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向阿德勒學習:為活得更好而工作

9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推薦序

我們當下的種種努力,
是為了拿回自己的人生選擇權

「職場關係不是一般的交朋友,當主管對我們講的話沒那麼好聽,我們第一個要做的事情,是從話裡面,找到我們成長的方向,以便能繼續生存。至於要不要博取主管對我們的好感,那要看主管的個性,大致上先能注意到基本的禮貌就好。工作有成果,能拿得出來,還是比較重要。」

這是我跟一些職場朋友討論後的心得,在職場要拿出情緒的時候,還是先在腦中轉過一圈會比較好。馬上就展示未經修飾的真心,那真的要看對方是什麼人,通常可能被認為太過天真。

岸見一郎先生寫得更簡單明瞭,又能抓住核心,是要「注意談話的『內容』勝於『說話的人』」、「既然主管無法用平常心指導下屬,那我們就主動用平常心對待他就好」。

我有時候看描述職場的書,會把主管、同事區分為不同類型,然後要分別用什麼不同的方法去應對。事實上,人真的很複雜,常常有那種不同類型混在一起,不好分清楚的狀況,而且變數也多。職場關係常不是一對一,有結盟黨派的相互牽扯。真的要把書上的文字付諸實行,除了「招式」沒有人一步一步地帶領著練習之外,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按照書中的講法出招之後,對方變化多端、出乎預料的回應方式。

岸見一郎先生寫職場的方式,是把「心態」這件事,分析得很透徹。所以不只是在職場,對於如何過我們的人生,也會有裨益。

「無能的主管其實非常擔心下屬表現得比自己還要出色,唯恐他們獨立自主。一旦他們不再依賴主管的判斷,可以獨立行動以後,就會威脅到主管的地位。」

這是典型「功高震主」的案例,以我碰到的當事人來說,雖然能力很好,對組織有貢獻,但有些反而因此遭到主管的打壓,少數甚至會被逼退辭職。不過,以我的經驗來說,這樣的主管本身不見得無能,但至少肚量很小,可能很渴望自己被認可為優秀。

不過,讓能力好的部屬無法發揮,甚至離職,對整個公司或組織來說,或者以一個好的領導者的角色來思考,一個主管即便自己再有能力,從更高的高度來看,也不算做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方向來談無能,其實也不為過。

「主管怪罪下屬的作風,只不過是為了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只想保障自己的權益罷了。」

這種爭功諉過的表現,是基本的人性,只是主管的影響範圍大,這樣的主管也更讓人無法敬重。岸見一郎先生從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出發,期待主管與部屬之間,能培養出基本的工作關係,相互合作。

然而,有錯就怪到部屬身上,完全撇開自己督導不周的責任。這種做法,就是切割跟部屬之間的工作關係,不利將來工作的推展。

岸見一郎先生期待主管面對部屬所犯的錯誤,要能充分理解部屬行動的目的。然後要思考部屬的困境,跟自己的管理作為,有沒有關係?如何幫助部屬,以避免重蹈覆轍?

因為岸見一郎先生描寫的心態,都回歸到對人性最基本的認識。以上述兩個例子來說,我很快能對應到親子關係去想。然後套到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來思考,如何解決職場上的關係困境,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主管只要能踏實工作、認真指導下屬,就能擁有貢獻感。只要有了貢獻感,就能從追求認同的扭曲心態中解放,不須再依賴蠻橫無理的怒火來處事。」

事實上,不只是主管這個角色如此,也不只是有酬的工作,岸見一郎先生談「工作」,是擴大到幾乎所有的勞動或活動層次來談。譬如,家務也可以是一種工作,練習寫作也可以是一種工作,堅強地展現自己的人生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藝術工作。

「能夠享受當下的工作…覺得自己對別人有用、有所貢獻,藉此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們到底是為工作而活,還是為了活著而工作?這個問題,當工作的定義擴大之後,當我們了解了工作的意義之後,工作與生活,不再有那麼絕然二分的界線。

「…如果工作是為了別人犧牲自己,你自然無法樂在其中。當你感受到的只有痛苦時,是無法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如果你工作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絕對無法從中體會到任何樂趣。」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辦法獨立出自己的價值,必須迎合他人的期待時,工作便可能變成了某種犧牲。岸見一郎先生同時用正、反面的說法,來突顯價值感的確立,是大部分人類活動的重點,包括工作這種活動。

因此,岸見一郎先生剛開始就告訴我們,工作不是價值感唯一的來源。他提醒我們思考,無法工作的人,是不是沒有活著的價值呢?

像是小嬰兒,病重或年邁的長者,即便無法工作或勞動,他們也自有其價值。所以在工作之外,尋找自己的價值,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功課。

岸見一郎先生,進一步談「天職」。岸見一郎先生給了一個很有趣的角度,從愛跟勞動的關係去思考我們的天職。

「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愛情和勞動是不可分割的。」

這是引用了佛洛姆的說法,岸見一郎先生闡釋:

「當一個人願意為了某個事物而勞動時,就代表他愛著那個事物;當他愛著時,他就會為了此事物而勞動。」

岸見一郎先生熱愛寫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寫作變成了他的天職,值得一生投入。在這本書裡面,岸見一郎先生的自我揭露,大概是我看過篇幅最多的一本。對岸見一郎先生有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真的不容錯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