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傳達結論才有效?
*應該先傳達結論?還是後傳達結論?
即使選擇了適合的溝通風格,但光靠這樣還不一定能打動對方。
因為無論使用哪一種風格,如果未能將發送者欲傳播的訊息正確地傳達給接收者,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使溝通對象正確理解你想傳達的訊息?
此時需要的是「邏輯能力」。
接下來,我將說明如何有條有理地傳達訊息。
有條理的訊息包含了「結論」與「論點」。
結論是對於溝通對象所提出問題的直接答覆,先說出結論,可將訊息內容極為簡單易懂地傳達給對方。
然而,「簡潔易懂地傳達訊息=打動人心」這則等式未必能夠成立。
先傳達結論,有時候反而會激怒對方或使對方陷入沮喪,因而沒做出符合你所期望的行動。要想促使他人展開行動,就必須依照當下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接洽方式。
接洽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先陳述結論、後陳述論點的「直接傳達法」。另一種則是先陳述論點、後陳述結論的「迂迴傳達法」。
我來舉一個切身的例子。
當通知部下「你的年薪要調漲」時,先說出結論也不成問題。
但相反地,通知部下年薪將被調降時,則必須先說明經濟狀況惡化,或他的工作表現未能達到公司期望的事實等形成結論的背景,等對方做好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之後,再傳達結論比較穩當。如果突然告訴他「你的年薪要調降」,部下恐怕會大受打擊,甚至可能對你產生強烈的反彈。
就像這樣,探討應該先傳達結論較好,還是後傳達結論為佳非常重要。
接著,請試著思考在不同的案例中,選擇哪一種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表)
先傳達結論較好?後傳達結論為佳?
先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
在什麼情況下有效果? 具體實例
對方對結論感興趣時 向重視結果的業務部長報告負責範圍的銷售額
希望對方在短時間內理解內容時 影印機出租公司的業務員向客戶介紹影印機的使用方法
確信對方將正面看待結論時 通知部下加薪消息後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
在什麼情況下有效果? 具體實例
對方對形成結論的背景感興趣時 向態度保守的公司提出沒有先例的宣傳提案時,說明這種做法的風險有多低
希望在得出結論過程中所做的努力獲得認可時 告訴對方你付出多少努力才在比稿中勝出,傳達爭取到的開發項目的重要性
希望對方自行推導出結論時 給予部下建議,讓他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希望對方直到最後都保持興趣時 談論自己體驗過的不尋常經歷,勾起對方的興趣
對方負面看待結論的可能性很高時 告訴部下因公司業績不振而不發獎金
(表)
案例① 向實習生介紹業務內容
你的公司每年會收50名實習生。學生經由應聘申請表與面試審核,只有被判斷為對公司業務內容興趣濃厚,且具備合適資質的人才會進入錄取候補名單。
實習生以10人為一組,在多個部門分別體驗1週的業務內容,實習時間為10週。
在開始工作前的10分鐘裡,你得向實習生介紹業務內容。
這個狀況設有時限,又必須簡潔易懂地傳達訊息,所以選擇先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另外,由於這些學生是主動參與,並且從篩選中脫穎而出,所以不需特意提及參加實習的意義與從中可獲得的好處。
就算突然從「要進行的作業有哪些?」「這項作業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核心部分切入說明,實習生應該也能迅速地適應業務內容才對。
案例② 在「求職活動研討會」上演講
你受邀擔任大學母校「求職活動研討會」的演講嘉賓。
校方委託你以成功社會人代表的身分,告訴正在求職的學弟妹們「只要努力必將獲得成果」。於是,你決定以大學時代全心投入的田徑運動為例進行演講。
講稿的主要內容如下:
「我以前總是當替補選手,成績秒數沒有進步。由於一再受傷,也考慮過退出社團。不過,最後我選擇積極地投入練習,結果終於在大學的最後一場比賽正式出賽。那種巨大的成就感,只有跨越瓶頸的人才體會得到。」
在此情況下,選擇先傳達背景(論點),最後傳達結果的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假如一開頭就拋出「我靠著努力當上正式選手!」這個結論(故事高潮),演講將缺乏趣味。不僅如此,學生們更有可能因此感到不以為然:「什麼啊,成功人士跑來自吹自擂而已嗎?」
他們想聽的是如何邁向成功的過程,而非盡快向你打聽出結論。甚至在表達面臨瓶頸的狀況時,如果能添加幾分戲劇性,將更能獲得共鳴。
把正式出場比賽的結果保留到最後才說,透過這樣的安排,你的訊息更能確實地觸動學生們的心。
說來可能離題,但我很喜歡聽奧運奪牌選手說話。一般來說,運動員之間在交談時,大都有先說結論的傾向。
畢竟他們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練習、贏得獎牌的人物,習慣於短時間內察覺重點,並簡短地加以表達。
不過有趣的是,在參加記者會和電視節目時,他們會先傳達背景再談結論。而且談論的話題通常以失敗經驗與失意難過的感受為中心,而非成功經驗。
我曾對此感到不可思議,某天請教了一位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金牌選手。
「我會區別與熟知運動世界的人交談時,以及透過媒體發言時的說話方式。」
那位選手如此說明。
這是否意味著,能夠成為一流選手的人,在掌握溝通重點上都具備有一定的能力呢?
*應該先傳達結論?還是後傳達結論?
即使選擇了適合的溝通風格,但光靠這樣還不一定能打動對方。
因為無論使用哪一種風格,如果未能將發送者欲傳播的訊息正確地傳達給接收者,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使溝通對象正確理解你想傳達的訊息?
此時需要的是「邏輯能力」。
接下來,我將說明如何有條有理地傳達訊息。
有條理的訊息包含了「結論」與「論點」。
結論是對於溝通對象所提出問題的直接答覆,先說出結論,可將訊息內容極為簡單易懂地傳達給對方。
然而,「簡潔易懂地傳達訊息=打動人心」這則等式未必能夠成立。
先傳達結論,有時候反而會激怒對方或使對方陷入沮喪,因而沒做出符合你所期望的行動。要想促使他人展開行動,就必須依照當下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接洽方式。
接洽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先陳述結論、後陳述論點的「直接傳達法」。另一種則是先陳述論點、後陳述結論的「迂迴傳達法」。
我來舉一個切身的例子。
當通知部下「你的年薪要調漲」時,先說出結論也不成問題。
但相反地,通知部下年薪將被調降時,則必須先說明經濟狀況惡化,或他的工作表現未能達到公司期望的事實等形成結論的背景,等對方做好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之後,再傳達結論比較穩當。如果突然告訴他「你的年薪要調降」,部下恐怕會大受打擊,甚至可能對你產生強烈的反彈。
就像這樣,探討應該先傳達結論較好,還是後傳達結論為佳非常重要。
接著,請試著思考在不同的案例中,選擇哪一種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表)
先傳達結論較好?後傳達結論為佳?
先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
在什麼情況下有效果? 具體實例
對方對結論感興趣時 向重視結果的業務部長報告負責範圍的銷售額
希望對方在短時間內理解內容時 影印機出租公司的業務員向客戶介紹影印機的使用方法
確信對方將正面看待結論時 通知部下加薪消息後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
在什麼情況下有效果? 具體實例
對方對形成結論的背景感興趣時 向態度保守的公司提出沒有先例的宣傳提案時,說明這種做法的風險有多低
希望在得出結論過程中所做的努力獲得認可時 告訴對方你付出多少努力才在比稿中勝出,傳達爭取到的開發項目的重要性
希望對方自行推導出結論時 給予部下建議,讓他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希望對方直到最後都保持興趣時 談論自己體驗過的不尋常經歷,勾起對方的興趣
對方負面看待結論的可能性很高時 告訴部下因公司業績不振而不發獎金
(表)
案例① 向實習生介紹業務內容
你的公司每年會收50名實習生。學生經由應聘申請表與面試審核,只有被判斷為對公司業務內容興趣濃厚,且具備合適資質的人才會進入錄取候補名單。
實習生以10人為一組,在多個部門分別體驗1週的業務內容,實習時間為10週。
在開始工作前的10分鐘裡,你得向實習生介紹業務內容。
這個狀況設有時限,又必須簡潔易懂地傳達訊息,所以選擇先傳達結論的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另外,由於這些學生是主動參與,並且從篩選中脫穎而出,所以不需特意提及參加實習的意義與從中可獲得的好處。
就算突然從「要進行的作業有哪些?」「這項作業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核心部分切入說明,實習生應該也能迅速地適應業務內容才對。
案例② 在「求職活動研討會」上演講
你受邀擔任大學母校「求職活動研討會」的演講嘉賓。
校方委託你以成功社會人代表的身分,告訴正在求職的學弟妹們「只要努力必將獲得成果」。於是,你決定以大學時代全心投入的田徑運動為例進行演講。
講稿的主要內容如下:
「我以前總是當替補選手,成績秒數沒有進步。由於一再受傷,也考慮過退出社團。不過,最後我選擇積極地投入練習,結果終於在大學的最後一場比賽正式出賽。那種巨大的成就感,只有跨越瓶頸的人才體會得到。」
在此情況下,選擇先傳達背景(論點),最後傳達結果的接洽方式更具效果。
假如一開頭就拋出「我靠著努力當上正式選手!」這個結論(故事高潮),演講將缺乏趣味。不僅如此,學生們更有可能因此感到不以為然:「什麼啊,成功人士跑來自吹自擂而已嗎?」
他們想聽的是如何邁向成功的過程,而非盡快向你打聽出結論。甚至在表達面臨瓶頸的狀況時,如果能添加幾分戲劇性,將更能獲得共鳴。
把正式出場比賽的結果保留到最後才說,透過這樣的安排,你的訊息更能確實地觸動學生們的心。
說來可能離題,但我很喜歡聽奧運奪牌選手說話。一般來說,運動員之間在交談時,大都有先說結論的傾向。
畢竟他們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練習、贏得獎牌的人物,習慣於短時間內察覺重點,並簡短地加以表達。
不過有趣的是,在參加記者會和電視節目時,他們會先傳達背景再談結論。而且談論的話題通常以失敗經驗與失意難過的感受為中心,而非成功經驗。
我曾對此感到不可思議,某天請教了一位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金牌選手。
「我會區別與熟知運動世界的人交談時,以及透過媒體發言時的說話方式。」
那位選手如此說明。
這是否意味著,能夠成為一流選手的人,在掌握溝通重點上都具備有一定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