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 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

多年來,大衛.米勒班(David Miliband)一直是英國未來首相的熱門人選,然而情勢卻在一夕間翻盤,眼看即將接掌英國的政治明星,甚至無法忍受繼續待在母國……

大衛2000年代初期在政壇崛起,擔任過布朗首相(Gordon Brown)內閣的外交大臣等數個重要職位,循著正統政治之路一路往上爬。布朗2010年辭去工黨黨魁時,眾人看好大衛是接班人,大衛也的確隔天就宣布參選,十五名國會議員表態支持,呼聲極高。

然而就在兩天後,黨魁選舉出現震撼彈,大衛的弟弟艾德.米勒班(Ed Miliband)也宣布參選。

黨魁候選人必須贏得絕對多數的支持才能成為新領袖,工黨經過四輪投票後,終於出現取得過半支持的候選人。大衛在第一輪的投票,以37.78%的支持率,勝過弟弟艾德的34.33%。第二輪投票時,再度以38.89%的支持率,勝過弟弟的37.47%。接著第三輪又以42.72%打敗弟弟的42.26%。

大衛在前三輪投票都勝過弟弟,然而差距越來越小,到了最後的第四輪投票,情勢逆轉,艾德勝出,以50.65%的支持率,打敗大衛的49.35%。

艾德.米勒班以些微之差,成為新任工黨黨魁。大衛後來繼續在國會任職兩年,不過如他自己所言:「令人不舒服的無窮比較,讓人難以在職業生涯中繼續努力。」2013年4月,大衛離開自己的國家,定居紐約市,遠離弟弟。

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以些微之差落敗,那麼令人難以釋懷。輸的人會忍不住想,要是當初再多那麼一點點,一切就不一樣了。然而,為什麼以些微之差輸給自己的弟弟,更是特別難以忍受?

答案要從「社會比較」下手。「社會比較」是指我們靠著和身旁的人做比較,得知自己的表現。人是社會性動物,天生就會對比自己與他人,兄弟姐妹、鄰居、朋友、辦公室同仁、中學好友、大學室友,統統都是我們比較的對象。

依據情境的不同,「社會比較」有時鼓勵我們以更有效的方式合作,有時刺激我們競爭,有時甚至讓我們和大衛.米勒班一樣,乾脆退出。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別忘了,我們身處不穩定又動態的社會,「社會比較」讓我們知道自己當下身處何方,我們靠著和其他人做比較,了解自己目前的表現,也因此我們永遠在尋找「社會比較」資訊。這就是為什麼七億人每天登入臉書,除了分享資訊,上臉書其實也是在看跟朋友比較起來,自己每一件事是贏了還是輸了──誰先結婚?誰工作很順利?誰度過最美好的假期?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別人表現勝過我們,我們敬佩他們,這是向上比較。別人比我們差,我們則產生優越感,則是向下比較。我們究竟是向上還是向下比較,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滿意度與動機。敬佩(向上比較)讓我們自覺不如人,但也激勵我們奮發向上。貶抑他人(向下比較)則令我們開心,但也可能造成自大。換句話說,「社會比較」可能刺激我們奮發向上,卻鬱鬱寡歡,也可能讓我們表現不佳,卻自我感覺良好。人生要成功的話,我們得抓到平衡,要有自信,但也得鼓勵自己拿出優秀表現。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的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作弊、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出一些瘋狂的事。

諷刺的是,我們合作最密切的人,也是我們最常拿來和自己做比較的人。我們常拿自己和朋友比,但一比之後,朋友可能變敵人。後文會解釋該如何有效運用「社會比較」,在合作與競爭之間找到正確平衡。

◤生氣的猴子與令人憤慨的社會比較

「比較」是很危險的事,因為人天生忍不住會比較。埃默里大學的弗郎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用僧帽猴做過一項巧妙研究,他訓練猴子用石頭當貨幣,和實驗人員交換食物。交換過程如下:實驗人員攤開空著的手,猴子將一塊石頭放在實驗人員手上,接著實驗人員給猴子一片黃瓜。

一塊石頭換一片黃瓜公平嗎?對這個實驗的猴子來說,公平,只要其他猴子也拿到一樣的東西就可以。只有一隻猴子的時候,用石頭換到黃瓜會吃得很開心,願意一換再換。然而,德瓦爾還實驗了另一種情境:讓兩隻籠子相鄰的猴子一起和實驗人員交換食物。籠子A的猴子和平日一樣,用石頭換到黃瓜,但籠子B的猴子卻換到香甜多汁的葡萄。猴子和人類一樣,覺得葡萄比黃瓜有價值──事實上,猴子覺得葡萄比黃瓜珍貴多了!和平日一樣拿到黃瓜的猴子發現不公平之後,該怎麼說呢,牠們抓狂了。看到鄰居拿到好東西的猴子,不但不再為了黃瓜「付」石頭,還拒絕接受黃瓜,甚至把黃瓜丟回給實驗人員。在某次實驗,一隻猴子先是拿到黃瓜,接著又看到鄰居付了一樣的「價格」卻拿到葡萄,一下子把黃瓜丟在籠子地板上,還跑到籠子深處生悶氣。隔壁的猴子手伸進牠的籠子,一把抓住黃瓜,開心地同時吃起葡萄與黃瓜。這個實驗顯示,我們人類演化上的祖先在評估結果時,不是單獨評估,而是用「比較」的方式評估。

吃黃瓜的猴子在乎比較後的結果,人類也一樣。我們天生就會競爭的直覺在商業世界十分明顯,以美國航空為例,美航在2003年面臨破產,管理團隊為了拯救公司,請工會讓很大一步。歷經困難重重的談判後,美航說服工會,員工每年減薪18億美元,包括機師減薪6.6億,技師與地勤人員減薪6.2億,空服員減薪3.4億。

工會接受了公司提出的條件,選擇合作……直到聽說了新消息。

工會同意讓步沒幾天,美航遞交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0-K年報細節曝光。工會發現,美航為了留住四十五名高階主管,只要他們留到2005年,就能領到高額留才獎金。

想像一下,你是美航機師,工會領袖才剛說服你放棄6.6億薪水,然而一天後,你卻發現多名主管可以拿到留才獎金,而且有的人一拿就是160萬美元!

工會得到可以比較的資訊後,又改為競爭,不再合作,取消讓步,還開除談判負責人。美航工會和僧帽猴一樣,原本以為自己得到公平交易,直到發現別人拿到更好的東西。

美航的管理團隊不了解「社會比較」的力量。我們忙著留住資深經理,或是僱用搶手的青年才俊時,常忽略我們所做的事會造成「社會比較」。因此,雇用新員工、和客戶做生意、協商房屋價格,或是決定要幫哪個孩子買哪件衣服時,必須考慮「社會比較」強大到會影響人們的態度、行為與觀感。

◤找到正確平衡:如何利用比較心理

人天生就愛比較,我們靠著比較理解這個世界,深受比較影響。有時比較讓我們舒坦,有時讓我們不舒服。比較可以送人類上月球,但也能讓人拋棄事業,或是為了領先而作弊。如何能讓「社會比較」變成一樁美事,而不是壞事?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兩個結果相反的例子。約翰.甘迺迪1960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弟弟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放下自己的政治野心,站在哥哥身旁,還成為競選總幹事,送約翰進白宮。

為什麼約翰和羅伯特這對兄弟檔能有效合作,英國的大衛.米勒班卻因為受不了和弟弟艾德做比較,最後黯然離開,遠走他鄉?

原因當然有很多,不過有一個關鍵差異:羅伯特幫助「哥哥」贏得總統大選,然而艾德這個做「弟弟」的卻挑戰哥哥,而且還贏了。為什麼這點很重要?因為後者挑戰了長幼有序的道理──人們預期哥哥會比弟弟先成功,要是弟弟倒過來先成功,將引發不滿心態。

此外,羅伯特因為哥哥勝選,聲望跟著提高,接下來甚至還準備進軍白宮。大衛卻因為被弟弟一對一直接打敗,地位大挫。

因此,如果要利用「社會比較」的好處,首先要評估「符不符合順序」。如果我們期待同儕會贏,同儕也真的贏了,雖然和對方一比,我們會不舒服,但不至於做出過度激烈的行為。然而,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會贏,結果卻是同儕贏了,情緒激動是一定的。

抓到正確平衡的第二個原則,則是提供再次競爭的機會,化不滿為動力。換句話說,我們是否有機會以具有建設性的方法化解懊惱?

奧運拿第二的運動員,或許這輩子再也沒機會摘金,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不論是搶工作、搶升遷,或是希望進入社區委員會,總有第二次機會(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機會),因此,與其舔被對手打敗的舊傷口,不如振作起來,再試一遍。

第三個「社會比較」的關鍵則是要記住,就算身邊的人沒說出口,我們的成功可能讓別人沮喪。買了新車,或是裝潢家裡之後,我們常興奮地告訴別人自己買了什麼、裝修了什麼,但不要忘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在臉書上貼出新買的東西、新裝潢、到國外度假的照片時,最好三思而後行。其他人或許會恭喜我們,然而不要忘了,人類一般不會承認自己嫉妒,也因此我們很容易沒發現自己觸發了「社會比較」。謙虛的方法是分享負面資訊。當然,去了斐濟度假之後,同事和朋友都會問好不好玩,此時不要只給他們看一百張漂亮的度假飯店與美食照片,也不要大談讓你永生難忘的與鯊魚近距離接觸的故事,試著告訴大家下雨很掃興、不能出門玩的那一天,或是航空公司是怎樣弄丟了你的行李。各位會意外發現自己提供了幸災樂禍的素材,讓聽眾心滿意足。

最後,如果想利用「社會比較」來增加自己的動力,不要忘記兩個關鍵原則:一、如果想讓自己開心一點,就做自己勝過別人的比較;二、如果想讓自己更努力,那就做自己不如人的比較。換句話說,想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就想想那些不幸的人;更好的方法,則是自願花時間幫助他們。如果想點燃競爭的火焰,那就想想比自己稍微好那麼一點的人。

談判也可以運用相同的原則,我們與科隆大學的湯瑪士.穆斯魏勒(Thomas Mussweiler)進行研究,想找出如何在談判桌上表現良好,同時心情愉快。答案是:談判前應該「向上」比較,激勵自己談成最好的條件。一旦成交後,則應該「向下」比較,例如比較先前談到的糟糕條件,好讓自己心滿意足。

最後,在這裡要和大家分享一則俄羅斯寓言。故事的開頭聽來耳熟,不過就和大部分的故事一樣,故事的結尾提供深刻寓意。

一個男人被一盞舊燈絆倒,他撿起燈,擦掉灰塵,仔細看是什麼東西害自己摔倒,結果一擦之後,跑出一個精靈。精靈說,你要許什麼願望都可以,不過不論你拿到什麼,鄰居都會得到雙倍。

男人原地踱步,絞盡腦汁一直想,想了很久很久之後,臉亮了起來,告訴精靈:「我知道我要什麼了!我要你戳瞎我一隻眼。」

本章提到,我們靠著做比較,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不過還有一個元素也很關鍵:最重要的比較通常和「權力」有關。擁有最多權力的人是老大,其他人得跟隨。下一章將討論權力的大小如何影響競爭與合作,以及我們如何能靠著掌握權力的動態,進一步與人合作,拿出更強的競爭實力。CHAPTER 2 當國王的滋味很美好……不失勢的話

惠普(HP)前執行長馬克.賀德(Mark Hurd)嘗過權力的美妙滋味,但又從雲端摔入谷底。基層出身的他,一開始先在NCR公司擔任初級銷售分析師,二十年間一路往上爬,2001年成為總經理兼營運長。幾年後,惠普挖角,賀德更上一層樓成為執行長,帶領惠普成為桌電與筆電銷售龍頭,公司營收上揚,股價翻倍。

賀德享受身為執行長帶來的奢華生活,紙醉金迷,2008會計年度領到2,540萬美元,平日和太太用公司噴射機當交通工具,公司還在他的要求下,以繳交噴射機使用稅的名義,又多給他一筆津貼。對賀德來說,當執行長的滋味十分美好……直到他遇見茱蒂.費雪(Jodie Fisher)。

賀德最初因為實境節目《戀愛達人》(Age of Love)認識茱蒂,立刻愛上她。身為執行長的賀德習慣想要什麼都能弄到手,看上茱蒂後他開始行動,先是欽點她主持惠普各種活動,藉故接近。女主角拒絕他示愛的舉動後,他依舊不屈不撓,堅持帶茱蒂參加與公事無關的高級晚宴,並由惠普買單。賀德甚至為了證明自己的身價,一一細數據說想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歌手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也在名單上。專門替名人打官司的律師格洛麗亞.阿爾里德(Gloria Allred)寫信給惠普,詳細告知賀德的所作所為,惠普發現自家執行長習慣用公款花天酒地,還用公司飛機載著女人跑遍全國各地。賀德由於未依照程序向公司申報相關支出,2010年下台,當執行長的滋味很美妙,直到摔下雲端。

賀德為什麼如此膽大妄為?為什麼他要拿美好前途冒險?

答案與兩個字有關:「權力」。偉大的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正如物理的基本概念是能量,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是權力。」換句話說,我們手中握有多少權力,將影響我們的思考與所作所為。

人人都知道權力是什麼。權力的正式定義是一個人能控制他人的程度。權力大的人,比別人更能取得稀缺資源,而且還能靠著提供或把持資源,或是施予懲罰,控制力量不如他們的人。

要了解權力是怎麼一回事的話,可以想一想聖經中神奇頭髮的故事。參孫力大無窮,可以徒手撕裂獅子,任何鏈繩都綁不住他,所向無敵,直到他力量的泉源──頭髮被剃掉,後半輩子淪為奴隸。當參孫很美好……直到失去力量。在今日的現代社會,權力和參孫的頭髮很像,權力不會讓我們刀槍不入,但我們會「感覺」自己刀槍不入。權力會帶來強大的力量與自信,讓掌權者在心理層面上勝過競爭者,但也可能使他們盲目,看不見自己的行為造成什麼後果,自我中心、自私、不懂得與他人合作。賀德與法王路易十六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權力有趣的地方在於,重點通常不是我們實際握有多少權力,而是我們「感覺」自己多有權力。我們怎麼想、怎麼做,要看我們心中的感覺。換句話說,體驗到的權力,和實際擁有多少權力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我們所做的研究顯示,不論是面試新工作、開口邀人約會、開會時讓主管印象深刻,在許多情境下,我們都可以靠著增加自己「感受」到的權力,取得更大優勢。

了解權力如何影響著每一個人之後,就能運用權力的正面力量,避開權力帶來的陷阱。我們的確可能獲得權力,接著又一直掌權下去──接下來要教各位在別人來搶王冠時,還能永遠當王的方法。

◤你怎麼想才是重點

我們來實驗一下,請閉上眼睛,回想某次權力在握的經驗──那次你掌控別人想要的重要資源,或是由你負責獎勵另一個人。請好好回想那次的經驗,「感受」一下擁有權力是什麼感覺,花多長時間都沒關係,想好了再讀下去。

那段記憶讓你有什麼感覺?如果各位和其他成千上萬做過這個練習的人一樣,你心中的權力感應該會增強,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辦得到。你感到更有自信、更願意冒幾分鐘前不願意冒的險。

我們在大約十五年前偶然發現這個技巧,我們的實驗「促發」人們心中的權力感,受試者只需要回想握有權力的時刻,行為就會更類似掌權者。既然權力的關鍵元素是「感受」到權力,許多方法都能製造權力。

柏克萊加州大學的戴娜.卡尼(Dana Carney)從相關發現找出另一個增加權力感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站起來手叉腰。請維持這個姿勢一陣子,感受一下心中冒出什麼感覺。也可以坐在沙發上,背往後靠,雙手放在扶手上。這一類的姿勢稱為「伸展型姿勢」──身體展開、占據空間。好了嗎?現在試一試另一種姿勢。坐在椅子邊緣,彎腰駝背,雙手擺在大腿上。此時你的身體縮起來,被限制住,這個姿勢讓你有什麼感覺?哪一種姿勢讓你有權力感?伸展型姿勢與權力密切相關。不論是什麼物種,占據支配地位的個體通常會伸展自己的姿勢,占據更多空間。北象鼻海豹求偶時會挺起身體趕跑競爭者,孔雀會開屏展示威力,黑猩猩也會閉氣鼓起胸膛展示力量。同樣的,我們都看過領導階層靠在他們過大的椅子上,或是抬頭挺胸站在董事會面前,讓大家明白誰是老大。

不過,就算不是真的老大,擺出這類姿勢也會讓自己「感到」握有更多權力。卡尼發現,光是請受試者做出伸展型姿勢(她取了一個貼切的名字,叫「權力姿勢」),例如往後坐、像女超人或超人般站得高高的,或是像老闆發號施令時往前靠在桌上,都會讓人感到自己更有力量。

最近期的研究顯示,就連音樂都能讓人感受到權力。我們在西北大學丹尼斯.徐(Dennis Hsu)主持的研究計畫發現,有低音重拍節奏的音樂,例如皇后樂團的〈We Will Rock You〉、2 Unlimited的〈Get Ready for This〉、50 Cent的〈In Da Club〉,都會讓受試者感到更有力量,行為也跟著改變。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美式足球員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與網球選手小威廉絲等運動員走進體育場時都戴著耳機,以及為什麼邁阿密熱火隊在NBA季後賽落後達拉斯小牛時,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靠著在更衣室播放武當幫重節拍的〈來吧〉(Bring the Pain,歌詞包括Basically, can’t fuck with me,你贏不了我的),讓邁阿密熱火當晚反敗為勝。

不論是回想自己權力在握的經驗、擺出老大姿勢、聽重節拍音樂,都能增強權力感,重點在於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方法。個人而言,我們兩人都偏好回想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優點是每一個人都有那樣的經驗,每個人都能再次體驗那樣的感覺,製造出持久、真實的權力感受。此外,回想的力量也有最多科學證據支持,數百份研究都提到相關效果。不過,哪一種方法都可以,不論是回想、擺姿勢、聽音樂,看哪種方式最能讓各位心中充滿力量,就選哪種方法。

以上介紹了權力的定義,以及如何感受到更多權力。接下來,讓我們來看權力感如何深深影響我們與敵友的互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