師學藝的新旅程。
尋根 讓吃變得很有「文化」
為了正宗四川麻辣鍋的口味,陳淑萍和小叔兩人立刻回到哈爾濱老四川拜師學藝,學習期間,陳淑萍對川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原來中國人善用食補強身,連麻辣鍋也是一樣。麻辣鍋湯底的十多味中藥、香料配方,彼此都有互相滋補、制衡的功效。因此每一味、每個比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以老四川來說,鍋底著重辣油的煉製,以蔥、薑、蒜先煉出香味後,再炒豆瓣醬、中藥和辣椒,用料繁複並保留川菜豐富的層次,師法巴蜀以味為本的麻辣鮮香,創造出偏麻不火辣的鍋底,特別適合涮肉煮食材及川燙海鮮。除了麻辣鍋外,為了一步步把川菜文化帶入台灣,陳淑萍發覺融合特製辣椒油、麻椒油等十來種辛香料、配上大把花生,有著酸甜麻辣層次感的涼拌菜特別開胃,因此她不計較製造工序繁雜和成本的高昂,堅持在創業的第二年就將能代表四川涼菜系列的「川味涼粉」推出;果然,它很快成為店內招牌。她也希望來店的每位顧客都能體會到老四川用心想要分享美食的信念,所以只要來店就免費招待一份川味涼粉,許多饕客常是為了它才慕名而來的。
在此同時,老四川希望提供給用餐人品嘗的是川菜文化,而不只是麻辣鍋;所以,夫妻倆除了用心於麻辣鍋,連菜單設計、店內空間規畫、開胃涼拌菜、搭配的茶飲,都努力融入川菜文化。
每間分店的室內設計,都由具強烈美感的梁朝辰親自操刀,利用中國字畫、象徵成都武侯祠的關公擺設、四川辣椒鮮明的紅色系,為每間店打造出老四川的味道跟屬於每間店的特點;大到整體視覺風格,小到牆角擺放的掛畫,他都仔細講究。
兩年前,老四川準備歡度十周年,陳淑萍又再次前往四川尋根,嘗遍上百道川菜,並對麻辣鍋的重要辛香料做了徹底的生產追溯,只為了保證顧客吃的安全而遠離食安風暴,也讓老四川能持續帶給顧客更多變的菜色、更有趣的話題,讓這裡成為一個歡樂的用餐地點。
「帶位達人」讓顧客,走三樓用餐不抱怨
新門市一家接著一家開,憑藉的是老四川的好口味,也因此夫妻倆始終堅持,只設立直營店而不開放加盟,避免讓口味變了調。從中央廚房到自豪的互動式貼心服務,在梁朝長、陳淑萍和經營團隊親自督軍下,樹立了老四川的經典風味。
建教生是餐廳最主要的第一線服務團隊,從開店以來,十一間門市店長都是從建教生跟著他們一路打拚升上來的,每位都是從喊「歡迎光臨,謝謝光臨,您好」,接著幫客人帶位、上菜、收桌、整理環境開始學起。吃火鍋就是一個團聚時刻,應該是自在歡樂的,陳淑萍認為,老四川以貼心服務創造顧客感動,而不是一種奢華尊榮的拘束感;因此,她在帶領這群建教生時,總鼓勵他們主動關心顧客、增加熟悉度、創造客戶的歡笑與感動。她還記得,第二間門市開幕時,因為空間的限制,顧客飢腸轆轆地上門,卻必須從一樓走至三樓才能坐下來用餐,曾衍生不少抱怨。陳淑萍事後對所有建教生提議:只要誰能讓客人不抱怨,就給予獎勵。意外發掘出一位「帶位達人」,凡是他帶位的客人總是歡笑不斷,他總是用熱情問候、幽默玩笑一路陪顧客走完這段樓梯。這就是老四川強調的貼心式服務。
在老四川的三年時光中,建教生從開門前準備、忙碌的餐廳服務、到下班前打掃後,他們口中的「淑萍姐」,常陪伴檢討每天遇到的各種狀況,思考令顧客滿意的更好應對服務,也因此,儘管工作辛苦,彼此卻培養出濃厚革命情感與信賴。
畢業時刻,老四川更會在總公司幫建教生們辦一場「畢業典禮」,鼓勵他們跟著公司一起發展,同時由一級主管們親自服務這群畢業生用餐;他們可以要求各項服務、扮演難搞的奧客,看著董事長梁朝辰也忙得滿頭大汗,大夥就開心地笑了,在歡樂的氣氛中道別。
陳淑萍覺得年輕人只要用對方法鼓勵、創造成就,他們的表現往往超乎你的期待;她非常感謝建教生們的付出,如今這些店長們個個像她的孩子,常常會主動為公司、為她提出各項建議方案;而從老四川畢業的學生去其他餐飲業求職時,往往也因為好口碑而贏得職缺。在陳淑萍心中,他們新加入時,雖然是一群不愛讀書的孩子,但小小年紀就要幫父母分憂、半工半讀踏入社會,真的是很令人「甘心」,值得疼愛與用心教育,希望他們未來的路可以更順利、更具有競爭力。
成就近百萬年薪的建教生店長
去年老四川就剛剛誕生一位百萬年薪店長。年僅二十六歲的林宥仁,是個陽光大男孩,當初因為經濟壓力的緣故,選擇建教生這條升學路,但他相信建教生絕不是廉價人力而已,認真踏實就能學得一身好本事。陳淑萍看著他從桌邊服務、送菜、櫃檯、領櫃到控場都做得有聲有色,漸漸開始給予他不同的任務,培養他獨當一面的能力。林宥仁也把握機會學習,不但同時完成三信家商、高雄餐旅大學二專的學業,還被選為台北展店的店長。這一路雖然並不輕鬆,但老四川也不吝給予回報,去年林宥仁的薪水、股利分紅與員工配股等加總已逼近一百萬元!陳淑萍說老四川有許多建教生成為店長的故事,當他們面對壓力難以承受,淑萍姐就是他們最好的傾訴者。二○一三年新實施的「建教生保障法」,讓陳淑萍強烈感受到學生和企業間的合作不如以往。新法要求建教生每日工作不得超過八小時、也不得加班,雖然立意是為了保護學生不被黑心企業所壓榨;但嚴苛的規範,往往跟服務業的工作實況難以契合。餐廳營運前服務生就要提早到店內準備,打烊後還要打掃整理環境,忙一天下來就耗費八小時,往往缺乏時間進行檢討和練習,常讓建教生工作時感到手忙腳亂、沒有成就感,更談不上進步的動力。
許多建教生選擇這種升學管道,是因為有經濟壓力;當餐廳旺季時,他們不能加班,等於少了增加收入的機會,回到宿舍也只是滑手機、玩電腦,以節省開銷。這樣三年下來,少了一份跟公司的革命情感,畢業後也對自己的餐飲專業自信不足。她認為企業的責任是努力爭取獲利、照顧更多的人、讓台灣變得更有競爭力,然而新法的局限,讓她擔心只是讓建教生多了小確幸,新加入工作無法真的學以致用。一直以來,台灣的技職教育是令人讚賞的。它充份的展現著台灣精神,就好像「台灣水牛」,默默的工作著,卻有著爆發力十足的幹勁與潛力。
「一兩真誠等於十噸聰明。」
從純粹欣賞、到創業、到短時間擁有品牌知名度,也許這句德國諺語是老四川一路走來的最佳企業文化價值之所在。
人杰老四川小檔案
董事長 梁朝辰 主要業務 麻辣鍋餐飲
成立時間 2007年 資本額 1億8,560萬元
興櫃時間 2014年
陳淑萍小檔案
出生:1970年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EMBA
專長:餐飲服務、顧客關係管理、企業管理
第一章 婚紗轉戰餐飲,傳承麻辣好滋味
台灣向來以美食王國聞名,繼王品二○一二年掛牌上市創下四九二元高股價,餐飲企業開始正式走入資本市場,人氣紅不讓的老四川麻辣火鍋也搭上這股熱潮,二○一四年正式以「人杰老四川餐飲管理顧問」掛牌興櫃。
全台火鍋店家數在餐飲連鎖店中排名第二,根據台灣連鎖店的年鑑統計,僅次於西式速食店,其中麻辣火鍋特別受到國人青睞。在高雄竄紅的老四川,就在Friendo粉多任務知名社群網站被票選為麻辣火鍋王,因而成為各大媒體與老饕關注的焦點。
從競爭對手到知心好友
回憶當年,老四川的創辦人梁朝辰、陳淑萍夫妻在哈爾濱的婚紗公司工作時,因為台籍員工和陸籍員工的薪資差異很大,又都是空降幹部;所以,不但是被同事所羨慕卻也是被排斥的對象,可是選擇外地工作是兩人想要賺錢兼旅遊的夢想,除了克服困難之外,沒有第二選擇,其實兩人也知道那是早年台灣和內地的文化與社會差異太大而導致的結果,如果可以互相的欣賞,互相分享台灣和當時當地的文化,而用心去和他們互動交朋友的話,或許可以改變處境。
於是境由心生,他們夫妻的故事開始改寫,與大陸的同事從競爭對手變為知心好友。婚紗公司同事譚宏(譚姐)和她的先生王家輝(當年大陸老四川負責人),也從互敬而一路成為「鐵哥們」,成為日後梁朝辰夫婦兩人創業的貴人。陳淑萍覺得在創業之初,內地和台灣的往來並不頻繁,台灣老四川可以將道地的川味麻辣鍋,成功的轉移技術和口味,並與當時競爭的台式麻辣火鍋形成差異化,除了堅持和努力,譚宏(譚姐)與她先生的全力協助與支持,更是當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哈爾濱長時間的工作,常常會有台灣來的婚紗廠商來拜訪,當然,夫婦倆最常推薦的美食,就是大陸老四川了,看見台灣訪客和他們一樣對川菜、川味火鍋、和涼菜的讚不絕口,也讓兩人更對自己平時的觀察和喜好有了極大的信心。「如果有一天對婚紗創作工作不再抱有熱情了,我想要回台灣開一家麻辣火鍋店」,這樣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形,也是當年兩人下班後聊天時最愛做的創業夢。而二○○○年陳淑萍的爸爸病了,思念家鄉親人平安與否成了夫妻倆回台灣落地生根的最大動力。
創店開幕時,常常一天只有一桌客人
二○○三年兩人和友人合作的第一家開在高雄市中華路的一間小店面,店內只有十三張桌子,儘管常常每天只有一桌客人,但是一直惦記著要將川味火鍋最美好的味道帶回台灣的這個理念,並沒有被當時的收入打倒而選擇用台灣的豆瓣醬、辣椒或便宜的進貨來平衡成本,堅持火鍋底料的原汁原味是剛開始起家,學做生意的夫妻倆共同不變的信念。
當時三十多歲的陳淑萍,首次放下化妝筆當起餐廳老闆娘。與其說是餐廳老闆娘,不如說是校長兼敲鐘的小吃部服務員。完全沒有餐飲經驗的她根本不擅於做菜,每天從打掃到服務客人點餐、介紹、送餐、買單、送客、收桌……樣樣都要自己來,這些為了節省成本,加上當時生意不太好,慢慢學習也就算了,但是面對客人硬生生的指責,卻是有時連回答都會打結的一門很深的功課。「老闆,你們賣的這個是什麼,是賣油嗎?這麼紅,這麼油要怎麼吃?」「老闆,天氣這麼熱,這個湯頭怎麼吃得下去?」
看著好不容易走進門的客人,卻一臉進錯店的失望,錯愕地疑問著,除了賠不是之外,而心中「真的很好吃」的信念,常常一鼓作氣地形成了勇氣,鼓舞著她更加耐心、更加親切地幫客人做介紹,幫客人下菜示範正確的麻辣鍋吃法。只要客人願意給時間和機會,幾乎每一桌進店吃飯的客人,她都堅持著這麼服務著,當客人吃下去,抬頭點點頭看著她說「真的很特別!很好吃耶!」並露出認同的微笑時,她也摸索出一些行銷方法。當經營者真正的了解消費者的問題與需求並且隨時解決、修正應對方法,是顧客經營之鑰。
畢竟,接受一個新的飲食文化,對台灣客人來說,是真的要介紹與說明,辣椒對於客人來說也許是常態,但麻椒卻是很少客人嘗過的,除了台灣沒有種植之外,當時兩岸的來往並不是這麼的頻繁,吃過川味麻辣鍋的人還是少數,所以要想讓客人接受並喜歡,當然需要一點時間。於是,除了她自己這樣的服務客人之外,她也要求其他的外場服務人員一定要確切的落實與客人互動,並密切關懷客人對於麻辣的接受度,同時制定服務流程的SOP。﹁老闆娘,我剛下飛機,半個小時後到,幫我留一桌……﹂、﹁老闆娘,幫我訂晚上的位置,我要和家人吃飯,明天晚上我也要訂,陪公司的同事聚餐……﹂、﹁老闆娘,你們千萬不能倒哦!我會多介紹朋友來吃的……﹂沒有做過餐飲業的陳淑萍,對每天的勞力與工作量雖然感到疲累,打烊之前的洗碗收場工作,常讓她連腰都直不起來,但是,客人回饋給她的感動,卻是做餐飲之前沒有想過的收穫,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制定制度,於是從零開始,從學習到要做到最專業,有一半的信心全是來自於客人的熱情,而內化成更高的自我要求!
合夥廚師出走,老闆娘親自回到大陸拜師學藝
創業維艱,合夥的生意難做……但是,在心理上及在執行上,陳淑萍與梁朝辰的另一個共同理念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儘管長輩的規勸,從沒停過,但是夫婦倆還是覺得團隊裡面,我們只看彼此優點,而每個人貢獻自己最強的長處的話,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成為最佳夥伴,而一起完成夢想的!然而,做事業就好像一台列車正在前行,它可以為誰停車,但卻不能一直停著,必須要一直往前走才行。當考驗來臨,是危機?轉機?也許就是老天爺給的試煉了!
老四川第二年,好不容易站穩了腳步,但合夥的廚師有了新的生涯規畫,必須要離開團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除了祝福他,只能更加兢兢業業的看待老四川的未來,雖然店內廚房人員已經熟悉操作流程「How」,但是,最初的「Why」他們並不清楚,在品質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跟老四川的經營理念是不符合的,而生意又該如何延續?於是,收拾行囊,踏上了拜師學藝的新旅程。
尋根 讓吃變得很有「文化」
為了正宗四川麻辣鍋的口味,陳淑萍和小叔兩人立刻回到哈爾濱老四川拜師學藝,學習期間,陳淑萍對川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原來中國人善用食補強身,連麻辣鍋也是一樣。麻辣鍋湯底的十多味中藥、香料配方,彼此都有互相滋補、制衡的功效。因此每一味、每個比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以老四川來說,鍋底著重辣油的煉製,以蔥、薑、蒜先煉出香味後,再炒豆瓣醬、中藥和辣椒,用料繁複並保留川菜豐富的層次,師法巴蜀以味為本的麻辣鮮香,創造出偏麻不火辣的鍋底,特別適合涮肉煮食材及川燙海鮮。除了麻辣鍋外,為了一步步把川菜文化帶入台灣,陳淑萍發覺融合特製辣椒油、麻椒油等十來種辛香料、配上大把花生,有著酸甜麻辣層次感的涼拌菜特別開胃,因此她不計較製造工序繁雜和成本的高昂,堅持在創業的第二年就將能代表四川涼菜系列的「川味涼粉」推出;果然,它很快成為店內招牌。她也希望來店的每位顧客都能體會到老四川用心想要分享美食的信念,所以只要來店就免費招待一份川味涼粉,許多饕客常是為了它才慕名而來的。
在此同時,老四川希望提供給用餐人品嘗的是川菜文化,而不只是麻辣鍋;所以,夫妻倆除了用心於麻辣鍋,連菜單設計、店內空間規畫、開胃涼拌菜、搭配的茶飲,都努力融入川菜文化。
每間分店的室內設計,都由具強烈美感的梁朝辰親自操刀,利用中國字畫、象徵成都武侯祠的關公擺設、四川辣椒鮮明的紅色系,為每間店打造出老四川的味道跟屬於每間店的特點;大到整體視覺風格,小到牆角擺放的掛畫,他都仔細講究。
兩年前,老四川準備歡度十周年,陳淑萍又再次前往四川尋根,嘗遍上百道川菜,並對麻辣鍋的重要辛香料做了徹底的生產追溯,只為了保證顧客吃的安全而遠離食安風暴,也讓老四川能持續帶給顧客更多變的菜色、更有趣的話題,讓這裡成為一個歡樂的用餐地點。
「帶位達人」讓顧客,走三樓用餐不抱怨
新門市一家接著一家開,憑藉的是老四川的好口味,也因此夫妻倆始終堅持,只設立直營店而不開放加盟,避免讓口味變了調。從中央廚房到自豪的互動式貼心服務,在梁朝長、陳淑萍和經營團隊親自督軍下,樹立了老四川的經典風味。
建教生是餐廳最主要的第一線服務團隊,從開店以來,十一間門市店長都是從建教生跟著他們一路打拚升上來的,每位都是從喊「歡迎光臨,謝謝光臨,您好」,接著幫客人帶位、上菜、收桌、整理環境開始學起。吃火鍋就是一個團聚時刻,應該是自在歡樂的,陳淑萍認為,老四川以貼心服務創造顧客感動,而不是一種奢華尊榮的拘束感;因此,她在帶領這群建教生時,總鼓勵他們主動關心顧客、增加熟悉度、創造客戶的歡笑與感動。她還記得,第二間門市開幕時,因為空間的限制,顧客飢腸轆轆地上門,卻必須從一樓走至三樓才能坐下來用餐,曾衍生不少抱怨。陳淑萍事後對所有建教生提議:只要誰能讓客人不抱怨,就給予獎勵。意外發掘出一位「帶位達人」,凡是他帶位的客人總是歡笑不斷,他總是用熱情問候、幽默玩笑一路陪顧客走完這段樓梯。這就是老四川強調的貼心式服務。
在老四川的三年時光中,建教生從開門前準備、忙碌的餐廳服務、到下班前打掃後,他們口中的「淑萍姐」,常陪伴檢討每天遇到的各種狀況,思考令顧客滿意的更好應對服務,也因此,儘管工作辛苦,彼此卻培養出濃厚革命情感與信賴。
畢業時刻,老四川更會在總公司幫建教生們辦一場「畢業典禮」,鼓勵他們跟著公司一起發展,同時由一級主管們親自服務這群畢業生用餐;他們可以要求各項服務、扮演難搞的奧客,看著董事長梁朝辰也忙得滿頭大汗,大夥就開心地笑了,在歡樂的氣氛中道別。
陳淑萍覺得年輕人只要用對方法鼓勵、創造成就,他們的表現往往超乎你的期待;她非常感謝建教生們的付出,如今這些店長們個個像她的孩子,常常會主動為公司、為她提出各項建議方案;而從老四川畢業的學生去其他餐飲業求職時,往往也因為好口碑而贏得職缺。在陳淑萍心中,他們新加入時,雖然是一群不愛讀書的孩子,但小小年紀就要幫父母分憂、半工半讀踏入社會,真的是很令人「甘心」,值得疼愛與用心教育,希望他們未來的路可以更順利、更具有競爭力。
成就近百萬年薪的建教生店長
去年老四川就剛剛誕生一位百萬年薪店長。年僅二十六歲的林宥仁,是個陽光大男孩,當初因為經濟壓力的緣故,選擇建教生這條升學路,但他相信建教生絕不是廉價人力而已,認真踏實就能學得一身好本事。陳淑萍看著他從桌邊服務、送菜、櫃檯、領櫃到控場都做得有聲有色,漸漸開始給予他不同的任務,培養他獨當一面的能力。林宥仁也把握機會學習,不但同時完成三信家商、高雄餐旅大學二專的學業,還被選為台北展店的店長。這一路雖然並不輕鬆,但老四川也不吝給予回報,去年林宥仁的薪水、股利分紅與員工配股等加總已逼近一百萬元!陳淑萍說老四川有許多建教生成為店長的故事,當他們面對壓力難以承受,淑萍姐就是他們最好的傾訴者。二○一三年新實施的「建教生保障法」,讓陳淑萍強烈感受到學生和企業間的合作不如以往。新法要求建教生每日工作不得超過八小時、也不得加班,雖然立意是為了保護學生不被黑心企業所壓榨;但嚴苛的規範,往往跟服務業的工作實況難以契合。餐廳營運前服務生就要提早到店內準備,打烊後還要打掃整理環境,忙一天下來就耗費八小時,往往缺乏時間進行檢討和練習,常讓建教生工作時感到手忙腳亂、沒有成就感,更談不上進步的動力。
許多建教生選擇這種升學管道,是因為有經濟壓力;當餐廳旺季時,他們不能加班,等於少了增加收入的機會,回到宿舍也只是滑手機、玩電腦,以節省開銷。這樣三年下來,少了一份跟公司的革命情感,畢業後也對自己的餐飲專業自信不足。她認為企業的責任是努力爭取獲利、照顧更多的人、讓台灣變得更有競爭力,然而新法的局限,讓她擔心只是讓建教生多了小確幸,新加入工作無法真的學以致用。一直以來,台灣的技職教育是令人讚賞的。它充份的展現著台灣精神,就好像「台灣水牛」,默默的工作著,卻有著爆發力十足的幹勁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