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決定物品的「地址」
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時,如果把工廠或辦公室視為一個城鎮,就很容易定位。
把整個空間切割成如棋盤般的方格,以「△△放在○巷○號」的方式,清楚標明物品的所在位置。
像這樣清楚定位後,每樣物品的「地址」就會固定下來,例如「○○的會議資料放在一巷一號」、「災害發生時的備用糧食放在四巷三號」等。
向別人說明物品的放置位置時,就不會含糊地說「就放在那邊啊」,而能夠明確指出精準位置。如果把物品的「地址」貼在辦公室留言板上,則任何人都能找到想找的東西。
像這樣決定物品放置地點的方法,TOYOTA稱為「決定物品的地址」。
就算是在辦公室進行整頓,「決定物品地址」概念也非常重要。
.辦公桌的右上方抽屜放文具、辦公用品
.辦公桌的右下方抽屜放進行中的工作檔案
.辦公桌的左上方抽屜放傳票、收據類的文件
.辦公桌的左下方抽屜放保存用的文件檔案
像這樣決定各項物品的固定位置之後,再「公告」抽屜裡放了些什麼東西。這麼一來,就能防止「因為有空間,就暫時先放在這個抽屜」這類的狀況,也不會找不到東西了。當然,更能夠減少找尋的浪費。
整頓電腦桌面的檔案時,「決定物品地址」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
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腦桌面上放了數不清的檔案。
檔案與文件一樣,「尋找」這個動作不會產生價值,只是浪費時間。想瞬間從電腦桌面上好幾十個檔案中看到需要的檔案,這真是極其困難的事。
檔案也要決定「地址」,進行整頓。
重點是建立「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等三個層級的資料夾,再把檔案放入資料夾內,這樣短時間之內就可找到想找的檔案。
作為入口的大分類資料夾,某種程度可放在桌面上。不過,如果一眼看去螢幕上有許多資料夾的話,也一樣不好找。
所以,如果訂出一個標準,例如「電腦桌面上的資料夾不超過三列」,這樣電腦的桌面看起來就會比較整潔。
另外,如果每一個檔案名稱都標出日期、公司名或客戶名、檔案內容等詳細資訊的話,也比較容易找到所需檔案。31區分「作業」與「浪費」
簡單說,所謂改善就是消除「浪費」。那麼,什麼樣的情況又算是浪費呢?
TOYOTA認為,浪費就是「不會提高附加價值的現象或結果」。如果是在製造現場的話,就是「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只會提高成本的生產要素」。
作業員的動作裡也潛藏著浪費。作業時不需要的動作就屬於浪費,例如,沒有工作的等待時間、重複搬運或是換手拿工具等。由於浪費必須馬上處理,所以改善基本上就要從消除這些浪費開始做起。
不過,乍看會產生價值的「作業」中,也藏著意想不到的浪費。
作業分成兩種,分別是會提高附加價值的「實際作業」與沒有附加價值的「附帶作業」。
加工材料或製品、組裝零件等「實際作業」就可以稱得上是生產。
另一方面,附帶作業就是解開零件的捆包、取零件等作業。在目前的作業條件下不得不做的作業,所以若想要消除這項作業,就必須改變作業條件。如果下功夫研究,就能夠將此作業視為浪費而消除。
就像這樣,人的動作當中包含了「實際作業」、「附帶作業」與「浪費」。
消除浪費當然是應該的,如果能夠把附帶作業視為浪費並且加以改善的話,也會發現在實際作業中潛藏著沒有察覺到的浪費。
在TOYOTA公司裡,要求員工徹底找出這樣的浪費並且消除。
>把工作區分為「實際作業」、「附屬作業」與「無用浪費」
請試著觀察你自己的工作吧。
產生價值的實際作業,到底有多少呢?
例如,製作企畫書時,面對電腦寫企畫案的作業可以說是「實際作業」;為了寫企畫內容而蒐集資訊就是「附屬作業」;發現企畫書內容有誤而重複列印,或是為了確認內容而到處找主管,這就是「無用浪費」。
「附帶作業」裡也會潛藏著浪費。例如,閱讀不相干的資料應該立即停止,另外蒐集資訊的方法中,或許還有其他更不造成浪費的做法。
自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把自己的工作區分為「作業」與「無用浪費」,更進一步試著把作業分解為「實際作業」與「附屬作業」。像這樣客觀看待自己的工作,就看得見應該改善的浪費了。
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時,如果把工廠或辦公室視為一個城鎮,就很容易定位。
把整個空間切割成如棋盤般的方格,以「△△放在○巷○號」的方式,清楚標明物品的所在位置。
像這樣清楚定位後,每樣物品的「地址」就會固定下來,例如「○○的會議資料放在一巷一號」、「災害發生時的備用糧食放在四巷三號」等。
向別人說明物品的放置位置時,就不會含糊地說「就放在那邊啊」,而能夠明確指出精準位置。如果把物品的「地址」貼在辦公室留言板上,則任何人都能找到想找的東西。
像這樣決定物品放置地點的方法,TOYOTA稱為「決定物品的地址」。
就算是在辦公室進行整頓,「決定物品地址」概念也非常重要。
.辦公桌的右上方抽屜放文具、辦公用品
.辦公桌的右下方抽屜放進行中的工作檔案
.辦公桌的左上方抽屜放傳票、收據類的文件
.辦公桌的左下方抽屜放保存用的文件檔案
像這樣決定各項物品的固定位置之後,再「公告」抽屜裡放了些什麼東西。這麼一來,就能防止「因為有空間,就暫時先放在這個抽屜」這類的狀況,也不會找不到東西了。當然,更能夠減少找尋的浪費。
整頓電腦桌面的檔案時,「決定物品地址」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
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腦桌面上放了數不清的檔案。
檔案與文件一樣,「尋找」這個動作不會產生價值,只是浪費時間。想瞬間從電腦桌面上好幾十個檔案中看到需要的檔案,這真是極其困難的事。
檔案也要決定「地址」,進行整頓。
重點是建立「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等三個層級的資料夾,再把檔案放入資料夾內,這樣短時間之內就可找到想找的檔案。
作為入口的大分類資料夾,某種程度可放在桌面上。不過,如果一眼看去螢幕上有許多資料夾的話,也一樣不好找。
所以,如果訂出一個標準,例如「電腦桌面上的資料夾不超過三列」,這樣電腦的桌面看起來就會比較整潔。
另外,如果每一個檔案名稱都標出日期、公司名或客戶名、檔案內容等詳細資訊的話,也比較容易找到所需檔案。31區分「作業」與「浪費」
簡單說,所謂改善就是消除「浪費」。那麼,什麼樣的情況又算是浪費呢?
TOYOTA認為,浪費就是「不會提高附加價值的現象或結果」。如果是在製造現場的話,就是「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只會提高成本的生產要素」。
作業員的動作裡也潛藏著浪費。作業時不需要的動作就屬於浪費,例如,沒有工作的等待時間、重複搬運或是換手拿工具等。由於浪費必須馬上處理,所以改善基本上就要從消除這些浪費開始做起。
不過,乍看會產生價值的「作業」中,也藏著意想不到的浪費。
作業分成兩種,分別是會提高附加價值的「實際作業」與沒有附加價值的「附帶作業」。
加工材料或製品、組裝零件等「實際作業」就可以稱得上是生產。
另一方面,附帶作業就是解開零件的捆包、取零件等作業。在目前的作業條件下不得不做的作業,所以若想要消除這項作業,就必須改變作業條件。如果下功夫研究,就能夠將此作業視為浪費而消除。
就像這樣,人的動作當中包含了「實際作業」、「附帶作業」與「浪費」。
消除浪費當然是應該的,如果能夠把附帶作業視為浪費並且加以改善的話,也會發現在實際作業中潛藏著沒有察覺到的浪費。
在TOYOTA公司裡,要求員工徹底找出這樣的浪費並且消除。
>把工作區分為「實際作業」、「附屬作業」與「無用浪費」
請試著觀察你自己的工作吧。
產生價值的實際作業,到底有多少呢?
例如,製作企畫書時,面對電腦寫企畫案的作業可以說是「實際作業」;為了寫企畫內容而蒐集資訊就是「附屬作業」;發現企畫書內容有誤而重複列印,或是為了確認內容而到處找主管,這就是「無用浪費」。
「附帶作業」裡也會潛藏著浪費。例如,閱讀不相干的資料應該立即停止,另外蒐集資訊的方法中,或許還有其他更不造成浪費的做法。
自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把自己的工作區分為「作業」與「無用浪費」,更進一步試著把作業分解為「實際作業」與「附屬作業」。像這樣客觀看待自己的工作,就看得見應該改善的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